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说唐》、《东周列国志》、《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说唐》:清代长篇章回体...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说唐》、《东周列国志》、《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
《说唐》:
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共68回,简称《说唐》。后与《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合刻,改名《说唐全传》。著者不详。这一类著作多本正史纪传,益以唐宋杂说,形成一种系统。而《说唐演义全传》虽与《隋唐演义》、《隋史遗文》、《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梗概略同,却独能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书中的多数内容无史可考,李元霸、宇文成都、杨林、伍云召、伍建章等人物也是杜撰的。
《东周列国志》: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杨家将演义》:
一部较优秀的通俗小说。书中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原型,在《宋史》都有传。杨家将捍卫边疆,抗击入侵者的英雄业绩在宋代已经流传。杨业死后六十多年,杨文广还活着的时候,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写道:“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另一文学家苏辙在出辽国,经过古北口杨无敌庙时,写下“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的诗句。
《说岳全传》:
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成书于乾隆九年,作者为清代人氏钱彩、金丰,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但钱、金二人生平均不详;全书共二十卷八十回;此书于清代乾隆年间被查禁,又金丰序标年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书大约是康熙至乾隆时期的作品;全书在元、明以来有关岳飞的民间说唱和戏曲、小说的基础上,加以重新编定,是“说岳”系列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且有多个同名连环画作品问世。
夏夜纳凉,望着碧海青天、闪烁银河,遥指隔河相望的牵牛、织女星,听着老祖母永远也讲不厌的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会有着这样美好的记忆——如今,青年一代对这些越来越隔膜了,“孟姜女争风吃醋,丑小鸭吃肯特鸡”,物欲世界,光怪陆离,使一切都走样变味,人们又开始重提“自然”和“回归”。愿牛郎织女的故事不被“摇滚”,为人们多少留一点清纯。�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为天空纺织美丽的云锦。牛郎是一个勤劳朴实的苦孩子,受兄嫂虐待的放牛郎。一天,老牛突然说话,告诉牛郎,某天仙女们要到湖里去洗澡,让他去抱织女的衣服,然后再还给她,向她求婚。就这样牛郎织女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后来王母娘娘知道了,拆散了这一美好姻缘。牛郎听老牛的话,披上牛皮,担着两个孩子到天上追赶,王母娘娘拔上发簪一划,一条天河就活生生地把这一对夫妻分开。天河再宽,只能隔开他们的身,可分不开他们的心。他们隔河相泣,终于感动了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这一天地上的喜鹊都到天上去,为这一对生死不渝的有情人搭桥铺路。——所以表演牛郎织女故事的戏剧,也叫《天河配》或《鹊桥会》。
这就是中国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间神话传说的基本内容——然而,这种形态的完成却经过了几千年的历程。�
《诗经》《大东》篇就记载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维天有汉,监尔有光。跂(q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ǎn)彼牵牛,不以服箱。�
说的是那天上的天河,用做镜子也该有光。三角排列的织女星,一天到晚不停地摆动着梭子织布。然而织啊织啊,总不能织成纹章。而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箱。据任昉《述异记》:织女乃天帝之子,一年到头忙于织布,十分辛苦,天帝怜其独处,将她嫁给河西的牵牛。他们婚后贪欢废织,天帝发怒,仍将织女遣归河东,只让他们每年相会一次。从这里,或可看出《诗经》牛女故事的影子。�
汉魏之际,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爱情故事已经成形。《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写得最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泪水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曹子桓《燕歌行》、子建《洛神赋》、陆士衡《拟迢迢牵牛星》、谢惠连《七月七日咏牛女》等,都咏过牛女的故事。�
