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吕布同样的结局,后世帝王将相给两人的评价差异为何差距如此之大!,项羽与吕布二人独自率军打战谁项羽与吕布同样的结局,后世帝王...
项羽与吕布同样的结局,后世帝王将相给两人的评价差异为何差距如此之大!,项羽与吕布二人独自率军打战谁
项羽与吕布同样的结局,后世帝王将相给两人的评价差异为何差距如此之大!,项羽与吕布二人独自率军打战谁更强!,项羽亚父范增与吕布谋士陈宫谁更才华出众一些!,谁的计策成功率更高!(求详解)对了,我说的前提是正史的情况,而不是三国演义的吕布和楚汉演义的项羽做比较
首先,我们先说单挑能力。
如果你说的是三国演义的吕布,那么他和项羽比起来,项羽不如他,毕竟吕布在三国里面单挑第一,并且三国名将那么多,武艺和项羽一样的,至少有关羽,赵云。而关羽,赵云不可能是吕布的对手,三国演义里面的吕布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但是!以上说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小说,怎么能当真呢。
所以说说实际情况,三国时期,吕布号称飞将,确实是一个万夫不当的勇将,但是比起项羽可能还是差点,因为项羽应该是正史记载里头少有的牛人。他力气大,力能扛鼎,三国志里面可没有记载吕布力能扛鼎,另外在史记里面,项羽有多次亲身杀人,万军不当的记录,吕布可没有,吕布在三国志里面最牛的记录可能就是经常代领几百个骑兵在张燕的阵营里冲杀。从勇气和单挑上吕布不及项羽,应该说中国历上没人比得上项羽。
其次,分析带兵能力。
可以这么说,吕布远远不如项羽。项羽从成名战,破釜沉舟,到后来晓击彭城,乃至到最后的东城快战都打得很不错(暂时不分析,项羽在战略上的失败),在战术上,项羽可以说得上是那个时期的第一人,而吕布呢?远远不如项羽,不管是战略还是战术,否则,他能那么快被曹操击败?
最后,陈宫和范增没有可比性
因为吕布和项羽都听不进去他们意见,就算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厉害的谋士也没用。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
项羽可以击败吕布,无论是单挑还是带兵。
接下来,再说说为什么吕布和项羽的评价相差那么多
因为吕布实际上就是个黑心军阀,他没有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也没有为历史的前进做出太大贡献,并且也没有为百姓做实事,相反,他的很多性格为人不齿,最大的不齿就是反复无常,在历史上的吕布确实就是个反复无常之人。
在看看项羽,项羽有英雄气概,作战英勇,还击败腐败残暴的秦帝国,虽然项羽也是脾气暴躁喜欢杀人,刚愎自用。尽管项羽有这些缺点,但是项羽在逆境时,破釜沉舟的勇气,奇袭彭城的果断,霸王别姬的凄凉,乃至最后东城快战的果敢和自刎乌江的忏悔,都让人觉得项羽就是个英雄,值得崇拜也值得学习和借鉴前车之鉴。
反观吕布,除了 看三国演义羡慕他有第一的武力,第一的宝马,第一的美女之外,毫无得知崇拜的地方
吕布和刘备都曾寄人篱下,为何刘备的风评比吕布好那么多?
为何刘备的风评要好得多?刘备最初投靠大将军何进部将毋丘毅,先后担任下密县丞、高唐令等职务。在高唐被贼寇攻破以后,投奔北平太守公孙瓒。曹操进攻徐州,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同救援徐州牧陶谦,陶谦拨给刘备数千丹阳兵,于是刘备就留在了徐州辅佐陶谦。陶谦病逝以后,徐州吏民推举刘备为徐州之主。后吕布袭取下邳,刘备又兵败广陵,被迫委身吕布。刘备与吕布交战失败而投靠曹操,被任命为左将军、豫州牧。之后因为衣带诏事件,刘备又背叛曹操投靠袁绍。袁绍被曹操打败以后,刘备又投靠荆州刘表。曹操占据荆州以后,刘备有逃往江东投靠孙权。刘备先后投靠的诸侯有:毋丘毅——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总计达8人之多。
吕布原本是丁原部将,深受丁原重用(历史上吕布与丁原并没有以父子相称)。董卓入京以后,以利益诱惑吕布,吕布遂杀丁原,投靠董卓,董卓以吕布以父子相称,起初关系十分亲密。然而董卓身性多疑又脾气暴躁,曾因为一件小事就用手戟丢吕布,幸好吕布躲的快,才没有生命危险。后来吕布又与董卓的婢女有染(历史上没有记载名字,不是貂蝉),也时常感到不安。王允利用吕布与董卓的矛盾,怂恿吕布诛杀了董卓。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召集旧部打败吕布占据长安,于是吕布准备投奔袁术。但是袁术拒绝了吕布的投靠,于是吕布又投靠了袁绍。后吕布又与袁绍反目,被曹操打败以后投靠刘备。之后却袭取下邳,窃据徐州。被曹操擒获以后,又准备投降曹操。在刘备的鼓动下,曹操处死了吕布。吕布先后投靠的诸侯有:丁原——董卓——袁绍——刘备,总计为4人。
从数据上看,刘备投靠的人是吕布的两倍,为什么世人称吕布是“三姓家奴”,而未曾指责刘备呢?
