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没有可能对东北改土归流 至少达到西南云贵地区当地统治力度

发布时间: 2021-12-01 19:01: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0

【历史常识】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土归流”到底是个啥呢?说起“改土归流”,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具体要说“改土归流”,这是...

明朝有没有可能对东北改土归流 至少达到西南云贵地区当地统治力度

【历史常识】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土归流”到底是个啥呢?

说起“改土归流”,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具体要说“改土归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政策呢?恐怕就很少有人能说明白了。其实简言之,就是政府在西南地区对少数民族所实行的“流官制”的一项政治改革。看完这句话,笔者有四个问题:

第一:“改土归流”政策为什么要在西南地区施行?

第二:为什么单单针对少数民族?

第三:为什么要用‘流官’而不用本地少数民族的首领管辖?

第四:为什么要实行“改土归流”?

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个问题来做一下具体论述,你也可以先思考一下。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首先来说,“改土归流”政策为什么要在西南地区施行呢?很简单,因为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共五个省市区。当然了,这是现在的区域划分。不过在明清时候,云贵川还是有的。而这几个都是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所以自然要在这些地区实行。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呢?其实这还得从唐宋时期的“土司制度”说起。

鄂尔泰实行‘改土归流’遗址——图片来源网络

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本质就是“以土官治土民”,简言之就是政府承认本地少数民族的世袭地位,并且授予其头衔,这样一来便可以间接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实行统治。但是,政府承认这样的制度存在,就等于是承认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地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承认了这种制度下所形成的多个独立的集体。既然是独立的,是不受政府管制的,那么,自然对中央政府的一些命令也好还是政策也罢,都可以完全不用接受。

所以,在当时,中央朝廷所颁布的敕诏实际上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当地的各种内部斗争还是很激烈。有些土司家族内部总是会发生械斗或是开展战争。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就有东川彝族禄氏家族因争夺土府继承权,互相残杀,其场面相当惨烈。

“改土归流”这一项政策实际上从明朝中叶以后就逐步开展了,开展的原因正是为了解决土官和封建王朝之间的矛盾。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土司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在此时民众不断的反抗斗争又动摇了土官制度的统治,这样一来,土官制度便和封建王朝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并且还极力反对封建王朝的统治,所以,封建王朝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那么就不得不采取行动,去管制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

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改土归流”政策便出台了。雍正朝的时候,雍正就曾派遣自己的心腹重臣鄂尔泰到西南地区去担任总督,所实行的政策便是“改土归流”。

雍正帝曾让鄂尔泰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并取得优异成绩——雍正像

那么,这项政策具体又是怎样实施的呢?

根据黄现璠《壮族通史》记载改土归流一般采取两种办法:

“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封建王朝遇有机会,立刻抓紧改流……

也就是将少数民族原来的土司管理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这种制度的实施,可以为增强少数民族的认知范围,解除其原来的落后性,同时也能加强中央对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统治。简言之,这实际上就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所实行的一项政治手段而已。不过它所带来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明朝如何控制东北地区?

明太祖北伐后,黑龙江奴儿干地区先前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多归降明朝,并请求参照元朝征东元帅府(又称征东招讨司)旧制进行册封。

明初洪武北伐降伏元旧臣纳哈出,逐退朝鲜李成桂,克复辽东,因其边地,行卫所制,设都指挥使司,隶山东布政使,并置辽藩(靖难之乱后迁湖广荆州),移山西之民填之。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派邢枢等传谕奴儿干,正式招抚诸部。二年(1404年),置奴儿干等卫所,其后在当地相继建卫所多达130余,不过,这些卫所与奴儿干都司不相辖属。

永乐七年(1409年)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奴儿干地区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

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奴儿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原有观音堂的基础上建永宁寺,并立有永宁寺碑,当地还是有些汉文化基础的。

奴尔干都司辖区内主要居民为蒙古、女真、吉里迷(尼夫赫人,古亚细亚语)、苦夷(今天日本的阿伊努人)、达斡尔等族人民,分置卫所,以各族首领为各卫所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职,给予印信。

据《明史》记载,奴儿干都司有卫384,所24,站7,地面7,寨1。都司治所奴儿干城在黑龙江下游东岸,原元代征东元帅府治所旧址(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下距黑龙江口约两百公里,上距吉林船厂约两千五百公里,很遥远喽。

明宣宗即位后,奴儿干都司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共持续仅25年。奴尔干都司撤销的原因是,此时明的势力已经开始收缩,并且北方蒙古力量在抬头。

扩展资料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1945年至1954年中共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以辖辽东、辽西、热河、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松江省、黑龙江7个省区。许多人会混淆东北地区与行政区划 ,但只有个别时期,东北地区才与东北所处的行政区重合。

