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明朝的开国功臣,除去几位去世较早者,大部分人都在朱元璋的严厉打击下不得善终。为何汤和可以幸免?(朱元璋画...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
明朝的开国功臣,除去几位去世较早者,大部分人都在朱元璋的严厉打击下不得善终。为何汤和可以幸免?
(朱元璋画像)
原因无外乎两点:与朱元璋的关系,以及汤和的性格。
汤和与朱元璋同乡里。郭子兴起兵早年,汤和便已投入其中。朱元璋也很早进入了郭子兴队伍,且地位抬升很快。汤和不因为年资倚老卖老,而是能恪守礼节。同乡之谊和早年的共事经历都让汤和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这保障了汤和在朱元璋称帝之初不受猜疑。但洪武年间功高如傅友德,亲密如李善长,荣宠如宋濂都不得善终,可见汤和的性格才是让其安度晚年更为重要的原因。
(元末形势图)
其实,汤和的性格原本存在缺陷,史载汤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汤和守常州时曾醉怨朱元璋,此事朱元璋一直耿耿于怀。但汤和除此事外,和朱元璋再无摩擦,且汤和在行动上从未表现过对明朝和皇帝的不忠不敬。无论是早年甘居朱元璋之下,还是后来的任劳任怨,汤和均恪守臣礼。
晚年的汤和更是“益为恭慎”,他遣散了一百多侍妾,所得赏赐基本分送给部属,对早年的亲朋父老一律热情待之。最关键的是他在明朝大局安定后主动提出退休,在外从不谈论国事。汤和表现出的是一个有心辅君、无心问鼎、眷念故土又作风严谨的老实人形象,这让朱元璋很舒心。
最后,如何结合汤和的自身际遇看待“功高震主”的现象。
明初的重要文官武将有大半是淮西人,都与汤和有同乡之谊,更兼汤和入伙早,其地位之高是毋庸赘言的。而且,汤和的军事能力是有足够明证的:汤和参与平定思州叛乱后退休,此时倭寇犯边,朱元璋力主起复汤和。汤和用方鸣谦计,仅用两年就在浙江、福建沿海搭建好了较完备的防御系统。
(汤和画像)
汤和的能力和功勋难保不会引起朱元璋的警惕,否则朱元璋不至于历数汤和之过,并将这些镌刻在铁券上。汤和为自保,可能除了表忠和主动上交兵权外,他在晚年隐藏锋芒和对与自家相关的人严格约束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总之,在史籍上找不到汤和在朝中的党羽,也查不到朱元璋称帝后可以株连到汤和的任何人和事。这与李善长明里退休,暗里在朝中安插代理人的行为是有天壤之别的。
因而汤和虽然功高,但未必会让朱元璋受到震动,故而汤和也得以在洪武年间善终。
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为何汤和能够善终?
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到大名江山的开创者,他的成功有运气,也有必然。运气之处在他能多次逢凶化吉,必然之处在于他身边有众多的文臣武将来辅佐。可是,朱元璋也没能逃脱历代帝王的通病,建功立业之后开始诛杀开国功臣,这些人几乎都被朱元璋除掉了,然而信国公汤和却独善其身,这又是为何?
汤和不仅是朱元璋的同乡,而且还是一条街上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他与朱元璋一样,喜欢在做游戏时当统帅,从小就表现的很有谋略。成年之后,汤和带着十多个好朋友一起投靠了郭子兴,加入了红巾军的部队,由于他表现出色,还当上了一名千户。此时的朱元璋还在皇觉寺混日子,汤和发迹后并没有忘记这位小时候的好伙伴,他写下给朱元璋,邀请他一同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起初朱元璋还犹豫不决,但不久之后这封信被元军发现,这也让朱元璋下定决心前去投靠郭子兴。
在红巾军中,朱元璋的资历虽然不如汤和,但是汤和却对朱元璋十分的恭敬,每次上阵打仗,他都愿意听取朱元璋的意见,后来朱元璋的职务比他高了,一些人对朱元璋很有意见,但汤和却没有表现出一丝不悦,反而更加尊敬朱元璋,这让朱元璋非常高兴,对汤和也很信任。朱元璋在离开郭子兴单独用兵时,汤和攻城略地,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汤和从来不主动邀功,也不嫌弃被封赏的官位小,总是表现的非常满意的状态,这与一些开国元勋嫌弃官小完全不同。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当了皇帝,汤和也受到了封赏,只不过是一名侯爵,要知道当时光是公爵就有6位,汤和按照资历和军工完全不比他们差。如果换做他人,早就抱怨起来,可是汤和不同,他表现得很平淡,对功名利禄看得很开。朱元璋到了晚年之后,他想要让朱允炆顺利接班,于是开始更大规模的诛杀开国功臣,李善长,徐达,蓝玉等人都没能逃脱制裁,汤和对朱元璋看得很透,他明白朱元璋在一起同甘共苦可以,但一起享福肯定是不行的。
