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详细描述一下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谢谢。,下面是我收集到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简单地从几个方面讲的话,,一、衣:...
请给我详细描述一下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谢谢。
下面是我收集到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单地从几个方面讲的话,
一、衣:
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据认为源于汉服。
二、食:
古代日本人不食肉,这个应该是受佛教的影响。而佛教来自中国(虽然最早发源于印度)。
日本主食大米,而稻米种植技术日本认为来自中国的南方。
三、住:
现在仍在大量使用的榻榻米以及席地而卧的风俗据说源于汉代,汉代风格。
四、宗教、礼节、道德观:
佛教、儒教,源于中国。
儒教据认为于公元513年从中国传来。更早的《论语》传入日本据认为为公元5世纪前后。
佛教据认为于公元552年从中国传来。
讲礼节,讲信用——儒教影响。
日本在高中期间学习“汉文”即古汉文(在“国语”课中。“国语课”等于现在中国大陆的“语文课”)。
过去懂论语、古汉语诗词,现代懂三国志的人比中国多
(现在有多少中国人懂这些?)。
五、语言:
早期日语跟古汉语完全一样,为100%的古汉语(这个应该是汉人为最多的缘故,并非偶然)。
后来的特有文字“仮名”(假名)从汉字的草体字而来,开始只作为注音用
(功能如同汉语的拼音字母。最早出现据说为公元7世纪左右,即“万叶仮名”,据说为公元652年以前,此时大体为中国的唐代初期),
混合使用的最早见于公元905年的诗歌总集《古今和歌集》(此时中国为唐代天祐2年)。
语法上除了用仮名表时态与汉语语法大不同(我认为此为日语汉语语法的最大区别之处)之外,与古现代汉语并无大异。
而日语中这种时态表现的出现和定型应该为近代,或许是在明治开国之后受西语的影响(这个未考证)。
发音则更多受地方水土影响(中国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发音,方言更是数不胜数)。
六、书道:
“书道”即书法,源于中国,日本最早的书道据认为是公元805年的空海和尚的“三十帖册子”和最澄和尚的“请来目録(越州録)”。
七、茶道:
据认为起源于唐代陆羽的《茶経》,茶艺由遣唐使从中国带来。
八、医学:
日本把中医叫“汉方”,把汉字叫“汉字”。
相信每一个到过日本的中国人看到“汉方”和汉字,自豪感无一不会油然而生。
其他如剑道、武士道应该为日本特产的东西。
但是剑道和武士道的历史并不久远。
剑道为江户时代中期的“正徳年间”(公元1711年——1715年)的产物。据认为剑道是由日本武士们发展出来的。功能为习武、防身、健体。
武士道为江户时代“元和年间”(公元1615年——1624年)的产物,其道德观为儒教朱子学的道德价值观,根源为儒教的“仁义”和“忠孝”。
综上,因为日本保留了最多的“汉唐风格”,所以你要体验古时的汉风唐风,可能目前这个世界上只有日本了。
补充:
1、 互送名片的差异
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会,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间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在日本,名片在商务往来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即使在中国不用说也是一样的。但是有些许是不同的。
第一,在日本进行商务工作时,初次见面基本上都必须交换名片。所以,有必要随时带上足够的名片。特别是中国人去日本出差时,因为要在日本会见很多人,所以必须要多带些名片。
第二,中国人的名片里多数都印有手机号码,但在日本人的名片里却相反,多数是不印有手机号码的。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商务工作原则上应采用联络办公室或用E邮联络的方式。除特别紧急外,用手机进行商务工作时,很可能给忙的对方带来困扰。但也有互相告知手机号码的情况,如果认为有必要,在初次见面时索要手机号码也是可以的。
第三,在中国使用的名片中,也有体现各种个性的名片。
第四,这是我在中国工作的经验。在中国交换名片给对方时,有半数以上的人是将字面向自已的。在日本,把名片朝向能够让对方马上看到名片内容,承给对方是一种礼貌。
第五,隔着桌子交换名片时,在中国,偶尔会有人是把名片抛出去给对方,但在日本,这种方式是非常失礼的。在日本,必须两手承出给对方是一种礼貌。
2、会面,会议的约定及招待
在日本,会议及会面的约定是非常重要的事。
首先,约定会议及会面时,以最晚2周前作预定调整作为约定常识。即使象晚会,文化活动等需要进行招待的这种情况,也应尽可能在1个月前,最晚2周前将邀请函发出。象忙碌的业务员有很多都是1个月,2个月前的预定就已经排得满满的了。即使数日前发出了邀请函,忙的人排不下预定的时候仍有很多。
要是在日本,在即将开始前发出邀请函,是被看作轻视对方的行为,反而有可能给人不好的印象。如果约定好了一次,就不能随随便便变更。没有特别情况而变更约定的话,会被看作不可信赖的人。变更时应该和对方说清事由。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电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尊贵的位置是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这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
3、送礼
中国人访问日本时,要送什么的礼物才能让日本人高兴?或者是给去中国访问的日本人送什么样的礼物才会让人开心接受?