世人称吕布是“三姓家奴”,而未曾指责刘备的根本原因在于,刘备的投靠,和吕布的投降性质不同。
刘备投靠公孙瓒,是因为高唐城已经被贼寇攻破,而公孙瓒与刘备师出同门,刘备自然想到去投靠他了,而且公孙瓒和毋丘毅都是朝廷命官,刘备投靠他们都算是为国效力。刘备投靠陶谦,是陶谦主动请求刘备出兵救援徐州,之后又将保卫徐州的重任托付给刘备,刘备才留在徐州,刘备留在徐州也是征得了公孙瓒的同意的,还因此促成了陶谦和公孙瓒的联盟,并没有背叛公孙瓒。刘备投靠吕布,是因为之前收留吕布,吕布却窃取徐州,加上兵败广陵,才不得不暂时委身于吕布,之后也是吕布再次发难,进攻刘备,刘备才不得不投靠曹操对抗吕布。刘备唯一称的上背叛的,只有曹操。但是刘备背叛曹操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了董承的衣带诏书,为了汉献帝才出走的,刘备虽然辜负了曹操,却没有辜负汉室。袁绍失败以后刘备先后投靠刘表、孙权,也是为了继续与曹操相抗衡。
吕布投靠董卓,纯粹是为了利益,而且丁原对于吕布有知遇之恩,吕布却把他杀了。董卓是吕布的义父,吕布却再次为了利益,弑杀董卓。之后袁绍收留吕布,吕布却又与其反目成仇。刘备好心收留吕布,吕布却恩将仇报,窃取徐州。凡是吕布投靠过的人,都被吕布坑的很惨,而刘备几乎没有背叛自己投靠的人,他们的投靠性质是有本质的差异的。
因此,刘备投靠的人比吕布多,却只有吕布是三姓家奴,所以刘备的风评比吕布好。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刘备之所以名声比吕布要好,那是因为刘备这个人更加看重情义,而吕布则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吕布的名声不好,被称之为三姓家奴。
他最初投靠在并州刺史丁原处,认丁原做义父。后来在董卓的威逼利诱下,吕布果断宰了丁原,投靠了董卓,成为了董卓的义子。到了董卓这里没多久,又跟董卓的小妾有扯不清楚的关系,最终在司徒王允的引导下,把董卓又给杀了。
吕布杀了俩义父,当然名声非常不好。而刘备则不同了,他虽然也是寄人篱下,但是他那是没办法,没有创业资本的人,只有先出来打工。他曾经在幽州公孙瓒那里任职,后来去了徐州陶谦处,击败吕布以后,刘备又成了曹操的部下。
后来从曹操那儿逃出来以后,想要夺取徐州,结果被曹操再次击败。刘备不得已之下,只好去了袁绍那里。袁绍不是什么英主,所以在汇聚了兄弟以后,刘备南下前往荆州,成为了刘表手下的大将。我们会发现,刘备虽然不断改换门庭,可是没有伤害过任何一家集团的大老板,这就是刘备与吕布的不同之处。
刘备本身就是一身本领,又有着忠肝义胆,自然是容易被大家接受。而吕布虽然有本领,可是人品太差,自然不会被大家喜欢。
当然了,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刘备最后做了皇帝,建立了蜀汉帝国。而吕布早就在下邳城被曹操的人给剁了。两个人的成就差距也太大了,所以对他们的评价自然也是不同的。
原因是刘备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心存大汉。而反观吕布来说,他曾经是董卓的干儿子,一直侍奉乱臣贼子。在董卓占领洛阳后,大汉天子被董卓控制,大汉的社稷分崩离析。当时吕布为国贼效命,此后在王司徒的设计下,吕布背叛了董卓。随后效忠了大汉,但是好景不长,郭汜和李傕攻破了京城。此时吕布开始流浪,先后投靠刘备、袁绍、张扬。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但是对于刘备而言,他都是被迫寄人篱下,心中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
刘备,三国时期蜀国的缔造者。刘备戎马半生,黄巾起义时便随自己的兄弟讨伐叛军。随后又发生了十常侍,在外戚何进无知的情况下,把董卓引进了洛阳。董卓入京后,开始了长达几年的统治。此时的刘备只有他的两个兄弟,只能加入诸侯联盟。但是诸侯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之后刘备就离开了。虽然他多次寄居人下,但是他只想匡扶汉室,解救百姓于水火。
在徐州牧陶谦的信任下,徐州成为了刘备的根据地。并且徐州境内的世家大族和刘备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打败曹操。以糜竺为代表的世家,帮助刘备整顿兵马,捐献许多的军饷。但是最后还是被狡猾的吕布打败。之后又投靠袁绍,开始了颠簸流离。
刘备前半生多次寄居人下,但是他的名声也开始越来越大。世人都开始知道大汉的刘皇叔,大汉的根基还在。刘皇叔这个称号为刘备建立蜀汉提供了许多的力量,许多的有志之士开始投靠大汉的皇叔。
三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风起云涌的时代,不仅有金戈铁马的善战之将,也有很多足智多谋的文人墨客,这些人的交相辉映、神机妙算成为了那个时期的时代特点。很多人为了追寻梦想而肝脑涂地,也有很多人为了苟活于乱世而苟且偷生。那么两个三国时期重要的人物吕布和刘备都曾寄人篱下,为何刘备的风评比吕布好那么多?
