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被诛三族后,临刑前留下了什么遗言让朱元璋知道后落泪?朱元璋为什么哭,命令是他下的,他哭什么?李善长在邢台上说了最后一句话便...
李善长被诛三族后,临刑前留下了什么遗言让朱元璋知道后落泪?
朱元璋为什么哭,命令是他下的,他哭什么?李善长在邢台上说了最后一句话便是“陛下是千年不遇的豪杰,他当皇帝是上天的意思,此举并无过错,若换作我是陛下,也会杀了你陆仲亨,还有我李善长”。这句话是在吉安侯陆仲亨破口大骂朱元璋“朱元璋,咱弟兄跟你出生入死,为你打下了江山,你却卸磨杀驴、无情无义”之后说的。从话语中可以看出李善长不仅文韬武略而且对于君主的忠诚也是极为深厚的。
行刑结束之后,朱元璋问是否有李善长的什么遗言,被太监告之后,朱元璋遣散了大殿上的人独自发呆,不知泪水也已经流了下来。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将许许多多跟自己一起打拼江山的亲信全都杀害了,因为他害怕自己的皇位被抢走。便就乱杀无辜,将有功之臣杀尽大半。李善长是开国功臣甚至排在前三位,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当然也十分信任他,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大事小事无论倶细都会找到李善长商议之后再行决定。
昔日意气奋发战果累累的韩国公被拉上刑场上时已经是77岁了,李善长知道朱元璋不会放过自己。他责怪自己信任胡伟勇。他为自己的糊涂而感到自责。李善长在立功大臣中名列前茅。很长一段时间后,难免李善长很傲慢。
他的弟弟与胡党勾结策划叛乱。府中的仆人肆意行恶。朱元璋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善长却不知道去感恩收敛,亲手导致了如今惨淡的结局。所以怪不得别人。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疑心病是每个帝王都有的不治之症,究其根本,就是皇帝的矛盾心理:既要臣子鞠躬尽瘁的地帮忙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又怕他们功高震主。
一旦心里觉得不平衡,就会目露凶光,磨刀霍霍。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确保大明江山永固,洪武朝胡蓝两案,大批的淮西勋贵被屠戮殆尽,这其中包括年过70的李善长一家!
鲤鱼跃龙门
朱元璋,出身布衣,幼年时代为了吃口饭,曾给地主家放牛,后经历元末的苛政和天灾,朱元璋的父母都被饿死!
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当过和尚和乞丐,后参加元末起义,最终建立大明朝。十五年征战,也养成了朱元璋生性多疑、杀伐果断性格!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称:“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当时被封公者,有六人,李善长位居首位,而朱元璋特将他比作萧何,可见对他的器重!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了确保大明江山永固,特意做了如下安排:
1、册立朱标为皇太子,重点培养。
2、分封其他众多儿子为王,镇守全国各地!
3、设立锦衣卫,负责监察文武百官日常一切!
4、收归开国功臣武将兵权!
朱元璋本以为这样做,可以确保大明的江山,奈何朱标早逝,朱元璋后立建文帝为接班人,作为大明帝国的接班人!但建文帝生性儒雅,丝毫没有老朱杀伐果断帝王威严,为了确保朱允炆帝位和大明江山,对大批淮西勋贵痛下杀手!
鸟尽弓藏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心腹,早在朱元璋平定滁州时候,李善长就投奔朱元璋,后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
李善长虽然军功不多,但其功劳不亚于徐达、汤和、蓝玉。
作为朱元璋的谋士和后勤部长总管,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筹集军粮等方面,也是鞠躬尽瘁,因此被朱元璋誉为“再世萧何”!
李善长善于调护诸将,,因此在淮西集团中的威望甚高。
朱元璋开国后,李善长担任大礼使,负责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确立朝廷六部等。
朱元璋称帝后,李善长官拜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负责大明帝国政务。
随着时间推移,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慢慢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有所反感,受胡惟庸案牵连,最终于洪武二十三年,70多岁的李善长与妻女弟侄七十余口,一起被腰斩。
朱元璋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究竟根本原因在确保建文帝朱允炆帝位和大明江山永固!
