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怎么做才能活的久一点

发布时间: 2021-10-19 21:02: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0

元朝是怎么建立的?元朝是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的,1260年3月,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位。1264年8月改燕京(北京)为中都,改...

元朝怎么做才能活的久一点

元朝是怎么建立的?

元朝是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的 1260年3月,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位。1264年8月改燕京(北京)为中都,改年号为元。1271年正式建立北方的统一王朝——元朝。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姓奇渥温,于公元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的蒙古孛儿只斤乞颜部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名叫也速该把阿秃尔,是乞颜部落的首领,母亲名为岳伦。这一年,也速该联合同盟击败了强敌塔塔尔部落,俘获敌酋铁木真,胜利凯旋时,妻子岳伦正好生下一个男孩。为了纪念出征胜利,也速该便给孩子取名铁木真。9岁时,父亲便给他找妻子定娃娃亲,也速该的熟人特薛禅把自己的女儿字儿贴许配给铁木真。定亲以后,也速该把铁木真留在亲家家里,自己只身踏上归途,半路上遇一群塔塔人举行宴会,也速该喝了仇人下过毒的酒,回家后不久就死去。部众们也众叛亲离、各奔东西,铁木真和母亲及三个弟弟过起了饥寒交迫的日子。 铁木真长大后,决心替父保仇,不料又遭蔑儿乞部落袭击,妻子孛儿贴被掳走。挫折使铁木真日渐成熟起来,他开始运用谋略实现自己的计划,他首先向父亲的兄弟蒙古克列部首领脱里罕求援,把妻子的嫁妆黑貂裘献给他,接着又取得朋友扎木合的支持,击败了蔑儿乞部落,夺回了妻子,获得了大量牲畜等战利品。铁木真初战告捷,声名大震,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靠拢过来,他的力量便逐渐壮大起来。 在长期的部落纷争中,铁木真不仅学会了谋略,还日渐谙熟兵法。据说,铁木真每次发出集合队伍的号令后,便端坐毡帐中,闭目数算,当计数到一定数目时,突然睁开双目,军队刚好集中完毕。铁木真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也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术灵活。他的铁骑部队冲锋时,如同草原上势不可挡的风暴,令敌人闻风丧胆。就是这样,他先后打垮了抓过他的蒙古泰赤乌部,消灭了毒死他父亲的塔塔尔部,联合脱里罕打败了扎木合,紧接着又消灭了脱里罕,最后战胜了当时蒙古高原最强大的部落乃蛮,从而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一致推举44岁的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是强大的意思,“汗”即王的意思,成吉思汗即“光的精灵般的蒙古大汗”,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吉思汗被称为蒙古民族的祖先。 在蒙古帝国建立以后,成吉思汗致力于帝国的巩固和扩张,在政治、军事、法律、文字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建树。特别是军事征服方面,更显示了他的天赋,在历时7年的西征中,他一度率军冲破了中亚、南欧各国的疆界,使罗马教廷及整个欧洲一片惊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西方史学家格鲁塞评价成吉思汗的这次西征时说:“将环绕禁院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个花园传播到另一个花园。”成吉思汗以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为后来的继承者结束自唐“安史之乱”以来形成的割据分裂局面,建立统一的大元王朝,并使蒙古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 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

元朝制度如此暴虐,是怎样坚持近一百年的呢?

其实元朝维持了不止百年,从金朝灭亡的公元1234年,到明朝建立的1368年,元朝统治中原地区有130多年。这个时间不算长,连明清统治中原的一半时间都不到。但也不算短,因为已经接近西晋统治中原时间的三倍,超过隋朝统治时间的4倍,比北宋也只少了30多年。当然,如果算统一全中国的时间,元朝只有89年,但还是比西晋和隋朝要长的多。

元朝版图

那么在人们眼中以杀戮得天下,并始终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元朝,究竟是怎么把统治时间维持的这么久呢?确实,13世纪的蒙古人是一个在武力上开挂了的存在,总共一百多万人口,几十年间从蒙古高原打遍欧亚大陆,创建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型帝国,高峰时统治几亿人,当然各种战争也造成了欧亚大陆无数生灵涂炭,所以也给世界各地的人留下了蒙古人只会打仗的印象。

但其实蒙古人在当时的成功并非一昧用武的结果,他们对笼络人心也非常有策略。比如对待降兵降将就非常宽厚,基本不会有秦军坑杀投降赵军那样的行为,而是稍加改编就为我所用,把他们当成敌方免费为我方培养的军队使用。蒙古在世界各地都采取这种策略,这也是他们有足够兵源进行如此大规模征服战争的原因。当然,对于誓死抵抗曾给自己造成重大损失的对手,蒙古人杀起来也是毫不留情,比如对待西夏的党项人。

