为什么18世纪的德意志贵族厌恶德语

发布时间: 2022-07-18 19:00: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德国语言的形成历史是什么啊?德国的语言文化有什么特点呢?详细一点啊,呵呵是来于日耳曼名族的支流语系有八个格时态变化异常复杂很难学...

为什么18世纪的德意志贵族厌恶德语

德国语言的形成历史是什么啊?德国的语言文化有什么特点呢?

详细一点啊,呵呵
是来于日耳曼名族的支流语系
有八个格
时态变化异常复杂
很难学的一门语言
  德国语言
  德语属于印度日耳曼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与丹麦语、挪威语和瑞典语、荷兰语及佛兰德语,也和英语为亲属语言。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
  德国的方言很多。人们可以从绝大多数德国人的方言和口音上辨别出他来自何处。方言具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譬如说一个佛里斯兰人或一个梅克伦堡人和一个巴伐利亚人用自己纯粹的方言交谈,那末,他们就会很难彼此听懂。
  德国被分裂期间,在两个德意志国家发展起了一套不同的政治词汇。出现的新词是对方国家一时不易理解的。但是,语言的共同性还是像夹子一样将被分裂的民族联结在一起。
  在德国之外,将德语作为母语的还有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的绝大部分地区、南蒂罗尔(意大利北部)和比利时的小部分地区、法国(阿尔萨斯)以及卢森堡沿德国边境的地区。德国在波兰、罗马尼亚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少数民族也部分地将德语保存了下来。
  德语是1亿多人的母语。世界上出版的每10本书中,就有1本是用德语写的。作为被翻译的文字,德语仅次于英文和法文,居第3位。而在将别种文字译成德语方面,德语则占首位。

  德语是一门语言,是西方德意志语言的一种,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德语是1亿多人使用的母语。它最初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意大利南提洛尔,比利时的一小部分地区,部分波兰地区和部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内使用。另外,在这些国家的殖民地内,例如纳米比亚拥有大量的说德语的人口,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中,仍有少量的说德语的少数民族。

  中世纪初期德语(Deutsch)这个词首次出现。其词根来于日耳曼语中的人民(thiodisk)一词,意思是这是一种被老百姓使用的语言。当时法兰克人的高级阶层一般使用拉丁语,后来法语。德语当时并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它是许多地方方言的总称。

  中世纪德国境内诸侯割据,加上交通不便,各个德语方言的发展相差很大。虽然有建立一个共同语言的试图,但一般它们都只局限于一个地区,而且只在一定的阶层中被利用。比如北德的低地德语在汉萨同盟最兴盛的时候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海地带成为当地经商的通用语言。

  在德国,标准德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直到1522年,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者马丁·路德(上图)的德文《圣经》的出版成为标准德语形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德语的统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宗教改革路德圣经所使用的德语方言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成为后来标准德语的基础。17世纪以后,德语语言学家、诗人、文学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使德语在表现能力、结构严谨、修辞优美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1781年约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出版了第一部德语字典。1852年起雅科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开始编辑他们的最广泛的德语字典。这部著作一直到1960年才完工。1880年康拉德·杜登出版了他的德语全正体书写字典。1901年经过小的更改后这部字典成为标准德语的唯一的规则作品。其中的规则一直到1998年才被得到新的修改。1998年的修改主要改进了一些非常不规则的语法,另外简化了一些规则。此外一些在民间通用的,按过去的正体法错误的写法被认可为正确的了。席勒、歌德、莱辛、海涅等一代文豪诗圣用德语书写的文章使得德语更为人们向往。他们为统一的、完美的、大众化的德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虽然德文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方面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作用较少,但它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却是比较重要的。另外,随着德语区国家的经济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加,德文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世界上出版的每10本书中就有1本是用德语写的。作为被翻译的文字,德语仅次于英文和法文,居第3位。而在将他种文字译成德语方面,德语则占首位。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德语也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语言词汇方面,德语词汇已超过1000万,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但同时,过多的外来语的引入,对德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虽然德国政府不像法国那样使用强制措施来维护德语,但德语的英语化在社会上被意识到是一个问题。许多有影响的报刊和电视文化节目抨击这个趋势,但它们往往不能摆脱和忽视这个趋势的要求。
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的 圣经 翻译。
中世纪 初期德语( Deutsch )这个词首次出现。其词根来于日耳曼语中的 人民 ( thiodisk )一词,意思是这是一种被老百姓使用的语言。当时法兰克人的高级阶层一般使用 拉丁语 ,后来 法语 。德语当时并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它是许多地方 方言 的总称。
中世纪德国境内诸侯割据,加上交通不便,各个德语方言的发展相差很大。虽然有建立一个共同语言的试图,但一般它们都只局限于一个地区,而且只在一定的阶层中被利用。比如北德的低地德语在汉萨同盟最兴盛的时候在 北海 和波罗地海沿海地带成为当地经商的通用语言。
马丁•路德 将 圣经 翻译成德语,为德语的统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宗教改革路德圣经所使用的德语方言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成为后来标准德语的基础。

为什么说德意志是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这是什么意思呢??

