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还能叫丞相么?不是分成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政事堂,被算作宰相的。不过参知政事,是没有宰相之名的。政事堂相公...
在宋朝还能叫丞相么?不是分成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
政事堂相公,一般直接称相公,当然如果有加衔或者清贵官职,也可以称呼其他的,比如蔡京为蔡太师,也有称少宰的。
宋朝,政事堂相公,是宰相,可以被这么称呼。但是不能这么称呼参政知事,没有副宰相只说。
明洪武年胡惟庸之后,丞相一职被撤销,宰相名义也不再复存。所以明清两代的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均不能称作宰相。你要是乱叫宰相,会被弄死的。所以张居正即便权倾朝野,也就是首辅,算不得宰相。
宰相可不仅仅是朝中第一人而已。其实有宰相,即是皇帝和宰相达成了一种契约,皇帝只说目的,宰相带着大臣去想办法办事,所以除了少数言官,其他人全部受宰相节制,只有宋朝的枢密院和三司是个奇葩。如果宰相做不到,皇帝才可以换宰相。而其他官员,一般都需要宰相提议,再由皇帝批准。
但是明朝朱元璋之后,皇帝直接统管各部、各省、各寺,基本上决策都是皇帝做,事必躬亲,而不管内阁还是军机处,都仅是秘书机构而已。皇帝可以随时撤换所有官员,包括宰相。
平章是什么官职
封建社会平章是宰相的职位。
关于“同平章事”这个职位,虽然是唐朝300年间不曾中断的一个职位,但是他的职能却在不同的皇帝当政期间,实权和事权都有不同。到了唐朝晚期,五代十国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那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侵夺,基本上如同虚设。
到了宋朝,宰相的职位,除了“同平章事”,还有一个叫“参知政事”,同平章事为首,参知政事为次。像宋朝著名的王安石和范仲淹都曾担任过“参知政事”的职务。
扩展资料古代官职
唐朝建立后,合并州郡县,设立郡和县。但是唐朝将天下划分为23个道,分兵驻守。贞观十三年全国有358州,1551县。玄宗天宝元年,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后复称州。
上州刺史从三品,其下佐官有别驾1人,从四品下,长史1人,从五品上,司马1人,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1人,从七品上,录事2人,从九品下,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1人,皆从七品下。
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土等;中州刺史正四品上、下州刺史正四品下,其下佐官仿上州,但不全置。
别驾(中州不置)、长史、司马称为“上佐”,唐制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诸曹参军分掌各州府的军政、财政、刑法、农田以及户粮诸事务,称为“判司”。未设司马之州,录事参军为刺史之佐,处于综领督察的地位。
州府的判司及县的簿、尉,虽然职位不高,但一般也是进士及第后的起家之官,若上有官员提携,下有州县推荐,几经迁转就可能入朝为郎官、御史,甚至可以外派为州刺史,直至藩帅,所以唐代一些高级文职人员大多在基层担任过这类职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平章
宋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亦称同平章军国事。
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
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
明初仍沿袭,不久废。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