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那么多太子被废的案例,是因为什么呢?历史上有很多太子被废的例子,有的是太子不甘心继续做太子,等不及想要造反,有的是太过昏...
历史上有那么多太子被废的案例,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上有很多太子被废的例子,有的是太子不甘心继续做太子,等不及想要造反,有的是太过昏庸无能,被废除。
其实很多人并非是从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也有从皇子开始,皇帝驾崩直接继位,很多原因。
太子是一个封建王朝非常重要的角色,皇帝这个职业非常高危,万一哪天身体不好一命呜呼或者来个刺客刺杀皇帝,到时候必定会兵荒马乱,所以一般皇帝一登基,岁数一到,就开始讨论太子的人选,选择一个好的继承人对江山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确立了太子也不是万全之策,有时候确立太子还要确立皇太孙,就比如朱标,本来是朱元璋合法继承人,但是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幸亏朱标还有一个嫡子朱允炆,所以皇位传给嫡孙,朱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有时候也不止是皇太孙,还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就是皇太弟。
太子自然是有很大特权,有太子专门居住的东宫,从小培养太子的能力,如果皇帝身体抱恙,或者外出巡游太子还要负责监国。
帝王之家没有什么亲情可言,有时候太子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皇帝也不会手软,在这种权利的诱惑下,出现不少兄弟相残,父子相残的局面。
对于太子来说,要保证自己太子之位稳固,也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比如太子母妃家族的人,太子的老师,所以这就面临一个难题,在太子和皇帝想法不一样时,这些人到底是听从谁的命令。
因为皇位诱惑太大,如果太子犯了一丝错误或者被废,那皇子们必然会更加兴奋,为了让太子犯错,甚至还会故意给太子设陷阱,为自己争取机会,所以太子在朝中真的非常危险,难怪有那么多被废的例子。
皇太子:为何说一个光鲜而又危险的职业呢?
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中国封建历史上先后出现了400多位皇帝,对应的也出现了至少400位以上的皇太子们。都说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危险的职业,但是太子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危险的职业之一。从历朝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太子中我们可以对太子这一职业的危险度做一分析比较。
秦之扶苏(扶苏是秦始皇长子,但不是太子将扶苏列在这里也是因为秦朝本就没有太子一说,扶苏其实就相当于太子)、西汉之刘邦太子刘盈、东汉之刘秀长子东海王刘强(又称刘疆)、西晋之司马炎太子司马衷、隋杨坚之太子杨勇、唐李渊之太子李建成、宋太宗赵光义之太子赵元僖、元太祖铁木真之太子窝阔台、明朱元璋之太子朱标、清康熙之太子胤礽。
这十个人的命运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 顺利继承皇位的
顺利继承皇位的有刘盈(汉惠帝)、司马衷(晋惠帝)、窝阔台(元太宗)。他们三个人都顺利地继承了父亲的皇位,但是汉惠帝刘盈在继承皇位后,大权都把持在他的母亲吕雉手中,刘盈更是见证了母亲残忍的手段,在皇位上做了7年之后便去世了,当时只有23岁。司马衷被称为“白痴皇帝”,他在位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司马衷本人也被囚禁,成为诸王的傀儡,受尽凌辱,后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第二年便去世,终年48岁。严格意义上说窝阔台并不算是真正的太子,他是在成吉思汗死后被众人在忽里台大会上拥戴登基的。
(二) 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扶苏、杨勇、李建成、胤礽都属于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秦始皇死后,胡亥和赵高合谋篡位,逼迫更有能力的扶苏自杀,扶苏竟然屈从于他们而自杀了。如果扶苏奋起反抗后世的历史可能真的就改写了。杨勇本是隋文帝杨坚立的皇太子,但是他品德不修、骄奢淫逸,渐渐失宠于文献皇后,后被晋王杨广和司徒杨素陷害废为庶人,杨广登基后被赐死。李建成是李渊册封的大唐首位皇太子,论文治武功在李渊入驻长安之前两人不相伯仲,李渊称帝后李建成成为太子一直呆在朝廷内辅助李渊处理政事,而李世民则率领众将征战四方,最终威胁到太子之位。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失败被杀。胤礽是大清唯一的皇太子,在其青少年时期也是一位努力上进的后生,颇得康熙的赏识,但是在做了30多年的太子后,胤礽也坐不住了,后来由于自己的过失被康熙两立两废,最终幽禁于咸安宫,也因此引起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胤礽最终被幽禁致死。
(三) 主动让位的
东汉刘秀的首位太子刘强(又名刘疆)在母亲郭圣通的皇后之位被废后,主动让出太子之位被刘秀封为东海王,刘疆也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主动退居藩王而得以善终的皇太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唐睿宗李旦的首任皇太子李成器,他将太子之位主动让位李隆基,最后得以善终。
(四) 无人争夺太子之位而中途病死的
宋太宗赵光义的首任太子赵元僖和朱元璋的皇太子朱标属于这一类。赵元僖本是赵光义属意的皇太子,在赵元僖生前给他加封了一系列有实权的职位和头衔,可是赵元僖还是在27岁的年纪病逝,宋太宗十分悲痛,追封他为恭孝太子。朱标被称为历史上权利最大的太子,一般皇帝都会防备太子权利过大而影响到自己的皇权,可是朱元璋却放权于朱标并大力地培养朱标,尽管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朱元璋却把朱标当成自己唯一的接班人,然而朱标却先朱元璋一步而去。朱标死后朱元璋也开始了大肆屠杀功臣。
从这十位大一统王朝的首位皇太子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太子之位并不是那么好做的,历史上真正凭借太子之位登上皇位的皇帝占比不到三成。可见太子在古代历史上也是一个高风险职业。
为什么说太子是古代的高位职业?真的很难善终吗?