比如清朝1636--1644年盛京总管;1947--1954年东北人民政府管辖的7省区就是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地区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风起云涌。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8月,明军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往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被明军攻破以后,顺帝继续远逃。1370年,顺帝死后,其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历史称其为“北元”。北元等元朝的残余势力,在东北地区非常活跃。丞相也速盘踞在辽西地区,驻兵红罗山(今辽西松岭山脉),与北部草原遥相呼应。原来元朝在东北的最高建制———辽阳行省,被元朝的故臣旧将拥兵割据,多者数万人,少则数千人,虽然没有统一的指挥,但都与明朝为敌。如行省丞相也先不花驻兵今辽宁开原,平章刘益据守辽东半岛,平章洪保保占据辽阳城。北元在东北的最大一股势力是万户纳哈出,他是元朝重臣木华黎裔孙,有兵将20余万,驻守在金山,成了明朝统一东北最大的绊脚石。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北元偏于东北而放松警惕,他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面积极招安,为降明的首领封官授爵,一面武力清剿顽固力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1410年,明朝永乐皇帝率50万大军亲自征讨漠北,军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才完成了对东北的统一。

明朝从行政组织系列来说,中央之下最高行政区划为行省,以下为府州县,全国分为山东等13个行省;从军事组织系列来说,中央最高的为5军都督府,下辖为都指挥司(简称都司),以下为卫所。由于东北地区地处边疆,具有特殊的军事战略意义,因此,明朝在建制设置上从实际出发,实行军政合一,即把行政、司法的职能统一于军事机构,把都指挥司作为在东北设置的最高地方统治机构。元、明时期,辽阳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朝顺延元朝的做法,把这个兵团级的东北最高军政机构设在辽阳,辖25个卫、个州2及一些属部。辽东都司的辖境东到鸭绿江与朝鲜比邻,西至山海关,南到旅顺口,北到开原与奴儿干司相接。辽东都司的最高长官是总兵,有太监和巡抚都察对其进行监督和协助处理军政要务。辽东总兵均是选用“内臣”担任,是东北地区的“土皇帝”,其人选是否得当,作为如何,于东北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简单说,在明朝前期,因朵颜三卫的存在与功绩,加上东北地区基本被三卫所控制,明政府为了加强东北的管理虽然建立了努尔干斗司,但是实际的控制力还是来源于朵颜三卫的军事控制,这一时期比较尴尬,因为元朝的残余势力尚存。朵颜三卫的存在有效抵制了北元势力的侵入,将东北牢牢抓在政府手中。
再到后来,女真部落崛起,于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东北,故建州建立,避免东北部落女真的做大,将东北的部族进行划分管理,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女真部落,分三个: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实行的彼此牵制管理,直到后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格局才发生转变。
实行军事管制,把关外的人异想关内,在关外实行以夷制夷。最终导致关外女真做大后灭了明朝!!!

历史上,哪个朝代对贵州的开发力度最大

古代,每个朝代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贵州的开发,你信吗?
事实上,不管是乱世,还是盛世,对贵州的开发进程一直未停歇过,即便是在遍地狼烟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未停止过。从秦朝开始,对贵州的开发就已经有了相应的记载,例如秦朝时期在贵州修五尺道,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经营贵州,到了南宋时期,在贵州开辟马市把贵州作为买马的主要通道等等,这些都是封建王朝开发贵州的重要举措。

但是,对贵州进行大规模开发的要数明朝。明朝初期,边疆不稳,朱元璋意识到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在派兵进攻云南之前,就对手下的大将说:如果贵州地区的首领不臣服,即使占领了云南也守不住。

从此,朱元璋便把贵州作为军事战略性规划的重要地区。所以明初的几任皇帝,在经营贵州上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明朝初年,朝廷对贵州的大规模开发,持续时间达上百年。这次开发浪潮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一时期,贵州成了明王朝开发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现行示范点。