统一后的德国是在容克贵族的拥护下制定的宪法吗??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是什么关系呢?
德国的统一是由以容克贵族为领导的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完成统一的德国政权上仍然由容克贵族所掌控。但当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容克贵族也日益由于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和投资工业而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其资本主义革命是不忘全的资本主义革命,其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倒台前一直掌握着国家政权。
这种说法,是我国官方历史(所谓唯物史观)的说法。

但是要知道,历史里面到底还是活生生的人和事,不是死的所谓“阶级成分”“符号”。
历史不是阶级决定论。

所以这种说法大可不必理会。
起码最开始要了解的是当时发生的史实是什么。、
不去了解史实,先判断某一历史事件的“性质”什么的,这不是历史学,而是政_治_宣_传。
上的考虑呢擦肩日本vam,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德国的教育是怎样的?

1.初等学校

这一时期德国初等学校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德语学校的发展,国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又写了简本和详本两种《教义问答》,使德语逐渐成为德国宗教教育的用语。所以,在新教地区的初等学校大都采用德语教学,后来逐渐出现德语学校,有的属于地方教育机构,也有的是私立的。

17世纪至18世纪,德国各诸候国的统治者为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霸权,都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忠顺的臣民和士兵,因而十分重视国民教育,不少公国很早就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并将学校,特别是初等学校的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这是德国初等教育的一大特点。

强迫教育的法令首见于16世纪下半期。1559年威丁堡公国、1580年萨克森公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1619年魏玛公国颁布的学校规章,要求6岁至12岁男女儿童必须到学校全年上学,规定除放假日外不得缺席一天。1763年普鲁士腓特烈二世颁布《普通学校规章》,规定父母必须把5岁至13岁或14岁的儿童送入学校,儿童缺席处以罚款。规章还详细规定了学校各项经费的来源和使用。但从具体情况来看并不理想。经历了30年战争后的德国,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家长由于经济困难,态度不积极,学校规章中的很多内容都没能认真执行,学校缺少经费,基本设施很差。尤其突出的是教师普遍没受过师范训练,不少乡村教师是由教士或工业者担任,其中大部分是裁缝和鞋匠,有的是残废军人。这些人知识贫乏得可怜,只能教简单的读和写,最多再教些简单的算术。教学方法是拷打加死记硬背。初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大都是读、写、宗教教育和唱歌。以后逐渐增加一些算术,自然科学和历史知识。

2.中等学校

文科中学17世纪至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它以城市贵族和最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子弟为招收对象,培养官吏和向大学输送新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以拉丁文、希腊文为主,以后逐步增加了一些现代语文和数学、自然科学及历史、地理等学科。新增学科的教学注重实物和应用。

实科学校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需要,发展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设置一种注重讲授实科知识的中等学校。1708年哈勒学院的副主教席姆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该校讲授数学、物理学、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学、绘画制图,在教学法上广泛应用了绘画、学图表、标本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这是一所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中学。在这所学校影响下,许多城镇也都随之设立了类似的学校。

实科中学排除了文科中学中纯古典主义倾向,要求教授实际生活和国民经济部门必需的实用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科中学的出现,在当时来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

3.骑士学院

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学校——骑士学院。它以训练包括王子在内的贵族青年担任宫廷文武官职为目的。19世纪骑士学院逐渐消失。

骑士学院为新贵族们提供文雅的现代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占首要地位,同时开设神学、骑士训练类课程。骑士学院不主张专攻任何一门知识,要求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精通世故和提高军事能力及宫廷交际的水平。这时期出现的骑士学院已不同于中世纪的骑士教育,它具有近代教育性质和功利主义的目的。骑士学院中开设的体育运动、现代语文和自然科学等课程,成为以后德国中等学校课程的必备内容。

4.高等教育

德国的大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到15世纪已有9所古老的大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新大学运动中又创办了一些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等。

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和欧洲都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重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教学,在大学中采用德语进行教学。哈勒大学的办学特点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18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扭转了旧大学的宗教神学性和古典主义方向。

