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的一场皇族之间的争斗,8个皇子为了争夺中央政权,从而引起的内乱。八王之乱的起因...
“八王之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的一场皇族之间的争斗,8个皇子为了争夺中央政权,从而引起的内乱。八王之乱的起因是因为当时的皇后贾南风,她干预政权所造成的。
八王之乱行共历时16年,八王之乱中的八王分别是,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参与这场皇族之间争斗的皇子不仅仅8个,为什么叫八王之乱呢?是因为他们8个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八王之乱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次皇族之间的内乱,这次内乱使当时社会的经济体制严重的遭到了破坏,从而导致了西晋王朝的亡国,以及将近了300多年的动乱,因为八王之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期。
致使发生八王之乱最大的原因,便是当初的皇帝司马炎在安排后来的继任者上,产生了重大的失误,司马炎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的问题上,发生了极其严重的失误,于是便造成了贾南风的干政弄权,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贾南风此人,她是开国元老的女儿,她相貌十分丑陋,并且十分凶残,具有很高的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残忍,因为后来贾南风得到了专权,她开始推行了女性专制主义统治政策,这个政策是八王之乱直接导火索。
八王之乱造成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在这16年间,其中战乱频繁,后来朝廷已经无法的掌握全国,因为战乱的影响,受战乱的地区越来越多,除了个个诸王之间的战争外,还有氐人齐万年的变乱,而南方便发生了很多起起义事件。
这16年的战事对平民百姓造成的危害更大,全国有很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破坏,以及饥荒,因为连续16年每年都有频繁的战乱发生,死伤无数瘟疫开始蔓延,于是便有人迫不得已的离开家乡,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
西晋的八王之乱是哪八个王在作乱?西晋为何有这么多王爷?
首先先介绍一下“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发生在古代的西晋,和以往的动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皇位,为了皇权,虽然称作是“八王之乱”,但是作乱的可不只是这八个王爷,但他们是参加动乱的主要人物,这八个王爷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还有东海王司马越。
他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王爷都与晋武帝司马炎有关,在西晋初年,司马炎采取了和以往一样的分封制,一共分封了27位同姓的王爷,司马炎的本意是为了让诸侯能够保护中央,一旦中央发生什么不测,各路诸侯能够群起来维护中央,但是分封的越多,却越难以管束,分封后,各个王爷所在封地内的权利不断扩大,中央的力量却在不断地削弱。
但是司马炎前期励精图治还能管控这些诸侯国,但是在司马炎去世之后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司马炎犯了一个错误,选择了太子继承了他的皇位,虽然他知道太子司马衷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太子是皇后的嫡子,加上皇后给太子娶了一个特别聪明的老婆,最后司马衷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历史上昏庸的晋惠帝,晋惠帝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的皇帝,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皇后没有野心,他的皇后对权利十分渴望,于是皇后联系他的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但是汝南王却没有胆量,于是联系了楚王司马玮,司马玮早就看不惯晋惠帝,认为他昏庸无能,就联系另一个诸侯打算灭掉朝堂上的杨骏,后来,楚王司马玮攻进洛阳,八王之乱从此拉开序幕,而后越来越多的诸侯王加入,也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简介 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八王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它是最恐怖的权力之争?
