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搞不懂的历史问题经常看到左倾,右倾的说法,究竟是左的好,还是右的好?都不好,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右倾是保守主义、投...
一个搞不懂的历史问题
经常看到左倾,右倾的说法,究竟是左的好,还是右的好?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
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
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在战争年代,党内"左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反"左左为右")的冒进性。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反"左右为中")的保守性。其实,"左"与"右"的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在法国国会开会的时候,坐左边的都是创新派、坐右边的都是保守派。创新是好的,而保守派是守久派,都是坏人、历史的罪人。后来我们党借用了这2个字,[右]就是守旧,[左]就是向前,所以,[右]是被批判的,而[左]是被褒扬的,例如[左翼]就是积极进去的意思,是褒扬的;但是,在我们党里,存在过分激进了的人,他们脱离现实的讲求激进,例如大跃进运动,这种思想就是要批判的了,给[左]加一个引号写成[“左”],就是表示“过分激进”的意思,是跟[右倾]同等对待的,而不是一般的激进,一般的激进是褒扬的。所以,[左]是好的,[“左”]和[右]是坏的。此外,“左翼”的好的,“右翼”是坏的,例如日本右翼分子,明显的贬义的。
“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左”和右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常用的两个概念。但是什么是“左”,什么是右? 人们一直以为,教条主义,思想僵化,保守是“左”。所以反“左”就是要解放思想,要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其实错了。不管是从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上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斗争历史看,“左”都不等于思想僵化和保守。相反地,冒险激进,一味地要求步子再快些,胆子再大些,这个才是真正的“左”。从国际上看,左与右的区别一般定义为左要求变革,比较激进,右一般不赞成变革,比较保守。最早区分左和右记得是在欧洲的历史上,主张激进改革的议员坐左边,主张维持现状保守的议员坐右边;这样开始区分左与右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左”的定义也差不多, “左”是被定义为超越目前的现实与可能,去勉强地做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的,所以“左”又常常被称为“左倾”冒险主义。右,是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不敢做已经可以做的事。所以又称右倾保守主义。共产党的历史上,吃右的亏时候少,吃“左”的亏的时候多,换句话说,就是吃心急的亏的时候多。例如,历史上党内几次犯“左”的错误都是如此。人们会说,在党的历史上,“左”不是常常以教条主义为标志吗?“左”的实质就是心急,冒险。至于教条主义还是其它,只是形式。也就是说,如果教条主义有利于他们冒险主义的观点,他们就用教条,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一定利用教条。也可能表现得思想很“解放”。例如,恩格斯就一直反对在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与反动阶级进行决战,称这是极愚蠢的想法。这个在经典著作中是写明了的。王明、博古他们可曾听进去了?他们思想并不保守,都够“解放”的,胆子也够大的。他们在红军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异想天开地要求红军去打省城,举行中心城市起义,要求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能说是“保守”、“僵化”吗?其实这两顶帽子倒是他们常常用来戴在毛泽东等人头上,作为“右倾”的标志的。所以后来就把“左”字打上引号了,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而只会给革命带来损失。在革命胜利以后,也有过犯“左”的错误的时候,就是说也有心急的时候。大跃进是“左”。一大二公是不是“左”?五七公社是不是“左”?也是的。不是说那些做法绝对不行。而是条件不具备。把当时条件还不具备,只能在将来做的事,提前来做了,这就是“左”。改革开放以后有没有“左”?也有。从上到下都有。也就是片面地理解思想再解放点、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快点。例如大搞开发区,建设国际大都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市场换技术,牺牲一代XX以发展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左”。就是毛主席当年批评的,只想在大城市里过舒适生活,不愿意在山沟里打游击的思想在现代的表现。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总觉得样样东西都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太难了。总想一个早上就建成发达国家,总是提出一些达不到的,或者即使是达到了也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目标。其结果自然也是欲速则不达。邓小平讲,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总结中国历史的经验,很精辟。
法国大革命中的山岳党到底是什么?和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有什么关系?
