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锜作为两宋之交的抗金名将,其战略战术属于什么水平 在抗金战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8-20 05:58: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南宋对于抗金的态度是什么?宋朝先抗辽朝再抗金朝。北宋建立后就一直抵抗着辽朝,之后1125年辽被金所灭国,宋朝就开始抵抗金朝。天庆...

刘锜作为两宋之交的抗金名将,其战略战术属于什么水平 在抗金战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南宋对于抗金的态度是什么?

宋朝先抗辽朝再抗金朝。

北宋建立后就一直抵抗着辽朝,之后1125年辽被金所灭国,宋朝就开始抵抗金朝。

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并于1125年灭辽朝,两年后,再灭北宋。
天会八年(1130年),南宋(赵构)向大金皇帝上降表称臣,南宋成为金朝的属国。

扩展资料:
宋朝与辽、金的外交:
宋朝有名的外交家有富弼、沈括与洪皓。富弼在外交上面对大军压境的辽朝时屡立奇功。他以理挫败自傲的辽使,迫使辽使行参拜之礼,后又两次出使辽廷,挫败辽兴宗割地要求。
富弼分析宋、辽、西夏三国的关系,认为辽与西夏强盛的原因是获得中国的资源与人力而至,并且协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沈括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分,出使辽交涉划界事宜,获成而还。他在出使途中绘记辽国山川险阻及风俗人情,完成《使虏图抄》,上于朝廷。
洪皓在南宋危难之时出使金朝,被拘15年,但仍不愿降金。洪皓曾屡次派人向被囚禁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的宋徽宗、宋钦宗及在临安府的宋高宗秘密传递消息。归国后,宋高宗称他“虽苏武不能过”。
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公元1126年,西夏入侵。曲端被派遣第一。夏军突袭南宋军队,危急时刻,曲端苦战,击败敌军。西夏再次席卷而来,宁夏的一部分领土沦陷。镇戎是敌军的必经之地,席贡嫉妒曲端立下的功劳,奏请曲端驻守镇戎。

  公元1127年,金国进攻山西,关陇地区震恐。各地抗金起义军群起而攻之,金军撤退。曲端在泾原召集流民对过路人发放粮食。金兵侵入泾原,曲端与敌作战,打败敌人。曲端乘胜追击,带兵攻下泰州。

  不久后,曲端被任命为吉州团练使。曲端并不喜欢他的上司王庶。九月,金军进攻,曲端被王庶征召拒不听令。王庶让大军先到龙坊,曲端索性上奏请求回避。王庶对曲端无可奈何,只好把他调回原来的职务。曲端中途有些后悔没有听上司的命令,写信告诉王庶他会赶到军前。贺师范战死,曲端得到了泾原兵权。

  同年,金军知道曲端和王庶不和,率兵进攻。曲端领兵驻扎淳化。王庶每天送公文催促曲端前进。但是曲端实际上没有前行的意思。曲端放弃蒲城,在襄乐和吴玠会和。王庶不久后也来到了襄乐,他依旧打算让曲端当自己的副手。曲端对王庶的不满与日俱增。曲端想要杀死王庶,但遭到了谢亮的劝阻。曲端夺走了王庶的官印之后放他离开。

  有人报告曲端侮辱皇上,他被送进了监狱。曲端在监狱接受了各种酷刑,最终七窍流血而死。百姓无不叹息。曲端是一个了不起的抗金将领,但是他并不像岳飞那样有名。人们只能通过曲端简介了解他的生平。

  曲端和吴玠什么仇

  曲端和吴玠什么仇?这两人都是南宋的抗金名将,按理说应该是要好的同泽,但事实上两人之间有很深的矛盾。有人认为曲端和吴玠的矛盾是在打败金军之后开始的。两人为了争军功而闹别扭。但其实两人的仇怨发生在被金军打败之后。

  彭原店一战让曲端和吴玠结下了梁子。彭原店之战是一场有名的战争。宋军起先处于优势,但最后败在了金军手下。宋军之所以处于优势是因为吴玠的先锋部队重创金军。而后吴玠在金兵重来之际向上司也就是曲端请求增援。但是曲端早就带领部队后撤。吴玠孤立无援,率部死战才勉强逃出了虎口。战役过后,吴玠责问曲端。但是曲端不仅没有解释道歉,还给吴玠扣上了不停调遣的帽子。最后曲端还降了吴玠的职。