首先:两人出身不同吕布的出身比较低微,也没有很好的家族背景。而刘备虽然也已经没落,但毕竟是皇族出身,他皇叔的身份在当时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其次:志向不同吕布投靠董卓后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董卓也在当时成为了乱臣贼子,深得氏族的不齿。而刘备却一心要中兴汉室,扫平乱臣贼子,虽然他投靠的人同样很多,但志向从未改变,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可,毕竟汉朝才是正统,这种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再次:性格不同吕布英武,是盖世之将,但是性格反复无常,心胸狭小,难当大任,还有狼子野心,因此口碑非常差。其在被刘备收留后趁其不备夺取了他的徐州就能看出此人反复无常,不懂感恩。
而刘备在陶谦让徐州,刘表让荆州时的表现都让人们认为刘备才是真正的君子。
因此两人虽然都投靠了很多人,但是刘备的口碑要比吕布好很多。
刘备和吕布的差别,其实就是怎么做人的问题。
严格来说,刘备的所作所为,比起吕布的“三姓家奴”要更频繁,次数也更多。而刘备却依旧有“仁义刘皇叔”的美名,吕布则声名狼藉,即使武功盖世,也无人敢用。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用脑的人和用手的人之间的差异。
吕布每归顺一个“干爹”,最后都是不欢而散,背信弃义地割袍断义。如果只是简单地分手,倒也能说一句好聚好散、道不同不相与谋。而吕布和几位干爹的结局,几乎都是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吕布最初跟随丁原发迹,甚至一度有父子之名。而董卓略施小技,吕布就反叛丁原,成了董卓的干儿子。后来王允用貂蝉的美人计,董卓吕布再次反目成仇,这“三姓家奴”便被张飞骂得入木三分。
而刘备首先跟随公孙瓒,两人还是交情不错。后来跟随陶谦,甚至刘备的豫州刺史之职,也是蒙陶谦上表所得。再后来,刘备依附刘表,虽然觊觎荆州战略要冲之地,却不敢明目张胆地吞并刘琦。所有这些行为看起来,刘备确实是非常“仁义”的了。
古人对于一个人的评价,首先从品德上开始,然后才涉及个人本领的高低。
吕布和刘备比起来,论武功,刘备不及吕布四分之一;论势力,刘备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吕布则早就有了徐州重地,手下更是将士如云。但吕布出尔反尔的道德沦丧,却正是古人、甚至是至今我们国人心中最大的忌讳。
我们常说,被朋友背叛是最伤心的、伤害也是最大的。吕布和丁原、王允、董卓之间的交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三人最后的下场。姑且不论吕布是否出于本愿,至少也是个不祥之人。天下有成大事者,又有谁愿意相信这样不重信诺之人?
因此,吕布不受任何人喜欢,刘备却有“天下归心”之势,其实就是一个做人底线的问题:忠厚、至少表现得忠厚的人,更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
吕布的历史评价
高顺:“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陈,高二人对吕布的评价还算是中肯吧.
吕布并非全无谋略.袁术攻打刘备.刘备求救吕布.吕布的部下都说不可救.只有吕布说"如果刘备被灭掉,袁术在联合北边太山的军事势力,那么我就也有被合围灭掉的危险."于是,解救了刘备的危急.辕门射戟,显示出绝妙的箭术.从这里可以看出吕布的谋略和远见.
1.吕布勇猛
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经常有人质疑赵云的武力,但是没有人质疑吕布的武力。正史上记载了不少临阵单挑和身先士卒的冲杀,基本是无敌状态。还有辕门射戟那种半神话记录,武力100要比诸葛亮那个智力100令人信服的多。
2.吕布的文化水准
基本上大家印象里吕布的文化水平跟张飞是一个档次的。其实我估计吕布和张飞确实在一个档次——两个人文化水平都是满不错的。
张飞就不多说了,吕布一开始投靠丁原的时候,是做主簿的!主簿有点帐房先生性质,杨修就做过,至少说明吕布绝对能写会算。
其实想想也不难明白。当时是乱世,并州那里又是多出猛男的地方(内蒙古),弓马娴熟,能征善战的不要太多,但是能写会算的却很可能缺乏。吕布就是仗这一点才被重用的。
3.吕布的政治
政治这个东西蛮麻烦。光荣《三国志》中经常把政治能力等同于种地能力。比如三国志8中张概同学那个高的吓人的政治力,引得无数人唾骂。
吕布是并州人,估计那地方没有农耕,种地能力一定是0,也没有看出来他有什么治理才能。就种地那一方面来说,吕布的能力一定是很低的。
4.吕布的政谋
区别于政治,我还是把有关政治的谋略性问题单列了一项,就叫政谋。个人感觉吕布作为一个政客的谋略并不算低。
首先,杀丁原投董卓。不义是自然的,但是从吕布自身来考量是有很大利益的。首先,那时的董卓还不是不可救药的,相反初进京城的时候还是蛮得人心得。如果之后不是董卓倒行逆施,像曹操一样好好利用手中的兵权和天子,吕布说不定还成了良臣择主而侍的典型呢。其次,丁原是并州刺史,董卓是当朝太师,从名分上说,董卓要定丁原一个叛逆的罪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董卓毕竟代表的是中央,只要百姓心中还有汉朝的存在,中央比起诸侯有不可取代的号召力。
所以说,当时情况吕布要投靠董卓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明智的。
