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奕60有什么关系没?洋务派中谁的官职最大?在洋务派中官职最大的当然是奕60,他是中央代表,而曾国...
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奕�6�0有什么关系没?洋务派中谁的官职最大?
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奕�6�0有什么关系没?洋务派中谁的官职最大?
第一次见到曾国藩的时候,左宗棠给了他哪六个字的评价?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最厉害的湖南人之一,他们的家乡湘乡和湘阴,一个在长沙的西南方向,一个在长沙的北方,相距并不远。那么,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前,见过面吗?
当然见过。
时间是1852年12月21日。地点是湖南长沙。
曾国藩,字伯涵,生于1811年,比左宗棠大1岁。曾国藩出身一个耕读家庭,父亲曾麟书是一名秀才,做过私塾老师。曾国藩与左宗棠一样,从小就跟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不过,曾国藩的科举之路走得跌跌撞撞,21岁才考取秀才,23岁才考取举人。此后他两次进京参加会试,都失败了。直到第三次,才如愿以偿地考中进士,点了翰林,进入官场,做了一名京官。
曾国藩当京官时,以军机大臣穆彰阿得意门生的身份,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到1849年时已经官至礼部右侍郎,位居从二品的朝廷大员。
那时候的左宗棠,因为屡试不第,已经失去了继续参加会试的信心,回到老家种田去了。
1852年,曾国藩外放为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他母亲病逝,便按照清朝制度,辞官回家,为母亲守制。没过多久,太平军就打到了湖南,在各地攻城陷地,弄得人心惶惶。朝廷便命令曾国藩为帮办湖南团练大臣,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兴办团练。
于是,曾国藩便于当年12月21日,前往长沙,会见湖南巡抚张亮基。
彼时,左宗棠已经来到张亮基幕下担任幕僚,帮助他抗击围攻长沙的太平军。在张亮基的授权下,左宗棠将全城的军政要务处理得滴水不漏,让太平军围攻3个月后无功而返,撤出湖南,前往湖北。因此,曾国藩与张亮基见面时,左宗棠也在场。
这是一次“巨头”的见面。张亮基是正二品的湖南巡抚,曾国藩是从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只有左宗棠仅仅是一名幕僚,相当于“临时工”。照说,左宗棠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可是,让曾国藩感到惊讶的是,左宗棠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他滔滔不绝地谈论起长沙城的防务事宜,张亮基站在旁边一声不吭,倒像是左宗棠的幕僚。
曾国藩本来就不是一个健谈的人,见了此情此景,干脆闭嘴,听左宗棠高谈阔论。
此前,曾国藩早已听说过左宗棠的大名。左宗棠得到贺长龄、贺熙龄、陶澍、林则徐、胡林翼、江忠源等湘籍大佬们的轮番赞赏,威名已经远播省内外。协助张亮基防守长沙一役,可圈可点,传遍大街小巷。“耳闻不如一见”,这次曾国藩见了左宗棠,听他一番话讲来,慷慨激昂之外,思路相当清晰,令他叹服不已。
这是曾国藩对左宗棠的第一印象。那么,左宗棠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左宗棠在致朋友的信中这样说到他们见面的事情:“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与仆甚相得,惜其来之迟也。”一方面,左宗棠对曾国藩表现出的谦虚很为敬重;另一方面,又对他的才华表示担忧,“才具稍欠开展”,不就是委婉地表达出“才华平平”的意思吗?
反过来说,曾国藩相貌平平,举止木讷,不是那种看起来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乍一看,更像是乡间种田的农民,而不是副部级高官。
不过,虽然左宗棠多少有些看不起曾国藩,但他们还是开始了合作。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这三个人关系是怎么样的?
曾国藩对左宗棠、李鸿章,都有提携知遇之恩。
左宗棠性情高傲,自比诸葛亮,后期与曾国藩多有不和。曾国藩死时,曾家人对左宗棠来吊唁战战兢兢——知道左宗棠生性高傲,生怕他送来一副刻薄讥讽的挽联,那样在众人面前可真是颜面扫地。想不到左宗棠写的却是: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为官清廉,没有留下什么钱财,死后居然连办丧事都颇为困窘,左宗棠见此,还赠与一笔银子,供曾家办丧事。后来,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做官,也多得左宗棠提携保荐。
李鸿章以曾国藩门生自居,对曾国藩十分恭敬,但是与左宗棠却互不喜欢。
左宗棠不喜欢李鸿章做人太圆滑,才识不及自己,官位却此自己高;李鸿章觉得左宗棠挥霍军费,好大喜功,过于自负,对其行径处处看不惯。两个人明争暗斗几十年,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倒台,就是两个人政治争斗的牺牲品。
李鸿章为人比较圆滑,这在晚清混浊官场自然更受欢迎,左李二人争斗,终以李鸿章胜利收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