司马懿本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臣,在曹魏政权建立之后也是权倾一方。在曹爽执政期间,司马懿发动政变趁机夺取朝中大权。此后司马家族就一直手握重权,后来更是建立西晋全面取代曹魏政权。但是司马家族中的人各个都野心勃勃,为了争夺皇权还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内乱,也就是“八王之乱”。
这场内乱虽然被称为“八王之乱”,但是实际上参与这场权力争夺战的人远不止八个。为了避免重蹈曹魏政权的覆辙,西晋建立之后实行的是分封制。正是因为如此西晋的诸侯王数量才会特别多,共有27个。而这其中不乏实力强劲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王并不十分甘心臣服于中央皇权的统治,所以矛盾一直存在。这种矛盾在无能的晋惠帝继任,皇后贾南风伺机干政的情况下愈演愈烈,最后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这场“八王之乱”的持续时间很长,以及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这场内乱共分成了好几个阶段,持续时间长达16年。这场内乱使得西晋的经济发展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西晋百姓民不聊生,西晋最后也因此亡国。除了内患越来越严重之外,外患也跟着出现。
这场动乱还导致了“五胡内迁”事件的出现。少数民族入侵中原让中国陷入了极为分裂、混乱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将近300年的时间。正是因为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如此大的破坏,这场权利之争才会被视为最为恐怖的。
为什么会发生“八王之乱”?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继立的晋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先是,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杀贾后。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司马伦篡位后,驻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伦,镇
八王之乱
邺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以大司马入京辅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司马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司马冏,政权落入司马乂手。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合兵讨长沙王司马乂。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司马乂所败。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司马乂,将其交给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司马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与此同时,河间王司马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司马颙。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16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西晋进入人们常说的“五胡乱华”时期。八王之乱是导致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编辑本段
历史背景
诸王
三国魏国的时候,曹爽当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政权可能转入异姓之手,曹爽不听。之后,司马氏家族果然夺取了曹氏皇族魏国的政权,这事在司马氏家族中很有影响。因此,西晋建国初期,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分类情况如下:[1]
辖下民户数
封国等级
置军人数
2万户
大国
上、中、下三军5000人
1万户
次国
上、下二军3000人
5000户以下
小国
1500人
晋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异姓士族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们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
辖下民户数
封国等级
1万户
大国
5千户
次国
5000户以下
小国
后来又让诸王出任地方都督,诸王多少有了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如此一来,多位王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晋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诸王的政治计划,自以为得计,认为司马氏的统治由此稳固。其实反而种下了祸根。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运转,主要靠两个因素:第一,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皇帝与宰相、 地方长
官、统兵大臣的关系。第二,拥有一个能够认真实行这一制度的统治集团,尤其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有威望、有才干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西晋初年,上述两个因素基本具备。西晋刚刚统一全国,晋武帝本人有统治才干,威望也比较高,所以能把至高无上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稳定。同时,当时土广人稀,土地问题不严重;晋王朝颁布了占田法、户调式,罢免了州郡兵,赋税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个社会生产是向前发展的。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皇族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
爵位 姓名
汝南王
司马亮
楚王
司马玮
赵王
司马伦
齐王
司马冏
河间王
司马颙
成都王
司马颖
长沙王
司马乂
东海王
司马越
乱前权争
皇后贾南风与外戚杨骏之争
过程简述
晋武帝死后,杨骏排挤汝南王司马亮单独辅助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也欲夺权,让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杀了杨骏。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外戚杨骏、皇太后杨芷杨珧、杨济
(胜)皇后贾南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史书记载晋惠帝智商近似白痴,无
司马懿艺术形象
能治理朝政,以至后来引起皇亲国戚争权夺利。
晋武帝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依托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注:杨骏乃太后之父,太后姓名为杨芷,非司马衷生母,而为其生母武元皇后杨艳之妹,为武帝继立皇后)。
杨骏惧怕失势,曾经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不归还。当时的中书监华廙恐惧,还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不还。 帝病情加重时,杨骏要求让他单独辅政,帝点头默许。杨骏招来中书监华暠、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遗诏,让杨骏单独辅政。诏成后华廙、何劭二人拿给晋武帝看,帝视而无言,两日后就驾崩了。