然后再看吕布反董卓。初看上去是吕布和董卓的小妾私通(也不知道是不是貂禅),事情败露。但这只是诱因,本质的问题有两点:一.董卓完全失去了民心,天怒人怨,跟着他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二.吕布的并州系军人受到董卓手下凉州系军人的排挤。吕布再受董卓重用,逼近还是外来人,所谓疏不间亲,关键时刻董卓多半会偏向他的凉州嫡系,更何况还出了私通小妾的事情。
而这是吕布一旦反了,首先可以摆脱凉州派排挤,并且掌握朝廷大权,其次在天下也有个好名声。事实上吕布后来是掌了权,后来诸侯征伐中许多人还是提起吕布当年除董卓的功劳。虽然由于能力问题,吕布最终没有成大事,但此番谋略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后来吕布投袁术、投袁绍,去留之间也是见机的不错。最后投张扬,更是很深谋远虑的。上党属于并州,那里是他和部下的老家。在家乡万事都方便,守家时候士兵也会尽全力。同时张扬的实力也不像2袁一样强,不会随便轻视他甚至想卸磨杀驴。再者上党的地方离关东、关中、河北都比较近,这些地方是当时局势的要点。如果有什么变故,吕布都可立刻发动。设想一下吕布要是跑远一点,后来也就没取衮州的机会了。另外,李郭二人假托朝廷的名义,通缉吕布,让张扬很为难的时候,吕布非常机智的用计让他和张扬都能脱身。
由上可见,比起许多人,吕布还是非常有政治眼光的。
5.吕布的用兵
在战略层面上,吕布的水准相当一般。在战术层面上,是一流武将。这点大家有共识。
6.吕布的用人
这点上吕布非常有眼光。他手下的第一大将高顺,作战能力绝对是三国顶尖高手,又能约束士兵不为非作歹,也能劝柬主公,忠义更是没得说。
八彪将之首的张辽也是不用说了。臧霸是将才,最后山穷水尽才投了曹操,不算不义了。其它候成、曹性之辈作战还是相当有一套的,最后虽然不少背弃了他,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了。
设想一下吕布如果不能用人,为何能聚集这么多良将呢?
有两件事情也能反映一下吕布用人的情况。一是徐州时候刘备推荐给他一个文官,后来吕、刘二人不和了,吕布让那文官写书辱骂刘备,那文官坚决不肯。最后吕布也没有和他计较,认为那文官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部将成廉谋反的时候,半夜吕布带着家眷逃到高顺的营里。当时情况一片混乱,但是吕布还是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高顺不会反,高顺有能力平叛。后来平定叛乱,成廉招供是他和陈宫一起勾结袁术反叛,当时陈宫就在堂上,满脸涨的通红。不过吕布也没有深揪下去。他知道当时情况陈宫是他手下不多的谋臣,如果杀了不但折损大将,人心也会散了。后来陈宫还是为吕布尽了忠,可见当时的选择还是很对的。
吕布对手下的意见还是很重视的,采纳了不少正确的意见。至于最后为什么不采纳陈宫的建议,出城和城里成犄角之势,相信上面说明白了:吕布已经不能放心把城交给城宫了,他背叛了别人,也被别人背叛过。
7.吕布的治军
常看到吕布纵兵劫掠的事情。但也不能说是吕布一心为恶,故意纵兵为祸。自古兵匪就是一家亲,更别说乱世了。共产党之所以得民心,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兵管的比老百姓好,老百姓更信任兵。吕布和他手下的将领大多是军班或是土匪出身,而且大多是并州这个比较蛮荒的地方出来的,对士卒劫掠也就睁眼闭眼了。
还有一个原因。吕布到处颠沛流离,将士既绝望,又缺乏补给,很容易干出劫掠的事情。如果阻止劫掠,恐怕兵败以后根本收拢不起败兵了。
其实曹操、刘备、的士兵都干过劫掠的事情。三国志中记载吕布军入徐州的时候,百姓还夹道欢迎,扣除逼迫的成分,可见吕布的队伍还不算太匪性。
8.吕布的信义
我无意像某些人一样替吕布粉饰,只是实事求是说话。吕布是三姓家奴,没错。他没有高顺那种从一而终的忠心,也没有刘表不弃黄祖那种妇人之仁,也不会像刘备几个兄弟之间那样仗义。他是非常贪图名利地位的,也非常贪财物(还和臧霸为了钱粮内讧过),对人也没有多大义气可言。他的野心也不大,并没有纵横天下的志向,只是割据一方以求富贵。从杀掉董卓后掌权的时间和最后对曹操所说的话可以看出来。
吕布也有一些有信义的行为。基本上可以划归两种:一种是顺水人情、或者装出点仁义来,或者自己良心有点过不去。一种是在并州军里多少会感染些士兵的江湖义气。这些都不能改变其人缺乏信义的本质。
性格特征
吕布善弓马骑射,臂力过人,被喻为堪比西汉名将李广,同样有“飞将”的美誉。在民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
不过他虽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为人无谋,他知高顺言忠而不用,不听陈宫之言,更甚与麾下将领妻子有染,听信妇人说话,故除其勇武为人所记,个性却并不为人所喜。
所以陈寿亦认为:“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三国演义》描写他持方天画戟,骑赤兔马,头戴金冠;“三英战吕布”时关羽、张飞、刘备三人围攻吕布,亦未能将其战倒;又直接写他成为丁原、董卓的义子,加上自己姓吕,所以张飞说他是“三姓家奴”;加插了王允使计,以美女貂蝉离间他与董卓的“连环计”。 并州定襄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以北、忻州市东南部)东南的中霍村据传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
历史评价