十万火急!!十七十八世纪德国历史背景如何?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古代历史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近代历史
  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进军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共有61个国家参与,死亡5000多万人,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现代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根据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中英、美、法、苏四国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理事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来治理德国事务。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1948年3月时,美国、英国、法国三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初步决议要将三国所分别管理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一个德国西部的政权,针对这点苏联方面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并进而宣布著手设立一个东德政权的计划。
  但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的动作,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所谓的西德马克,而苏联
公元前的十七十八世纪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古代历史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近代历史
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进军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共有61个国家参与,死亡5000多万人,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现代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根据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中英、美、法、苏四国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理事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来治理德国事务。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1948年3月时,美国、英国、法国三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初步决议要将三国所分别管理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一个德国西部的政权,针对这点苏联方面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并进而宣布著手设立一个东德政权的计划。
但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的动作,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所谓的西德马克,而苏联
以后我不知道了
首先,17世纪当时没有德国这一称呼,是n个公国组成,类似现在各个中国的省的独立绝对自治,而且交通经济很不方便,是欧洲最弱最穷的地方,其中18世纪,普鲁士邦国由于率先工业化改革,壮大了经济,发展了军队,普鲁士的陆军无论素质还是装备都是欧洲第一,铁血宰相俾斯曼通过外交和战争分别打败了奥利地和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就是现在德国的雏形。18世纪的德国就算是为以后德国的振兴扫清了障碍,但是由于是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联邦,里面保存了很多普鲁士元素,例如容克贵族阶级,是封建式的资本家类型,是传统的军国主义加上封建主义的代表,为以后的战争买下了很深的伏笔。
十八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妥协性与思想软弱性。
十八世纪德国文学的三个时期。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1700—1770)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德国的民族文学。约翰•克里斯托佛•高特舍特(1700—1766)的文学主张。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1729—1781)的文艺理论著作和美学思想。莱辛的戏剧创作和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
“狂飙突进”时期文学(1770—1785)。文艺理论家约翰.高特夫利特•赫尔德尔(1744—1803)是“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订者。“狂飙突进”运动是一次全德性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过积极作用。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是它的代表作家。
“古典”时期(1786—1805)是德国文学的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歌德和席勒。约翰•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的精神”(恩格斯)。《强盗》(1780—1781)的批判精神和抗暴精神。《阴谋与爱情》(1784)反映了封建贵族和市民阶级的冲突,真挚的爱情与宫廷政治阴谋的矛盾。恩格斯认为,《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二维网34二二五

为什么18世纪德国统一的大任落在了普鲁士部落的身上,别的部落没有可能吗?

18世纪中叶,德意志还是一个松散的邦联,由10多个部落组成,这10几个部落各自独立。到世纪末德意志统一是由普鲁士完成的,那么德意志本身的思想体系是不是伴随着普鲁士的统一而消失了。我就想为什么当时统一德意志全境的是普鲁是部落而不是其他部落,例如巴伐利亚等
一、 经济因素 1.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适应工业革命的潮流,努力发展工业,并且随着轻工业的进展,重工业也很快开始革新,冶金、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较快地占有主导地位,工业产值超过农业生产的产值,鲁士的工业生产与军事工业的发展密切相连,推进普鲁士国民经济的军事化。 2.从农业来看,普鲁士的封建农奴制也开始了资本主义改革的进程。远在19世纪初,以普鲁士为首的许多邦开始初步的改革,废除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允许农民赎免与土地有关的封建义务,农业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普鲁士建立了关税同盟。1853年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有力地促进了小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税同盟扩大了国内市场,小德意志地区(即不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德意志)的经济同普鲁士逐渐’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统一中的霸主地位。 4.各邦资产阶级已把普鲁士看成是自己在德意志的经济和政治代表。这样普鲁士不但提高了自己在联邦中的地位和威望,而且在经济领域已超过了奥地利。 随着关税同盟的发展,普鲁士开始逐渐占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普鲁士通过关税同盟,使其它各邦的经济逐步纳入自己的市场。 二、政治因素 1.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民族统一,因而极力支持普鲁士领导统一德意志。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民族统一,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普鲁士有强大的容克阶级支持统一。在19世纪60年代的普鲁士容克阶级中有许多已经放弃了过时的封建地租和劳役的剥削方式,而在自己的庄园实行资本主义剥削制,摆脱经济危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并逐渐成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政治实力的阶级,但它又是一个具有领土野心的阶级,素有“军国主义”之称,注重军事,所以有足够的力量支持普鲁士王朝实现德意志统一大业。同时,容克阶级随着普鲁士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愈来愈资产阶级化,它们从中看到资本主义带来的效益,于是强烈的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再也无法再忍受德意志的分裂状态。 3.俾斯麦“铁血政策”使统一有了权力上的稳定和军事基础的进一步强大,从而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在俾斯麦的努力下,普鲁士王朝建立了一支拥有新式武器,兵役期为三年的强大军事力量:其中包括步兵81个团,骑兵48个团和炮兵18个团。这样普鲁士成了一个军事大国,为进行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奠定了基础。 三.外交因素 统一战争爆发之前普鲁士所处的有利的外交环境。俾斯麦正在1863年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赢得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感激之情”。俄国这一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条件。法国作为德国的西邻它一直阻止德意志统一,害怕德意志统一而变得强大,然而此时法国正陷入侵略墨西哥远征的泥潭中,干涉普鲁士统一是很困难的。此时的英国,忙于干涉美国内战和爱尔兰反英民族运动等事务,想干涉也很难单独行动,何况英国还想借助普鲁士的强大来牵制自己的对手俄法两国。从上可以看出国际局势对普鲁士是非常的有利,而俾斯麦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等待的就是这样的时机,俾斯麦因势利导,积极开展灵活的外交,以争取各国的中立与不干涉,为统一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是历史的必然。由于普鲁士自强不息,其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在德意志占有优势,国际环境多对普鲁士有利,其外交政策及其成功,确使它能够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完成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事业。
本文标题: 为什么18世纪的德意志贵族厌恶德语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98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埃及人的饮食是怎样的历史长河中,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