晋武帝死后,亮恐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杨骏一时位极人臣。
而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年龄大司马衷2岁,又矮又黑,凶狠多诈,也企图操纵晋惠帝以把持朝政。
杨骏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太后;然后直接下发执行。杨骏知贾南风难以控制,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则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杨骏的二位弟弟杨珧、杨济常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劝其小心祸患,杨骏不纳。
贾南风不让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了洛阳。杨骏向来恐惧楚王司马玮,对此事不加阻止。
贾皇后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在291年3月,贾皇后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
杨骏为人胆小懦弱,事件发生时谋而不决,司马玮军火烧其府第,杨骏逃到府中马厩被杀。贾后又以晋惠帝名义下诏书,废除杨芷的皇太后位置,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292年,杨太后因没有食物8天后饿死)。又诛灭杨骏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至此杨骏政治势力被消灭。
编辑本段
八王之乱
党同楚王,击杀托孤
过程简述
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司马亮与卫瓘共同执掌,但贾南风对未能独揽政权不满意,串通司马玮杀了
司马伦
司马亮及卫瓘。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汝南王司马亮、元老大臣卫瓘
(胜)皇后贾南风、楚王司马玮
291年,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因杀杨骏有功被委卫将军兼领北军中侯(注: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贾皇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但各人之间还是勾心斗角。贾皇后对未能独揽大权也极为不满。
兔死狗烹,牝鸡司晨
过程简述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贾南风对司马玮也很忌惮,以司马玮伪造手诏的罪名处死他。然后独揽大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楚王司马玮 岐盛
(胜)皇后贾南风 张华、裴頠、裴楷
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及卫瓘后,司马玮友人岐盛劝其乘机扩大权力,司马玮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贾南风认为司马玮的权力太大,亦想灭之。在杀了司马亮的第二天,她与晋惠帝用了张华的计谋,派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处宣布司马玮伪造手诏。司马玮的部下闻诏后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马玮束手就擒。
过后,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司马亮,卫瓘的罪名,将其处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由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多被委以重任。例如其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贾皇后还起用当时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贾南风计除司马遹;司马伦夺权称帝
过程简述
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亲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结果贾南风设计诬赖太子谋反,杀害太子。赵王司马伦借杀太子的罪名,先废后杀贾南风。司马伦掌握大权,废司马衷称皇帝。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皇后贾南风 张华、裴頠
八王之乱
(胜)赵王司马伦 孙秀
太子司马遹乃谢才人谢玫所生,太子与贾南风一向不和。299年,贾南风设计废除太子司马遹,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要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于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惠帝。
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皇后要惠帝马上执行,张华劝阻。一直议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赵王司马伦当时是太子太傅,常讨好贾南风,一向为贾南风所信任。掌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
太子被废时司马伦与孙秀等人密谋要推翻贾皇后党羽。但孙秀认为废太子司马遹聪明过人,若复位,将亲近圣贤,孙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孙秀更指出司马伦向来被认为是贾皇后一党,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会嘉赏他们,救太子是自取其祸。于是司马伦,孙秀等人决定先等一等,让贾南风先杀了太子再动手为太子报仇,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司马伦,孙秀劝贾南风一党尽早杀了太子,以断绝大家要复位太子的希望。
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贾南风后来被送到金墉城,司马伦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司马伦假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
司马伦一党道德低下,治国能力缺乏。党羽之间勾心斗角。在政治上并无建树。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皇帝,晋惠帝被废,软禁于金墉城。
三王举义,齐王揽权
司马伦篡位后人心不稳。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
讨伐司马伦示意图
司马颖三王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独揽政权。 赵王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司马伦一党的许超、士猗、孙弼、谢惔等人也被杀。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自己担任大司马一职,辅政晋惠帝。司马颙、司马颖二王被封高爵,拥兵自重。
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王有了讨伐的借口。
李含煽谋,长沙险胜
