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的棋风以及“昭和棋圣”怎样炼成的外国人评价中国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说不好听的就是没有原则。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的民族性。,而...
吴清源的棋风以及“昭和棋圣”怎样炼成的
为什么吴清源能够百战百胜,被称为昭和棋圣?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的棋客,并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棋席,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
从1938年开始,吴清源分别与日本当时最顶尖的八位高手进行了十番棋比赛,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金庸在《随笔》里杂谈围棋,曾提到围棋圣手吴清源的名字。吴清源12岁即露头角,13岁在国内无敌手,15岁至日本,20岁创围棋新布局法。在日本,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第一人。日本围棋大师武宫正树曾说:“吴先生对我来说,不,对所有棋手来说都犹如苍天在上。”像这么一位神一般的人物,他的常胜秘诀是什么呢?
原来,吴清源的常胜秘诀就藏在他的口袋里——一本小小的册子:《道德经》。吴清源曾说,看一遍《道德经》,是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做到“无为”、“无欲”,排除内心“贪”赢的杂念,这样,就能让自己一心下棋,发挥出最高水平,自己赢棋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贪”。
日本棋坛顶尖高手坂田荣男曾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吴先生棋艺有多么高。可他总败在吴清源手下,却弄不明白为什么,其实,正是道德经的“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了最好水准。
吴清源“不贪为赢”的下棋之道,对我们不无启示。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为贪权、贪钱、贪利、贪色、贪名,而自毁了前程。不贪为赢,不只是一条为棋之道,更是一条为人之道啊!
吴清源是否算是汉奸
不是。
吴清源先生被称为“棋圣”虽然加入日本籍,不光不是汉奸,反且是中日和平与友好合作的重要推动者。
2021年4月,吴清源获得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同年8月,获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和平发展贡献奖”,被称为“中日友好使者”;同年11月,获得中国围棋协会颁发的“围棋发展杰出贡献奖”
吴清源先生于1914年6月12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来东渡日本,之后加入日本籍,是世界围棋革命的推动者与实践者,有“棋圣”之称。
中国有许多人,尤其是围棋界的人,都对吴清源先生有很高的评价。
1、金庸对吴清源的评价
我最敬重佩服的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惟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2、聂卫平对吴清源的评价
吴清源老师温厚长者,贡献与无私为棋界罕见。吴清源一生执着棋艺,心无旁骛,他也是这么要求其他棋手的。……当年他生活在日本,他在日本下棋,条件是非常的,可以想象的苦。
而且日本当时军国主义(思想)那么严重,严重的排华、反华。他在那个时候能生存在日本,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我觉得他加入日本籍是件非常可以理解(的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清源
以下是新闻报道的事实:
1934年,吴清源作为"日满华围棋友好访问团"去伪满洲国和当年即位"满洲国"皇帝的傅仪下棋;1936年4月,在日本已侵占大片中国领土时,加入了日本国籍;1941年,与日本棋士们结成"棋道报国会"参加劳军;1942年,应汪伪南京政府顾问青木一男邀请,到上海慰问侵华日军。当时有爱国人士在饭店贴上"杀死夷化汉奸吴清源"的标语。
日本取得围棋较大成就的1936年吴清源申请加入了日本国籍。办手续期间,吴少年时期的恩人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已病入膏肓,多次劝吴谨慎考虑入日本国籍的问题,时年24岁的吴清源置若罔闻,最终脱离了中国国籍。真是入棋途而执迷不返了。同年11月段祺瑞听到此消息后痛心疾首,与世长辞。
1937年卢沟桥77事变后,吴清源完全站在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先后加入了红会和日本极右翼宗教团体“玺宇教”。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吴清源表现得相当积极,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深信不疑,1942年应南京“汪伪”政府顾问青木一男的邀请到中国劳军。对皇军事业尽心竭力。
想说的就是这些真实历史,希望那些仍在为吴清源歌功颂德的人,多去想想抗战期间死难在日军屠刀下的2千多万同胞!