汉末应劭《风俗通》已记载了七夕喜鹊搭桥的情节:“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从南朝梁代宗懔(lǐn)的《荆楚岁时记》可见,在民间风俗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与妇女的乞巧风习,已经结合起来。乞巧活动由来已久,《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而且这种活动也不限于“七夕”,后来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融为一体。到了唐代,这一故事和风习已由民间传到宫庭。《长恨传》云:“天宝十载,(杨贵妃)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夕……时夜殆半……独侍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白乐天《长恨歌》亦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到了清代戏剧家笔下,杨李题材则径以《长生殿》命名了。�
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受人们群众喜爱,它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人民丰富着、发展着,使它越来越接近劳动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于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经过世代积累的创造,才形成今天这样的面貌。�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布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两千多年来,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种样式的媒体传布,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 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古
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
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白蛇传�
《白蛇传》也是由人民群众经过几百年的世代积累创造出来的美丽传说,它至今仍在戏剧舞台上久演不衰,“游湖”、“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祭塔”等故事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连金山寺、雷峰塔、断桥等名胜之所以成为名胜,多半也得力于《白蛇传》。�
冯梦龙《警世通言》所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篇的《白蛇传》。在这之前的传说中,白蛇精都是凶狠的妖怪,它玩厌了男人还要食其心肝,故事的主题不过只告诉人们人妖不可以共居。《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已经人格化,她执着地追求着爱情、自由和幸福,坚贞不二。比起来许仙则是个软耳朵,而且有点负心。他一听见别人闲话,就动摇变心,几次让人甚至请人用法术驱除、收服白娘子,最后是他听从法海教唆,亲手将妻子用钵盂罩住,永镇雷锋塔下。故事的主要矛盾乃是白娘子和许仙的矛盾,是痴情女子和负心汉的矛盾。从《警世通言》中白娘子的故事,能看出这一传统题材演变的痕迹。�
在白娘子故事流传的过程中,反封建的主题被逐渐突出。清代初年的戏曲《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和法海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法海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成为破坏白许婚姻的罪魁祸首。“盗草”、“水斗”的情节强化了白娘子的性格,为了爱情,赴汤蹈火,她在所不辞。许仙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白氏虽系妖魔,待我恩情不薄,今日之事,目击伤情,太觉负心了些。唉,恩怨相寻,一场懡忄罗(mǒluó),我今省悟了也。弟子尘心已断,愿随师父出家。”这是他最后的自白。�
到了弹词《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中,故事的反封建主题进一步明确起来。“许仙心内来思想,僧人做事太凶心。我妻如是妖和怪,与你无涉半毫分。你今休得来生事,拆我夫妻两下分。”鲁迅先生在他的名文《论雷峰塔的倒掉》里,就曾提到弹词《义妖传》,“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几百年来,正是无数“田夫野老,蚕妇村氓”的不断创造,使得《白蛇传》在艺术上不断升华,完成其批判封建主义、歌颂自由与爱情的主题。
�天仙配�
董永的故事早有流传,50年代以来,由于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上映,更使这一故事迅速走向全国,形成“天仙配热”。时至今日,在大大小小的晚会上,“夫妻双双来相会”和“我挑水来你浇园”,仍然是男女老少都能哼几句的脍炙人口的唱段。董永到底有无其人?他的故事产生在哪一朝代?�
董永的故事是有出处的,它见之于史乘、类书、笔记、子集之中较早的有三四处。普遍地认为他是汉代青州千乘人,在今山东北部,至于他卖身葬父途遇仙女的故事的发生地点,则说法不一。�
湖北《孝感县志》(光绪8年)记载:董永青州千乘人,早年丧母,汉末遭黄巾之乱,奉父流落该处,佣耕为生,后来乃有了卖身葬父、路遇仙女的故事。“南朝宋以故名其地曰孝昌”。顺治、康熙间修的《孝感县志》同样说是“以汉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陆县东境置孝昌县”。到了五代后唐时,又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孝感者,因孝而感动天地也。孝昌也好,孝感也好,在官修的方志中,突出的是一个“孝”字。�
著名笔记小说晋干宝的《搜神记》也记有董永的故事。“汉董永,千乘人,少遍孤,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亡,无葬,乃卖身以供丧事……”�
魏曹植长诗《鼙(pí)鼓歌五首·灵芝篇》歌咏孝子的故事,也写到董永:“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可见在汉末董永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其产生的年代可能更早。�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所编的《太平御览》也记有董永的故事:“刘向《孝子图》……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之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识千匹娟,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霞四垂,忽飞而去。”刘向,西汉宣、成间人,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他之所记必有所本,故董永的故事至迟也应发生在西汉中期
夏夜纳凉,望着碧海青天、闪烁银河,遥指隔河相望的牵牛、织女星,听着老祖母永远也讲不厌的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会有着这样美好的记忆——如今,青年一代对这些越来越隔膜了,“孟姜女争风吃醋,丑小鸭吃肯特鸡”,物欲世界,光怪陆离,使一切都走样变味,人们又开始重提“自然”和“回归”。愿牛郎织女的故事不被“摇滚”,为人们多少留一点清纯。�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为天空纺织美丽的云锦。牛郎是一个勤劳朴实的苦孩子,受兄嫂虐待的放牛郎。一天,老牛突然说话,告诉牛郎,某天仙女们要到湖里去洗澡,让他去抱织女的衣服,然后再还给她,向她求婚。就这样牛郎织女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后来王母娘娘知道了,拆散了这一美好姻缘。牛郎听老牛的话,披上牛皮,担着两个孩子到天上追赶,王母娘娘拔上发簪一划,一条天河就活生生地把这一对夫妻分开。天河再宽,只能隔开他们的身,可分不开他们的心。他们隔河相泣,终于感动了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这一天地上的喜鹊都到天上去,为这一对生死不渝的有情人搭桥铺路。——所以表演牛郎织女故事的戏剧,也叫《天河配》或《鹊桥会》。
这就是中国最古老、最普及的民间神话传说的基本内容——然而,这种形态的完成却经过了几千年的历程。�
《诗经》《大东》篇就记载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维天有汉,监尔有光。跂(q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ǎn)彼牵牛,不以服箱。�
说的是那天上的天河,用做镜子也该有光。三角排列的织女星,一天到晚不停地摆动着梭子织布。然而织啊织啊,总不能织成纹章。而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箱。据任昉《述异记》:织女乃天帝之子,一年到头忙于织布,十分辛苦,天帝怜其独处,将她嫁给河西的牵牛。他们婚后贪欢废织,天帝发怒,仍将织女遣归河东,只让他们每年相会一次。从这里,或可看出《诗经》牛女故事的影子。�
汉魏之际,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爱情故事已经成形。《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写得最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泪水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曹子桓《燕歌行》、子建《洛神赋》、陆士衡《拟迢迢牵牛星》、谢惠连《七月七日咏牛女》等,都咏过牛女的故事。�
汉末应劭《风俗通》已记载了七夕喜鹊搭桥的情节:“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从南朝梁代宗懔(lǐn)的《荆楚岁时记》可见,在民间风俗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与妇女的乞巧风习,已经结合起来。乞巧活动由来已久,《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而且这种活动也不限于“七夕”,后来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融为一体。到了唐代,这一故事和风习已由民间传到宫庭。《长恨传》云:“天宝十载,(杨贵妃)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夕……时夜殆半……独侍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白乐天《长恨歌》亦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到了清代戏剧家笔下,杨李题材则径以《长生殿》命名了。�
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受人们群众喜爱,它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人民丰富着、发展着,使它越来越接近劳动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于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经过世代积累的创造,才形成今天这样的面貌。�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布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两千多年来,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种样式的媒体传布,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 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古