翊军校尉李含携私(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由洛阳逃回长安,矫诏劝河间王司马颙除掉当朝的司马冏。302年(太安元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乂,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飞奔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冏。火烧司马冏府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冏党羽被灭。
诛除司马乂,司马颖揽权
过程简述
司马颙不甘司马乂独揽政权,与司马颖共同兴兵讨伐司马乂,司马乂获胜。朝廷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夜捕获司马乂,司马乂被活活烧死。司马颖独揽政权,废太子成为皇太弟,但其作风又令其他野心家有了借口。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长沙王司马乂
(胜)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 张方
司马颙眼见计谋未果,反被司马乂独揽政权,司马颙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不成。
太安二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连续战了几个月,司马乂胜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俘虏了6.5万人。因战事太久,司马乂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
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304年初(永安元年),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送到金墉城。要晋惠帝重用司马越,去除司马乂的职位。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荡阴兵败,胁持天子
过程简述
晋惠帝以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云集10多万士兵讨伐司马颖。司马越大败,晋惠帝被捕后送到邺城,司马越逃回东海。另外司马颙大将张方进驻洛阳。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东海王司马越 刘琨、苟睎、成辅、上官巳
(胜)河间王司马颙 张方
(胜)成都王司马颖 东安王、崔旷、石超、
晋惠帝任命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与左卫将军陈眕,刘琨、苟睎、成辅及长沙王故将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讨司马颖,云集了10多万人。
司马颖大为惊震,想要逃跑,其部下劝其不要,司马颖就召集各人商量对策。东安王司马繇认为皇帝亲自来讨伐,应该投降请罪,司马颖不肯。参军崔旷劝司马颖迎战,司马颖赞同,派遣奋武将军石超率五万兵马到汤。
司马颖的两位弟弟司马匡与司马规亲自到司马越军中,声称邺城中司马颖部下听到皇师到来已经离散。
司马越信以为真,军队于是防备松懈。石超赶到荡阴,大败司马越军,晋惠帝被捕获。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之前劝司马颖投降的东安王司马繇。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茂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应命。
援引鲜卑,退据关中
过程简述
司马越战败后,其亲弟司马腾结合异民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大败司马颖。司马颖放弃邺城与晋惠帝逃到洛阳,洛阳守将张方又把二人挟持到属于司马颙的长安。司马颙废司马颖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独占大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司马颖、王斌、公师籓、汲桑方
(胜)司马颙
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弃。
洛阳由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惠帝,颖到长安,颙废除颖的皇太弟,要颖离开回封地。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
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越回朝与太宰颙共同辅政。越不受。
东海迎驾,河间流亡
过程简述
司马越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应战,大败。司马越接晋惠帝回洛阳。
305年(永兴二年)司马越出兵后,先前司马越逃命时不接纳他的东平王司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让给司马越。司马越让自己部下当徐州都督,把司马茂调去当兖州刺史。司马越的三个亲弟弟也兴兵各据一方。于是司马越声势大振,很多官员都投奔司马越。
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继续进兵。
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欲从之,但张方不同意。
张方作出建议:“称张方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皇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稳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
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
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刘乔派遣其儿子刘佑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注:非八王之一)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佑相遇,一战之下刘佑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
消息传到长安,人心惶惶,司马颙非常恐慌,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例如范阳王司马虓的司马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吕朗马上献出城池投降。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壬辰,祁弘等后来破了刁默守的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壬辰,祁弘的鲜卑部队大掠长安,杀二万余人。
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王阐出战,被刘根所杀。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博陵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司马越操纵下的晋惠帝又下令追捕司马颖。
河北剧变,成都归天
过程简述
司马颖兵败后被捕杀。司马颙的部下杀了留守关中的梁柳,扶持司马颙意图东山再起,结果战败,只保有长安一城。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普、司马廓、公师籓、马瞻、梁迈、苏众、牵秀
(胜)东海王司马越 梁柳、范阳王司马虓、刘弘、刘陶、冯嵩、刘舆、田微、裴暠、贾龛、贾疋、麋晃
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司马颖,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二位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
傀儡怀帝,东海擅政
过程简述
