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皇帝都穿龙袍和坐龙椅,为何元朝皇帝却不这样做?皇帝是九五至尊,皇帝龙袍上的龙也相应有一些不一样的特征。清代对龙袍上的龙纹...
中国历朝皇帝都穿龙袍和坐龙椅,为何元朝皇帝却不这样做?
元朝皇帝为什么不穿龙袍
元朝进入中原的时间短,是靠马背和弯刀夺得的天下,没有接受汉族文化。
元朝推崇的,还是纵马驰骋的草原文化。
元朝宫廷礼装,与铁木真在斡难河源称成吉思汗的时候,差别不大。
元朝皇帝为啥都不穿中国传统龙袍、坐中国龙椅呢?
由于元朝是蒙古族政权,它在服饰上与汉族朝代有所不同,蒙古人有着自己的特色,也没有要求汉人“剃发易服”。那么元朝统治者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元朝皇帝服饰
铁穆耳皇帝是一副典型的蒙古面相,脸盘宽大,和父亲忽必烈比起来,唇须和下颌的胡子都不长,从笠帽底下垂出的一绺额发来看,留的也是蒙古人的“婆焦”头。不过你细看人家那打扮,雍容华贵啊:皇帝头上戴的也是流行的“钹笠冠”,不过比起普通贵族来就值钱得多了,帽子尖端上不是金属纽,而是一颗巨大的珍珠,还有好多珠、翠、宝石,在那大珍珠的底下聚了一嘟噜,顶上还竖着长长的羽毛,够威风!
身上穿的呢,那丝绸缝制的衣服两肩突出,象T恤似的包住了上臂,只是袖子跟T恤不同,腋下直接与身体相连,所以把衣袖拉平开来不是方形而是三角的;到了腰下面就完全不同T恤了,长得拖到地面,整个儿就是长袍的样子;至于色彩,则是五颜六色,中里透着点点闪光--那是金玉翡翠宝石,除了汉地产品,还有中亚来的“回回石头”,图案嘛,是在金锦上绣着飞舞的凤凰,周围红日、白云缭绕。这是元代最华贵的衣服,叫“质孙”,蒙语意思是“颜色”,除了自己穿,皇帝还经常赏赐给臣僚,被赐的人也以此为荣,就象清朝的“黄马褂”。
华贵是华贵了,可为啥他不象中原皇帝似的,穿个明黄龙袍?你问我,我问谁?许是人家蒙古人和汉人不一样,没那么多讲究,觉着五彩的好看,啥图案漂亮就绣啥罢,要不咋叫“颜色”呢。不过说来,这“质孙”服品种还真不少,皇帝自个儿光是夏天穿的就有十五种,冬天的也有十一种,花色和图案都不相同。
和冕配套的衣服,也是中原式的宽袍大袖,绯色罗绸制成,上面绣着五爪衮龙,并装饰有星、日、月、山、火、华虫、虎蜼章纹,腰间扎一条用红白两色罗绸合缝的长带。在元朝,五爪龙,也就是五个手指头的龙已经成为皇帝的象征,臣民一律不得使用。
元朝官员服饰
文官戴幞头,也就是隋唐宋明时期那种前低后高、好象两级台阶,脑袋后面再横着长出两条“翅膀”的帽子,和故宋还有后来的明朝一样,元朝官员戴的幞头通体用黑纱制成,也就是所说的“乌纱帽”。衣服也学宋朝榜样,按颜色区分品级,分成紫、绯、绿三级,一到五品的官穿紫色罗袍,六、七品绯袍,也就是红色的,八、九品则是绿袍。
在此之外,不同官品还有图案和腰带材质的区别:一品绣五寸直径的大独斜花,二品三寸小独斜花,三品是二寸无枝叶的散答花,四、五品为一寸五分的小杂花,六、七品一寸小杂花,八、九品则没有图案;玉质腰带最贵重,给一品大官专用,二品用花犀带,三、四品荔枝金带,五品以下都是乌犀角带,等级忒是森严,后来明朝发明的鸟兽补子、清朝搞出的顶戴花翎,更将这等级体系越玩越变态了。不过仔细观察这元朝官员的袍服,和宋、明还是有所不同,那就是袖口窄小,带了些北族气息,而没有汉家传统的那种宽大袖子了。
除了窄袖,文官的服饰大体上还是中原味较浓,但再回头去瞧武官,就跟文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了--钹笠冠加“答忽”,也有人愿意穿中原官袍,但头上顶着的仍是笠帽。这倒也不奇怪,由于元代汉人多文官,蒙古人多武官,自然而然便形成了这种格局。
元朝皇帝的护卫军,蒙古话叫“怯薛”,意思是轮值宿卫,这支军队里的士兵,就是“怯薛歹”。话说这是当年成吉思汗建立的队伍,有传统的老部队了啊,都是从各部落中精选来出类拔萃的人,平日分成四班,三天一班,轮流保卫大汗,打起仗来就是中军精锐!
