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砸金床分给功臣,炎黄周汉唐宋帝王也做过多少类似的事

发布时间: 2022-04-16 07:00: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2

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怎么杀的?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怎么杀的?,朱元璋到底杀错了哪些功臣?,因为朱元璋所创功业的巨大与辉煌,又...

朱元璋砸金床分给功臣,炎黄周汉唐宋帝王也做过多少类似的事

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怎么杀的?

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怎么杀的?
  朱元璋到底杀错了哪些功臣?
  因为朱元璋所创功业的巨大与辉煌,又因其屠杀开国功臣的恶名,所以朱元璋一直是中国古代最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一、历史冤枉了朱元璋?
  1、朱元璋委屈吗?
  应该说,朱元璋固然是雄才大略、人中之龙,但他一个人本事再大,也绝无法独力创造出这样巨大的功业的;还应该说,大明朝的事业也和许多其他的事业一样,绝非是某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缔造的,而是朱元璋和他的文臣武将、左膀右臂们齐心合力、共同打造的。

  如此,朱元璋如果真是如书中所写的那样在成功之后大肆屠杀功臣的话——自《明史》修成以后至今,人们大多都相信这样的说法,即:朱元璋的开国大臣中只有汤和、沐英、耿炳文等极少数人没有死于朱元璋的屠杀——那朱元璋几百年来所遭受后人的批评、斥责乃至批判就一点儿也不委屈。
  朱元璋果真杀功臣如草芥吗?我看未必——我总觉得真实的朱元璋恐怕未必是这样一个过河拆桥、心黑手辣的人。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朱元璋其实是个很知道感恩图报的人,尽管他的所谓屠杀,也不排除存在有若干冤枉情形的可能。
  2、朱元璋是个知道感恩的人
  在我看来,朱元璋显然是个知道感恩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姑且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马皇后这个人,应该说是朱元璋能够发迹的的关键人物。那么,朱元璋在得了天下后又是怎样对待她的呢?是利用完了就随手扔掉?还是一如既往恩爱有加、敬重有加?事实很清楚,当了皇帝的朱元璋虽然和所有的皇帝一样,后宫的美女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但他并没有肆意******,而是专心国务、较为节制。花丛之中,朱元璋始终以贤德的马秀英为皇后,不但不离不弃,而且一辈子都敬重有加,甚至很多时候是言听计从。由此可见,朱元璋还真是个“信仰”“患难之交见真情”的人。
  朱元璋的少年玩伴汤和,除与各主要开国功臣一样立有卓著军功外,还拥有他人都无法攀比的一项功劳。当年朱元璋之所以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就是他汤和写信力邀的结果。

  如此说来,汤和就可谓是朱元璋加入“革命组织”的介绍人了。那么,在明朝开国后所谓的血雨腥风中,对朱元璋的整个人生来说都可谓起了关键作用的汤和,命运又是怎样呢?汤和戎马一生,南征北战达三十多年,军功叠垒间,也曾先后被封为中山侯与信国公,可谓功高位尊。都说朱元璋杀开国功臣无数,可汤和这样关键性的“革命引路人”毕竟是安然无恙(汤和自己也做得很好,随着地位、权势的上升,他选择及时地解甲归田,而且愈益恭慎),由此也略见朱元璋心性之一斑。
  郭子兴就更不用说,毫无疑问是朱元璋的第一贵人。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农民军后,正是因为得到他的赏识才得以被一步步提拨上来,郭还把养女嫁给朱元璋以朱为自己的左膀右臂。郭子兴虽因误信谗言曾对朱元璋起过疑心,但朱元璋却并没有因此就恩将仇报,而是在内讧中想方设法亲涉险境把郭子兴救了出来。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也并没有与郭的儿子等抢班夺权,而是携同作战。只是才能更高的朱元璋本来就掌握着骨干部队——该部队基本上是以郭子兴处境困窘时朱元璋回乡招募来的七百多人为基础,通过招降、扩编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军队。而明朝开国后,朱元璋也没忘了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等。
  通过以上事例,可见朱元璋内在品格的基本面是经得起推敲的,他绝不是那种内心卑鄙的小人。仅仅在这一层面上,也有足够的理由促使我们来研究朱元璋到底是不是个杀功臣如草芥的暴君。
  3、是朱元璋冤还是他的功臣们冤?
  出自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年轻时为避饥荒曾近于行乞般流浪三年(也就是被苦难彻底磨砺和摔打了整整三轮的寒冬酷暑),之后不久,朱元璋以和尚之身参加红巾军,在经过了17年残酷战阵生涯的狂暴洗礼后,竟乃奇迹般地成就为创造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极少数皇帝之一。
  24岁时赤手空拳参加农民军,40岁时登大宝坐拥天下,整个发迹的过程一共只花了朱元璋17年时间。1398年,朱元璋以71岁高龄驾崩于任上,掰着指头数数,他总共当了31年的皇帝。在历代统一九州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是在大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朱元璋一生征战不息而能长寿(71岁在古代当然算得上是高寿),这应当归功于他有一个好身体(或许是流浪时磨练出来的)。而朱元璋的长寿,又使这位杰出的古代军事家能够把自己漫长的后半生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当中,从而成为一个政绩也很卓著的皇帝。

  蒙元末年,群魔乱舞兼群雄逐鹿,历代乱世,形势还真是少有这么乱乎这么错综复杂的,而朱元璋竟然能在这巨大的混乱中后来居上,大败所有的魔鬼与英雄,收割所有的庄稼与果实,无论怎样看,他也真要算一个罕见的奇才异杰。而他做出的收拾战乱、光大传统文化、恢复汉民族正朔地位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使得这位文治武功无不突出于史的皇帝放射出了“伟大”的光芒。
  可是很遗憾,有一个声音说:朱元璋太残暴了!竟然屠杀了这么多功臣宿将!这样的人怎么能配得上“伟大”二字!?并且,这个声音在明亡清兴以后越来越强,越来越大,朱元璋的名声也越来越坏。

  那么,我们不妨了解了解,与朱元璋并肩战斗一起打天下的好汉都有谁呢?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李文忠、邓愈、朱文正、汤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兴、廖永忠、傅有德、冯国用、冯胜、沐英、蓝玉……真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众多文臣武将的名字,无法在这里一一罗列,但于明朝功劳最大的,大体也就是这些人了。这些大明朝的开国功臣,虽然只是辅佐朱元璋这朵大红花的绿叶,却并不妨碍他们的英名在史册上闪闪发光!