政治上,明朝廷首先着手治理土司各自为政的局面,确立中央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权。洪武十五年,在贵州设立都指挥使司,这是封建王朝在贵州设置的第一个省级建制机构。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朝廷在贵州开始进行改土归流,建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以后又设置贵州提刑按察使司,直到这时候,贵州才拥有一套完整的省级行政管理机构,贵州也正式成为当时全国的第十三个行省。明朝设立贵州省,是朝廷治理西南地区的重大政治举措,客观上为即将开始的大开发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建立贵州行省很长的一段时期,明朝初年的皇帝对贵州各地的土司都采取了一种宽松的政策。除了把原有的职务重新授给归顺的土司之外,还尽量尊重满足一些土司提出的合理要求。凡是向明王朝朝贡的土司,政府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另外,朝廷还减轻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对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明朝廷鼓励他们发展生产。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定了贵州政局,为经济上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经济上,明朝廷除了在贵州减少赋税和鼓励生产外,还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把修建省际驿道作为开发贵州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古代,驿道是最主要的陆路交通系统,无论是军事需要还是生产需要都必须依靠它。当然明朝廷在贵州修建省际驿道主要是为了配合军事上设立卫所的需要,明朝廷在贵州大力兴建和扩建驿道,改善交通闭塞状况。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建成了湘黔驿道、滇黔驿道、川黔驿道、黔桂驿道等4条省际驿道。驿道的建成,大大促进了贵州与外省的经济文化交流。

明朝政府对贵州大开发的浪潮中,还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从相对发达地区,向贵州大规模移民进行屯田垦荒,发展农业生产,也是明朝初年开发贵州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明朝为了能够牢牢控制云贵地区,派驻贵州有数十万大军,这些军队和士兵的家属,事实上都成了贵州的移民。他们带来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进行劳动生产,不仅扩大了贵州的耕地面积,也提高了贵州的农业生产水平。明朝廷除军事性质移民外,还实行“移民就宽乡”的政策,有目的把中原和其他省区迁移到贵州等地广人稀的地区从事生产。仅洪武十五年,一次性就从广东迁了24000人到贵州地区。
文化上,明朝政府在贵州各府、州、县兴办官学,主要传播儒学,同时倡导各地创办书院和社学,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省以前,贵州境内只有3处官学,建省以后的100多年里,全省增建官学20余所。到了明朝末年,全省官学的数量达到了60多所。在政府的鼓励下,民间办学的热情很高,也有了许多民间书院,比如贵阳的文明书院、修文的龙冈书院都很有名。据明史文献记载,明朝时期贵州创建的书院多达38家,这有效促进了贵州教育和文化发展。
明朝时期。秦时的今贵州分属于巴、蜀、黔中、象四郡;汉时分属??、武陵等四郡。隋唐设经制州与羁縻州。在州之上,唐代设大行政区叫做道;宋代设路。贵州先后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道与路。所以,从秦汉至元一千六七百年间,贵州始终是周边政区鞭长莫及、分合多变的边地。形成这个历史现象,原因至少有二:一是古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长期未能产生建立统一政权的内在经济动力与足以统领全境的内在政治实力;二是长时期里中央王朝未遑开拓经营贵州,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巩固与发展是有个漫长而不平衡过程的。
  到了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情势有了大的变化。元代疆域辽阔,武功极盛,在贵阳建立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以控扼黔中。在全国大兴站赤(蒙古语,即驿传),四川、湖广、云南三省的驿道都通过贵州。贵州作为西南交通枢纽与军事重镇之势初显。进入明朝,朱元璋为了统一南北,巩固西南,十分重视贵州。当时,元朝梁王尚盘踞云南,不肯顺服。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30万大军取道贵州进攻云南。第二年正月,平定云南的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比较清醒,在他给傅友德的诏谕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倘若霭翠等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霭翠即贵州彝族领袖,奢香的丈夫)。为此,朱元璋一方面团结贵州各少数民族上层,一方面留下征南大军大部分兵力驻守贵州,遍设卫所,建立屯田,把军事控制与农业开发结合起来。相应地在贵阳设立了全省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贵州都指挥使司。这样,贵州建省便呼之欲出了。
  不过,什么时候建省,还要选择时机。明初今贵州土地上有四大土司:贵州宣慰司,思南、思州、播州宣慰司,各雄一方,互不统属。开国后,对土司采取安抚方针,局面比较稳定。永乐年间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为了争夺土地,从互相攻战酿成叛乱。这件事充分暴露了落后的土司制度与建立政制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明成祖以此为契机,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派遣贵州都指挥使顾成将军率兵5万平息动乱,断然宣布废除思南、思州两土司,将其他分设八府四州。同时,在贵阳设立贵州布政使司。明初行省实行三司制: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省军区,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监察。后来才有总督、巡抚之设。所以,成立布政使司,即标志贵州行省的建立,这个“省政府”,比“省军区”晚建31年。可见,贵州建省,首先是出于军事、政治的需要。刚建省时,面积比现在少三分之一。黔北、黔西北许多地区还归四川,黔西南有些地方属广西。省域主要包括东面新开八府,西面的贵州宣慰司及安顺等三州,驿道一线相通,状如一个哑铃。辖区人口不过一百数十万,财政收入不比江南一个大县的多。到了万历年间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才将播州土司改土归流;清雍正年间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军民府和乌撒军民府划归贵州,又将原属湖南的天柱、镇远等六卫及原属广西的贞丰、安龙等数县划入贵州,才形成今天规模的贵州省。贵州建省与改土归流,结束了过去大小土司各自为政的局面,政制与中原并轨,中央政府政令直达全省各地,贵州能够以行省向中央发言,这对国家统一与贵州社会进步无疑都具有深远意义。
贵州就鸟不拉屎的地方,在古代比江南开发晚多了,
肯定是解放后啦

都说西南三省是一家,西南地区为何相似度这么高?