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
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白蛇传�
《白蛇传》也是由人民群众经过几百年的世代积累创造出来的美丽传说,它至今仍在戏剧舞台上久演不衰,“游湖”、“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祭塔”等故事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连金山寺、雷峰塔、断桥等名胜之所以成为名胜,多半也得力于《白蛇传》。�
冯梦龙《警世通言》所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篇的《白蛇传》。在这之前的传说中,白蛇精都是凶狠的妖怪,它玩厌了男人还要食其心肝,故事的主题不过只告诉人们人妖不可以共居。《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已经人格化,她执着地追求着爱情、自由和幸福,坚贞不二。比起来许仙则是个软耳朵,而且有点负心。他一听见别人闲话,就动摇变心,几次让人甚至请人用法术驱除、收服白娘子,最后是他听从法海教唆,亲手将妻子用钵盂罩住,永镇雷锋塔下。故事的主要矛盾乃是白娘子和许仙的矛盾,是痴情女子和负心汉的矛盾。从《警世通言》中白娘子的故事,能看出这一传统题材演变的痕迹。�
在白娘子故事流传的过程中,反封建的主题被逐渐突出。清代初年的戏曲《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和法海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法海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成为破坏白许婚姻的罪魁祸首。“盗草”、“水斗”的情节强化了白娘子的性格,为了爱情,赴汤蹈火,她在所不辞。许仙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白氏虽系妖魔,待我恩情不薄,今日之事,目击伤情,太觉负心了些。唉,恩怨相寻,一场懡忄罗(mǒluó),我今省悟了也。弟子尘心已断,愿随师父出家。”这是他最后的自白。�
到了弹词《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中,故事的反封建主题进一步明确起来。“许仙心内来思想,僧人做事太凶心。我妻如是妖和怪,与你无涉半毫分。你今休得来生事,拆我夫妻两下分。”鲁迅先生在他的名文《论雷峰塔的倒掉》里,就曾提到弹词《义妖传》,“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几百年来,正是无数“田夫野老,蚕妇村氓”的不断创造,使得《白蛇传》在艺术上不断升华,完成其批判封建主义、歌颂自由与爱情的主题。
�天仙配�
董永的故事早有流传,50年代以来,由于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上映,更使这一故事迅速走向全国,形成“天仙配热”。时至今日,在大大小小的晚会上,“夫妻双双来相会”和“我挑水来你浇园”,仍然是男女老少都能哼几句的脍炙人口的唱段。董永到底有无其人?他的故事产生在哪一朝代?�
董永的故事是有出处的,它见之于史乘、类书、笔记、子集之中较早的有三四处。普遍地认为他是汉代青州千乘人,在今山东北部,至于他卖身葬父途遇仙女的故事的发生地点,则说法不一。�
湖北《孝感县志》(光绪8年)记载:董永青州千乘人,早年丧母,汉末遭黄巾之乱,奉父流落该处,佣耕为生,后来乃有了卖身葬父、路遇仙女的故事。“南朝宋以故名其地曰孝昌”。顺治、康熙间修的《孝感县志》同样说是“以汉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陆县东境置孝昌县”。到了五代后唐时,又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孝感者,因孝而感动天地也。孝昌也好,孝感也好,在官修的方志中,突出的是一个“孝”字。�
著名笔记小说晋干宝的《搜神记》也记有董永的故事。“汉董永,千乘人,少遍孤,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亡,无葬,乃卖身以供丧事……”�
魏曹植长诗《鼙(pí)鼓歌五首·灵芝篇》歌咏孝子的故事,也写到董永:“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可见在汉末董永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其产生的年代可能更早。�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所编的《太平御览》也记有董永的故事:“刘向《孝子图》……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之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识千匹娟,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霞四垂,忽飞而去。”刘向,西汉宣、成间人,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他之所记必有所本,故董永的故事至迟也应发生在西汉中期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
来源于http://baike.baidu.com/view/117136.htm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有哪些
西游记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四大古典戏曲,也称“四大古典戏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众多,都有哪些书最值得看呢?