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三国志——吕布臧洪传第七评》)译文:吕布有咆哮老虎那样的勇猛,却没有超群智慧的谋略,轻抚狡诈而反复无常,眼中有的只是私利。从古到今,没有象这样的人不被消灭的。
[新三国 吕温候]
新三国 吕温候
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曹瞒传》
范晔:“术既叨贪,布亦翻覆。”(《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评》)译文:袁术已经贪婪成性,吕布也反复无常。
高顺:“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汉末英雄记》)译文:所有的国家覆灭,并不是因为没有智囊忠臣,只是因为听不进去良言。将军的行动,不肯仔细思考,喜欢听信谗言,犯得错太多了。
高顺:“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后汉书·吕布传》)
曹操: 布,狼子野心,成难久养。译文:吕布,凶暴居心狠毒习性难改,很难长期的收留。
先为丁原义子,后拜董卓为父。儿子当烦了就把他们了了。跟刘备不错吧,可抢了大耳朵的徐州;与曹操杀得天昏地暗,被俘后却还想着投降。喜欢刺激,没事儿就叛个变什么的;直肠子,遇上不顺心的事儿就闹腾。按理说貂蝉再漂亮也不过是个女人嘛,当时那种复杂的政治环境,怎么就能为这点事儿冒如此大的风险。
《三国演义》里把他写成了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时局动荡,群雄并举,谁不想号令天下?退一步讲,即使没那么大野心,但只要不是废物点心,就一定会依附某个军事集团。这需要相当准确的判断力。吕布开始替别人干,后来觉得给谁打工也不如自己当老板过瘾,这本无可厚非。可惜他太单纯了,不会给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说丁原吧,进屋就把头砍下来了。丁原死的莫名其妙,你哪怕编个理由说他谋反也行啊。正是这件事给小强(吕布)定了性``````
抛开创业能力,小强动起手来可真不含糊!
虎牢关首战不到五个回合斩方悦,大败王匡军;又斩穆顺,伤武安国。刘、关、张三人才将将令其败退;
董卓迁都,吕布殿后,与曹操战,败夏侯敦,大败曹操军;
董卓死后,牛辅起兵复仇,被吕布一战而败;李傕未及列阵,被吕布冲杀,不能抵挡,退走五十余里;
吕布与袁绍共破张燕于常山,后奔张邈,袭破兖州;
曹操回师与吕布大战,败退三四十里;夜间引军救西寨,败于禁、乐进;天明时又引兵追赶曹操,与夏侯敦大战,下雨而止(此一战从昨夜黄昏直到今夜黄昏时分);
吕布纳陈宫计,火烧濮阳,遇曹操而不识,只将画戟击打曹操头盔;
曹操复得兖州,进兵濮阳,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大战吕布,吕布不能抵挡,又被田氏献城,败走定陶。
据《演义》记载,小强被武将对阵击败只有两次:哪吒三兄弟和光猪六壮士。别的不说,关羽、典韦、张飞、许褚可都是“9人”里的啊!小强要不是老遇上这种打群架的混子就非常完美了。
吕布绝对不是小人
吕布绝对不是三姓家奴
吕布就是因为文武双全才会被称为第一猛将
部下认为吕布无谋就只身陷阵,是因为吕布太冷静太有谋略,总是会在部下还懵然不知的情况下,敌人还没防备好的情况下就展开反击
吕布无谋是因为敌方为了保住士气才说谎讹称吕布有勇无谋
然而历史上基本没有看过 在平等的战役中 吕布会战败
吕布每次出战前 很注重敌方粮草 确保敌方粮草不足后 就100%不留情进攻
以求"天下最高速退敌"
要是吕布真的像历史说的那么垃圾
怎能以前曹操董卓刘备袁术一见他就怕了 跟他打都没好结果
吕布做丁原的义子 只不过是为了终有一日吞并丁原
只是偶尔遇见吕布 干脆就把丁原砍了 投靠董卓
历史只不过后人乱猜的东西
历史是不会有评价
看历史对人物的描写
只要把形容词都删去 ,把自己代入写历史那人的背景中想想
很容易就知道什么是错 什么是真
正史中的秦琼真的和演义中写的那样,只排名第十六位吗?
唐初猛将”秦琼秦叔宝在《隋唐演义》里,却仅仅被排在第十六位好汉,也是在吹,不过是往弱了吹!历史上的秦琼,要比演义里厉害得多!李元霸是虚构人物,李世民可没有这么猛的弟弟,而秦琼却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
秦琼(571年-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死后追赠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陪葬昭陵,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位,后与尉迟恭同尊为我国传统门神,被千家万户所熟知。
秦琼家世并不显赫,他老爹只是北齐时一个默默无闻的录事参军,后战死沙场,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寒无靠的生活。但是,秦琼自小就胸怀大志,以侠义和义气而著称在乡里。秦琼的军旅生涯,始于隋军大将来护儿麾下,曾跟着三征高句丽。秦琼的悍勇,来护儿看在眼里。
秦琼母亲过世,来护儿专门派人前往吊唁。时人不解,秦琼不过是低级士兵,一个军中主将为何如此高看一个大头兵?来护儿说:“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秦琼感动不已,更加死心塌地的报效于他。隋末天下大乱,来护儿安排秦琼加入了隋将张须陀的军队,攻打拥兵十万的贼寇卢明月。
张须陀兵力不足,首战失利,决定派兵奇袭。谁知众将胆怯,皆“低头不语”,唯秦琼和罗士信挺身而出,领千余兵马袭营,敌军惊慌大乱,随后秦琼和张须陀前后夹击卢明月,贼寇一战而溃,十万大军仅逃脱数百人!这样的悍勇,评书演义又能写出几分?