1388年,汤和正式对朱元璋提出辞呈,理由是自己年事已高,无法继续指挥军队驰骋疆场。朱元璋听到后非常高兴,立刻同意了汤和的请求,批准他回到家乡养老,并且还命人为汤和修建府邸。回到家乡之后的汤和,并没有炫耀自己的过往经历,而是选择继续夹着尾巴做人,他要求所有家眷不准谈论政事,并且每年都会亲自去京城面见朱元璋,每次都是谈论自己在家乡的一些往事,绝口不提政治和军事,很受朱元璋的喜欢。
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享年70岁,朱元璋得知后伤心落泪,并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汤和算是朱元璋众多开国功臣中,少有的善始善终的人,这是需要大智慧才能做到的。纵观汤和的一生,他的辉煌始终与朱元璋相伴,对于自己能够始终屹立不倒的秘诀,用4个字概括为:谦虚低调。
朱元璋大杀开国功勋,为何汤和能够善终?
过河拆桥,人走茶凉,兔死狗烹都是令人不齿的事情,但是这些道德伦理是统治者为普通百姓定制的约束,而对于统治者本人来说,他们则完全不会顾及这些东西,在他们心中皇权至上,只要有利于统治的行为都是可以的,即便会被后世人痛骂也在所不惜。
朱元璋是大明江山的开创者,但是他的成功绝非一个人的功劳,李善长,刘伯温,常遇春,汤和,徐达等开国功勋都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对于这些人开国功勋,朱元璋的做法却伤了他们的心,后世之人也对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做法褒贬不一。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册封了6公爵,28个侯爵,他们的下场都可谓悲惨,除了常遇春和李文忠等早病逝的将领之外,其他的人几乎都被朱元璋杀掉了,那么汤和为何能够独善其身呢?
伴君如伴虎,汤和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汤和与朱元璋是小时候的玩伴,彼此的脾气都很了解,元末时汤和早早地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还混上了一个千总,而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在黄觉寺当游僧,吃了这顿没下顿。
汤和发迹之后没有忘记这位童年的小伙伴,他亲笔写信邀请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朱元璋因此才加入了红巾军,从此走上了发达道路,可以说汤和是朱元璋的贵人,也是他的引路人。朱元璋起初只是红巾军里的一个马夫,别人都瞧不起他,而汤和则不同,两人一起走路,汤和总是走在朱元璋后面,表现得非常谦卑,这点让朱元璋很开心。
当然,汤和能够取得朱元璋的信任,也不仅仅是靠会做人,而且他很会做事,打仗的功劳也是仅仅次于徐达,这样将领朱元璋不喜欢都不行。1388年,朱元璋已经进入了晚年,此时他早已经不想让开国功勋再继续统领军队了,只是一时间还没有公开,精明的汤和已经看出了朱元璋的想法,于是主动以年迈为由向朱元璋交了兵权,请辞回乡养老,朱元璋也没有挽留他,当即就答应了,而且让人给汤和在家乡修建府邸。
汤和回到了家乡,本来可以就此颐养天年了,但是汤和还是不放心,他每年都会去京城觐见朱元璋,向朱元璋汇报自己在家乡里的所作所为,打消朱元璋的疑虑。汤和在家乡做事谨小慎微,从不允许家人议论国事,对待相邻也都真诚友善。
除此之外,汤和还替朱元璋做了一件事,这件事的功劳是其他功勋无人能及的。朱元璋晚年,倭寇经常在东南沿海一带骚扰百姓,朱元璋就让汤和去治理倭寇之祸患,汤和在实地考察之后,一共修建了59座城池,用来防止倭寇袭扰,成效显著。
为了纪念汤和抗倭的丰功伟绩,如今浙江永强一带的村民每年都会举行公祭活动“汤和信俗”,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1395年汤和病逝,朱元璋册封他为东瓯王,并且亲笔御赐楹联“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这在所有的开国功勋中实属罕见。纵观汤和的一生,他真是一位非常幸运的武将。
汤和为什么是明初唯一得以善终的功臣
在朱元璋看来,汤和拎得清。
纵观洪武一朝,只有汤和以他的智慧和聪明成为少数几个在朱元璋手中善终的人,当然了汤和本人谦恭,内外兼修,淡泊名利,不羡权贵,极力的去做一个平凡人,一生与世无争,这些也是他躲过灾难的原因。
聪明的汤和,辞官之后,仍然处处约束自己,最终令朱元璋解除了警惕之心,据史料记载,汤和回乡之后,信守一条准则:从不结交地方官员和过问政事。
扩展资料:
汤和爵位世袭
汤和于明太祖时累封至信国公,获赐世袭诰券。但在汤和死后,因其子、孙、曾孙三代均早逝,无法袭爵,故汤氏子孙至明英宗时失爵。明世宗时汤和五世孙汤绍宗以功臣后续封灵璧侯,仍获诰券。