不仅如此,当上怯薛歹之后身份也就提高了,地位和待遇如同官员一般,而士兵一退役,就可以直接到地方上去当官,想飞黄腾达容易得很;不仅如此,这元朝的怯薛除了护卫之外,还要参加管理宫廷事务,皇帝在里面选择能干的人去分管冠服、弓矢、食饮、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之事[注];而到了朝廷上,四班怯薛中轮值到的部队长,不仅掌管怯薛卫士,还可以参与当天的朝政讨论。
那么,这些不管事务、真正当卫士的“怯薛歹”们,在朝堂之上又穿些啥呢?别看这里头多半是蒙古人,可头上戴的却是汉式幞头,或者唐巾--就是幞头的一种,旁边并无硬的“翅膀”,而是在后头垂下两根软布条的那种,也有的人戴头盔,蒙式汉式的都有;衣服有丝袍,也有皮袄,外面罩着副皮甲;腿上缠着丝绢做的绑腿,脚穿高腰皮靴。真叫个蒙汉合壁,南北混杂。
关于元朝,相比其他朝代来说,大家可能对这个朝代的了解会比较陌生,有关它的史书记载也较少。宋朝末年,战火不断,被分为北宋和南宋,辽、金、夏等国有对中国进行一段时间的统治,这个时期犹如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那样,时局不稳、兵祸颇多,各地方、洲皆分崩离析,是一个十分动荡的时期。
后蒙古人忽必烈在爷爷成吉思汗所打下的基础上,通过崖山灭宋的残余势力,且将辽、金、夏等的短暂政权给打破,统一了多年受战火困扰且四分五裂的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由非汉族人所统治的朝代,改国号为“元”。中国皇帝都自称自己为“真龙天子,”人们也将“龙”作为中华的标志,这到了元朝皇帝身上,却一反常规,不穿中国传统龙袍,不坐中国龙椅,这其中是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朝代,而传统龙袍是汉人皇帝所穿着的,元朝皇帝的着装不可能受制于某一文化,例如还未创制蒙文前,蒙古历史多用维吾尔语或波斯语记录,服装亦是如此。入主中原,还未灭宋朝及金、夏时,自成吉思汗至忽必烈前期的统治者大多受自身文化与中西亚游牧文化影响较大,衣着方面也较为接近。
宋朝所有的领土仅作为被征服地区,在当时统治者受另一种文化的长期熏陶影响后,很难再去接受汉族的衣着文化。因为,在蒙古看来,东方与西方都在他手里牢牢握着,比起总跟自己作对的宋朝故土,先前自己所学习的中亚文化更受欢迎。或是说,中亚以及周边少数民族对蒙古的认同感和影响要远远强于宋朝汉族的影响。所以说,在衣着方面蒙古尽可能会保留原先游牧民族的特色。
第二,元朝的领土面积非常广,除去统治者蒙古族和原先宋朝留下的汉族外,还包含着多个民族,如满、壮、鲜卑、维吾尔等,在这样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仍是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图腾和崇拜。蒙古是多年的游牧民族,苍狼、雄鹰、熊、鹿等皆是他们的标志图腾,而汉族自古以来就是以“龙”为标志,这一点与蒙古就很不相像。
虽然说他们已经是中国的统治者了,但也不可能就因此丢弃掉自己自祖辈所传下来的信仰,不可能将代表自己民族的标志给换成另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标志。蒙古信仰“长生天”,认为万物皆有灵气,信藏传佛教,与中国的多数信仰是不一样的。故而,文化信仰不一样,导致在服装方面有一些差别,元朝皇帝多戴橙黄或米白的毡帽,穿窄领且素色的衣服。
第三,元朝的国都毕竟是在中国,且统治的人民多数为汉人,但要自己抛弃自己原本的信仰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拉拢宋朝遗臣和汉人,元朝皇帝作了一个妥协。不穿中国传统的龙袍,而是对龙袍进行了一些改造,称为衮冕、衮龙服等,衣服上仍绣有龙纹,但衣物颜色换为青色、红色、蓝色等,皇帝上朝时所坐的椅子,不再是人们印象里明晃晃、刻有“龙”标志的坐椅,而是换成自己喜欢、坐着舒服的椅子。
元朝皇帝的服饰看着是与传统皇帝的服饰大不一样,其实他们穿的衣服还是与“龙袍”有些关联,众所周知,元朝的领土面积是中国迄今为止最辽阔的,元统治时间不过百年,统治者不是在扩张领土就是在抵御敌人,不仅有外患还是内忧,元朝可谓是一直在战争的路上没停过,所以重心不在服饰和龙椅上也属正常。
元统治者中,除英宗、顺帝、武宗等,其他统治者的汉文水平皆不是很高,对于服饰、座椅这些就不去多作考究。
元朝皇帝为何不穿龙袍?
元朝进入中原的时间短,是靠马背和弯刀夺得的天下,没有接受汉族文化。
元朝推崇的,还是纵马驰骋的草原文化。
元朝宫廷礼装,与铁木真在斡难河源称成吉思汗的时候,差别不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