  可惜这些开国功臣大多结局不好,许多都被朱元璋找借口给杀了。甚至包括徐达、刘伯温这样的大功臣在内,民间也传说是死于朱元璋之手。尽管朱元璋的大开杀戒很值得怀疑,可是被暗中洗了脑的人们都偏向于这样认为,他们懒得动脑子去质疑,所以他们乐于全盘接受清廷的结论。
  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因为清代修《明史》猫腻多多,包括《大明英烈传》这样的历史小说也被大肆篡改了,还有那所谓的“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大抵也系满清的捏造。
  黎民百姓谁不憎恨暴君?文臣武将谁不憎恨屠杀功臣的君主?满清太清楚这一点了,为了让天下所有的汉人都忘怀明朝乃至厌恶明朝,满清的皇帝乃下定决心要把朱元璋这个千古罕见的牛人打造成千古罕见的暴君。显然,要实现这个目的并不难,清廷的统治者们只需把朱元璋屠杀人数的数字改大一些就可以了,只需把一些贪官污吏的死划拉到无过受死的功臣里就行了,只要指使人编造一些所谓的民间传说就行了。

  于是乎,被蒙蔽了的清廷的顺民们大多都因为朱元璋很残暴之类的宣传而发自内心地弃明服清了。看起来,满清统治者的目的差不多达到了。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被蒙蔽住的,否则,反清复明的斗争怎么会长久地贯穿于有清一代乃至从未停息呢?

  而在朱元璋这一方面,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注重民生、最痛恨贪官污吏的这么一位严厉而伟大的皇帝,则很可能就此成为了这一阴谋的残酷献祭和牺牲,乃至被改写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一个皇帝。我想,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如果你坚持每天浏览大碗茶论坛1次,连续坚持5214个星期,我敢保证你最少能活到100岁!

  UID70 帖子7776 精华88 积分4004 在线时间456 小时 最后登录2009-6-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阿拉木徒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沙发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5-7 13:49 只看该作者
  二、大明朝开国功臣之死

  朱元璋到底残暴不残暴?明初各主要开国功臣之死到底冤不冤?为了解答这样的质问,我们似乎有必要在事实层面上就此作些探究,乃至作些相应的推理和评判。

  4、徐达到底是病死的还是吃蒸鹅死的?

  先说徐**死。民间传说徐达晚年身患背疽,而朱元璋赐了一只蒸鹅给他吃,徐达吃后,没几天就死了。这样的徐**死,我以为是不可信的。首先,这是野史传说,本就不足为信。其次,长背疽的人吃蒸鹅就一定会死吗?我不懂中医,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请一位中医高手来解答这个问题?我相信,我们的中医会用科学来否定这一说法的。再次,有关徐**死的另一说法——徐达因长年征战,奔波劳顿以致积劳成疾,于1384年54岁时病逝于南京。史书记载说:徐达死时,朱元璋伤心欲绝,辍朝祭奠深致哀悼,并列徐达为开国武将中之第一功臣,誉之为“万里长城”。不知怎么的,也许是因为徐达的中正和谦谨,也许是因为朱元璋的基本品格值得信赖,我总以为这后一种说法应该更为可信,而且动徐达如动国家之基础,朱元璋还不至于这么糊涂。

  5、刘伯温究竟是不是胡惟庸害死的?

  关于刘伯温之死,史书记载说:刘伯温病重后,因为接受了胡惟庸派来的医生的治疗,然后就死了。而人们通常都怀疑刘伯温其实是死于朱元璋之手。但我以为,他其实就是死于胡惟庸的暗算——当时担任宰相的胡惟庸嫉恨刘伯温,因此指使人向朱元璋进谗言陷害刘伯温,朱元璋自然很生气,乃夺了刘伯稳的爵位。在胡惟庸势力的压制下,心情郁闷的刘伯温终于病了。然后就发生了胡惟庸派医生来为之看病然后刘伯温病逝的事,这一年是1375年。
  在我看来,即使朱元璋日后真是想大杀功臣以固皇权,当时的他也是绝没有杀死刘伯温的想法的。一来那时刚建国七年,身体很健康的朱元璋就算想杀功臣也不用这么早就动手;二来年纪比朱元璋大17岁的高级军师刘伯温在朝中也远没有淮西集团势力大,对朱元璋远构不成威胁;第三,我以为朱元璋当时也只是想在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之间搞权力平衡而已。

  朱元璋在李善长退休之后曾经邀请刘伯温出任丞相,可刘伯温一再地谢绝了——也许他不想介入到朝廷**的旋涡中去,也许他忌惮于功高震主,早就抱定了功成身退的主意。朱元璋也知道刘伯温的心思,也就不好再勉强,他转而向刘伯温咨询包括胡惟庸在内的丞相人选。刘伯温的回答是,这几个人都不成。

  但朱元璋最终还是任用胡惟庸担任了丞相——他似乎另有他的谋划。可让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胡惟庸竟然胆大妄为地害死了刘伯温(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刘伯温确实是死于疾病)。总之,我以为刘伯温这样的在朝廷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开国功臣绝非为朱元璋所杀。

  6、廖永忠死得冤不冤枉?

  除以上两个相仿的案例外,也还有别的类型的案例值得我们探讨的。比如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杀死的廖永忠,人们认为他真正的死因乃在于是他当初执行了谋杀小明王的任务。

  在我看来,这个事情要看怎么说了。在皇权至大至威的封建社会,臣子私穿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论起罪来,恐怕至少或大体都是要判斩立决的,按明朝的法律来论自然也不例外。否则,那就要考虑《大明律》之类还执行不执行了。

  而朱元璋执法的严格又是今天和当时的人们都很知道的,这是一位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六亲不认的严格执法者——朱元璋连至亲戚犯法都绝不宽恕,例如:开国功臣、亲侄子朱文正违法乱纪,乃按律囚禁;驸马爷走私捞钱,被发现后,也被按律处死。

  如此说来,则廖永忠的死其实就并不冤了——朱元璋对廖的处置并没有超过法律的规定。

  但若把廖永忠之死联系到小明王之死(如果小明王确系死于朱元璋的阴谋)来理解的话,则说朱元璋借故杀功臣也未尝不可。

  之外也还要顺带说说,无论小明王的死因是什么,朱元璋的江山却始终都是靠自己打下来的——虽从郭子兴统军时起朱元璋就是小明王、刘福通名义上的部下,但实质上双方其实只是一种农民起义军之间的同盟关系。乱世间,群雄逐鹿,哪一方不都是旨在为自己打天下吗?当小明王的力量损失殆尽了,朱元璋出于道义把小明王救出并供奉了几年,当天下将定时,任何人处在朱元璋的位置上,难道谁还真的会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不太相干的他人吗?
  7、其他开国功臣的结局

  明朝开国,文臣武将可谓若群星灿烂。但这些人中,有许多在连年的战争中牺牲了,也有不少是在战争年代或建国后的和平年代中因病而死或正常老殁了,还有一些,则有因犯法而死的,有因涉嫌谋反事而死或因此连坐而死的,等等。考察这些人的死亡原因,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朱元璋在怎样对待功臣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下面姑且罗列明朝部分骨干功臣之死以供参考。

  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

  李文忠——建国后病死。

  朱文正——因违法被囚禁,病死于监狱。

  邓愈——建国前病死。

  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

  朱亮祖——建国后犯法而死。

  周德兴——以儿子乱法连坐而死。

  傅友德——因请赏田被朱元璋赐死。

  冯国用——死于军中。

  冯胜——坐蓝玉案赐死。

  沐英——世代镇守云南。

  康茂才——病死军中。

  郭英——老病而终。

  叶琛——被叛军捕获,不屈而死。

  章溢——病死。
  考察以上功臣的结局,一般认为傅友德、冯胜两人是朱元璋为了让皇孙的帝位不受任何可能的威胁而找借口处死的。如果清修《明史》没有在这两人的问题上做手脚,则这两位功臣就确实是被冤枉了。果然如此的话,则我们可以说,朱元璋找借口杀功臣并非全属编造,而是确有其事的。

  如果你坚持每天浏览大碗茶论坛1次,连续坚持5214个星期,我敢保证你最少能活到100岁!