在中国,在地理上、文化上能够达到高度相似的地区不多,如广东和福建虽然都属于华南地区,但是在方言上差距太大;浙江和江苏虽然并称“江浙”,但是在江苏只有苏南和浙江比较相似。甘肃和陕西同属于西北,但是民族成分也差别很大。在中国,能够达到地理、方言、习俗、文化等高度相似的地方,可能只有东北和西南。本文所讲的就是西南地区。

先说明,这里所谓的西南地区不是方位上的“大西南”,而是地理上的“小西南”,也就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重庆市,并称为“西南三省一市”。而西藏和广西在地理、经济、文化上都不属于西南,只是在方位上属于西南。

在地理上,西南地区位于长江、珠江上游一带,以长江为界,其南基本为云贵高原,其北为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地形崎岖。云贵高原就不用多说了,号称“云贵万重山”。重庆被称为“山城”,而四川除了中间的成都平原之外,其他地区都是山,其中北部的大巴上是古代逾越的,称“蜀道难”。正式由于这种局面,西南地区在古代就相对隔绝,好的地方是少受战乱破坏,坏的是对外联系不便。

在历史上,西南地区在古代被称为“西南夷”。这里在早期就出现了一些国家,如四川有古蜀国、重庆有巴国、贵州有夜郎国、云南有滇国、哀牢国等。巴国和蜀国在战国时代被纳入了秦国版图,和中原的联系加强了,但是云贵高原直到汉朝才设立了郡县。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了十三州,其中西南地区属于益州。后来,有人专门写了西南地区的一本地方志,叫做《华阳国志》。

虽然汉朝将西南地区纳入了版图,但是这里一直是中央王朝鞭长莫及的地方。在魏晋南北朝,西南地区逐渐失去了控制。到了唐朝时期,云贵高原就兴起了大量的土著大姓,中央王朝不得不采取羁縻政策,后来发展成为了土司政策,但是云南却走向了独立,先后建立了南南诏国和大理国。从明朝开始,从开始在西南大规模进行了改土归流,到清朝时期基本结束。

明朝时期为了开发西南地区,实行了“调北征南”“调北填南”,使得大量的江淮百姓进入了云贵。清朝为了弥补明末四川人口下降的状态,实行了“湖广填四川”。大量的外地人口涌入了西南地区。此后,本地语言和外地语言逐渐融合,形成了“西南官话”,如今使用西南官话的人达到了2.7亿。云贵川一带的人用方言交流没有任何障碍。由于西南官话的非常容易懂,因此形成后就迅速传播,如今湖北大部分、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使用的语言都是西南官话。

在民族成分上,西南地区是中国保留农耕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地方,如苗族、瑶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等。云南的少数民族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贵州位居第二,四川的少数民族也有14个。这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在古代很少对中央王朝产生过威胁,但是面对王朝的强征暴敛也曾经爆发过很多次起义。如今,这些少数民族的村寨已经成为了世外桃源,他们的风俗成为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活化石,他们的村寨成为了旅游的圣地。

西南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辣椒,贵州就有著名的“老干妈”。由于西南地区湿气很重,所以人们就吃辣椒除去身上的湿气,以维持身体健康。以辣为基础的菜系——川菜也在西南崛起,实际上西南地区的炒菜方法都是差大同小异的,与其说是川菜,不如说是西南菜。重庆的火锅也是以辣出名的。如今,西南地区的菜肴已经席卷了全国,全国人民的口味在西南地区的带领下已经越来越辣。

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西南地区的身高在全国算低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和辣椒是没有关系的,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直上古时代,西南地区曾经是矮黑人聚居地,后来矮黑人被驱赶到了高寒、孤立地区,但是还有大量的基因融入了华夏族。二是西南地区在过去是全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人们的营养不足。但是这一点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今西南地区成为了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水平已经超过了西北和东北。

本文标题: 明朝有没有可能对东北改土归流 至少达到西南云贵地区当地统治力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34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天体问题(II):小工具解决大问题一个不孝顺的贪污犯恰好很爱国,该怎么评价他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