可以说也不用太在意礼物,只要合意才是最重要的。尽管如此,如果要送礼时,以下几点须要注意。
中国人可能认为送大件礼物,有精美包装的才是最好的。但日本人并不是把礼物的大小,包装的精美当作评价的对象。即使礼物很小,包装也不精美,只要东西好就很开心了。重要的是东西的本身。
给访问中国的日本人送礼物时,对大件的,超重量的也要好好斟酌一下。因为乘机归国所带的行李是有重量限制的。大件物品的托运也是很麻烦的。
而且日本人的家里大部分都放有很多东西的,比如说摆设品,装饰品等等,所以必须要看是否合乎此人兴趣来考量。因为美感会有不一样的情形,所以要注意。
如果日本人是国家公务员的话,送高额礼物往往是很费事的。这是因为高额礼物(5千日元(约300元人民币))是政府机关要求不准收受的对象,这是为了防止腐败和贿赂而采取的一项制度。所以,日本公务员是不准收受高额礼物的。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装潢,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4、长寿与饮食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这也符合日本的情况。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日本人总是不折不扣传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而重视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漏地继承了来。为此,把烹饪出来的菜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
日本料理以鱼、虾、贝等海鲜品为烹饪主料,并有冷、热、生、熟各种食用方法。
日本人讲究食品营养学,讲究菜点的色泽和形状,口味多为咸鲜,清淡少油,稍带甜酸和辣味。
日本人爱吃鱼以及各种海味、瘦猪肉、牛肉、鸡、鸭、鸡蛋和各种野生禽类及蔬菜、豆腐、紫菜,但不吃羊肉、猪内脏及肥猪肉。
日本人很讲茶道,餐前餐后都喜欢喝茶,特别喜欢喝清茶。
传统饮食热量小(食物新鲜至上),吃饭要吃八成饱(菜式份量少),散步、骑车很重要
1. 饮食清淡少油。和中国最大的饮食不同是日本菜中很少有爆炒的肉和菜,小菜一般都生吃,或者阉成咸菜(味道很淡,阉的时间也很 短。).实在是要熟吃的小菜也一般是用开水烫一下,再沾点酱油吃
2. 每顿菜肴品种多,数量少。很多人认为日本人长寿归功于吃鱼,
3 日本人吃鱼多于吃肉
4. 日本人偏爱海藻类的食品
5. 日本人过年吃荞麦、我们过年吃饺子。荞麦代表着喜庆,像结婚、搬家等喜庆日子也吃荞麦面条。
6. 常吃芥末和姜片。
7. 日本清酒喝不醉。
8. 妙用柠檬。
9. 常吃蔬菜和豆制品,每天一杯牛奶。
10. 健康美容减压泡温泉。
11. 日本女性的柔顺美德。
12. 日本有着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
13. 适量运动和大量的家务劳动。。
14. 绿色满园,鲜花盛开。日本地方小,人口多,日本家庭院子很狭小,但仍然搞得有水有树,有石有台,布置得像盆景一般。
5、大学生活(校庆)
日本和中国大学不同的是,第一,在中国的大学,学生们几乎都是住在大学校内的学生宿舍,而在日本,学生住大学校内学生宿舍的比率相当低。第二,可以说日本大学生打工的人很多。
第三,在日本大学里,课外活动,也就是运动呀,文化活动呀,学生们在课堂以外的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很多。第四,到了上大学的年纪,日本约5成可以上大学,而在中国,这种比率竟只有2成。
6、节日
日本的国定节假日共有14个,另有5个重要节日
成人节:1月15日。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要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各级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
6、吸烟
比方说香烟。在中国聚餐时,桌上会放置有香烟,并且有劝烟的习惯。在日本是没有这样的习惯的。在日本,对未满20岁的未成年人法律上是禁止吸烟的。这则法律叫“未成年人吸烟禁止法
7、酒的喝法
在中国,白酒是干杯后一口而尽的。可是日本酒和葡萄酒不能这样喝,应该是边品味酒香和口感,边一点点的喝。一般来说,味重油腻的餐食适合喝蒸馏酒的白酒和烧酒。但是吃不油腻的日餐时,可以试试好味的酿造酒--日本酒。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最开始时一般都要干杯。日语也说“干杯”,但在日本,干杯不是表示要一口而尽,也包含不喝干的情形(在中国说是“随意”)。