此后,秦琼兜兜转转,最终归降了李唐。见秦琼来降,李渊嘴都快笑歪了!美良川大战,秦琼战败尉迟敬德,李渊专门派使者前去赏赐秦琼,并附带了一封肉麻不已的信,《旧唐书》对此有专门记载: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爱卿你太猛了,就算你想吃我的肉,我都切下来给你!啧啧!李渊可真会说话!作为一名武将,秦琼的武力值在当时绝对是最巅峰级别的存在。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旧唐书·秦琼传》。
李世民起兵时才十八、九岁,年轻气盛,最瞧不得敌人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只要秦琼跟李世民一起出征,如果两军阵有敌将胆敢嚣张,秦琼二话不说,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秦琼面前,谁也不好使!这不是吹,是被记录在《旧唐书》中的,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秦琼还有一个绝技:“飞马植枪”。
初从太宗围王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迄今国家每大陈设,必列于殿庭,以旌异之。——刘餗《隋唐嘉话》
平定王世充时期,秦琼出战无人敢应,秦琼纵马狂奔,把自己的枪猛插到地上,然后回去了,王世充派手下人出去拔枪,竟然十几个人一起都没有拔出来。过了一阵秦琼回来,一只手就拔了出来。后来这支枪成了国家礼器,每次朝廷举行重大典礼的时候,都把它陈列出来。
因此,秦琼才被评为“唐初第一猛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来都是第一,各路猛将都难望其项背!不过,秦琼不仅有超高的武力,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忠义。可能会有朋友质疑,历来“一马不鞴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秦琼数次易主,凭什么能有忠义之名?
原因其实很简单。
秦琼有个特点,就是忠而勇,不管跟着谁,都尽心尽力,很有职业军人的风范。跟随名将来护儿,获赞“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到了张须陀手下,勇武征战,仅率千人就敢奇袭十万敌军大营!张须陀在荥阳大战瓦岗李密,不幸战死,秦琼投奔裴仁基,没想到裴仁基又投降了李密,秦琼被“捆绑销售”给了李密。
李密与宇文化及的大军激战于黎阳童山,李密为流矢所伤,堕马昏死过去,身边护卫全跑了,唯有秦琼孤身誓死捍卫,李密才获救。而后秦琼又收拾兵力,与宇文化及大军力战,并将其击退。只是此后李密开始骄傲自负,瓦岗军团上下离心离德,逐渐衰落,最终被王世充击溃。
没想到,李密竟然不管兵败被俘的秦琼等人,跑去长安投靠了李渊,秦琼无奈,只得投靠了王世充。王世充大喜,任命秦琼为“龙骧大将军”,但秦琼却对王世充的为人颇为不齿,认为此人阴险狡诈,心胸狭隘,“非人主也”。几个月后,秦琼、程知节(程咬金)等人于九曲对阵之时,在两军阵前投奔了李唐。良禽择木而栖,走也走得光明正大!
投奔李渊,秦琼被分配给了李世民,他最后一位老板。秦琼表现出了山东大汉一惯的忠勇,跟随李世民先后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威震山东半边天”,秦琼秦叔宝的“忠义勇武”能在民间流传千年,可不是浪得虚名!
这个问题可以先从演义说起,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说法最早来自于清朝如莲居士的古典小说《说唐》。该书作者对书中武将的武力值进行了一个排名,在这个排名中秦琼排在第十六位,但是书中并没有说第十二条好汉到第十五条好汉都是谁。所以后来的说书人为了让这个排名更加合理,便将秦琼的位置提到了第十三位,与尉迟恭并列。
但是通过书中“三鞭换两锏”的情节我们可以知道,演义中的秦琼是明显高于尉迟恭的,特别是在罗成死于淤泥河之后,一直到罗通出世之前,这段时间里,演义中的秦琼基本上是天下第一的水平,即使后期对战北国的大帅左车轮,在年龄太大,气力不佳的状态下也没有露出明显的劣势。所以题目里说演义中秦琼只排在第十六位,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说完了演义中的秦琼再来说说真正历史中的秦琼,其实历史上的秦琼可以说比演义中的秦琼还要厉害一些,尤其是他的单兵作战能力,在初唐时期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每次他跟随李世民出征的时候,李世民最见不得敌军中有人耀武扬威,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李世民就会对秦琼说:“过去灭了他。”而秦琼从来没有让李世民失望过,只要李世民下令,他便纵马持枪冲入敌军,直接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
《旧唐书•秦琼传》: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而秦琼如此勇猛离不开他的坐骑和兵器,在演义当中,秦琼刚出场的时候骑的是王伯当送给他的“黄骠马”,经典情节“秦琼卖马”就是卖的这匹马,但是在汜水关对战尚师徒的时候,这匹马掉落悬崖死掉了,后来尚师徒托孤秦琼的时候将自己的“呼雷豹”送给了秦琼。虽然这时演义中的情节,但很可能这匹马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来的,因为历史上秦琼骑的的确是一匹宝马,名叫“忽雷驳”,这匹马一下能跳过三匹黑毡,并且很通人性,在秦琼死后,这匹“忽雷驳”也绝食而死。
《酉阳杂俎》: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演义中秦琼后期用的枪是尚师徒给的“金砖提颅枪”,之前用的“虎头造金枪”在汜水关大战的时候毁掉了。而历史上秦琼用的枪并没有名字,但也绝非是寻常之物,在征讨洛阳的时候,李世民故意让秦琼在阵前炫耀,秦琼将他的枪插在了两军阵前,王世充派手下的士兵去拔,结果数十人过来尝试都没有成功。秦琼去世后,李世民为了纪念秦琼,每到国家有重大庆典的时候,都会把这杆枪拿出来放在殿前展示。
