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严父的时候就有慈母,有严母的时候就有慈父吗?有一个慈母是人生的幸事,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严父。我们关于父子观念,有两处错误:其一是...
有严父的时候就有慈母,有严母的时候就有慈父吗?
我们关于父子观念,有两处错误:其一是父亲要有威严,所以处处要让儿女畏如神明。
其实用畏惧作基础,连权威也只是维持一点表面,爱是很难存在的。
第二要儿女尽孝道。这简直是放债讨债,哪里谈得到什么天伦之乐。当作应尽的义务,孝是没有许多人实行的;就是实行的少数人,也往往不真不深,敷衍敷衍面子。
建立在人情上的父子之爱,却就不同了。这种爱的关系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在错误的严父观念中没有真孝,至少很少有真孝,诸位中也许有人以为我的说法偏激,错误。其实这话再平庸不过了。我是向无高见的人,只用常识的眼光来看世事。今天早晨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教育视察员从某地回来,发表谈话说,一切平静,并无学潮。这不是和“此地并无黄金三百两”一样吗?
多年前,一位体育老师告诉我说,若是觉得身体的某一部份存在,便是某一部份有了问题了,在健康的情况下觉不到存在,我一直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道学家宣传孝道越厉害,每有一点荒谬的孝行,例如割股,无害的孝行,例如怀橘,便大加宣扬,便是证明孝行是何等珍奇,何等少。
很流行的二十四孝图,诸位大概是都看过的,卧冰求鲤,不知诸位怎样,我可办不到。
这热心的宣传,我以为就是“并无学潮”式的谈话,表明要提倡的孝行,已经有了问题。自然的慈孝关系,像健康的身体一样,是不觉的,根据我所指出的那两种错误观念,可就建不起这样关系来。
诸位想想,怀个把橘子老人家吃,还要被宣扬一番,人情岂不就淡薄得可以了吗?可是在父必严,子必孝的家庭中,这已经可以传为美谈了。
所以说父亲应当严厉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恭维“严父”。这样的父亲得不到子女的爱,他们的关系往往像路人一样隔膜。这是彼此剥夺整个幸福。子女从家庭中所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学校所能给予的还要重要,在这方面,作父亲的也应该担当一部分的工作。
没有亲切和睦的关系,这种影响不会深入,所以就教育的意义说,严父已经将这种资格失掉了。
中国家庭的大多数教育都是这个样子。父亲扮演着很严厉的角色,而母亲呢,就是特别慈祥,和蔼可亲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呢,很多女强人的出现,女性变得更加独立,然后性格也发生一些变化,就会出现严母慈父的现象,也属于是正常的。这样也可以很好的教育出孩子。
你家里是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
严母慈父VS慈母严父,这两种教育方式你看好谁?
严格的母亲和慈爱的父亲的教育。在一个家庭里,因为母亲从小就照顾孩子,吃喝玩乐,睡个好觉,全方位照顾。在现实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母亲会为孩子做很多事情,而且会宠坏孩子。在严母慈父的教育中,我觉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应该学会放手,学会懒惰。很多孩子的事情,只要他能做,就让孩子去做,即使做得不好,也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去做。
在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母亲应该愿意让孩子吃点苦。她的生活习惯应该严格,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性格。父亲是家庭力量的象征。在许多家庭,如果孩子不听话,他们会让父亲照顾他们,正是因为父亲强大,他才不应该轻易使用暴力。权力其实就是心理上的权力,也就是让孩子在心里尊重你、敬佩你。当孩子处于最困难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时,父亲应该给孩子力量,让他自信、坚强、执着、勇敢。当事情发生时,父亲应该告诉孩子不要把眼前的事情放大为大事,父亲很有权势,但他不会随便滥用权力。他会给孩子一种成为更好朋友的感觉,大多数父亲必须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广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胸怀,所以父亲给孩子一种理性和善良的感觉。父亲应该理性善良。当他遇到挫折时,他的父亲应该像朋友一样做向导。
男孩更适合严厉的父母。对于一个男孩来说,如果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许多错误行为都会得到及时纠正。即使面对孩子的泼水,父亲由于性别相同,更容易理解孩子的需求,也能想出一个很好的应对办法。只要他能狠心纠正他,成长中的男孩就会有很强的原则意识。因为严格的父亲教育,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性格培养都会走上正常的轨道。母亲在家坚强,父亲在家无足轻重,甚至被忽视,男孩很容易养成退缩的性格。因为家里的母亲说了算,父亲的形象就降低了,在母亲的强势控制下,孩子就会缺少男子汉气概,长大后就成了一个犹豫不决的妈宝男。
在慈父严母的家庭里,母亲的感情自然细腻,即使严厉,也大多是温和的。平易近人的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朋友。他能为女孩的成长提供建议,对女孩性格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女孩子在严父的家庭里会对男人有一种抵触。父亲的严厉产生了自卑感。这会使孩子们的婚姻生活不稳定。坚强的母亲抚养的女儿也有坚强的性格。这是因为女儿对母亲的长期模仿和认同,直接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社会和婚姻。无论是严母慈父还是严父慈母,都没有绝对正确、完美的教育方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