  曲端自此被吴玠恨上了。吴玠是曲端的老部下,关于曲端的往事他一清二楚。曲端为了排挤朝廷文官,对于金兵围困延安视而不见,导致死伤无数。许多跟曲端同级的官也都着过他的道。曲端是吴玠的上司,对吴玠握有生杀大权。吴玠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身首异处,决定先下手。吴玠想到了谋反这个罪名。曲端的行径早就为各路大臣所不满。朝廷本就怀疑他谋反。吴玠知道只要把曲端的过往透露一二,再将这些行为与谋反联系在一起,曲端连死就不远了。最后吴玠阴谋成功,曲端死了。

  曲端虽然与各位大臣不和,但并没有参与谋反。曲端是被冤死的。不管曲端对于同僚的态度有多么不好,但在面对金兵时他始终没有丢弃民族气节。

南宋名将曲端生平简介曲端和吴玠有什么仇相关推荐:

端祥的意思是什么
东汉名将甘宁生平简介
章阿端
西汉名将卫青生平简介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
南宋名将毕再遇生平简介毕再遇是怎么死的
百端交集是什么意思?百端交集成语造句和典故
鼻端生火是什么意思?鼻端生火成语造句和典故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吴玠
我和端端读后感500字
上一页12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推荐阅读:
说到南宋其实这个国家真的好纠结的,话说他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和蒙古一起打金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和蒙古一起开始打了,这真的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趣历史和大家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王夫之评价南宋联蒙灭金的历史,称:“借金灭辽失中原,借元灭金失江左”。

  那么,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蒙古灭金起始于1210年结束于1233年,前后长达23年。

  战争开始,金国人口千万,幅员千里,根本不在乎蒙古这样的小国,但随着战争的进展,蒙古不断取得胜利,金国一败再败,被迫从中都(北京)迁都汴京(开封),依托黄河、潼关苟延残喘。最后,在被迫放弃汴京,在蔡州彻底灭亡。

  在这么一个长达23年的过程中,南宋对于蒙古和金国的态度,是根据战争的进展从而不断加以调整。

  并不是说,一开始南宋就要和蒙古灭金,或者说南宋不同意联合蒙古进攻金国,就能阻止金国灭亡一样。

  一、预感金国灭亡不可避免,但不知道如何应对

  南宋最早得知蒙古进攻金国是在1211年,这一年,距离第三次宋金战争已经过去了四年。

  6月,按照惯例,宋朝使臣余嵘前往金国中都祝贺金国皇帝的生日,但让余嵘感到奇怪的是,他走到涿州就无法前进了。

  很快,余嵘得知蒙古军队正在大举进攻金国,而且在野狐岭一战中,金国三十万精锐军队被全歼。

  得胜的蒙古军队已经进入居庸关,前锋直抵中都城下,金国被迫宣布戒严。

  惶惶不可终日的金国君臣,自然无暇接见前来祝寿的南宋使团,余嵘等人被迫折返。

  回去之后,余嵘汇报了金国蒙古开战,并且被打的溃不成军的消息,此时的南宋有识之士立即意识到当年的历史要重演:金国灭亡不可避免,南宋蒙古成为邻国不可避免。

  然而,南宋上下找不到什么办法加以应对:既不能主动进攻金国,也不能去联络蒙古。

  于是,除了下令江淮、京湖、四川三个制置司加强防备外,并没有制订出一套应急预案加以应对未来的局势。


  二、金国迁都汴京后,南宋内部出现两种不同声音

  早在嘉定七年,即1214年,成吉思汗就打算派使臣速不罕前往宋朝,企图与之结盟并夹攻金国。不过由于交通不便,速不罕最终未能成行。

  在这期间,蒙古多次大举入侵金国,失去抵抗能力的金国只能坐看蒙古骑兵在长城以南,黄河以东,以北的腹地大肆烧杀抢掠。

  1214年,金国被迫放弃中都,迁都汴京。7月12日,金国使臣抵达临安,宣布了迁都的消息。
相对比于北宋,可以用积极来形容。

南宋有钱,而且它吸取了北宋的教训对于军事投入的也比较多吧。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是猛的。还有就是因为当时也有许多优秀的将领,没有他们优秀的领导,感觉也很悬。说说那个铁三角吧,铁三角是南宋中后时期的抗金队伍。主要是当时,蒙古干金,金就干宋,他们与十万金军干了三个月,大概干的得有个七十几场吧。算下来得一两天干一场,还没输过,那得有多猛啊。