江山永固,这是封建帝王每一位皇帝的心愿,但这在封建王朝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封建君王的喜怒无常,时刻告诉臣子们,封建社会是“家天下”,帝王考虑自己的利益。
因为朱元璋要打击淮西集团,而李善长却是淮西集团的代表人物,所以即使李善长七十几岁了还是难逃一死。朱元璋下令处死李善长一家七十几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一家没有被处死,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女婿,这也算是朱元璋为李善长留下了一点血脉。
朱元璋一直认为李善长的存在是一种威胁李善长不仅仅是开国功臣,而且还是淮西集团的头号人物。在明朝还没建立之前,淮西集团是朱元璋坚强的后盾,但是等到朱元璋坐稳了江山,淮西集团就成了威胁皇位的危险因素之一。朱元璋对李善长还是很忌惮的,然而李善长似乎没有察觉,离开朝堂之后仍要干预朝政。他推荐了胡惟庸当任宰相,胡惟庸也是淮西集团的,这就更加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但是朱元璋仍旧不动声色。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淮西集团给朱元璋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让朱元璋不得不打压他们。
朱元璋先是拿胡惟庸下手,但是却无法动摇到李善长,因为朱元璋确实是没有证据证明李善长与胡惟庸案有关。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人举报,也没有牵连到李善长。所以朱元璋一直在寻找机会对李善长下手,他要的就是让李善长这辈子都翻不了身。
李善长知情不报的事情被揭发几年之后,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了罪,李善长去找朱元璋,希望朱元璋能够对他的亲戚从轻发落。朱元璋很不爽,他最不喜欢就是别人教他做事了。他下令对丁斌一案重申,没想到却从丁斌口中得到了十分劲爆的消息。原来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也参与了胡惟庸造反,朱元璋立马下令将李存义抓来审问。李存义供出了李善长,李善长虽然没有参与造反,但他却早就知道胡惟庸要造反,而且还没有禀报朱元璋。李善长一倒霉,他昔日的仇人便开始疯狂弹劾他,李善长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打倒了。
朱元璋给了李善长丹书铁券,为何最后丹书铁券却没有保住李善长的性命呢?
丹书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为何李善长最后却被杀了呢?因为丹书铁券免不了谋逆罪,朱元璋是以谋反大罪处死李善长的,所以李善长只能认命,乖乖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事实上,大多开国功臣是无辜的,他们无缘无故被朱元璋扣上谋反的帽子,这就意味着他们连使用免死金牌的机会都没有。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功臣的功劳是最大的,没有他们朱元璋也当不了皇帝。李善长是开国功臣之一,他很有谋略,深得朱元璋的重用。朱元璋一开始对这些功臣很好,他知道收买人心,毕竟这些功臣还是有点用处的。朱元璋赐予了很多功臣丹书铁券,李善长也有一块,只不过这个免死金牌的使用是有限制的,谋逆罪无法通过免死金牌赦免,这让朱元璋钻了一个大空子。
朱元璋利用著名的胡惟庸案,把大批的开国功臣赐死或者流放到外敌,即使他们有丹书铁券也无济于事。李善长一开始并没有被胡惟庸案牵连,后来胡惟庸被爆谋反,李善长被家奴出卖,也因为谋反大罪被朱元璋问罪。因为李善长犯的是谋反大罪,朱元璋处死他也不会违背了道义。
后来朱元璋的身体每况愈下,继承人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非常不安,为了帮朱允炆扫清障碍,朱元璋直接下令杀死大臣。皇权至高无上,就算是有丹书铁券也无济于事。朱元璋为了自己的江山能够屹立不倒,牺牲一些大臣的性命并不算什么。
第二,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老大,淮西集团是朱元璋赖以起家的本钱,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同一般,作为淮西集团的灵魂人物 ,李善长在富贵兼得的同时 ,还骄横专擅,凭借手中的权力頣指气使,凌驾于百官之上 ,极力打压持不同见证者,这当然会招至非淮人集团和朱元璋的不满。李善长跟朱元璋,汤和他们都是淮西人,淮西勋贵就是那么来的,加上李善长这人这关系跟其他武将干在一起,李善长的威望很高,可以说相当于刘邦之萧何了。这堆人万一抱团了,朱元璋能爽吗?早点干掉对大明有好处
第三:李善长也有一点”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意思,他在位期间,“外宽和,内多忮刻”,一但有人得罪了他,他轻则贬官,重则杀头,可谓是嚣张至极,而且,他在位期间,逼走了刘伯温,把大权尽入自己手中,而这也是他最后被杀的伏笔。
第四:李善长才华横溢,很有谋略,被称在世萧何,而他后来虽然自己主动请辞回家,但是他本身对于大明朝就是一个威胁,你的地位,威信,势力不会随着你引退而消失,只有死,这一切才会消失,对明朝的威胁才会消失,可以说,他的才华或许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果然,李善长是个放不下权势的人,汤和退隐是彻底放下,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而李善长却一直与权势纠葛在一起,不然胡惟庸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找上他。而在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他还模棱两可,首鼠两端;七十几岁高龄还想以权谋私,向汤和借300卫士为自己干私活;还要以自己的影响力为亲戚说情,干预司法部门办案。
李善长的死,除了朱元璋的政治需要以外,他本人的表现和一些做法,也是招至灭亡的原因。
胡军版《朱元璋》第8集,20多分钟处,那件事是指什么事啊?
总之就是李善长事二主朱元璋不高兴。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