《隋唐嘉话》:秦武卫勇力绝人,其所将枪逾越常制。初从太宗围王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迄今国家每大陈设,必列于殿庭,以旌异之。
秦琼虽然在凌烟阁上的排名并不靠前,但是他的职位并不算低,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朝廷上的官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让他的心腹陆续担任重要职位,其中掌握军权的主要就是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这三位。
《资治通鉴》:以秦府护军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又以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
既然提到了玄武门之变就再多说一句,秦琼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的,这一点在《旧唐书》的太宗本纪和秦叔宝本传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旧唐书》: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而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主要是负责“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由于各自任务的不同,秦琼在这次行动中的功劳没有尉迟敬德他们那样明显,所以他在后期的凌烟阁上的排名比较靠后。
总上所说,历史上的秦琼其实比演义中的秦琼要更强悍一些。
乱世一般容易出英雄,隋唐也不例外。在隋唐风云变幻之际,涌现了一大批的谋臣和武将,秦叔宝就是那个时期比较有光环的英雄之一。
在《说唐》所演绎的隋唐十八位有名的英雄人物中,秦叔宝只勉强入围,名列倒数第三。在排得上号的隋唐十八英雄里,武力值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阶梯共三人,李元霸、天宝将军宇文成都和三公子裴元庆,他们三个的武力值碾压后面的十五位,如果对垒基本上三招之内毙命,其中排名第六的伍天锡就是因为杀了李元霸的开路将梁师泰,三个回合死于李元霸之手,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此三人中李元霸又碾压其余二人。
第二阶梯共五人,柴面将军熊阔海、南阳候伍云召、沱罗寨寨主伍天锡、玉面寒枪俏罗成、靠山王杨林。此五人基本上都是十项全能人物,武力值不及李元霸等三人,只因那三人基本上都是天生神力,而他们五人基本上可以吊打其余十人。举例为证:扬州夺魁大会上,突厥大将铁木金,使一条铁棒,三合击败瓦岗五虎之一王伯当,而伍云召出马两枪即剌死铁木金,如果王伯当与伍云召交手伯当一回合之内基本上可毙命,与伯当武艺相当的如单雄信、程咬金诸将也等同。
第三阶梯共十人,分别是花刀将魏文通、四宝将尚师徒、八马将新文礼、双枪将丁彦平、平南王韩擒虎、昌平王邱瑞、李元霸开路将梁师泰、兵马大元帅秦叔宝、大将尉迟恭、赤发灵官单雄信。此十人武力值基本上碾压其余的寻常武将,但是比之前八人基本上又次一个等级。
武力值并不高的秦琼在当时却颇有忠义之名,被称之为山东小孟尝。孟尝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门下食客三千,颇有义名。秦琼在说书人的口中称其为有名的朋友八百,没名的朋友不计其数,可见秦琼人缘较好,且能当得上忠义二字。在其干捕头的时候,连土匪山贼都感其义气,秦琼也不论贵贱,慷慨相交。其为人处世,可见一斑。
秦琼一生三易其主,最先效力于张须陀,征讨义军李密,兵败便投靠了大魏瓦岗的李密,后因李密目光短浅无大志,又败于洛阳王世充,秦琼不得不投靠王世充,因不满王世充的为人,便率众最后投靠了大唐。此后追随李世民鞍前马后,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大概是因为其没参与玄武门之变,所以才排在了凌烟阁倒数第一的功臣吧!
为什么秦叔宝也数度易主,却没有人评价其为三姓家奴?因为在那个乱世,良禽择木而栖本就是一个为大家所共识的就业法则,何况秦琼改换门庭不是自身原因,而是因其主或无能或昏庸。而其自身并无见利忘义或者为大家所不齿的行为,所以大家都不会对一个内心清明的人乱泼脏水。吕布为何被叫做三姓家奴,那是因为其本主原本无错于他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反害其主。
或许是秦琼太在乎忠义之名了,所以在玄武门这件兄弟相残的不义之举行动中,秦叔宝才不会去参与吧。许多人说自古无情帝王家,我若不杀你,那你就会杀了我,所以先下手为强吧那就!可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到底当时是怎么一个情况,我们谁都无法得知,只要秉持忠义,保持内心清明,不论历史如何反复,忠义之人终都是被褒扬的对象。这或许是秦琼在综合能力并不突出的隋唐英雄里能占得一席,且历史光环胜于他人的原因吧。
英雄豪杰,评书演义又能写出几分?历史上真正的秦琼的勇猛,要远远超过演义评书。正史中的秦琼,最初是来护儿帐下小军官,来护儿十分尊重他,并一再表示,秦琼将来的功绩,要远超自己!说的真对,看来这个来护儿做将军亏了,应该改行去算卦。秦琼后来又追随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来归降了唐高祖李渊。这也难怪,正值乱世,大家都在互相选择,万幸的是最终他们都选择对了,李渊选对了秦琼,秦琼也选对了李渊。
得到秦琼的李渊大喜万分,《旧唐书》这样记载: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李渊一直十分器重秦琼,秦琼也十分对得起这份器重,收服尉迟恭,平灭窦建德,扫平宋金刚,这些在兴唐灭隋之际所发生的大战,其中都有秦琼斩将夺旗,奋勇冲杀的身影!