这哥铁三角是由京沪制置使赵方手下的三位猛人组成的。这三位猛人分别是邑再兴、陈祥、孟宗政,是真的猛啊他们。在当时,蒙古打的金生不如死,金没有办法就得去打宋。在当时。其实朝廷当时的态度是挺不明确的。赵方在得知情况下,就主动出兵了。由那位猛人去,遇到金军后,三位猛人其中一位假装战败,然后逃走,金兵趁势追击,然后被其余两位猛人事先埋伏,被围攻。大胜。

在当时,其实不管是北宋也好南宋也好。在当时的统治者都是有点问题的。说实话,个人愚见,感觉他们挺怕事的。其实在当时,整个宋朝来说,它们的实力都是挺不错的,但是他们并不重视军事。包括南宋对于军事一直都是出于缺乏的状态。想想宋朝俺么有钱,真弄不出厉害的军队来?只要肯下本。我觉得是有实力的。而且统治者真的是怕事,动不动就义和。感觉宋朝就像是提款机一样的。
岳飞等人是真心抗金,南宋君主和秦桧等人是言和金国,未必真心抗金

宋朝的抗金名将有谁?

岳父,韩世忠,刘琦 ,张宪, 杨再兴, 牛皋 ,应纯之,虞允文, 张玘,
魏胜。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
其他:刘锜、吴玠、吴璘、张宪、牛皋、杨再兴、吴挺、虞允文、辛弃疾、孟拱、赵葵、毕再遇 ……
岳飞
韩世忠
刘琦
应纯之
牛皋
吴璘
赵纶
杨政
杨再兴
张玘
魏胜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岳 飞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有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著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中文名称: 刘琦
又名: 字信叔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生卒年: 1098-1162
相关事件: 宋金顺昌之战
相关人物: 金兀术
生平简介
刘琦(1098-1162年),字信叔,南宋抗金名将,甘肃静宁人。绍兴十年(1140年),刘琦出任东京副留守,率兵3万前往赴任,行到顺昌(今阜阳市),遇金兀术率金兵南侵,遂决计留守顺昌,他排除一些下属南退的主张,为表示守城抗金的决心,下令凿沉船只,将夫人安置寺中,寺门前堆满柴草,准备打败了就焚家全节。在他的鼓舞下,顺昌军民坚定斗志,誓死与金军决战。刘琦所部在群众支持下,首战挫敌前锋,继而夜袭敌营,随后与金兀术10万精锐血战顺昌城下,破敌铁浮屠、拐子马队,大败金军,取得顺昌大捷。这是南宋对金的第一次大胜。后人曰:“军非歼颍水,马已蹴关山”。颍民为纪念此次抗金胜利,立刘琦庙以祭之。“寺门之薪”亦传为佳话。刘琦传见《宋史》。
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先为泾州保定县知县;被种师道所推荐,调为怀德军通判。契丹族的辽国被女真族的金国侵犯,契丹人以归还宋朝原燕云几州的土地为代价向宋朝求援,皇帝下诏书命种师道只接受归还的燕云之地,并不派兵救援。王庶对种师道说:“我朝与辽国和平相处已有百年之久了,今天看着辽国败亡而不救他,却接收他们归还的土地,这不是为下一步女真人为祸我大宋朝打基础吗?”他的真知灼见,朝廷并未采纳。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果然人寇宋朝。当时,太宰李邦彦晚上召见王庶,征求对策。王庶说:“有丰富经验的老将首推种师道,而且周边国家也畏服他,应该派他率西部兵将增援边疆。”李邦彦又用此话征求蔡攸意见,蔡攸并不赞同。王庶见意见不用,要求离开,朝廷派王庶为陕西转运司通判兼制置解盐的事务。边疆上的战争更加棘手,宋钦宗想避敌去襄阳、邓县一带,所以先派席益为京城开封以西安抚使,席益请求朝廷让王庶担任了他的副手。北宋灭亡,赵构渡江到临安登基,是为宋高宗。他任命王庶为龙图阁直阁、富延经略使兼延安府知府。王庶累立战功,进爵为集英殿修撰,又提升为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
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将,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一说是绥德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首推岳飞岳鹏举——!!!