  UID70 帖子7776 精华88 积分4004 在线时间456 小时 最后登录2009-6-1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阿拉木徒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板凳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5-7 13:50 只看该作者
  三、胡蓝大案是不是冤狱?

  8、胡蓝大案的复杂性

  真正使朱元璋得杀功臣恶名的主要是发生于1380年的“胡惟庸谋反案”和发生于1393年的“蓝玉党案”,史书记载说朱元璋借这两件大案以“连坐”之法各屠杀了3万人和1。5万人——这两个很大的数字有值得怀疑的理由,因为清修《明史》时对明代历史有多种篡改。倘若这样的数字并非篡改而得,而是历史的真实,那就确乎更值得后世来探讨之。

  怎么说呢,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谋反、结党通常是皇帝忌恨极大的罪行,惩处起来通常是无所不用其极,包括酷刑、连坐在内。所以,这两个案子的关键在于,胡惟庸和蓝玉是否真的被冤枉了,而不在于杀了多少人。如果这两位没有被冤枉,那就不能说朱元璋是借故大杀功臣。如果胡、蓝都被冤枉了,那朱元璋就理所当然应当背这个屠杀功臣的恶名。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第一,即使在今天看来,胡、蓝这两位都确乎是有谋反或骄横违法的问题的;第二,在后人看来,朱元璋当年也确有借此砍去丞相这一机构以集权于皇帝的意思;第三,清代修撰《明史》时还曾对明代的史书和史实大肆篡改和销毁的行为。以上三点混合在一起,的确构成了今人意欲洞悉这两个大案之真实详细的很大障碍和困难。

  但我们姑且还是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案件罢。

  9、“胡惟庸谋反案”:胡惟庸该不该杀?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先后担任元帅府奏差、知县、通判等多种低、中级官职,在开国功臣中几乎排不上号。也就是说,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胡惟庸的建树非常小,乃至是因为追随了朱元璋,他才在乱世中混了口饭吃也不一定。总之,要把胡惟庸列为开国功臣恐怕都有点勉强吧?

  应该说,胡惟庸的发迹主要是在建国以后。洪武三年(1370年),胡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又被任命为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胡惟庸甚至当上了位居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并未立有大功,但因为是李善长的亲信,同时也受到朱元璋的信任,所以升官很快,可谓是权力平衡斗争中的受益者。
  最初只是朱元璋帐下文书的淮西人胡惟庸,之所以被朱元璋提拔上来委以重任,其实只是朱元璋想利用来制衡朝廷中权势最大的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一颗棋子,可是胡惟庸在当上宰相的头几年里,一方面既得朱元璋宠信,另一方面又紧紧倚靠着李善长,这使得朱元璋很不舒服,而胡惟庸本身的问题又那么多——胡惟庸眼见自己权势日大,就日益地骄横跋扈起来,比如专权擅决、受贿营私,比如结党自固、试图谋反以及勾结日本、蒙古,等等——所以朱元璋干脆就把他这一支野心勃勃且日益壮大的力量彻底给废了。之后,一不做,二不休,为子孙计,为社稷履的朱元璋又干脆那李善长这棵盘根错节的大树给拔除了。至此,朱元璋终于决定把在内心深处萌动已久的废除宰相职位的想法付诸实施。

  胡惟庸的这些罪名确实不确实?以谋反罪判处他到底冤枉不冤枉?有关这一点,我以为即使排除掉当中朱元璋要废除丞相这一机构的意图,也应该是不冤枉的吧。在胡惟庸谋反这一案件中,如果史书记载的数字竟然没有错,那朱元璋的连坐之杀也确有牵涉太广之嫌。

  像连坐这样的刑法,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当然是很不合情理的,但在古代的中国,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包括唐宋在内没有不实行此法的(包括各种酷刑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也就不该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和谩骂朱元璋对所谓谋反之人的所谓连坐了。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走进了文明程度已然较高的现代社会,今天的世界上,酷刑和连坐早已被各国废除。

  10、“蓝玉党案”:蓝玉该不该杀?

  蓝玉,开平王常遇春内弟,初期在常遇春帐下听令,有勇有谋,屡立军功,在明初众多的开国功臣中属于后期之秀。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领军三十万征讨云南,蓝玉被命为二把手,沐英为三把手,结果大胜,蓝玉得以封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命蓝玉为大将军统兵十五万讨伐蒙古,蓝玉率军直打到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大败蒙古军队,蒙古人从此陷入内乱。蓝玉以此被封凉国公。

  蓝玉军功确实很大,但他却居功自傲、骄横跋扈,问题多多,如侵占民田,蓄养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北征时侵占了许多战利品如珍宝之类。此外,蓝玉还对太子朱标表达了对朱棣的担心,结果得罪了朱棣。朱棣后来在朱元璋面前说蓝玉的坏话,使得朱元璋对蓝玉很是不满。后来锦衣卫又报告说蓝玉企图谋反……

  蓝玉到底该不该杀?即使不算所谓的谋反这一条罪,按法律严格追究起蓝玉的各种违法行为来,想必他也是离死罪不远了。但蓝玉毕竟是军功赫赫的大将,杀之对明朝实在是个较大的损失。这就要看朱元璋做什么样的抉择了。结果呢,朱元璋的决定是杀之。

  蓝玉的死显然使明朝丧失了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如果明朝打算把蒙古人占据的地盘收为疆土,则朱元璋晚年时还活着的蓝玉、傅友德、冯胜几位自然是最好的拓土大将,可惜朱元璋对只适合放牧不适合耕种的荒凉漠北不感兴趣,所以蓝玉的价值也就没有了大用。如此,在年事已高的朱元璋眼里,心腹手下众多的蓝玉就成了皇权的一大威胁。太子朱标死后,鉴于皇太孙文弱,朱元璋更感到了这种威胁之大。再加上蓝玉言行本就多有不端,锦衣卫又密告蓝玉要谋反,朱元璋就索性把他一锅端了。

  这个案件是否冤枉了?杀人是否真的杀得太多了?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我个人的看法是倾向于认为总体上并不算冤枉。
  11、封建社会的弊端所在

  朱元璋想永葆自家的江山,想建设一个法制厉行的美好社会,他不能允许自己开创的国家混乱污秽,他想规避掉自己死后天下复又大乱的任何一点风险,所以他屡出铁碗重拳——他有错吗?按他的理念和思路来说,他没有错。

  而各大功臣呢?都是血火里冲杀出来的好汉,吃过苦,挥过汗,流过血,坐了江山后想过得舒服一点,享受一点,所以不免放纵一些、恣肆一些——这虽然可以理解,但前提是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

  可因为帝王永固江山的防范意识,难免会有若干有过或无过的功臣死得可能比较冤……那么,后人又该怎么评说这一切?