诗经 《君子于役》、《硕鼠》、《将仲子》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孟子 《鱼我所欲也章》
墨子 《非攻》(上)
庄子 《逍遥游》
韩非子 《难一》
屈原 《离骚》(第一部分)、《湘夫人》
晁错 《论贵粟疏》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魏公子列传》
张衡 《四愁诗》
汉乐府 《平陵东》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
曹操 《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
曹植 《白马篇》、《洛神赋》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阮籍 《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左思 《咏史》(弱冠弄柔翰)
刘琨 《重赠卢湛》
葛洪 《画工弃市》
陶渊明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五柳先生传》
刘义庆 《世说新语-过江诸人》、《世说新语-子猷访戴》
鲍照 《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代东武吟》
精读作品
【背诵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之焕——《凉州词》(黄河…)
王 翰——《凉州词》(葡萄…)
王昌龄——《出塞》
王 维——《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
李 白——《将进酒》《行路难》
杜 甫——《春望》《登高》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孟 郊——《游子吟》
韩 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使》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乌衣巷》
杜 牧——《泊秦淮》
李商隐——《无题》(相见…)
李 煜——《虞美人》(春花…)
【其他篇】 诗 经——《氓》《蒹葭》
屈 原——《国殇》《哀郢》
左 传——《晋楚城濮之战》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论 语——《侍坐》
孟 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荀 子——《劝学篇》
李 斯——《谏逐客书》《过秦论》(上)
司马迁——《项羽本纪》
班 固——《苏武传》
汉乐府——《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曹 操——《短歌行》
曹 丕——《燕歌行》
曹 植——《赠白马王彪》(并序)《吁嗟篇》
诸葛亮——《出师表》
李 密——《陈情表》
王 粲——《七哀诗》(西京…)《登楼赋》
左 思——《咏史》(两首)
陶渊明——《归园田居》(两首)《饮酒》《咏荆轲》
《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
谢灵运——《登池上楼》
鲍 照——《拟行路难》(奉君…)(对案…)
谢 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孔稚珪——《北山移文》
郦道院——《三峡》
瘐 信——《拟咏怀》(榆关…)(日晚…)(萧条…)
南朝民歌—《西洲曲》
北朝民歌—《刺勒川》
王 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栈别序》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 维——《终南山》《观猎》
高 适——《燕歌行》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 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朓楼栈别校书叔云》
杜 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兴》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韩 愈——《师说》《张中丞传后叙》《进学解》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短太尉逸事状》《种树郭橐驼传》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
李 贺——《雁门太守行》
杜 牧——《过华清宫》
李商隐——《安定城楼》
温庭筠——《梦江南》
杜荀鹤——《山中寡妇》
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有:
1、《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是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
2、《宝莲灯》
《宝莲灯》,又名《劈山救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并有多个戏剧改编而成的版本。西岳华山上圣母宫里的仙女三圣母在侍女朝霞的撮合下,嫁给了人间凡人书生刘玺(又名刘向,字彦昌),然后生下儿子沉香。
3、《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一个口头传承的传说故事,叙述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结识同窗梁山伯,最终却无法结下姻缘的爱情悲剧。
4、《牛郎织女》
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部分人誉为中国文化中的故事爱情经典。七夕传统节日便是从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的。目前流行的牛郎织女故事是结合了“董永与织女”、“毛衣女”、“两兄弟”等情节,并且加入鹊桥相会,七夕等民俗。
5、《白蛇传》
是中国民间传说。与《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又名《许仙与白娘子》。故事成于南宋或更早,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修炼成人形的蛇妖与凡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都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也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中国民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3、女蜗补天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4、牛郎织女传说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5、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地主,他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叫做祝英台。从小祝英台就聪明好学,但是由于是女儿身,学堂不收女孩子,祝英台看着坐在里面念书的孩子羡慕不已。于是,她萌生女扮男装要去上学的想法。父母开始不同意,但她态度坚决,只好答应了。
于是她就一大早跑去了学堂。学堂第一天认识一个男生叫梁山伯,不仅学习好还人品好。两个人都很爱学习,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文章,形影不离。
表面上称兄道弟的,但内心里祝英台就慢慢对梁山伯有了爱慕之情。同窗了三年,到了要分别的日子,祝英台恋恋不舍的走了,以为再也见不到梁山伯了。