南宋抗金名将刘锜简介,民族英雄刘锜厉害吗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子。刘锜骁勇善战,早年曾任陇右都护,多次战胜西夏,深受其畏惧。

宋朝的经典战役

北宋统一之战:宋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之战

  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主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宋太祖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命分兵两路: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3万出凤州(治梁泉,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2万出归州(治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治绵谷,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北路军占领利州。三年正月初,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参见剑门之战),继占领剑州(治普安,今四川剑阁)。东路刘廷让军突破巴东咽吭夔州(治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参见夔州之战),连克万(治南浦,今四川万县)、开(治开江,今四川开县)、忠(治临江,今四川忠县)、遂(治方义,今四川遂宁)等州。两路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参见宋灭后蜀之战)

  北宋统一战争:宋灭南唐之战

  公元974年1O月,宋太祖以南唐国主李煜拒绝入朝,违抗宋天子之命为由,令曹彬等率水陆军1O万人伐南唐。南唐国主李煜以为宋政权离金陵城(今江苏南京)远隔千山万水,宋军不可能马上就到,因而防守懈怠。宋将曹彬受命后,由荆南沿江东下,伺隙攻惰,乘其无备,越过湖口(今江西湖口),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以西峡口寨登陆,迅速歼灭南唐沿江各地守军,攻占池州、铜陵、芜湖、当涂等地。

  北宋统一战争:宋灭北汉之战

  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宋太宗赵光义亲临太原城下,督诸将四面攻城,北汉主刘继元在孤城无援、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奉表出降,北汉灭亡。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自此结束。早在宋太祖在位时,就曾三次攻打北汉,但北汉刘氏政权仰仗辽兵相助,久攻不克。赵光义继位一,经过充分准备,再次攻汉。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宋太宗派大将潘美等分路出兵,围攻太原。其后,太宗又亲赴前线督师。在白马岭一战中,辽军统帅塔尔不顾耶律沙所劝,仓猝出战,辽军损失惨重,其后,宋军连克孟县、隆州、岚州,翦除太原附近的羽翼,太原城成了孤城一座。北汉外绝援军,内乏粮草,军心动摇。五月,刘继元投降北宋,北汉遂平,宋朝得到了10州40县。

  澶渊之战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在宋辽战争中,宋与辽在澶州(今河南濮阳)进行的最后一战。 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 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前锋直指靠近黄河的澶州城,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的安全。宰相寇准反对迁都退让的主张,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澶州跨黄河南北为二城,宋真宗率军到达黄河南岸后不愿过河,禁军统率高琼用鞭子驱赶给宋真宗抬轿的卫士。当宋真宗的黄色龙旗插上澶州北城时,宋军欢呼之声在方圆数十里内都能听得到。士兵阵前掀动付弩,射死出帐督军的辽军统率,宋军士气受到鼓舞,重挫辽军。再次后的第二年,宋真宗在有力的条件下接受了《澶渊之盟》(条约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银绢等钱物史称“岁币”),因此这次战役成为澶渊之战。
  第一次幽州之战

  北宋初年对辽的战役。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乘胜率师攻辽,包围南京(今北京市),城中大震。辽以全力来援,战于高粱河(约在今北京外城一带),辽将耶律休哥与耶律斜珍左右夹击,耶律学古也开城接应。宋军将士疲乏,大败溃退,尽失兵仗粮饷。然辽帅耶律休哥也受伤不能骑马,轻车追到涿州(治今河北涿县)而止。