  其实,这类问题说到底,症结势必还是要归结到制度问题上来。封建社会的制度弊端在封建社会恐怕是任何帝王也解决不了的,人类惟有不断地迈进更文明、更民主、更开明的社会形态,才能从根子上来克服这些弊病吧。

  总之,综上所述,我以为朱元璋没有原则、随心所欲地屠杀功臣的说法在总体上是很值得深入探讨和质疑的,乃至也是有可能完全推翻或部分推翻的。
1、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长子辉祖嗣爵。成祖削爵幽之私第。永乐五年卒。)
注:看似善终,但有赐蒸鹅,病疽毒发死之说

2、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常遇春(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制曰“可”。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后因过而安置茂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卒。)
注:暴病薨,儿子跑不了。

3、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亲为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长子景隆袭爵,至永乐末乃卒。)
注:毒死

4、同参军国事右御史大夫领台事兼太子谕德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讨吐番还。道病,至寿春卒,年四十一。追封宁河王,谥武顺。长子镇嗣,改封申国公,其妻,李善长外孙也,善长败,坐奸党诛。)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5、议军国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诸子皆早世,不得嗣。)
注;善终

6、大都督府同知西平侯沫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长子春嗣爵,世镇云南。)
注:病薨

7、太师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兼太子少师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二十三年,谓善长元勋国戚,知胡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注:满门抄斩

8、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注:诛死

9、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诚意伯刘基(洪武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孙畾,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嗣伯。正德八年加赠基太师,谥文成。嘉靖十年,刑部郎中李瑜言,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达。下廷臣议,制曰:“可。”)
注:失宠后被政敌下蛊死

作者:赵丰年年 回复日期:2007-3-8 13:25:11
11、洪都知府叶琛(祝宗、康泰叛,愈脱走,琛被执,不屈,大骂,死之。追封南阳郡侯,塑像耿再成祠,后祀功臣庙。)
注解:烈士

12、御史中丞章溢(溢遭母丧,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长子存道,战死。)
注:病逝

13、同参军国事加太子太师宋国公冯胜(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洪武二十七,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注:赐死

14、同知大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师颖国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不悦。寻副宋国公胜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是冬再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偕召还。又明年赐死。子忠不得嗣。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立祠祀友德。诏可,名曰“报功”。)
注: 赐死

15、中书平章政事德庆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子权,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爵除。)
注:赐死

16、参知政事兼太子副詹事南雄侯赵庸(洪武二十三年,以左副将军从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儿不花。还,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17、湖广行省平章营阳侯杨璟(镇北平,练兵辽东。洪武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子通嗣,二十年帅降军戍云南,多道亡,降普定指挥使。二十三年,诏书坐璟胡惟庸党。)
注:死后追罪

18、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临川侯胡美(洪武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注:赐死

19、苏州卫指挥使都督同知江阴侯吴良(洪武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子高嗣侯。)
注:病薨

20、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康茂才(洪武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子铎以父功封蕲春侯。)
注:病薨

作者:赵丰年年 回复日期:2007-3-8 13:27:21
21、凤翔卫指挥使丁德兴(卒于军。赠都指挥使。洪武元年追封济国公,列祀功臣庙。子忠世袭。)

注:战死

22、秦王左相都督佥事长兴侯耿炳文(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炳文惧,自杀。子璇,永东初,杜门称疾,坐罪死)

注:自杀

23、前军都督府佥事武定侯郭英(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孙玹得嗣侯。)

注:善终

24、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七年,有言云龙据元相脱脱第宅,僭用故元宫中物。召还,命何文辉往代。未至京,道卒。子中袭。子中李文忠之卒也,中侍疾进药,坐贬死。二十三年追论中胡党,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25、山东行省平章政事东平侯韩政(洪武十一年二月卒,帝亲临其丧。追封郓国公。子勋袭。二十六年坐蓝党诛,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26、佥大都督府事安襄侯仇成(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有疾。赐内昷,手诏存问。卒,赠皖国公,谥庄襄。子正袭爵。)

注:病薨

27、佥大都督府事凤翔侯张龙(以老疾请告,洪武三十年卒。孙杰,永乐初,失侯。)

注:善终

28、大都督府佥事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六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子杰嗣。)

注:病薨

29、都督佥事东川侯胡海(洪武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子观未嗣,卒。)

注:病薨

30、大都督府佥事督海运事航海侯张赫(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子荣为水军右卫指挥使。)

注:病薨

31、行省平章政事广德侯华高(初,有言高殖利者,故岁禄独薄。至是贫不能葬。帝怜之,命补支禄三百石。以无子,纳诰券墓中。赠巢国公,谥武庄。)

注:病薨

作者:赵丰年年 回复日期:2007-3-8 13:28:40
32、大都督同知济宁侯顾时(洪武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祔祭功臣庙。子敬嗣侯。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

注:死后追罪

33、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靖海侯吴祯(洪武十一年,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明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

注:死后追罪

34、行省右丞永成侯薛显(洪武二十年冬,召还,次山海卫,卒。赠永国公,谥桓襄。无子,弟纲幼。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以死不问,爵除。)

注:病薨

35、秦王武傅兼陕西行都督府佥事巩昌侯郭兴(洪武十六年巡北边。召还,逾年卒。赠陕国公,谥宣武。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党,爵除。)

注:死后追罪

36、署河南行都督府府事临江侯陈德(洪武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子镛袭封。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爵除。)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37、同知都督府事领山西都司卫所军务六安侯王志(洪武十九年卒。追封许国公,谥襄简。子威,二十二年嗣侯。明年,坐事谪。卒。志亦追坐胡惟庸党,以死不问。)

注:病薨

38、云南布政司事汝南侯梅思祖(洪武十五年卒,赐葬钟山之阴。二十三年追坐思祖胡惟庸党,灭其家。)

注:病薨,灭门。

39、秦王左相宣德侯金朝兴(洪武十五年,进次会川卒,追封沂国公,谥武毅。十七年论平云南功,改锡世侯券,增禄五百石。长子镇嗣封。二十三年追坐朝兴胡惟庸党。嘉靖元年,命立傅友德、梅思祖及朝兴庙于云南,额曰“报功”。)

注:病薨

40、都督府同知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诛,爵除。)

注:族诛

作者:赵丰年年 回复日期:2007-3-8 13:32:14
41、同知都督府事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二十三年,治胡惟庸逆党,家奴封贴木告仲亨与胜宗、费聚、赵庸皆与通谋,下吏讯。狱具,帝曰:“朕每怪其居贵位有忧色。”遂诛仲亨,籍其家。)

注:族诛

42、都督府佥事平凉侯费聚(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败,语连聚。竟坐党死,爵除。)

注:族诛

43、理福建军务河南侯陆聚(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4、同知大都督府事督金吾诸卫荥阳侯郑遇春(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5、江淮行省中书左丞宜春侯黄彬(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