(5)在中国喝酒时,每次都要干杯才是礼貌,但在日本不是必须要这样,很多时候是各自喝各自的。但是,日本的习惯不是给自已斟酒,而是给对方斟酒。当然,中国人如果想每次都干杯的话,在日本聚餐时提出干杯也是没有问题的。
8、聚餐
在中国用餐时,因为是多人围在一起吃大盘菜,即使人数变更,也能简单地调配。但在日本用餐时,除中餐以外,日式料理,西餐等,都需要在事前决定好人数。由于是每个人都要配备好盘子,如果人数突然变更的话,对于准备方来说就是大麻烦。所以,在日本用餐的中国人就必须事前联络好人数,如果有变更时,必须提早通知。
9、第一次见面时的交流。
中国人,如果是在火车上那么大部分的人会立刻同坐在对面的或者旁边的陌生人互相问候,并且很快的谈到工作乃至于生活隐私的话题上去。而且这不仅只限于火车上,只要是第一次见面的人都会聊一些工作和生活的话题。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社交性。
而日本人呢,就拿从东京到大阪3个小时的新干线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同坐在旁边的陌生人聊天,更不要说什么工作和生活上的话题了。1:初次相会带名片,注意看,双手接,不能直接放口袋。
10、请客
在日本,如果被别人请客时一定要说多谢款待,而且改天再一次见到的时候还要再谢一次,这可以说是日本人的常识。
可是在中国如果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去道谢的话,会被别人认为你还想再被请一次客
11、结账
在日本的餐厅里,服务员会把帐单扣过来放在点菜的人的面前,这个完全是为了客人的隐私来考虑的,以便于不让其他的客人看到帐单的金额。我想大部分刚来到日本在餐厅里吃饭的中国人都会对这个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吧。另外,在中国往往被认为是分割友情行为的AA制付账的方法在日本却是最常见的,好兄弟明算账这句俗语来到日本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2、接待客人的时候用的茶
不管是冬天或者是夏天,中国人一般习惯上用热茶接待客人,俗语说[热茶解渴],而且对人的健康也很有好处。
日本人在夏天的时候则会用冰凉的大麦茶来接待,这会被认为很贴心。
13、在酒桌上
中国人一般在宴会上或者一起喝酒的时候,除非都是男人,否则在有女性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开女性的玩笑。
而日本人在宴会上,喝了酒之后一般都会撩逗同桌的女性或者是店里的女服务员来调节气氛。
14、面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侮辱莫过于丢面子(这是我所承认的中国人最不好的一点)。如果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当众批评了缺点,就会认为受了侮辱、丢了面子而对批评他的人可以一直怀恨在心。
但是日本人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承认做得很好,他们只有在当时会觉得不好意思的笑一笑就结束了,也不会有什么受到了奇耻大辱一样感觉。这在他们的公司里就体现出来,日本人在公司里犯了错都会被上司当着其他人的面痛骂一番,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如果换了中国公司,我想这个人50%的几率会辞职的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满意我的答案,请选为最佳,谢谢。
简单地从几个方面讲的话,
一、衣:
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据认为源于汉服。
二、食:
古代日本人不食肉,这个应该是受佛教的影响。而佛教来自中国(虽然最早发源于印度)。
日本主食大米,而稻米种植技术日本认为来自中国的南方。
三、住:
现在仍在大量使用的榻榻米以及席地而卧的风俗据说源于汉代,汉代风格。
四、宗教、礼节、道德观:
佛教、儒教,源于中国。
儒教据认为于公元513年从中国传来。更早的《论语》传入日本据认为为公元5世纪前后。
佛教据认为于公元552年从中国传来。
讲礼节,讲信用——儒教影响。
日本在高中期间学习“汉文”即古汉文(在“国语”课中。“国语课”等于现在中国大陆的“语文课”)。