没想到,没几个月后,梁山伯因为思念她,登门拜访。傻乎乎的梁山伯这时候才发现祝英台,原来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两个人笑而不语,却明白了彼此的真心,早已难舍难分了。
没过多久,梁山伯就兴高采烈去祝英台家提亲。可是祝英台父亲觉得他太穷,不同意这门亲事,就把女儿许配给了富二代马文才。
绝望的梁山伯听到这个消息就大病一场,最终因病去世了。祝英台为了和梁山伯在一起,一直就没有断过和家里的斗争。反而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她一下子镇定了。
她穿上一身红衣,走进了轿子里。父母以为她认命了,便十分高兴。敲锣打鼓的轿子一直走到林间小道的时候,路过了梁山伯的坟墓。
祝英台命人停下轿子,走到坟前,突然就开始放声大哭,哭的地动山摇,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坟墓也裂开了。祝英台伴着这声音,想到梁山伯那温文儒雅的样子,纵身一跃,跳进了坟墓。
瞬时间,天气恢复了宁静,雨过天晴。人们看到,一对红色的蝴蝶从坟头缓缓地飞了出来,越飞越远,相伴离去。
6、孟姜女哭长城
传说很久以前江苏松江府有个孟家庄,孟家庄有一老汉善种葫芦。这一年他种的葫芦长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邻居姜家院里。
孟、姜两家非常交好,于是便相约秋后结了葫芦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结了一个大葫芦,孟、姜两家非常高兴,把葫芦摘下来准备分享。
忽听葫芦里传出一阵阵小孩的哭声,孟老汉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芦切开一看,呀!有个小女孩端坐在葫芦中,红红的脸蛋,圆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爱。
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欢的不得了,一把抱起来说:“这孩子就给我吧!”可是孟老汉无儿无女,非要不可,两家争执起来,一时间不可开交。
到后来,只好请村里的长者来断。长者说:“你们两家已约定葫芦一家一半,那么这葫芦里的孩子就算你们两家合养吧。”于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两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汉无儿无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长大了,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美丽异常,织起布来比织女,唱起歌来赛黄莺,孟老汉爱如珍宝。
这一天,孟姜女完引针线,到后花园去散心。园中荷花盛开,池水如碧,忽然一对大蝴蝶落在池边的荷叶上,吸引了她的视线,她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用扇一扑,不想用力过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
孟姜女很是气恼,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捞,忽听背后有动静,急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公子立在树下,满面风尘,精神疲惫。孟姜女急忙找来父母。
孟老汉见年轻人私进后花园,非常生气,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敢私进我的后花园?”年轻人急忙连连请罪,诉说了原委。
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苏人氏,自幼读书,满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壮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声载道。
范喜良急忙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刚才是因饥渴难耐,故到园中歇息,不想惊动了孟姜女,边说边连连告罪。
孟姜女见范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来,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汉非常赞成,便急忙来到前厅,对范喜良道:“你现在到处流落,也无定处,我想招你为婿,你意如何呀?”
范喜良急忙离座辞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连累小姐,婚姻之事万不敢想。”无奈孟姜女心意已决,非喜良不嫁,最后范喜良终于答应。孟老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
孟家庄有一无赖,平时喜欢拈花惹草,无所事事,多次上门求亲,孟老汉坚辞不允,他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如今听说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带着官兵来抓人。
这时孟家还蒙在鼓里呢,他们刚刚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悦之中,忽然哗啦啦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把范喜良绳捆索绑就要带走,孟姜女急忙扑上去,被官兵一把推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带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
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
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是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生的貌美如花,便欲纳她为正宫娘娘。
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坟前亲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奠。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
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害尽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像在为孟姜女悲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夸父逐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娲补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郎织女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姜女哭长城
神话和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
人为什么有残废
烛龙
扶桑浴日
共工
女娲
夸父逐日
羿射十日
精卫填海
鲧禹治水
巨灵擘山
黄帝与蚩尤之战
刑天
西王母
伏羲
神农
牛郎织女
天牛郎配夫妻
田章
杞良妻
孟姜女的传说
李寄
韩凭妻
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和粱山伯与鸳鸯鸟
自蛇的传说故事
孔子和采桑娘
桃园三结义
诸葛亮的故事
华佗虚心求学
刘三妹的传说
包公的传说
唐伯虎的传说
徐文长难倒窦太师
蒲松龄和驼背老大爷
铸剑
杜康造酒醉刘伶
鲁班的传说
龙凤瓷床
金边牡丹
老把头的故事
望夫石
飞来峰
秃尾巴老李
粽子和龙船
关于生肖的传说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