注:族诛

46、佥大都督府事靖宁侯叶升(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坐交通胡惟庸事觉,诛死。凉国公蓝玉,升姻也,玉败,复连及升,以故名隶两党。)

注:族诛

47、理广东军务永嘉侯朱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召亮祖至京,与其子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二十三年追论亮祖胡惟庸党,次子昱亦坐诛。)

注:鞭死

48、节制凤阳留守司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注:诛死

49、大都督府佥事定远侯王弼(洪武二十五年从冯胜、傅友德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同召还,先后赐死。爵除。)

注:赐死

50、太子太傅凉国公蓝玉(洪武二十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

注:族诛

51、亲军都指挥使冯国用(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第八。子诚积战功云南,累官至右军左都督。)

注:战死

52、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安(为吴所囚。太祖壮永安不屈,遥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国公。被囚凡八年,竟死于吴。吴平,丧还,太祖迎祭于郊。洪武九年又改封郧国公,谥武闵。)

注:烈士

53、中书省平章政事俞通海(役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翼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追封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三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通海父廷玉官佥枢密院事,先卒,追封河间郡公。通海无子,弟通源嗣其官。)

注:战死

54、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胡大海(被叛将刺杀,洪武三年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一子同死,一子犯法,太祖手刃之,大海遂无后。养子德济镇陕西,卒。)

注:被刺

55、枢密院判官耿再成(处州苗帅李佑乱。贼攒槊刺再成。再成挥剑连断数槊,中伤坠马,大骂不绝口死。胡深等收其尸,藁葬之。后改葬金陵聚宝山。追封高阳郡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十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壮。子天璧,七年出海捕倭,深入外洋,溺死。)

注:烈士

56、佥枢密院事张德胜(没于阵。追封蔡国公,谥忠毅,肖像功臣庙,侑享太庙。子宣幼。养子兴祖嗣职。)

注:战死

57、佥江南行枢密院事赵德胜(弩中腰膂,镞入六寸,拔出之,叹曰:“吾自壮岁从军,伤矢石屡矣,无重此者。丈夫死不恨,恨不能扫清中原耳。”言毕而绝,年三十九。追封梁国公,谥武桓,列祀功臣庙,配享太庙。)

注:战死

58、中书省平章政事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二十二年诏还乡,赐钞五万,置第于巢。未行,卒。子祖,病不能嗣。逾年,追论胡党,以通源死,不问,爵除。)

注:病薨

作者:赵丰年年 回复日期:2007-3-8 13:34:51
59、都督佥事越巂侯俞通渊(建文元年随大军征燕,战没于白沟河。次子靖嗣官。)

注:战死

60、晋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佥事张兴祖(洪武四年,役中飞石死。蜀平,诏都督兴祖殁于王事,优赏其子,追封东胜侯,予世券。兴祖子幼,以疾卒,爵除。)

注:战死

61、行枢密院同知丁普郎(大战鄱阳湖。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时七月己丑也。追赠济阳郡公。)

注:战死

62、行枢密院事桑世杰(力战死,太祖念其功,赠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永义侯,侑享太庙。子敬以父死事,洪武二十三年,封徽先伯。坐蓝玉党死。)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3、指挥副使茅成(征吴中叉死。赠东海郡公,祀功臣庙。)

注:战死

64、吴王府参军胡深(战陈友定,突围走,马蹶被执,遂遇害,年五十二。追封缙云郡伯。主)

注:战死

65、领大都督分府事孙兴祖(洪武三年,帅六卫卒从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年三十五。太祖悼惜之,追封燕山侯,谥忠愍,配享通州常遇春祠。长子恪封全宁侯,坐蓝玉党死。)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6、左副指挥韩成(鄱阳湖代太祖死,追赠高阳侯。子观至都督。)

注:烈士

67、行省左丞宣宁侯曹良臣(洪武五年从副将军文忠北征,战死。事闻,赠良臣安国公,谥忠壮,列祀功臣庙。子泰袭侯,坐蓝玉党死,爵除。)

注:战死,儿子跑不了

68、西安卫指挥加都督佥事濮英(洪武二十年,随大将军冯胜北征。殿后见执。敌思挟为质。英绝食不言,乘间引佩刀剖腹死。事闻,赠金山侯,谥忠襄。明年进赠乐浪公。封其子玙为西凉侯,二十六年,坐蓝玉党,戍五开死。)

注:烈士,儿子跑不了。

69、广西行省参政兼靖江王相蔡迁(洪武三年九月卒,诏归葬京师,赠安远侯,谥武襄。太祖亲制文祭焉。)

注:病薨

70、都督佥事晋王府相永平侯谢成(洪武二十七年坐事死,没其田宅。)

注:诛死

71、中军都督府佥事崇山侯李新(洪武二十八年以事诛。)

注:诛死

72、理四川军务景川侯曹震(蓝玉败,谓与震及朱寿诱指挥庄成等谋不轨,论逆党,以震为首,并其子炳诛之。)

注:诛死

73、佥都督府事鹤庆侯张翼(洪武二十六年坐玉党死。)

注:诛死

作者:济雪郡候 回复日期:2007-3-8 13:37:30
鳌拜和豪格应该和你的例子一样吧?

作者:赵丰年年 回复日期:2007-3-8 13:38:09
74、理河南军务会宁侯张温(以居室器用僭上,获罪,遂坐玉党死。)

75、都督佥事总制云南诸军普定侯陈桓(坐玉党死。)
注:诛死

76、都督佥事督漕运舳舻侯朱寿(坐玉党死。)
注:诛死

77、山西行省参政领卫事晋王相怀远侯曹兴(坐玉党死。)
注:诛死

78、江西行省参政翰林学士陶安(洪武元年九月卒于官。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子晟,以贪贿诛。其兄昱亦坐死。发家属四十余人为军,后死亡且尽。所司复至晟家勾补,安继妻陈诣阙诉,帝念安功,除其籍。)
注:病逝,家属流配。

79、行枢密院院判花云(骂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并祀之。赐儿名炜,累官水军卫指挥佥事。)
注:烈士
明朝洪武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强化专制皇权,维持朱家皇朝的长治久安,野蛮杀戮功臣,将民主精神扼杀净尽,给后世留下了恶劣的先例,导致中国再次陷入长期专制统治的深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大功臣蓝玉骄傲恣肆埋祸端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爆发蓝玉案,或称“蓝党之狱”,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杀死了数万人,其中多为开国功勋宿将。
蓝玉也是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本是明朝开国公常遇春的妻弟,在常遇春手下当兵,临敌勇敢,所向披靡,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
后来,蓝玉又先后跟随中山王徐达征讨北元残部,跟随西平侯沐英征讨西番,跟随颖川侯傅友德征云南。由于屡立战功,蓝玉被封为永昌侯,而且其女被册封为蜀王妃。
蓝玉最著名的军功,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作为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出塞,降服了北元悍将纳哈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作为大将军出塞,征讨北元嗣君脱古思帖木儿,一直打到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大胜而还,蓝玉因此以军功而晋升为凉国公,他是继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之后的明军最重要将领之一。
但是,蓝玉因立有军功和受朱元璋的宠爱,渐渐骄傲恣肆,曾经纵容家奴侵占民田。御史对其家奴的不法行为进行质问,他就驱逐御史。蓝玉带兵北征回还,夜半来到喜峰关城下,要求开门,关吏限于制度没有及时开门,他就毁关而入。后来,又有人告发他,说他私自占有元朝皇帝的妃子,致使元妃因羞愧而上吊自杀。在军中,他为所欲为,擅自升降将校。
参加西征后,蓝玉被升为太傅,而与他同时出征的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却被封为太子太师,他对此大为不满,整日满腹牢骚。