过去懂论语、古汉语诗词,现代懂三国志的人比中国多
(现在有多少中国人懂这些?)。
五、语言:
早期日语跟古汉语完全一样,为100%的古汉语(这个应该是汉人为最多的缘故,并非偶然)。
后来的特有文字“仮名”(假名)从汉字的草体字而来,开始只作为注音用
(功能如同汉语的拼音字母。最早出现据说为公元7世纪左右,即“万叶仮名”,据说为公元652年以前,此时大体为中国的唐代初期),
混合使用的最早见于公元905年的诗歌总集《古今和歌集》(此时中国为唐代天祐2年)。
语法上除了用仮名表时态与汉语语法大不同(我认为此为日语汉语语法的最大区别之处)之外,与古现代汉语并无大异。
而日语中这种时态表现的出现和定型应该为近代,或许是在明治开国之后受西语的影响(这个未考证)。
发音则更多受地方水土影响(中国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发音,方言更是数不胜数)。
六、书道:
“书道”即书法,源于中国,日本最早的书道据认为是公元805年的空海和尚的“三十帖册子”和最澄和尚的“请来目録(越州録)”。
七、茶道:
据认为起源于唐代陆羽的《茶経》,茶艺由遣唐使从中国带来。
八、医学:
日本把中医叫“汉方”,把汉字叫“汉字”。
相信每一个到过日本的中国人看到“汉方”和汉字,自豪感无一不会油然而生。
其他如剑道、武士道应该为日本特产的东西。
但是剑道和武士道的历史并不久远。
剑道为江户时代中期的“正徳年间”(公元1711年——1715年)的产物。据认为剑道是由日本武士们发展出来的。功能为习武、防身、健体。
武士道为江户时代“元和年间”(公元1615年——1624年)的产物,其道德观为儒教朱子学的道德价值观,根源为儒教的“仁义”和“忠孝”。
综上,因为日本保留了最多的“汉唐风格”,所以你要体验古时的汉风唐风,可能目前这个世界上只有日本了。
补充:
1、 互送名片的差异
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会,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间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在日本,名片在商务往来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即使在中国不用说也是一样的。但是有些许是不同的。
第一,在日本进行商务工作时,初次见面基本上都必须交换名片。所以,有必要随时带上足够的名片。特别是中国人去日本出差时,因为要在日本会见很多人,所以必须要多带些名片。
第二,中国人的名片里多数都印有手机号码,但在日本人的名片里却相反,多数是不印有手机号码的。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商务工作原则上应采用联络办公室或用E邮联络的方式。除特别紧急外,用手机进行商务工作时,很可能给忙的对方带来困扰。但也有互相告知手机号码的情况,如果认为有必要,在初次见面时索要手机号码也是可以的。
第三,在中国使用的名片中,也有体现各种个性的名片。
第四,这是我在中国工作的经验。在中国交换名片给对方时,有半数以上的人是将字面向自已的。在日本,把名片朝向能够让对方马上看到名片内容,承给对方是一种礼貌。
第五,隔着桌子交换名片时,在中国,偶尔会有人是把名片抛出去给对方,但在日本,这种方式是非常失礼的。在日本,必须两手承出给对方是一种礼貌。
2、会面,会议的约定及招待
在日本,会议及会面的约定是非常重要的事。
首先,约定会议及会面时,以最晚2周前作预定调整作为约定常识。即使象晚会,文化活动等需要进行招待的这种情况,也应尽可能在1个月前,最晚2周前将邀请函发出。象忙碌的业务员有很多都是1个月,2个月前的预定就已经排得满满的了。即使数日前发出了邀请函,忙的人排不下预定的时候仍有很多。
要是在日本,在即将开始前发出邀请函,是被看作轻视对方的行为,反而有可能给人不好的印象。如果约定好了一次,就不能随随便便变更。没有特别情况而变更约定的话,会被看作不可信赖的人。变更时应该和对方说清事由。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电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尊贵的位置是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这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
3、送礼
中国人访问日本时,要送什么的礼物才能让日本人高兴?或者是给去中国访问的日本人送什么样的礼物才会让人开心接受?