惠帝突然死亡,晋怀帝继位,下令司马颙回朝廷,司马颙在途中被杀,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中央政权。
各派系领导人物
(负)河间王司马颙
(胜)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模、梁臣
306年,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司马炽继位。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
晋怀帝不久大赦囚犯,改元永嘉,废除诛三族刑。让太傅、东海王越辅政,杀死了御史中丞诸葛玫。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了朝廷大权。
编辑本段
“八王”传记
司马玮
(271—291年)西晋宗室。字彦度,晋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后徙封于楚。杨骏被杀,汝南王司马亮辅政,贾皇后恶亮又忌玮,乃使惠帝为诏,密令玮杀亮。贾皇后又使惠帝为诏,言楚王矫诏害亮,且欲诛朝臣,图谋不轨,被下廷尉,遂斩之。
司马颖
(279—306年)西晋宗室。字章度,晋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被封为
惠帝的皇后贾南凤
成都王。齐王同讨越王伦,颖发兵应之。伦被杀,伺辅政,骄侈无礼,故诏颖辅政,而颖犹让不就。同败,颖在邺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谘之。其恃功骄奢,百度废弛,甚于同时。颖恐长沙王乂在京势大,乃与河间王颐谋,发兵伐长安。乂被执后,颐废太子覃,颖被立为皇太弟,作为储副。但颖骄侈日甚,讨者四起,不得已,被废归藩。后惠帝遣人捕颖,范阳王司马虓幽颖于邺,遇械暴死?长史刘舆见颖在邺地势大,虑为后患,伪令人为皇上之使者,称诏夜赐颖死。
司马乂
(276—303)晋武帝第六子。初封为长沙王。楚王司马玮被杀,乂因与玮为同母弟、而被贬为常山王,顷之,复归本国。乂见齐王司马冏专权,曾言于成都王司马颖,希望颖能维护先帝之业。及河间王司马颙将诛冏,传檄以乂为主帅,乂率左右,连战3日,终于斩同。颙本以乂弱冏强,希乂为同所擒,然后以乂为借口宣布四方共讨之。趁此废掉惠帝,立成都王颖,己为宰相,专制天下。但事与愿违,其计不果,乃暗使人袭乂,乂并诛之。颙、颖同伐京都,连战数月不休,乂斩获颖军六七万,久战粮乏,东海王司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杀。
司马冏
(?一302)西晋宗室。父攸死,袭爵为齐王。初,赵王伦密与相结,废贾皇后,以功转游击将军。同以位低不满,起兵诛伦,且遣使告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王,传檄天下。及伦被废,惠帝复即位,拜同大司马加九锡之命,如司马懿辅魏故事。同辅政,沉于酒色,不入朝见,选举不均,惟宠亲信,海内失望,被长沙王乂所杀。
司马伦
西晋皇亲国戚世系图
(?一301年)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初封为安乐亭侯。司马炎称帝,封琅邪郡王,后改封于赵。为贾皇后所亲信,曾参与谋害愍怀太子,不久又矫诏废贾皇后为庶人,控制惠帝,独揽大权,
一如司马懿辅魏故事。伦素庸下,不知书,无智策,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竞荣利,无深谋远略。淮南王允起兵讨之,被伦所灭。既而矫作禅让之诏,废掉惠帝,改元建始,滥肆封侯,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以至于府库之储不充于赐,金银冶铸不给于印,故有白版之侯。时齐王冏、河间王颙及成都王颖传檄讨伦,大战助余日,死者10万,伦败,被赐死。
司马亮
(?一291年)字子翼,司马懿第四子。仕魏为东中郎将,讨诸葛诞失利,免官。不久,出监豫州诸军事。司马炎称帝,封扶风郡王,邑万户,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以亮为宗师,使其管理宗族事务。咸宁三年(277年)徙封汝南。未几,迁太尉录尚书事。晋武帝卒,为杨骏所排斥,亮赴许昌避祸。及骏被诛,复录尚书事。贾皇后嫉亮,密令楚王玮诬其有废立之谋,诏捕之,亮被乱兵所杀。
司马颙
(?-306)字文载,河内温县人。司马懿弟司马孚的孙子,太原王瑰子。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河间王。迁北中郎将,监邺城。元康九年(299年)为平西将军,镇长安。赵王伦篡位,乃举兵响应齐王冏讨伦,进位侍中,太尉。永宁二年(302年)底受密诏起兵讨冏,次年又与成都王颖合兵败长沙王乂,随后其部将张方劫惠帝及颖至长安。永兴二年(305年)七月,东海王越被王浚推为盟主,欲率师迎惠帝还复旧都洛阳。三年正月,颙因刘乔兵败欲与东海王越讲和,但恐张方不从,遂使人杀之,送首级于东海王越请和,越不许,命宋胄等率鲜卑兵西迎惠帝。五月,越前锋祁弘连败颙军,入关。颙单骑逃入太白山。越以诏书征颙为司徒。但越弟南阳王模暗遣其将梁臣于新安(今河南渑池东)途中杀颙,并其三子。
八王之乱从291年(元康元年)开始到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引发战争,祸及社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司马越
(?~311年),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讨杨骏有功,封于东海郡。永康初中书令。及宗室诸王混战,越率诸侯及鲜卑等步骑迎惠帝返洛阳,诏为太傅录尚书事。怀帝即位初,委政于越,后帝亲理万机,越不悦,求出藩,镇许昌。继还洛阳,诬帝舅王延为乱,杀之,由此大失众望。后又请讨石勒,屯于项。越不臣之迹,四海所知,加之当时经济破坏严重,动乱迭起,上下分崩离析,祸结弥深,遂忧惧成疾,卒于项。其部下欲还葬东海,石勒
八王之乱。是中国在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八王之乱从元康元年(291年)开始到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续16年。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曹魏时代,曹爽当政时,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政权可能转入他姓之手。之后,司马氏果然夺取了曹魏的政权,这事在司马氏皇族中很有影响。因此,西晋建国初期,泰始元年(266年),晋武帝恢复了延续了周,汉二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晋武帝制定的王国置军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分类情况如下:
辖下民户数封国等级置军人数2万户大国上、中、下三军5000人1万户次国上、下二军3000人5千户以下小国1500人
晋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异姓士族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们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如下面列表。
辖下民户数封国等级1万户大国5千户次国5千户以下小国
后来又让诸王出任地方都督,诸王多少有了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如此一来,多位王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晋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诸王的政治计划,自以为得计,认为司马氏的统治由此稳固。其实反而种下了祸根。
八王为:
王号姓名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
你自己可以看看《中国通史》与《辞海》。或许还可以有新的理解。
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次年杀之。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不断进行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