  岐沟关之战

  雍熙三年(契丹统和四年,986年)春,北宋三路攻辽。主力东路曹彬部求功心切,孤军进至涿州(今河北涿县)后,因粮草不继,被迫撤回雄州(今河北雄县东)。不久虽又裹粮再进,但部队疲劳,战斗力下降。辽军则以逸待劳,全力对付东路宋军。辽军先以偏师骚扰宋军,绝其粮道,随后乘其疲惫而决战。四月,宋军被迫自涿州败退,辽军乘势夹击。五月,辽圣宗与萧太后亲统大军追击宋军至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两军决战,宋军大败,伤亡惨重。残部夜渡拒马河,又被辽军追及,溺死者甚众。曹彬退至易州(今河北易县)东面沙河宿营,风闻辽兵追至,士兵惊溃,争渡沙河,溺死者过半。宋军全线溃败。

  宋夏好水川之战

  公元1041年2月。那个早寒的春天,当驻守在这里宋朝军人还沉浸在春节带来的诸多快乐中时,在远离故乡的惆怅和节日落临的快乐这两种复杂情感交织中,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末时光,他们没想到,李元昊亲率10万西夏大军,经过充分准备,发挥远距离袭击战的长处,向宋军猛然发动进攻。长时间艰苦环境里的驻守,使宋军产生了强烈的厌战情绪,国力强大、军队数量众多的优越心理,逐渐被长期拉锯战形成的胶着状态产生的烦躁情绪所替代,使将士们都想速战速决,将领们普遍求胜心切,这正中了西夏军队诱敌深入的计策。怀庆路马步军副总管任福亲自带领3万余人的军队,紧追西夏佯败的军队,李元昊已将10万精锐部队埋伏在好水川口。宋军发现路上摆着不少封闭的泥盒子,里面发出咕咕的叫声,用手一拍,里面有跃动之声。这令士卒们觉得很奇怪,便将盒子砸开,装在里面的鸽子受惊腾起,直飞谷顶,这正是宋军进入埋伏圈的信号。顿时,10万人马一起从山头出击,元昊在山头以二丈多长的军旗作为指挥的标志。宋军向西旗指向西,宋军向东旗指向东,宋军左冲右突,终不得脱险,从清晨酣战到晌午,任福和一批将领及大批战士先后战死。

  宋金联合灭辽

  金辽战争之前,女真族原附于辽,受辽统治,并承担着对辽王朝纳贡的义务。但女真族在反辽斗争中逐步强大,直至摆脱辽的统治。建立了金国,并在金辽战争中,完颜阿骨打充分发挥金军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主动出击,出奇制胜。在攻克宁江州,大战出河店,攻占黄龙府以及攻占东京、上京、中京和南京的战争中,金军都是主动出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多次打败辽军主力。在辽军每战败逃的情况下,金军乘势主动追击,形成咄咄逼人之势,致使辽军不战自溃,连连逃退。在辽军屡屡败北,金军连战皆胜的形势下,金军绐终能抓住战机,乘势攻辽,步步紧逼,逐一夺取辽朝重镇,终于攻灭辽朝。

  宋金战争

  南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二月,在宋金战争中,金军在西起陕西东至江淮的广大地域,向宋军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作战。