山岳派是指大革命中在国民公会上坐在左边最上方的极端民主派,他们很激进,认为只要为了法国的自由和民主,可以使用极端暴力的手段达到目的。
山岳派控制了巴黎的雅各宾俱乐部,也就等于全国雅各宾派的领袖,他们千方百计的要把吉伦特派从巴黎赶出去。他们控制雅各宾俱乐部,又控制了市政府,以针对吉特伦派控制的内阁。
这个山岳党,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们每次开会都要坐会场左边最高的地方,跟坐在右边的吉伦特党人分庭抗礼。他们要将极端民主的主张推向极致。
扩展资料:
废黜国王,宣布共和,建立起国民公会以后,山岳党和吉伦特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争斗。尽管此前的起义是吉伦特党人主导,并且最终获益最大,但他们对随后的大屠杀十分不满。
因而对当时主张屠杀的山岳党代表罗伯斯庇尔等人大肆抨击,认为应当治他们的罪。可山岳党人却将屠杀说成是人民的意志,辩称如果审判罗伯斯庇尔等人,就是对巴黎人民的侮辱。
此时法国四面楚歌。前线战事吃紧,罗伯斯庇尔却趁势在国内闹革命,他又一次宣扬有人里通外国,将国民公会中的吉伦特党代表全部撤职。山岳党上台后,吉伦特党人被尽数杀戮。
不久之后,各党派联合起来,发动了热月政变,将罗伯斯庇尔逮捕并处死,山岳派土崩瓦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国大革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雅各宾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岳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吉伦特派
什么是雅各宾派
什么是雅各宾派(Yagebinpai)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政治派别。1789年制宪议会期间,布列塔尼代表经常集会议事,代表之一、律师列·沙白里哀提议组成布列塔尼俱乐部,后其他郡代表也加入。1789年10月制宪议会随同国王由凡尔赛迁到巴黎,布列塔尼俱乐部更名为“宪法之友社”,因集会地点在一座古老的寺院——雅各宾修道院,又名“雅各宾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及许多支持他们的代表构成雅各宾派。俱乐部初期会费昂贵,参加者多是经济上较为殷实的自由派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等。后来会费有所降低,但一般群众仍无法负担。1791年以后,在全国各地设立数以千计的支部。俱乐部曾几经分化。1791年7月马斯校场事件后,大资产阶级立宪派分子退出。第一共和国成立之初,国民公会内山岳派与吉伦特派矛盾不断激化,10月10日,吉伦特派领袖布里索被开除出俱乐部,吉伦特分子也先后退出。至此,雅各宾派成为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罗伯斯庇尔等人成为主要领袖。该派不以实现共和制度为满足,要求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经济措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对财产的不平等,要求限制财产权,并主张以严厉手段对付革命的敌人。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策动和领导了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开始雅各宾派专政。专政期间,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制度;击退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攻,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专政后期内部发生分裂,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忿激派、埃贝尔派、丹东派,该派本身也大大削弱。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之后,雅各宾派的政治活动基本完结。其残余势力在督政府时期曾以先贤祠、跑马厅等俱乐部名义出现, 1799年最终被解散。
常说的"右翼"是指什么?常说的"左"派和"右"派又是指什么?
187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制宪议会上,第一等级教士和第二等级贵族的议员与处于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同年九月的制宪议会会议上,第一、二等级的议员大都坐在议会右边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级的议员占据了左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中便出现了“左派”与“右派”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烈者称为“左派”,“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
政治术语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1791年的制宪会议上辩论时,拥护激进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议会的左边,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立宪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边,于是,人们习惯上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右派”。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从这一含义中引申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一般来说,右是指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情况前进,企图开历史倒车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或是反动的,投降的或是悲观的、保守的。这种思想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右派。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党公开反对的是国民党右派分子。后来又出现了对反革命势力妥协退让而葬送革命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右相对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进步的,如德国十一月革命的领导者斯巴达克团,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是德国共产党的前身。又如国民党内部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何香凝、廖仲恺等都是国民党左派。在文化战线上,积极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联盟”。
但是,“左”不同于左。20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来分别指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对革命是有害的、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当时的右倾即保守派虽然可能延缓革命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明显的损失,因此右字不含贬义。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使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路线错误。同样由于习惯,至今“左”字上的引号一直没有去掉,右字也一直未加引号。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坠入空想和盲动。可以说“左”是对左的形而上学的极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实际上抛弃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现实性,片面强化了革命的冒进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扩大打击面搞过火的斗争,实行冒进主义,这种思想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左”派。如中国历史上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党造成严重损失。十年“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
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里的右倾机会主义指保守、妥协,不带有反动之意。而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右派”则有反动之意。后来加引号是指并非反动,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也有此意。只不过反右派斗争主要在党外进行,而反“右倾”斗争主要是在党内。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就产生了对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左倾。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以帮助,促使他们转变。所谓防,只是说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现左或右倾,不是说象防贼一样的防人,甚至是把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主张资本主义,极力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就是右派。由于右派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历史向社会主义前进,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要万万年的,因此他们并不承认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左派,在他们那里,左派恐怕是要被称作空想派、乌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上,也还存在路线之争,主要地区分为改革派与维持派(也称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一些改良,这就必然要向社会主义学习和靠拢,其政策主张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称其为左翼或左派。而维持派(或保守派)则更多地要求维护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反对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因此其主张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层阶级的利益,一般称其为右翼或右派。不过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称呼来表示,比如,美国的民主党属左翼,但通常称之为自由派,而美国的右翼共和党则被称为保守派。
与左倾和右倾的概念相对,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又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比如激进的右翼极力反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对已进行的改革拼命反对并主张撤消之,一般称为极端保守派,而激进的左翼就主张实行大胆的、迅速的改革,这大概是叫极端自由派吧。我们可以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两派的主张变得模糊起来,都在向中间靠拢,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拢。
其实左派也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但这通常和右倾、左倾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
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
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