但是从吴的人生轨迹,你很难去责备他的人格。金庸就说最敬重佩服的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相似时代的大人物,比如周恩来、梅葆玖也都对吴倍加推崇。吴1958/1985到台湾和大陆的时候两地政府是将他作为“打败了全日本的国手”这样形象迎接吴的。
1.他去日本的时候正是国内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可能有多少(对当时不断更迭的政权也不会有忠诚感),最多只有民族的概念。11岁丧父、全家靠他在段府做陪下棋的清客的报酬度日。13岁时段倒台,吴失业在公园下棋,棋谱传到日本、棋届大师发现了这个天才,大力奔走包括后来的首相犬养毅等,还有日商全额资助他,雪中送炭似的把他全家安顿到日本,当时是20年代,中日还没有开战。两相比对,当时的中国确实不能培养这个天才。受此知遇之恩吴应该是对日本人有好感的。
2.在日本当上职业棋手后吴如鱼得水,而他的老师、好友、妻子、对手或者说是同事都是日本人,棋院副总裁称他为棋届的“宝贝”,颇为厚待他,十番棋擂台后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而且最重要的,他受到的宣传和他的理想都是中日亲善(日国内也是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就像苏联的以解放全人类入侵东欧在国内的宣传也是正义的)在这种环境下,让吴自觉的反日本社会,放弃自己围棋境界的追求是不大可能的。
3.吴是棋手,并不是政治人物。他在棋坛上是神,在政治中也只是棋子。战时军国主义利用他,战后台湾和大陆以宣传吴“大国手”、“一人打败全日本”来提升民族自信心,吴的处境肯定是相当矛盾的,日本有人死亡威胁他,国内也有人悬赏他,怎么做都有人说他背叛。宣传的期许太高所以导致了国人抓住吴“换国籍”的污点加以鞭挞,实际上吴在棋盘之外,也就是个普通人-或者说比普通人还单纯。或许吴认为能下棋就好(不加入日籍是不可参加头衔战的),其它并不十分介意。
4.吴本身无意作恶,虽然有一些行为从我们的角度认为是不对的。关于劳军可以参见他的自传:吴并不以为是汉奸行径,他是参加老师带团的“中日亲善围棋交流团”和汪伪政府组织的棋手交流,行程中被安排与日军军官下了几盘棋,或许他真是相信只是下棋,但从我们的角度是不能接受的。饱受诟病的还有,在许多属围棋迷的日军写信给他时,总是回信请他们“别太虐待中国人”。这一点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为什么不说“善待中国人”或“不要虐待中国人”?为何加个太?!这一点确实是断章取义了,稍接触一些日文的都知道,平辈说话语气是比较谦和婉转的,请别太……是一种比较常用恳请的语式,劝阻的意思里面又去掉命令的口气,等同于“不要这样”,并非“可以,只要不过分就行”,而且吴既然提及也不可能表达这个意思。
为什么我打了这么多字呢?因为我学棋的时候一直以吴不是纯粹中国人而遗憾,到了我儿子学棋的时候、言棋必提吴清源,有一次我和他说吴是日本籍,并不是民族英雄(有一套十番棋漫画就是讲吴如何打趴小日本,里面吴的形象是睿智少年、对手都是日本浪人形象),深深的伤到了他。后来我读了吴的传记、再留意看了一下相似时代的人物对吴的评价,还有国内棋坛人物的采访,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以聂卫平的看法来总结吧:“吴先生的那个成绩,他在分先的时候,不贴目数的时候,能取得那样的成绩,现在的人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都是我们作为棋手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入日本国籍,由于当年的国情,中日两国(围棋)实力的对比,相差很多。他又在日本学棋。他入日本籍,我想很多可能中国人会有意见,(会)不同意。但我觉得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当年他生活在日本,他在日本下棋,条件是非常的,可以想象的,苦啊。而且日本当时军国主义(思想)那么严重,严重的排华、反华。他在那个时候能生存在日本,本身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我觉得他加入日本籍是件非常可以理解(的事)。”
至于那些见利忘义的说法,死生事大,就不要讲了。吴既不是武将,又不是文臣(政客)。而且吴被迫加入的也是民国国籍,难免有狭隘的人又说吴是台湾人了,其实他只要认同自己的民族,日本人视他为“中国人”,就可以了。你要求他仇视日本,他确实没做到,但他也说根在北京,并希望死后归葬老家福州。抗战胜利后,在日华人强行退了他的日籍、发给他一份民国护照,刚一输棋,又立即被收走销退,导致吴和妻子数年没有国籍,这就是故国对他的态度。一边是同胞骂他做汉奸,一边是师友妻子的国度骂他做白眼狼。他的最大过错,就是没有把“战胜全日本”的荣耀完全的归给我们。
吴清源为什么没拿到过头衔
题中的这个说法不正确。
在日本棋院公布的记录中,吴清源获得过两个头衔。
他在1958年和1961年两次夺取日本最强战冠军头衔(第1期和第3期)。
在吴清源九段的鼎盛时期,因为日本棋院棋士资格原因,不能参加很多日本棋院主办的比赛。前三期的本因坊战,吴清源参加了,没有获得头衔。随后,或因日本棋院担心本因坊之名被外籍棋士拿走,吴被日本棋院剥夺了参赛权。所以,吴九段只参加《读卖新闻》主办的一些比赛,他是读卖新闻社旗下的棋士。但作为最强的存在,吴九段无法被忽视。所以就算获得本因坊,也无法称作最强是那个时代日本本土棋士的无奈。在吴不参加本因坊之后,每一期的本因坊得主都会以某种方式和吴进行一下对抗。岩本薰和,桥本昭宇,高川秀格,坂田荣寿,这四位十多年间的本因坊得主都和吴九段下过十番棋。不幸的是,他们全部遭到降格。
最后日本棋院解禁了吴的参赛资格,吴却已经日薄西山。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两次夺冠。一直到1976年,62岁的吴清源九段还打入了第23期NHK杯电视围棋快棋赛的决赛,最后惜败于坂田荣男九段。
棋圣吴清源逝世
(围棋大师)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的棋客,并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棋席,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
因为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2021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对围棋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吴清源大师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