  嘉定十一年八月,蒙古军攻陷金太原。十二月,金宣宗提出与宋议和,被宋拒绝,河北形势为之发生变化。为改变这一不利局势,金为达到以战逼和进而巩固南部边防,解除背后威胁的目的,于十二年正月,兵分三路南下攻宋。此役,宋军利用金军兵力分散,难以相互配合等弱点,采取集中兵力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法,击败金军,赢得这次作战的胜利。
步兵克骑兵经典战役  长久以来,大家对于宋朝的印象无外乎便是对外屡战屡败,对内积贫积弱。虽然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历史上的汉唐盛世,但既没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也没有“天可汗”的气质,是以历来就不受大家的待见。两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的成熟时期,王小甫先生在《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中指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是草原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其根本原因是草原上生产力技术构成太低,社会经济结构单一,内部转化产品途径太窄。”宋朝所面临的辽、西夏、金、蒙古等西北游民民族无疑都属于这种情况。游牧民族社会结构简单,号令统一,百姓坚忍善战,是以战斗力往往强于农业社会的中原王朝。而且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边缘战略地区的丢失,使得宋朝从一开国就只能采取弹性防御的方式,虽然看起来让人感觉消极和被动,但无疑是正确和明智的,环顾世界史,与宋朝时代相差不远的西方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面对的也是游牧民族的全面入侵,它所采取的弹性防御和北宋极为相似。  宋朝因指挥体系复杂,武人整体素质的降低,没有战略缓冲区、不能兴建强大的骑兵等诸多原因,在对外战争中虽然有胜有负,但胜得难看,负得更难看,便总给人一种“屡战屡败”的感觉。其实宋朝在和辽国的对抗中,正处于一个全面上升的时期,双方之间互有胜败,基本打成平手,真宗景德年间签订的澶渊之盟便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最好诠释。和西夏的对抗,因前期战略方针混乱,加上和平时期军队素质下降的很快,在双方初期的战争中,输得一塌糊涂,但在范仲淹经略陕西,推行谋取横山边界战略以及熙宁年间王韶领兵开边熙河两千余里之后,到了哲宗、徽宗时代,实际已经完成了对西夏三面包围的大战略目标,如果不是北宋末年统治集团的腐败不堪和金国的崛起,灭亡西夏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北宋末年,生长在白山黑水的女真族以两千五百铁骑起家,迅速的吃掉已经完全腐化的辽国,建立起了雄踞在东亚的强大帝国-金国。宋和辽同病相怜,其腐化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金军乘机南下,很会画画和写毛笔字的宋徽宗见实在撑不下去了,干脆就禅位给了儿子宋钦宗,可怜钦宗既不会打战,又不能治国,最后只能眼见着首都被攻破,自己和老爸一起“北狩”了。失去半壁江山之后,即位的宋高宗不但没有革新军政,痛改前非,反而排斥贤臣李纲,一味的摇尾乞怜,试图和金国划江而治,致使老臣宗泽经营的开封基地崩溃,两河中原的义军也遭受到猛烈的打击。虽然高宗一再的自毁长城以讨好金国,但等来的却不是合议,而是金军的铁蹄。面对着要“搜山检海”的金军,宋高宗选择了浮舟于海,一直流浪到韩世忠在黄天荡成功阻击完颜兀术的大军,年轻的岳飞收复建康之后,才敢在越州登陆,上岸后的高宗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若要向人家讨饶,你也得先有讨饶的资格。  祖辈宋太宗曾说自己是“不待五十已知四十年非矣”,二十四岁的宋高宗大概痛悟到了自己主政以来的错误,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起用抗战派人士,提高武将的地位等等。他这一生中非常难得的几项“英明”举动,使得已经跌到谷底的南宋国运开始渐渐上升,因朝廷赋予将领更多的自主权,南宋也逐渐开始扭转战争中被动局面,并形成了以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吴玠五大帅为首的军队。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了宋朝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之前。  张俊的中护军起源于御营军,以建康为大本营,兵力最后达到了八万,张俊此人有严重的错位现象,他好像更适合于当一位政客,他治军比较严厉,部队也有一定的战斗能力,曾多次击退金国扶持的伪齐军队,但他后来在高宗“释兵权”时勾结秦桧,陷害岳飞,让自己成了一个遗臭万年,为世人所唾骂角色。  刘光世则完全可以胜任一个纨绔子弟的工作,却实在不适合当一名将军。他的左护军先后以池州和庐州为大本营,兵力共有五万二千余人。朝廷命他去剿匪,他就差点被匪所擒,命他去抗金,他又望风而逃,多亏了手下有号称“夜叉”猛将王德的辅助,才总算多多少少有点功绩,可他和韩世忠是死对头,两人在镇江碰面时,差点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朝廷终于无法再忍受,罢了他的军权,把他部队交给一读书人吕祉,吕书生又如何能镇得住这一批骄兵悍将,最终军队哗变,将领郦琼、靳赛带着四万多人投了伪齐,史称“淮西兵变”。  韩世忠的前护军以楚州为大本营,兵力应不超过五万,他军队的王牌是水军。韩世忠最擅长的也不是指挥大规模集团军,而是指挥率领小部队作战,他对中国传统偷袭作战,声东击西等战略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他的军纪仅次于岳家军。自己初期也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晚年虽然开始留意声色,但一生坚定抗战,是当时少数几个公开为岳飞鸣冤的人之一,可以算是一个真性情的好将领。  南宋建炎、绍兴年间形成的五大军,其来源有三,一是原正规军队的御营军,二是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三是原西军。张、刘、韩军队的起源都是御营军,吴玠军队的起源陕西军,岳飞是起源于东京留守司军,而且与大多数南渡名将出身于西军不同,岳飞是出身于游击队,他的后护军以鄂州为大本营,兵力达到十万以上。其中他军中的骑兵是五大军中最多的,是抗金的主力和中坚。他也是南宋唯一一位用能指挥大集团骑兵克制金军大集团骑兵的将领,我觉得岳飞是我国历史中少有的军事全才,无论是战略战术,后勤补养,他都得心应手,金军面对如此对手,也只能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慨叹了。  吴玠的右保军以兴州为大本营,兵力达六万八千多人,如果单论对宋金战局的影响,吴玠在南渡诸将中是居首位的,他是中国历史上把防守战运用的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对于步兵克制骑兵的战术运用,他可以称为一代宗师。可人们一说起抗金名将,往往把岳飞和韩世忠并称,其实非常不合适,吴玠不但功劳远超过韩,我觉得还在岳飞之上,当然,吴玠一生只打防守战,并没有组织过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也是他不如岳飞的地方。  本文的主角吴璘是吴玠的亲弟弟,吴玠早逝后,吴璘和原吴玠的部将杨政、郭浩分统了川陕大军,吴璘在总结哥哥以步制骑的战术上,进一步发挥自己多年亲身作战的心得,创造了克制金军骑兵迭阵战术,他所指挥的剡家湾大捷便是这种运用迭阵战术一次成功战役。细细分析吴家兄弟的以步克骑战术,其实可以发现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其大抵可分为四点:一是抢占有利地形,实行纵深防御,二是充分发挥宋军以弓箭为长的特点,三是以宋军多为步兵的特点,实行番休迭战战术,四是多用近身战和夜战。  综上所述,两宋时期,宋军固然有许多弊病和不足,但一些勇敢明智的军事将领逐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探索克敌制胜的种种方法,为我国军事史留下辉煌的一页。
“文臣主战事,同仇暨敌忾”