老年的秦琼曾经对人这样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这真是百战将军的赤诚之言,从上述文字不难看出秦琼的付出,当然,秦琼的付出也没有白费,后来被封为胡国公,徐州都督。死后陪葬昭陵。就是和李世民埋在一起,这在封建社会,那可是殊荣!
《隋唐演义》里面,秦琼是以孝义和忠厚得到天下英雄的敬重,而他的武功则被定格在了第十六名,这严重低估了秦琼的武力实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正史中秦琼武力究竟有多么厉害。
说到有关秦琼的正史,那得说是《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了。《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籍,优势在于脉络清晰。如果要是讲述一个人的传记的话,那新旧《唐书》就要比《资治通鉴》记载的更加翔实。这两部《唐书》都被收录到二十四史当中,但是大家普遍认为,《旧唐书》的可靠程度,要优于《新唐书》,咱们今天就看看《旧唐书》是如何讲秦琼,评价秦琼的。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从这段文字中就能看出秦琼的勇猛,想想看万马军中,持长枪,疾驰突阵,如入无人之境,刺敌将于马下,这是何等的威风煞气!而且这事还不是干了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干!这份武力,就算比上《三国演义》万马军中斩颜良的关羽,百万军中七进七出的赵云,也不遑多让,怎么可能排在第十六名!
秦琼在早年跟随大将张须陀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攻打卢明月。张须陀想趁着敌人立足未稳就进行偷袭。要知道当时那可是十几万敌军啊。所有大将都不敢去,只有秦琼和罗士信慨然应允,然后率了一千人马,夜袭敌军。只杀的十几万敌军丢盔弃甲,秦琼二人乘势纵火,张须陀引大军掩杀,直接打败了卢明月。
这样的英雄豪杰,评书演义又能写出几分?历史上真正的秦琼的勇猛,要远远超过演义评书。正史中的秦琼,最初是来护儿帐下小军官,来护儿十分尊重他,并一再表示,秦琼将来的功绩,要远超自己!说的真对,看来这个来护儿做将军亏了,应该改行去算卦。
秦琼后来又追随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来归降了唐高祖李渊。这也难怪,正值乱世,大家都在互相选择,万幸的是最终他们都选择对了,李渊选对了秦琼,秦琼也选对了李渊。
《隋唐演义》里面,秦琼是以孝义和忠厚得到天下英雄的敬重,而他的武功则被定格在了第十六名,这严重低估了秦琼的武力实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正史中秦琼武力究竟有多么厉害。
说到有关秦琼的正史,那得说是《资治通鉴》和新旧《唐书》了。《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籍,优势在于脉络清晰。如果要是讲述一个人的传记的话,那新旧《唐书》就要比《资治通鉴》记载的更加翔实。这两部《唐书》都被收录到二十四史当中,但是大家普遍认为,《旧唐书》的可靠程度,要优于《新唐书》,咱们今天就看看《旧唐书》是如何讲秦琼,评价秦琼的。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从这段文字中就能看出秦琼的勇猛,想想看万马军中,持长枪,疾驰突阵,如入无人之境,刺敌将于马下,这是何等的威风煞气!而且这事还不是干了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干!这份武力,就算比上《三国演义》万马军中斩颜良的关羽,百万军中七进七出的赵云,也不遑多让,怎么可能排在第十六名!
秦琼在早年跟随大将张须陀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攻打卢明月。张须陀想趁着敌人立足未稳就进行偷袭。要知道当时那可是十几万敌军啊。所有大将都不敢去,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评书里罗成的原型)慨然应允,然后率了一千人马,夜袭敌军。只杀的十几万敌军丢盔弃甲,秦琼二人乘势纵火,张须陀引大军掩杀,直接打败了卢明月。
这样的英雄豪杰,评书演义又能写出几分?历史上真正的秦琼的勇猛,要远远超过演义评书。正史中的秦琼,最初是来护儿帐下小军官,来护儿十分尊重他,并一再表示,秦琼将来的功绩,要远超自己!说的真对,看来这个来护儿做将军亏了,应该改行去算卦。秦琼后来又追随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来归降了唐高祖李渊。这也难怪,正值乱世,大家都在互相选择,万幸的是最终他们都选择对了,李渊选对了秦琼,秦琼也选对了李渊。
得到秦琼的李渊大喜万分,《旧唐书》这样记载: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
李渊一直十分器重秦琼,秦琼也十分对得起这份器重,收服尉迟恭,平灭窦建德,扫平宋金刚,这些在兴唐灭隋之际所发生的大战,其中都有秦琼斩将夺旗,奋勇冲杀的身影!
老年的秦琼曾经对人这样说:
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这真是百战将军的赤诚之言,从上述文字不难看出秦琼的付出,当然,秦琼的付出也没有白费,后来被封为胡国公,徐州都督。死后陪葬昭陵。就是和李世民埋在一起,这在封建社会,那可是殊荣!
贞观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绘画图形于凌烟阁。这是当时武人得到的最好待遇!
所以说,历史上真正的秦琼,可比评书演义中的秦琼厉害多了。远远不应该只排在第十六名!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