大多数情况下太子和现任君王是敌对关系,和掌控国家权力的君王作对非常危险。如果太子能顺利继位自然没有问题,如果中途被废黜那下场绝对凄惨。
在位时间越长的君王,他所立的太子就越危险。首先,君王有足够的时间考察太子是否合格。一旦发现太子并不适合继承皇位,或太子的执政理念和君王有很大出入,一旦上台可能会导致现行的政策大规模瘫痪,这时君王就很可能会考虑换个太子;其次,太子做久了的人会感到绝望,他们渴望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一个不愿意让位一个想上位,二者之间自然会存在矛盾。和君王有矛盾的,肯定是高危职业。如果能等的下去就有继位的可能,如果等不下去很可能会引火烧身,比如李世民的儿子就忍不住起兵谋反。
那些被废的太子下场十分凄惨,最典型的当数杨勇。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隋文帝杨坚早早地将杨勇立为太子。和弟弟杨广比起来,杨勇在谋略、勇武上都有所欠缺,但谁让杨勇是嫡长子呢?仅仅因为血统就失去九五之尊的位置,杨广不甘心,于是他想尽办法陷害杨勇,挑拨杨勇和杨坚的父子关系。不得不说,杨广虽然暴虐不仁,但玩弄阴谋确实有一套。在他的全力“帮助”下,杨坚下定决心废除杨勇。这样一来,杨广就是铁定的继承人。
杨广继位以后,第一时间假传先皇圣旨---杀死废太子杨勇。只要杨勇活着一天,对杨广来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除杨勇外,武则天称帝时她的几个孩子都被软禁过,甚至在院子里活动都不被允许。
综上所述,古代的太子真的是个高危职业,特别是没有顺利继位的废太子,基本不能善终。
为什么历史上太子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古代的太子有多危险,为什么会一言不合就丢了性命?
现代社会有一部分职业是高危职业,稍不留意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工作时要格外留意,细心。然而,在古代社会,也有这样一种“高危职业”,被很多双眼睛虎视眈眈地觊觎着,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它就是——当朝太子。
太子这一种职位,想必大家经过多年古装剧的洗礼,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坐上太子之位,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上了皇帝宝座,这也就意味着离那人人艳羡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更进了一步。因此,很多皇子都对这个位置异常眼红,毕竟谁都不想把这种飞黄腾达的机会拱手让人。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影视剧中,不仅皇子,就连大臣和妃子都会为自己的前途谋福利,帮助有利于自己的皇子推上太子之位,可见太子这个位置多么的抢手。
正是因为有很多人都觊觎它,所以太子并不是好当的。稍有不注意就会让人抓住自己的把柄,大肆张扬,从而很有可能引来卸任甚至杀身之祸。在历史上,皇位争夺的例子一直是屡见不鲜的,像清朝康熙时期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我国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选太子时不以才能为标准,而是以出身和出生顺序为标准。因此,如果遇上懦弱无能的太子,那他的太子之位一般是坐不稳的。旁人的一些雕虫小技就足以让他丢了性命。
另外,当上太子就注定你会受到比其他皇子更多的关注以及训导。太子可是未来的一国之君,对他的教育是不可以马虎的。皇帝和朝廷内外都会对太子抱以热切的关注,看看太子是否合格啊,行为举止是否规范啊,品德是否高尚啊,才能是否强大啊等等。忽然觉得太子真的太累了。因为很多双眼睛在看着你,监督着你,在别人看来是小小的失误,在太子这里很可能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太子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