   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发生于绍兴末年,由文臣虞允文指
  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渡江南侵。

   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灭。1148年,金兀术死去,海陵王完
  颜亮当右丞相。次年,完颜亮发动宫延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他梦想一举灭宋,
  尽享江南繁华。1132年,命张浩等大修燕京宫室,次年从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中都大兴
  府。接着又营汴京,准备逐步南迁,直逼南宋。完颜亮迁都,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河东、
  河北及中原地区的统治,另方面是为了便利对南宋的军事进攻。

   1159年正月,宋、金贸易的榷场,除泗州一处外,全部被金停止。二月,完颜亮命
  户部尚书苏保衡等于通州造战船,并调集诸路猛安谋克军以及契丹、奚人年25以上50以
  下者从军,共50余万人。又命诸路大造兵器,征调军马,共征到马56万余匹。1160年,
  签发各路汉军和水手,得3万人。同时,加紧修建开封的宫殿,作为南侵的前进基地。
  1161年七月,完颜亮迁都汴京。九月,完颜亮自将32总管,60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
  东路,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淮南。中路,刘萼、仆散乌者率领,自蔡州南攻荆襄。
  西路,徒单合喜、张中彦率领,自凤翔攻大散关。海路,苏保衡、完颜郑家率水军由海
  道直取临安,势在一举灭亡南宋。