蓝党株连被诛杀数万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锦衣卫指挥揭发蓝玉谋反。经审讯,说是蓝玉串通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划在朱元璋出宫耕种田时起事。朱元璋当然不能容忍谋反之事,于是,蓝玉被族诛,凡连坐的都称为“蓝党”,一律处死。
朱元璋亲手写诏布告天下,并将蓝玉谋反的事实编为《逆臣录》。朱元璋在诏书中说:“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杀了1.5万多人以后,朱元璋似乎还觉得自己已经很宽容了。然而,仅列入《逆臣录》的高官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经这一次杀戮之后,明初的功勋宿将差不多都被杀完了,各军府卫所被株连诛杀的军官达几万人。这时候,朱元璋还说什么“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很明显这完全是一句骗人的话,因为此时已经无人可追问了。
如此众多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为什么会毫无反抗地束手就擒呢?显然,他们没有任何要同朝廷作对的准备,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反谋。与之相反,朱元璋却早为这次杀戮做了精心准备。
虽然朱元璋对权臣的防范由来已久,但蓝玉案爆发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导火线。

铲除权臣如同除掉荆杖上的棘刺

蓝玉案爆发前一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四月二十五日,年仅三十九岁的太子朱标死了。皇位继承人之死,对朱元璋的打击太大。他在皇宫东角门召见群臣时说:“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死,命也!”不禁大哭,这时他已经65岁了。
按嫡长子继承制,皇位只能由皇太子的长子接任,而朱标的长子早已夭折,这时排行老大的朱允炆才15岁。朱元璋诛杀权臣,本来想要为子孙铲除后患,当年,朱元璋曾对朱标明确表示,铲除权臣如同除掉荆杖上的棘刺,是为了便于掌握,但是他没想到太子朱标会死在自己的前面。
当马皇后去世以后,朱元璋一直处于郁郁不乐的状态,戮杀大臣的行为也更加恣意。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听了以后不说话,沉默很久。
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太子觉得很为难。朱元璋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所杀的人,都是将来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明太祖为孱弱皇孙再开杀戒

太子跪下来给朱元璋磕头,但心里不同意朱元璋的观点,低头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他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这是表明,父亲您似乎不是尧舜那样的明君,否则哪来那么多乱臣贼子?你想,朱元璋听了这话能不生气吗,老皇帝气得搬起坐的椅子就扔了过去,要砸太子,太子吓得赶忙逃走。
朱元璋把一切都设计得很美妙,但是唯一没设计到或者说他控制不了的因素就是,朱标早逝,死在了他的前面——朱元璋把荆棘上的刺磨得再干净,一旦后继乏人,操杖之人不在了,那该怎么办?朱标生性敦厚仁柔,他死后,他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皇孙朱允炆则更为孱弱,更令他不放心。朱元璋在位,尚且感到如狼似虎的悍将难于驾驭,一个15岁的孩子,没有政治经验,将来怎么保证能坐稳皇位?
虽然老将都已经被杀光了,但新起的蓝玉等人能征善战,强悍桀骜,不能不令人担心。因此,为了孙子朱允炆,为了防备不测,对蓝玉这样的强臣,反也得杀,不反也得杀。蓝玉等人的引颈就戮,恰恰说明是朱元璋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
朱元璋不仅先发制人,说话还不算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二十二日,他推翻了不再追究胡党的承诺,再次借胡惟庸案诛杀了靖宁侯叶升。叶升是蓝玉的姻亲,杀叶升就是揭开了蓝玉案的序幕。这时,蓝玉尚远在征讨西番的前线,死心塌地为朱元璋征战的他对即将临头的大祸毫无觉察。如果他稍有异心,在姻亲叶升被杀后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回来。
明末清初的史家谈迁说:“蓝凉公非反也。虎将粗暴,不善为容,彼犹沾沾一太师,何有他望!……富贵骄溢,动结疑网,积疑不解,衅成钟室。”他这话的意思是,蓝玉不过是一个脾气粗暴的将领,骄傲跋扈,不善于讨好人,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蓝玉死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找借口杀了宋国公冯胜,二十八年(1395年)二月,又杀了颖国公傅友德。这样,终洪武一朝,在明初开国功臣中,身为公侯而得以幸存的人仅剩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二人。

两兴大狱将诸功臣一网打尽

胡蓝之狱让人看到,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赤贫农民、一个游方僧,一旦登上皇帝的宝座,要实现绝对集权,并欲使之传之久远,表现出了怎样的残忍,而他的残忍又让多少人断送性命!古人评论当年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时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行为较汉高祖刘邦实在是远远过之矣。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价“胡蓝之狱”:汉高谋杀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韩、彭,至栾布,则因其反而诛之。卢绾、韩王信,亦以谋反有端而后征讨。其余萧、曹、绎、灌等,方且倚为心膂,欲以托孤、寄命,未尝概加猜忌也。(朱元璋)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
赵翼又拿历史上的其他例子做了比较——汉光武帝、唐太宗定天下时,他们自己还很年轻,正处壮年,等到他们老的时候,诸功臣也都老的老,死的死了。宋太祖做皇帝的时候年纪虽然不小了,但是他有个能干的弟弟,他这个弟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有这个弟弟驾驭诸臣,这些功臣因此都得以保全。
至于明太祖,他起事虽早,但是到天下大定时年已60有余了。懿文太子朱标仁柔,等他死后,其子朱允炆就更孱弱,朱元璋于是不得不为身后之事而做准备了。因此,他两兴大狱,将诸功臣一网打尽,由此可推见其心迹。
胡惟庸之死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案发之时,同诛者不过陈宁、涂节数人。而到朱元璋兴胡党之狱时,则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这时候距惟庸死已十余年。后世史家每每论及此处,就会反讽:岂有首逆已死,同谋之人十余年始败露者?这只不过是朱元璋以胡惟庸案借题发挥,阴使狱词牵连到所有的人,以实现他的草禽之计。
胡惟庸
胡惟庸是凤阳定远人,1373年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威胁皇权。1378年,朱元璋对中书省采取行动。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朱元璋十分生气。十一月又发生了占城贡使事件。占城贡使到南京进贡,把象、马赶到皇城门口,被守门的太监发现,报与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抓进监狱。但是,两丞相不愿承担罪责,便推说接待贡使是礼部的职责,于是,朱元璋便把礼部官员也全部关了起来。
两相入狱,御史们理解了皇上的意图,便群起攻击胡惟庸专权结党。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再设丞相。
朱元璋以专权枉法之罪杀了胡惟庸后,胡案就成为他打击异己的武器,以致受牵连而被杀者达三万多人,最后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受牵连,77岁的李善长全家被杀。