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真正的建立者

另外蒙古在当时采取了一项超越时代的先进政策,就是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政策的本质是允许各个被征服民族继续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用跟着蒙古人改信萨满教,相反蒙古统治者甚至还会接受被征服民族的信仰,元朝和在西亚的伊儿汗国在这方面都很典型。在宗教信仰决定着生活方式的古代,这种政策保留了各地的基层社会结构,同时也为各民族精英保留了一定社会上升通道,比如终元一世,元廷里始终有大量汉人高官。这一系列措施者极大地降低了各地的抵抗烈度,也使其统治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接受。比如在中原,忽必烈就建立了元朝,施行汉法,在中原地区完全保留原有社会制度,甚至不惜为此和其它几个蒙古汗国决裂,使蒙古帝国实质上在元朝建立时就处于了分裂状态。而忽必烈本人还精通汉文,甚至有汉诗传世,比如下面这首写登山礼佛的诗:

时膺韶景陟兰峰,

不惮跻攀谒粹容。

花色映霞祥彩混,

垆烟拂雾瑞光重。

雨沾琼干岩边竹,

风袭琴声岭际松。

净刹玉毫瞻礼罢,

回程仙驾驭苍龙。

而在后来,元武宗甚至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给孔子最高的封号,而且这一封号明清两朝一直得到沿用。

1.元朝兵强马壮,向外侵略毫无压力,可以扩大自己的疆土。2.元朝重视文化,抵制武力,文化的发展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3.元朝采用非常严格的文化制度,确保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虽然元朝制度暴虐 ,老百姓苦不堪言,但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只要有反抗就靠武力镇压。
这是因为元朝虽然残暴,但是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即使是造反也会被镇压,老百姓往往都是敢怒不敢言

元朝制度如此暴虐,是怎样坚持近一百年的?

元朝(1271年—1368年) 它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从国号的来由我们就能够看出其实元朝是想要收服汉人民心的,想要努力缓解文化冲突。但是我们知道蒙古族是较为落后的游牧民族,这种落后有助于他们开拓疆土,他们西打到欧洲,南下中国,这种伟业让现在的蒙古人仍然感到自豪。

他们见过的文明也很多,包括儒家,伊斯兰,基督教等,从他们游牧本性来讲不愿意被土地束缚,更希望在草原驰骋。这是他们夺取中原政权的条件,也是有元国祚较短的原因。

元朝的所谓残暴,更多的是因为他是异族的统治者。所有王朝更迭时屠杀残暴,横征暴敛,不拿百姓当人看,都是存在的,不是只有元朝一家。

而元朝是中国古代朝代唯一一个以商业税,作为主要税收的时代。朱元璋就曾说过元朝过宽,啥都不管,国家没人管理,才混乱,才凋敝,之后明朝加强了刑法,增加了酷刑。

至于元朝能坚持这么久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元朝兵马强悍是人所共知的,侵略扩张尚且游刃有余,镇压起义更是毫无压力。

二、由于宋朝长期的重文抑武,导致宋朝最终虽然没有死于内乱却是死于外侮。同时也导致了反抗元朝的统治的起义虽然此起彼伏,却无法动摇其根本。

三、元朝虽然采用汉制,但又实行了严格的民族分化制度,以确保蒙古人绝对的统治地位,这对于元朝来说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种做法确实在短时间内加强了统治力,另一方面长期对多数民族的居高临下,缺乏融合也导致了元朝统治根基的不稳定。所以元朝虽然能坚持数十年,但终究无法长久,远远及不上“满汉一家”的三百年大清。

他们对笼络人心也非常有策略。比如对待降兵降将就非常宽厚,而是稍加改编就为我所用,把他们当成敌方免费为我方培养的军队使用。元朝的皇帝还是想汉化的,因为汉化可以实现中央集权,打击贵族势力。但是蒙古贵族权力过大,所以汉化进展缓慢。他们也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学经商,跟汉人做买卖,他们跟汉族人做买卖确实有一些独特的方式。
因为元朝制度暴虐,主要是靠镇压老百姓坚持下来的,只要有反抗就会被消灭,这样的制度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元朝制度虽然暴虐无道,导致民不聊生,但是元朝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镇压各方的农民起义。
本文标题: 元朝怎么做才能活的久一点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01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哪些著名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