   1158年,宋朝贺金正旦使孙道夫回国后即报告了金国有南侵之意,高宗以为金没有
  什么借口。宰相汤思退疑心孙道夫借此引荐主战派张浚,便把孙道夫贬知绵州。1159年
  末,金出榜禁止百姓传说即将起兵南侵的消息传到南宋,金朝贺宋正旦使施宜生也向宋
  透露了金兵不时南侵的讯息。宋高宗一方面立赵瑗为皇子,以便在抗金形势不利时退位
  逃避抗金的重任;另一方面,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春,派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使
  金朝,探侦虚实。叶义问证实金军即将南侵的消息后,右相陈康伯、兵部尚书杨椿立即
  布置两淮守备。在金军南侵的威胁下,秦桧的帮凶,左相汤思退,首先遭到抗战派反对
  和攻击,高宗无奈,只得将其免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四月,金派使至宋,正式
  挑衅。五月,金使到临安,使者当面辱骂高宗,要求派大臣去开封商议割淮汉流域土地
  给金,并以大江为界。战争一触即发,南宋群臣议论纷纷。主和派又主张逃跑。陈康伯
  坚决反对,说:“敌国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坚决主张抗金。一些
  太学生也积极请战。高宗遂命令备战,分四路迎敌。以吴璘为四川宣抚使,负责川、陕
  防务;以老将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
  主力的重任;以成闵为京湖制置使,率兵3万戍鄂州,与守襄阳的吴拱犄角相应,防守
  长江中游;以李宝为沿海制置使,率海舟120艘由海道北进,袭击金水军。

   金军南下后,宋军不战而溃。一个月左右,金兵推进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
  县)。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刘锜抱病从镇江渡江进驻扬州,随即派兵北上,进驻宝应、
  盱眙、淮阴,淮东的防务有所准备。但负责淮西防务的王权却逗留建康,不肯进军,在
  刘锜督催之下,才与妻泣别,进驻长江北岸的和州,不想前进。又在刘锜再三命令之下,
  才进驻庐州。十月初,当刘锜赶到淮阴时,金军到达淮河北岸。由于王权不进,淮西事
  实上没有设防,金军由此从容南下。而当王权得知金军过淮河,又弃庐州南逃。金军迅
  速推进到滁县,即将临江。在港阴抗击金军的刘锜得知这此消息,也只得退兵扬州。

   金军临江消息传到临安,京城乱作一团。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走,宋高宗也要
  “浮海避敌”。只有陈康伯和黄中的家属留在临安,并坚决反对逃海,高宗才表示“亲
  征”,继续抵抗。十月中旬,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
  军事。这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江苏六合),王权又从和州逃到采石。接着扬州失守,
  刘锜退守瓜州,后又退回镇江。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
  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
  南侵。

   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
  江。

   叶义问到了建康,派李显忠接替王权,此时,王权残军在采石,王权已罢,李显忠
  还没到任。十一月八日虞允文到采石犒师,距采石数公里外,即闻鼓声阵阵,问道旁行
  人,说是金军今日渡江,随行人都想回去,允文不听,进至采石,见王权残军1.8万人,

  士气低落,零散坐于路旁,皆作逃遁之计。虞氏召集诸将会议,说以忠义,鼓舞士气,
  决心一战。遂立即沿江布阵。宋军皆掩匿山后,敌军以为采石无兵,及近南岸,见宋军
  列阵相待,当涂人民观战助威者十数里不绝,方才大惊,欲退不能,只得前进。宋水军
  多踏车海鳅船,大而灵活,而金军船只底平面积小,极不稳便,宋船乘势冲击,金兵大
  败。次日,虞允文又派新盛率水军主动进攻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金船出港,宋军用强
  弩劲射,又使用霹雳炮轰击,又大败金军。完颜亮见渡江失败,只得退回和州,接着逃
  往扬州。

   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
  一掷,命令金军3天内全部渡江南侵,否则处死。这就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
  旬,完颜元宜率军杀死完颜亮。十二月初,东路金军退走,宋军乘机收复两淮地区。

   采石之战是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宋军民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力
  挫南侵金军主力,打破了完颜亮渡江南侵、灭亡宋廷的计划,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
  分裂和崩溃,使宋军在宋、金战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经典战役?满城会战可以说是很经典机动防御战役。
君子馆之战和澶渊之战很复杂很经典,但是要看懂不容易。
要看军事的话,看看曾瑞龙的经略幽燕和拓边西北,比网上瞎扯扯靠谱百倍。
本文标题: 刘锜作为两宋之交的抗金名将,其战略战术属于什么水平 在抗金战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37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大宋宫词》导演李少红称“辽是后金的前身”学点开关电器知识——断路器的基本原理之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