可以说也不用太在意礼物,只要合意才是最重要的。尽管如此,如果要送礼时,以下几点须要注意。
中国人可能认为送大件礼物,有精美包装的才是最好的。但日本人并不是把礼物的大小,包装的精美当作评价的对象。即使礼物很小,包装也不精美,只要东西好就很开心了。重要的是东西的本身。
给访问中国的日本人送礼物时,对大件的,超重量的也要好好斟酌一下。因为乘机归国所带的行李是有重量限制的。大件物品的托运也是很麻烦的。
而且日本人的家里大部分都放有很多东西的,比如说摆设品,装饰品等等,所以必须要看是否合乎此人兴趣来考量。因为美感会有不一样的情形,所以要注意。
如果日本人是国家公务员的话,送高额礼物往往是很费事的。这是因为高额礼物(5千日元(约300元人民币))是政府机关要求不准收受的对象,这是为了防止腐败和贿赂而采取的一项制度。所以,日本公务员是不准收受高额礼物的。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装潢,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4、长寿与饮食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这也符合日本的情况。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日本人总是不折不扣传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而重视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漏地继承了来。为此,把烹饪出来的菜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
日本料理以鱼、虾、贝等海鲜品为烹饪主料,并有冷、热、生、熟各种食用方法。
日本人讲究食品营养学,讲究菜点的色泽和形状,口味多为咸鲜,清淡少油,稍带甜酸和辣味。
日本人爱吃鱼以及各种海味、瘦猪肉、牛肉、鸡、鸭、鸡蛋和各种野生禽类及蔬菜、豆腐、紫菜,但不吃羊肉、猪内脏及肥猪肉。
日本人很讲茶道,餐前餐后都喜欢喝茶,特别喜欢喝清茶。
传统饮食热量小(食物新鲜至上),吃饭要吃八成饱(菜式份量少),散步、骑车很重要
1. 饮食清淡少油。和中国最大的饮食不同是日本菜中很少有爆炒的肉和菜,小菜一般都生吃,或者阉成咸菜(味道很淡,阉的时间也很 短。).实在是要熟吃的小菜也一般是用开水烫一下,再沾点酱油吃
2. 每顿菜肴品种多,数量少。很多人认为日本人长寿归功于吃鱼,
3 日本人吃鱼多于吃肉
4. 日本人偏爱海藻类的食品
5. 日本人过年吃荞麦、我们过年吃饺子。荞麦代表着喜庆,像结婚、搬家等喜庆日子也吃荞麦面条。
6. 常吃芥末和姜片。
7. 日本清酒喝不醉。
8. 妙用柠檬。
9. 常吃蔬菜和豆制品,每天一杯牛奶。
10. 健康美容减压泡温泉。
11. 日本女性的柔顺美德。
12. 日本有着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
13. 适量运动和大量的家务劳动。。
14. 绿色满园,鲜花盛开。日本地方小,人口多,日本家庭院子很狭小,但仍然搞得有水有树,有石有台,布置得像盆景一般。
5、大学生活(校庆)
日本和中国大学不同的是,第一,在中国的大学,学生们几乎都是住在大学校内的学生宿舍,而在日本,学生住大学校内学生宿舍的比率相当低。第二,可以说日本大学生打工的人很多。
第三,在日本大学里,课外活动,也就是运动呀,文化活动呀,学生们在课堂以外的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很多。第四,到了上大学的年纪,日本约5成可以上大学,而在中国,这种比率竟只有2成。
6、节日
日本的国定节假日共有14个,另有5个重要节日
成人节:1月15日。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要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各级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
6、吸烟
比方说香烟。在中国聚餐时,桌上会放置有香烟,并且有劝烟的习惯。在日本是没有这样的习惯的。在日本,对未满20岁的未成年人法律上是禁止吸烟的。这则法律叫“未成年人吸烟禁止法
7、酒的喝法
在中国,白酒是干杯后一口而尽的。可是日本酒和葡萄酒不能这样喝,应该是边品味酒香和口感,边一点点的喝。一般来说,味重油腻的餐食适合喝蒸馏酒的白酒和烧酒。但是吃不油腻的日餐时,可以试试好味的酿造酒--日本酒。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最开始时一般都要干杯。日语也说“干杯”,但在日本,干杯不是表示要一口而尽,也包含不喝干的情形(在中国说是“随意”)。
(5)在中国喝酒时,每次都要干杯才是礼貌,但在日本不是必须要这样,很多时候是各自喝各自的。但是,日本的习惯不是给自已斟酒,而是给对方斟酒。当然,中国人如果想每次都干杯的话,在日本聚餐时提出干杯也是没有问题的。
8、聚餐
在中国用餐时,因为是多人围在一起吃大盘菜,即使人数变更,也能简单地调配。但在日本用餐时,除中餐以外,日式料理,西餐等,都需要在事前决定好人数。由于是每个人都要配备好盘子,如果人数突然变更的话,对于准备方来说就是大麻烦。所以,在日本用餐的中国人就必须事前联络好人数,如果有变更时,必须提早通知。
9、第一次见面时的交流。
中国人,如果是在火车上那么大部分的人会立刻同坐在对面的或者旁边的陌生人互相问候,并且很快的谈到工作乃至于生活隐私的话题上去。而且这不仅只限于火车上,只要是第一次见面的人都会聊一些工作和生活的话题。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社交性。
