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乱世野心家陈霸先,应该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病逝之时,陈霸先虽然在广州任职(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却不是广州刺史。如果不是...
历史上的乱世野心家陈霸先,应该如何评价?
梁武帝萧衍病逝之时,陈霸先虽然在广州任职(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却不是广州刺史。如果不是因为陈霸先投靠了湘东王萧绎,那么陈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没资格写在史书上。
投靠萧绎之后,陈霸先收拢了一支较为可观的军队,联合萧绎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辩共同打拼,终于成为南朝举足轻重的军阀之一。
由于陈霸先后来成为了南陈的开国皇帝,所以史书对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说起陈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爱国的一生。
比如说,当陈霸先听说侯景叛乱的消息之后,立刻决定北上勤王。
广州刺史元景仲妄图阻挠陈霸先北上,被陈霸先杀死;蔡路养和李迁仕试图阻挠陈霸先北上,也被陈霸先打败。等陈霸先进入江南主流社会时,已经是人人拥戴的英明领袖了。
西江督护陈霸先欲起兵讨侯景,景使人诱广州刺史元景仲,许奉以为主,景仲由是附景,阴图霸先。秋,七月,甲寅,景仲缢于阁下,霸先迎定州刺史萧勃镇广州。——《资治通鉴》·梁纪十八
时南康土豪蔡路养起兵据郡,勃乃以腹心谭世远为曲江令,与路养相结,同遏霸先。——《资治通鉴》·梁纪十八
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虏将兵入灨石,城鱼梁以逼南康,陈霸先使周文育击之。——《资治通鉴》·梁纪十九
关于这些内容,基本史实当然是没问题的,但陈霸先为什么要北上,却可以说道一番。
当萧衍被侯景包围的时候,萧衍的子侄和孙辈都不把他当回事。远在广州的陈霸先却不远万里地赶来救驾,这种话可信度有多高呢?我认为是不高的。
或许有人会说我唐突古人,但结合陈霸先之后的种种表现来看,我实在没法把他当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陈霸先虽然打着拯救梁国的大旗,但他至始至终都在发展自己的势力,等他与侯景开战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在他消灭侯景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把南朝变成了老陈家的天下,更是杀死了年仅十六岁的皇帝萧方智。如果说陈霸先是品德高尚的忠臣,那谁是乱臣呢?
陈霸先的所作所为其实无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为史书而相信陈霸先的忠诚,那就有些滑稽了。
陈霸先只是一个军阀,借侯景叛乱起家,趁萧氏皇族内讧发家。等萧氏皇族丧失了对江南东部地区的控制力之后,陈霸先、王僧辩和王琳在这个地区开始了“友好切磋”。
陈霸先与王僧辩率先反目,据说他们反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萧氏皇帝人选的问题上意见相左。
梁元帝萧绎被占据雍州的侄子萧詧杀死之后,陈霸先和王僧辩联手拥立萧绎的儿子萧方智为储君。但是没过多久,王僧辩却要拥立从北齐回来的萧渊明当皇帝。
陈霸先一再劝说王僧辩,希望他能改变主意,但王僧辩心意已决。在这种背景下,陈霸先决定冒险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建康城,杀死了王僧辩。
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举兵袭僧辩。是夜,霸先缢杀僧辩父子。——《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击杀王僧辩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此时的陈霸先别无选择。史书在解读这件事的时候,总是说得冠冕堂皇:总而言之,陈霸先忠于萧方智,是忠臣;王僧辩不忠于萧方智,是奸臣。
事实上,陈霸先的做法是在自保。如果陈霸先不率先动手,很可能就会被王僧辩收拾出局。
问题出在萧渊明身上,当年侯景难逃时,梁武帝萧衍一面积极接应侯景,一面积极准备北伐,萧渊明当时就在北伐军中。
但事与愿违,侯景虽然接应了回来,但北伐军被慕容绍宗打得大败而回,萧渊明被俘虏。成为俘虏之后,萧渊明受到了东魏权臣高澄的优待。
魏将卒以绍宗之言为信,争共掩击之,梁兵大败,贞阳侯渊明及胡贵孙、赵伯超等皆为东魏所虏,失亡士卒数万人。——《资治通鉴》·梁纪十六
当陈霸先与王僧辩拥立萧方智登基称帝之后,北齐皇帝高洋派兵护送萧渊明回国,并建议王僧辩拥立萧渊明登基,因为萧方智还是个毛孩子,根本无力应对局势。
辛丑,齐立贞阳侯渊明为梁主,使其上党王涣将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听从渊明归。齐主先使殿中尚书邢子才驰传诣建康,与王僧辩书。己卯,渊明又与僧辩书,僧辩不从。——《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其实这是高洋在应对西魏宇文泰的威胁,此时宇文泰已经拥立萧詧称帝,史称西梁。高洋看宇文泰玩起了控制傀儡的把戏,不甘落后的他也打算让萧渊明回国当傀儡。
王僧辩愿意拥立萧渊明吗?当然不愿意,谁愿意自己拥立的皇帝是他国傀儡呢?但北齐大军近在眼前,王僧辩无力抗衡,除了妥协之外还能怎样呢?