信国公仅历一世一代;灵璧侯共历五世五代,至南明而绝。《明史·功臣世表》另有二位灵璧侯汤国祥、汤文琼,据称在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均曾“以侯遣祭”。因其袭年不详,且事迹仅见于此,故暂不列入世系中。
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老实人,因为得了背痈,54岁就死了,朱元璋对这位老战友的去世也亲自去吊唁,表示了十分的悲痛。
而汤和是属于懂事的,我们来盘点下汤和做了哪些事,使得最后逃脱了朱元璋的钢刀:
一:汤和参加抗元较早,在郭子仪的里队伍里,还是一个小领导级别,而后来去的朱元璋则是一个士兵而已,但是奇怪的是,在那个时候,唯独汤和不拿朱元璋当做士兵,甚至对朱元璋毕恭毕敬,并且坚定的做了朱元璋的死杆。
二:汤和在开国后,只封了个候爵,而其他同样资历的都被封为公爵,然而汤和却不争功,更加谨慎和兢兢业业了。而且老向朱元璋检讨自己的过失,后来朱元璋把汤和封为了信国公。
三:主动辞职,解除兵权,《明史·汤和传》记“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汤和第一时间向朱元璋表明心意,说身体不行,回家养老,朱元璋异常高兴,拨款给凤阳县给他修宅子,赐地,而养老后的汤和,整日喝酒玩乐,不结交当地官员,因此朱元璋对汤和放心无比,最终汤和也以70多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面对朱元璋的残暴,开国功臣汤和,为何得以善终呢?
汤和是明朝开国大将,与朱元璋是老乡,也是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在明朝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并不足以使得他就可以得以善终。
要知道,朱元璋对于开国功臣是非常的残忍,一众开国功臣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很多都是朱元璋曾经同甘共苦的兄弟,其中不乏很多功勋卓著的将领,还有几个是他的老乡。
那么既然如此,汤和是如何得以善终的呢?
当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又因功被封为千户之职的时候。朱元璋还在圆觉寺做和尚,饥一顿饱一顿,看不到任何未来。
正是汤和给老乡朱元璋写信,邀请他参加起义军。不过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后不久,上升的很快,没多久汤和就成为了朱元璋的手下。
正所谓乱世出枭雄,在起义军中很多人都是不服朱元璋的,甚至很多人压根就看不上朱元璋,不过汤和比朱元璋年纪还要大,可是他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
此后,汤和跟着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元璋称吴王后,建百官司属,封汤和为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可见当时的汤和已经是朱元璋不可或缺的人物了。
平定天下后,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了,汤和为信国公。而在大明早期,由于需要对付其他势力,所以朱元璋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把目标放在开国功臣身上,他还需要利用他们。
汤和也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汤和也曾跟随徐达北伐,还参加了西征,以征虏将军随楚王征讨思州蛮族叛乱。
不过随着朱元璋的年纪越来越大,他的疑心病也越来越重。虽然那些功臣年纪也同样大了,但是朱元璋不得不为自己的后代着想,所以他开始把手伸向了功臣。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汤和洞察了朱元璋的心思,因此找机会对他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
这一下朱元璋非常高兴,接着就解除了他的兵权,并在凤阳为他修建府邸。但汤和也知道,这样其实并不保险,一旦让朱元璋盯上,该杀还是会杀的。
毕竟只要人不死,影响力还是会存在的。而汤和也是,一年要上京朝见一次朱元璋,说白了,两人心照不宣,脱离太久的话,未免让人不安,所以这样一来,老朱也对汤和在一年当中的所作所为有所了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老朱还亲自探望了,他也知道在汤和这边,是不太可能出现什么意外了,所以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毕竟人老多情,虽然朱元璋是皇帝,一切为了稳固政权,但他同时也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