蓝玉
朱元璋又于1393年杀掉功臣蓝玉。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1391年,四川建昌发生叛乱,朱元璋命蓝玉讨伐,临行前,朱元璋面授机宜,命蓝玉手下将领退下,连说三次,竟无一人动身,然而蓝玉一挥手,他们却立刻没了身影。这使朱元璋下决心要除掉蓝玉。1392年的一天,早朝快结束时,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当吏部尚书詹徽令蓝玉招出同党时,蓝玉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党!”话音未落,武士们便把詹徽拿下,审判官们目瞪口呆,不再审了。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杀死,尔后,就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胡、蓝两案,前后共杀四万人。

徐达
相传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后全身溃烂而死。另一说法是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朱元璋是杀人魔,其魔鬼基因得以在其子孙上延续。其开国功臣基本上无一幸免。有的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后杀,有的被暗杀,有的被赐予的食物所杀。朱还自创了很多极其残酷的刑罚。朱乃禽兽、魔鬼、野蛮人
胡惟庸
胡惟庸是凤阳定远人,1373年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威胁皇权。1378年,朱元璋对中书省采取行动。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朱元璋十分生气。十一月又发生了占城贡使事件。占城贡使到南京进贡,把象、马赶到皇城门口,被守门的太监发现,报与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抓进监狱。但是,两丞相不愿承担罪责,便推说接待贡使是礼部的职责,于是,朱元璋便把礼部官员也全部关了起来。
两相入狱,御史们理解了皇上的意图,便群起攻击胡惟庸专权结党。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再设丞相。
朱元璋以专权枉法之罪杀了胡惟庸后,胡案就成为他打击异己的武器,以致受牵连而被杀者达三万多人,最后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受牵连,77岁的李善长全家被杀。

蓝玉
朱元璋又于1393年杀掉功臣蓝玉。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将,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1391年,四川建昌发生叛乱,朱元璋命蓝玉讨伐,临行前,朱元璋面授机宜,命蓝玉手下将领退下,连说三次,竟无一人动身,然而蓝玉一挥手,他们却立刻没了身影。这使朱元璋下决心要除掉蓝玉。1392年的一天,早朝快结束时,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当吏部尚书詹徽令蓝玉招出同党时,蓝玉大呼:“詹徽就是我的同党!”话音未落,武士们便把詹徽拿下,审判官们目瞪口呆,不再审了。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杀死,尔后,就是大规模的清洗和株连。胡、蓝两案,前后共杀四万人。

徐达
相传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后全身溃烂而死。另一说法是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朱元璋为何诛杀功臣,并把儿子也分三六九等?

对于朱元璋建国后为什么要弑杀开国功臣,笔者看了很多资料,无外乎有这么几种说法,朱元璋性格使然,卸磨杀驴;朱元璋为太子朱标、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普通道路,把对有皇权威胁的人都杀掉;朱元璋出身底层,文化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自信生怕皇位被抢夺而抢先下手,虽然开国帝王成功创业后,为了稳住来之不易的成果,大都杀害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但是像朱元璋这么狠毒的实属少见,朱元璋为何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呢?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朱元璋和刘邦很相似,都是草根皇帝,都建立汉民族统治的国家,建国后他俩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我们先从西汉为切入点。

刘邦建立西汉后,在朝廷中有三股势力能威胁到皇权,异姓诸侯王,开国功臣,皇室宗亲;为了解决帝国隐患,刘邦和吕后先后诛杀彭越,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暂时解除皇权威胁。异姓王解决后,西汉势力被打破,从此外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政治舞台,最终西汉葬送在外戚手中。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熟知历史的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浅显的道理,朝代更迭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外戚干政,大臣功高震主和皇子间同室操戈。

对于外戚干政,朱元璋成功解决了外戚势力问题,那就是他下圣旨“凡朱家皇子亲王的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从此明朝后宫和亲王选皇后,妃子都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必须来自民间,民间底层,当官的不行,富贵的不行,由此完成皇后妃子在朝中根基十分浅显,要想培养自己的外戚势力,非三十年不可,而下一个储君的后宫还是来自民间底层,有明一朝几乎没有外戚专权现象,说明朱元璋成功解决了外戚干政对皇权的威胁。

朱元璋不能不看到这点,明朝虽然没有异姓诸侯,但和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开国元勋实力不可小觑,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就是那些开国功臣了。

朱元璋,与历史上开国皇帝乱世起家创业时一样,为了扩充自己实力,拉拢实力战将,大多都通过结拜兄弟,结儿女亲家等方式把这些文臣武将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让他们誓死效忠自己。刘邦有萧何,张良,韩信汉初三杰。刘备有张飞,关羽的桃园结义,北宋赵匡胤有义社十兄弟等等。而在元末乱世时,朱元璋初了认义父,拜兄弟,收养子外,还与这些大臣结为儿女亲家。

朱元璋与功臣的政治联姻:

嫁公主,招驸马:梅思祖的儿子娶了宁国公主陆仲亨的儿子娶了汝宁公主,李英之子娶了大名公主,凤翔侯张龙之子张麟娶了福清公主,傅友德之子傅忠娶了寿春公主,胡海之子胡观娶了南康公主,郭英之子郭镇娶了永嘉公主,谢彦之子娶了汝阳公主。

开国武将家族与皇子联姻情况:魏国公徐达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燕王、代王、安王;常遇春女儿嫁个太子朱标为首任太子妃;谢成女儿嫁给晋王;冯胜女儿嫁给周王;王弼女儿嫁给楚王;邓愈女儿嫁给秦王;吴复孙女为齐王妃;汤和女儿为鲁王妃;蓝玉女儿为蜀王妃;吴祯女儿为湘王妃;郭英女儿为辽王妃;袁洪女儿卫岷庄王妃,冯诚女儿为韩宪王妃。

朱元璋有8个女儿嫁给了开国武将后代,皇子也多娶开国武将之女为王妃,并且这些开国武将的后代都得到了朱元璋的培养与优待。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在明宣宗那得到了印证。

《明宣宗实录》曾记载,“我国家待勋臣礼意尤厚,太祖皇帝开国功臣,子孙世袭其爵,年幼者给全俸养之,置武学,教之书史。其成人,任以事,着为令典。”

由以上资料可知,开国功臣子女可以世袭罔替,年幼者国家出钱俸养,教其武学和经史子集类书史知识,长大后国家安排工作委以重任。

后来朱元璋发现功臣与藩王的结合对皇权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即使功臣没有谋反篡位之心,但他们终究现在自己女婿一边的,况且这些大臣不一定认为自己是篡位谋反,因为他们所支持的都是朱元璋的儿子。