关于陈霸先
陈武帝 陈霸先 (503-559)
字兴国,南朝陈吴兴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讨平侯景之乱。天成元年(公元555),杀僧辩,立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排僧辩余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为帝,国号陈,都建业,在位三年,谥武,庙号高祖。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中国众多的封建皇帝,贤明君主不多,陈霸先却属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一、家世渊源
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西晋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到陈霸先时,陈达在长兴的子孙经过十世繁衍,已蔚然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长兴的陈家,仍属寒门。
二、生平事略
陈霸先因出身寒门,起先担任过里司、油库库吏,不久,担任了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传令吏。由于受到萧映器重,萧映任广州刺史,授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爆发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瞩目。
梁大同十一年,陈霸先受任为交州司马,兼武平(在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前往交州讨伐地方分离势力。交州平定,已是梁太清二年(548)。梁朝首都被侯景围困,梁武帝饿死,萧纲被扶为傀儡皇帝。
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但从广州到建康,大大小小的地方藩镇势力或勾结侯景,或拥兵自重,层层设阻,处处为难。陈霸先以国家大局为重,与这些藩镇势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太清三年底,陈霸先遣使往江陵,投到湘东王萧绎(508~554)门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权。在战胜各种地方割据势力后,陈霸先大军于大宝二年(551)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
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陈霸先与西路都督王僧辩会师后,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萧绎就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反复商议,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
承圣四年,北齐乘梁国多次遭遇兵祸之机,派兵南向,护送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企图培植傀儡皇帝。王僧辩屈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陈霸先出于国家民族利益,九月,在京口举兵,除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
陈霸先有志于祖国统一大业,平定侯景之乱后,曾亲自领兵三下广陵,以图收复失地。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禅梁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既是民情所需,也是时局所迫。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公元559年6月,陈霸先病逝。
三、历史评价
中国历代先贤对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对陈霸先的生平作过深入研究,其评价是极其权威的。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姚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
姚思廉: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曾主编了《梁书》、《陈书》两部史书,他在全面肯定了陈霸先优良品德后,用“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评价(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调发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阼,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寿: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南史》与《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及居阿衡,恒崇宽简。雅尚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践阼之后,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有《资治通鉴》一书)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充分肯定陈霸先抵御落后势力的军事掠夺,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用“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歌颂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陈霸先,中国南方势必分崩离析,中华民族将受到更大的摧残。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代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历史上的陈霸先,是凭什么被评为南朝第一英主的?
陈霸先只是南朝动乱中一个侥幸者,他只不过是趁着南梁的动乱收拾了残局,确立了一个偏安江南的最小政治势力。
陈霸先整合了南方土著士族,进行了安内攘外,依靠这种成就实现了梁陈替代。但是陈霸先的这种成就是打折的,因为陈霸先在平定内乱上是不彻底的,后梁政权存在很多年就是一个明证。在对外上几乎是南朝当中成就最小的。对于陈霸先的评价,用这句话最合适“世无英雄,随使竖子成名。”
南北朝中后期,南方的疲态已经显现,能够抵御北方的仅仅只有依靠长江天堑。而且,由于陈朝并没有取得广泛的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隋统一南朝的过程异常迅速。而太原王氏作为当时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在国家行为的执行过程中更是握有主动权。而且,史书上把王颁掘墓这一节历史算作孝行列入传记,也可以看出史家也是在为王僧辩鸣不平。
同时,社会进入到统一状态下,能够为国家所倚重的还是握有众多资源的世家大族。太原王氏自东汉发迹,历代显赫。直至唐朝,太原王氏依旧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作用。大家熟知的唐高宗原配妻子王皇后就是出身太原王氏。所以说,在当时王颁既是世族有时勇将,立有大功。王颁在掘墓之后向统帅晋王杨广自缚请罪,报告到隋文帝处,隋文帝最终赦免了他。王颁后来担任齐州刺史,死于任上。
陈霸先在南北乱世中从士卒到皇帝,可以说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自他之后,隋唐两代的政权再度由高门世族所掌握。陈霸先的崛起应该说是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争斗的一个小高潮,是自北魏分裂以来反贵族风潮的延续,其死后落得个如此下场也着实令人伤悼。
陈霸先被挫骨扬灰的原因,有点像老套的武侠复仇故事:王僧辩被陈霸先杀死,其子王颁借杨坚之力,终于能复仇,然仇人早已死去,只能对其焚骨取灰,投水饮之,聊为泄愤。
陈霸先,小吏出身。太清三年,在始兴起兵,与同受湘东王萧绎节制的王僧辩合力讨灭侯景。萧绎便在江陵即位,即梁元帝。三年之后(554年),西魏攻破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和王僧辩又准备奉元帝子萧方智为帝,但王僧辩迫于北齐的压力,改立北齐扶持的萧渊明为帝。这惹恼了陈霸先,遂发兵灭了王僧辩,立萧方智为帝。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代梁自立,国号陈。
当年王僧辩平侯景之乱时,把次子王颁留在了荆州。后来西魏攻破江陵,王颁被俘入关中。王颁“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周明帝为了嘉奖其孝心,授左侍上士,拜仪同三司。及杨坚代北周建立隋朝,灭陈之役,王颁从之。陈朝灭亡之后,王颁密召父在时士卒,夜发陈霸先陵,剖棺,“焚骨取灰,投水饮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