而日本人呢,就拿从东京到大阪3个小时的新干线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同坐在旁边的陌生人聊天,更不要说什么工作和生活上的话题了。1:初次相会带名片,注意看,双手接,不能直接放口袋。
10、请客
在日本,如果被别人请客时一定要说多谢款待,而且改天再一次见到的时候还要再谢一次,这可以说是日本人的常识。
可是在中国如果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去道谢的话,会被别人认为你还想再被请一次客
11、结账
在日本的餐厅里,服务员会把帐单扣过来放在点菜的人的面前,这个完全是为了客人的隐私来考虑的,以便于不让其他的客人看到帐单的金额。我想大部分刚来到日本在餐厅里吃饭的中国人都会对这个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吧。另外,在中国往往被认为是分割友情行为的AA制付账的方法在日本却是最常见的,好兄弟明算账这句俗语来到日本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2、接待客人的时候用的茶
不管是冬天或者是夏天,中国人一般习惯上用热茶接待客人,俗语说[热茶解渴],而且对人的健康也很有好处。
日本人在夏天的时候则会用冰凉的大麦茶来接待,这会被认为很贴心。
13、在酒桌上
中国人一般在宴会上或者一起喝酒的时候,除非都是男人,否则在有女性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开女性的玩笑。
而日本人在宴会上,喝了酒之后一般都会撩逗同桌的女性或者是店里的女服务员来调节气氛。
14、面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侮辱莫过于丢面子(这是我所承认的中国人最不好的一点)。如果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当众批评了缺点,就会认为受了侮辱、丢了面子而对批评他的人可以一直怀恨在心。
但是日本人在这一点上不得不承认做得很好,他们只有在当时会觉得不好意思的笑一笑就结束了,也不会有什么受到了奇耻大辱一样感觉。这在他们的公司里就体现出来,日本人在公司里犯了错都会被上司当着其他人的面痛骂一番,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如果换了中国公司,我想这个人50%的几率会辞职的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满意我的答案,请选为最佳,谢谢。
日本中国的文化有哪些异同点
日本文化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很大,具体可以表现在,饮食,文字,文学,戏曲,服装,建筑,宗教上,日本在这基础上对引进文化进一步发展,由于日本是岛国,不像中国土地辽阔,所以在他的各方面没有体现出中国的大气,而是体现出其特有的精致与细节,近现代日本受西方文化影响严重,较中国更为西化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区别?
明治时期,日本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以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为代表,但入欧恰恰体现了它的亚洲性,以亚洲为本使它又走上了“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之路。与中国不同的是,明治以后的日本,极推崇军人。1899年,梁启超在东京上野,恰逢日本军营新兵入伍和老兵退役,“满街红白之标帜相接”。“大率每一兵多者十余标,少者亦四五标。其本人服兵服,昂然行于道,标则先后之,亲友宗族从之者率数十人。其为荣耀,则与我中国入学、中举、簪花时不是过也。”“日本国俗与中国国俗有大相异者一端,曰尚武与右文是也”。“朝廷以此为荣途,民间以此为习惯”(《饮冰室自由书.祈战死》)。1904年秋瑾在横滨,也看到了与梁启超类似且更为狂烈的镜头。其后到二战时期,无不是举国若狂,同梁启超看到的日本“征清”、秋瑾看到的日本“征露”(露西亚,俄罗斯的日译)无任何差异。在陷入中国泥沼、对华战争已倍感疲倦的日本国民那里,又因为对英美开展而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包括左派也支持战争。战后又因为保留了天皇制度而没有(也不能)反思战争责任。日本政府在70年代以来所做的谢罪和反省,都是出于“为了和他国交往而不得不道歉”(日本学人语)的动机不纯态度,在回避之中,日本人保持了和平态度但完全继承了以前的帝国性。而帝国性的存在是十分危险的,90年代,日本开始放弃和平主义,军国主义由泥沼下的冬眠变为惊蛰后的蛙鸣——日本的军国主义从来就没有死亡,所以也就无所谓复活。一本“日本人是去参战,还是逃避战争?”的漫画,在年轻人中销售几十万册。从文化上剖析,有助于把握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其民族性。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几千年来所孕育而成的。日本文化原属中国文化的分支,加以地方色彩,又经数百年前羼入的西方文化合并而成的一种文化。
本文标题: 分点列举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异同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36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