对于皇权的继承,朱元璋心里始终有一条红线,这就触痛了朱元璋心里红线,皇权必须朱家人继承,必须是马皇后中的嫡子继承,其他的亲儿子只能是藩王,享受荣华富贵,并且帮助皇帝看守大明江山。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说,那么多儿子呢,朱元璋不可能不择优呀,毕竟都是亲手儿子,况且中国自古以来就皇位继承大都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那我们来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早在元末乱世,朱元璋仍在和陈友谅、张士诚等军团鏖战时,朱元璋就给年仅五岁的朱标请儒家老师接受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

《明太祖实录》记载“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遗世子受经学。”

儒学提举司是元代专门掌管教育的行政机构,对这个制度,朱元璋采取承袭的态度,专门设置这个部门用来培养继承人的朱标。

当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马上就将十四岁的朱标立为太子,可见当时朱元璋并没有考虑其他人为太子人选,这么坚决地立为太子,在历史上也不多见,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重点培养扶苏,但是没有放弃对胡亥的考察,刘邦建立大汉后,曾在刘盈和刘如意之间有过犹豫,李渊建立唐朝时立李建成为太子。

也可以这样认为,朱元璋只把马皇后这个家庭当作自己真正的家,马皇后生的儿子才能真正继承自己的皇位,这与东汉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如出一辙,刘秀最终废了太子刘疆,立阴丽华儿子刘庄为太子。

为了将朱标培养一个合格的帝国君主,朱元璋将大明最优秀的文臣武将,功勋卓著道德高尚的老成之人来辅佐朱标,例如中书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中书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掌管军国重事的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宗异兼詹事,此外廖永忠,李伯升,赵庸,杨宪,张兴祖,耿炳文,邓愈,汤和,刘基等等,都被叫来辅佐太子监国,当朱元璋外出时有太子监国。

诛杀功臣是害怕这些功臣自己死后手握重兵会反叛,将儿子分为三六九等,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儿子都是嫡系。
根据利益划分。肯定是把对自己归顺的和支持的人放在要位,把对自己持有反对意见的人诛杀掉。
朱元璋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为了防止自己的亲戚篡权夺位,所以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皇权和利益,最后为了维持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朱元璋做过2件亏心事,一是诛杀功臣,第二个是什么?

第二个是什么?

朱元璋做的亏心事,第一件事是杀功臣,第二件事就是让百姓养马。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政权都是来源于北方,都是来源于游牧民族的威胁,而游牧民族军事实力的强大,最重要的就是在于它有强大的骑兵,从战国时候,赵武灵王就认识到胡服骑射的重要性,才进行了军事改革,所以,对于中央王朝历朝历代来说,战马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虽然中原王朝都会与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着贸易以往来,但是类似战马和铁制品这种战略物资都是不进行交易的。朱元璋继位以后,元朝的残余势力还一直存在着北方大漠,对明朝的北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所以朱元璋才会把重要的军事力量以及自己的九个儿子分封在北边,都是为了驱赶残余的蒙古势力。

国家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培养马。因此,朱元璋就把养马的任务分给百姓,让百姓去承担。马是一种非常吃草料的动物,需要精心的照顾,而且明朝实行的是终身照顾,也就是说,你的马如果在任务中出现了生病的现象,回来以后还需要你自己掏钱给马去治病,许多百姓因为养马倾家荡产。

其实明朝以前的朝代都是由政府自己去养马匹,但是从朱元璋开始百姓养马就像纳税一样,这种养马的政策非常的苛责,你必须要去完成,比如说政府交给你一匹母马,那么明年你必须就要上交一批小马,但是谁又能保证母马在配种期就一定会怀孕呢?可是官府并不会管那么多,必须要求你去上交一匹小马,而且如果是政府把马去寄养在你的家里,中途马生了病,所有的赔偿都需要你自己进行赔偿。

朱元璋做过两件亏心事,第一个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把开国功臣都杀光了,第二个就是让老百姓养马,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朱元璋在开国之后就把对他有功的大功臣都杀掉了,二是让百姓们养马,让百姓民不潦生。
第二个就是强行让老百姓养马,导致后面老百姓日子过的很苦,一点都不富裕。
第二个就是赋税很重,将农民压迫的很厉害,毕竟他当年也是一个农民,生活凄苦。

“草根皇帝”朱元璋杀了多少功臣?用烧鹅害死徐达是真的吗?

草根皇帝朱元璋诛杀的许多功臣是事实,但是用烧鹅害死了徐达则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徐达作为工程是非常低调的,同时如果用烧鹅害死徐达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徐达被封为梁国公,梁国公所处的地方是如今的河南,距离首府南京是非常远的。因此,当食品从南京运送到河南所需要的时间已经足以让食品质量发生改变。因此对于徐达而言,并不会真的去使用相应的商品。但是朱元璋对于许多开国功臣的诛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其孙子朱允炆的利益。这是因为自从太子朱标死亡之后,朱允文成为了王位的继承人。但是面对如此多的王爷,朱元璋选择通过诛杀功臣的方式更好地保护朱允炆的利益。

这一件事情是有双刃剑的,的确可能这么做能够为朱允炆在统治的时候清理了一部分阻挡的道路。但是这也让朱云文在统治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就是在朱棣造反的时候,注意文没有任何的降临能够使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允炆才无法在与朱棣战争当中获得胜利。当然,朱元璋这么做,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能够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成功继位。不过注意文集于削藩以及朝中无人使用,导致最后朱允炆的皇位丢失。

在许多的开国皇帝当中,诛杀功臣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在众多朝代当中,只有东汉,宋朝这两个朝代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状况。许多帝王这么做,目的也是希望能够震慑相映的臣子,以免他们功高震主。可能开国帝皇在建国之前和自己的功臣并没有特别大的隔阂及等级关系。这当成为君王的时候,就是君臣关系。

所以许多的开国忠臣在上钟的时候都能够体现他们臣子的智慧,维护了君臣之间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很多开国君主都杀过开国功臣。比如汉高祖刘邦先后杀了韩信、英布。所有这些强制的做法都是为了稳定新兴的皇权。诚然,也有许多关于宋太祖有权让士兵戒酒的故事,但开国大臣被降职或被杀的情况仍然不少见
朱元璋杀了30位功臣。根据《明史》记载,徐达乃是因“背疽”而死。然而在民间,却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徐达当时生了背疽,朱元璋听说生有背疽之人吃了蒸鹅将会加重病情导致死亡,于是便派人赐给徐达一只蒸鹅,徐达含泪吃下,不久疽发身亡。朱元璋杀死徐达并不可信 1、朱元璋没有杀徐达的必要。 2、《明史》记载可靠性较高 。3、“背疽”的死亡率极高。
公元1380年以谋反罪诛杀了宰相胡惟庸的九族,同时还杀了御史大夫、中丞等数人,但十年后,朱元璋又处死了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致死者多达三万余人。用烧鹅害死徐达不是真的,只是民间传说。
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明朝34位开国功臣中有30位都被他杀了;不过用烧鹅害死徐达并非是真的,因为当时他没有杀死徐达的必要,他杀功臣大都是朱标死后才进行的事。
本文标题: 朱元璋砸金床分给功臣,炎黄周汉唐宋帝王也做过多少类似的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43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为什么汉朝政府没有惩罚他,反而成为一段佳话古代身高最高的十个大官是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