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咸阳宫几号宫殿的考古发现,推测其为皇帝处理政务活动之处

发布时间: 2021-08-12 05:58: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秦咸阳宫壁画是怎样被考古工作者发现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全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社...

秦咸阳宫几号宫殿的考古发现,推测其为皇帝处理政务活动之处

秦咸阳宫壁画是怎样被考古工作者发现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全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秦始皇还决定在宫殿、衙署、皇陵等建筑内,普遍绘制有壁画,以显示王权,宣扬功业。

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城遗址中,发现了比较完整的秦代壁画。这是战国中期秦孝公迁都咸阳、营建咸阳宫室时制作,又在秦统一后维修工程中加以复制或新作的。这批壁画可谓秦代壁画的代表,内容涉及秦文化的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秦代咸阳宫廷壁画主要发现于第3号宫殿建筑遗址之中,在宫殿西侧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廊道墙面上,是保存相对完好的壁画长廊。在倒塌的建筑堆积层中,有壁画碎片180余块,经细致查找拼对,制成可以作为标本的共有162块。

秦咸阳宫遗址现在是否有全部出土

秦咸阳宫遗址现在没有全部出土,只是部分出土!

秦都咸阳的郭城遗址至今尚未发现。根据调查材料,城址的范围大约东起柏家嘴,西至毛王沟,北到高干渠,南面因渭水河道北移,无遗迹可寻。经探测,城址中部偏北有东西长约 870米、南北宽约 500米、周长约2747米的夯土墙基。墙基宽约11米,最深 4.6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似为秦咸阳城的宫城。宫城内外已探明大小夯土建筑基址20余处,其中有 8处在宫城内。已发掘的 3座,均建于战国时期,因而推测这座宫城有可能就是当时的咸阳宫。宫墙以北有一条与宫墙平行的大道,已知长 960米,最宽处为54.4米。路面呈鱼脊形,两旁有排水沟。宫殿区以东,与一号殿址相距约3500米的轴线上为兰池宫遗址所在,经勘探,已发现夯土建筑遗址6处。在宫殿区以北约8公里的泾水畔,为望夷宫遗址所在,其北部已因泾水南移崩塌,现存夯基东西98米,南北34米。 宫殿区西面附近有铸铁、冶铜和制砖瓦的遗址,城外西南部,距宫殿区约 4公里的渭水旁有制陶和制骨遗址,发现有陶窑、水井、窖穴和排水道,同时还发现3个铜器和铁器的窖藏坑。
墓葬区在城外西北隅原上,东西延绵达 4公里,均属中小型墓,已发掘 128座,年代属战国中期至秦末。
宫殿建筑基址已发掘的有3座,均在宫城内。1号基址地跨牛羊沟东西两侧,两相对称,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7米,南北宽45米,台基高出地面6米,目前只清理了西半部。基址分上下两层建筑,上层正中为主体殿堂,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盥洗、沐浴等室,底层为回廊,廊下漫砖。台上台下均有排水设施。建筑墙壁绘制壁画,均已掉落。从遗存残块看,内容有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色彩有红、黑、白、朱膘、紫红、石黄、石青、石绿等多种矿物质颜料。整组建筑规模巨大,外貌壮观。2号建筑基址平面呈刀把形,西阔东窄,东西长 127米,南北宽32.8~45.5米

陕西考古学家是如何发现秦始皇政务大殿遗址的?

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多年考古发掘,秦咸阳城遗址北区整体布局面貌逐渐明朗,其宫、署、郭各区分列并利用人工壕沟结合自然环境区分界域;宫区核心区得以确认,宫区6号建筑具备政务大殿条件;郭区面积约为宫殿官署区面积的2倍,近960万平方米。

秦咸阳城遗址所在渭河北岸自然地貌呈向北渐高的台塬状,自南向北分别是渭河北岸滩地、一级阶地、二级阶地。考古确认秦咸阳城郭区分布于滩地,宫殿官署区分布于一级阶地,位于郭区东北部;王陵与国人墓地分布于一、二级阶地,位于整个遗址西北部。

宫殿官署区内建筑分布密集。官署区面积500万平方米,北部为东西长达4.5公里的人工壕沟,南部为高差20余米的自然台塬。壕沟与台塬构成了防卫系统,也作为区域划分界线 。

宫殿官署区西部、北部为官署手工业制作、管理及府库区,其中存在高等级骨器制作、金属冶铸、铸币、石甲胄制作等手工业遗存。宫殿官署区东部是以6号高台建筑基址为中心的建筑群,6号高台建筑自秦代地面至现存台基顶部高度达11.3米,顶部结构完全揭露,发现曲尺形墙体与壁柱、台阶与斜坡通道、涂朱地面等,顶部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具备政务大殿的条件。高台底部夯土台基近方形,面积达1.6万平方米。

以往认为在秦咸阳城西南部有面积约75万平方米的制陶手工业作坊区,而最考古发掘表明,该区面积近960万平方米,超过原定范围近12倍,为秦咸阳城郭区。

郭区北部靠近一级阶地之下有条东西断续分布长达9公里的水系遗存,沿线有3处类似湖泊的不规则大面积静水淤泥堆积。2021年考古学者对最东部堆积进行勘探和试掘,判断东部水域为文献记载的兰池。这条东西走向的断续水系可能对应汉代文献所记载的长池,它是秦咸阳城内一处重要水利设施,同时也是宫殿官署区与郭区之间的重要分隔线。

考古工作者发现郭区有平民半地穴式房址、大量灰坑、窖藏坑、水井等生活类遗存,同时存在制石、制骨、制陶等多门类手工业遗迹,这些地方曾用来生产平民用具,以及为官署区手工业提供初级原料或承担初级加工工作,而以往考古发掘中大量六国货币的发现则证明该区域可能存在商业贸易区域。

官署区高等级手工业制作点、郭区综合功能性质的确定,说明在秦统一后,渭北区的城市功能整体从政治中心开始转变,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少府、内史等机构的经济管理功能。

在陕西省关中地区,考古专家近期发现了一座特殊的遗址,它就是秦国故国遗址咸阳宫城,通过考察,他们甚至还计算出了秦国政务大殿的面积,据说荆轲刺秦就发生在此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古代史书中最辉煌的纪传体典籍,当非《史记》莫属,司马迁以拓荒之笔,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资料,让后世学者能参照该著作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史记》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故事还原度极高,甚至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都令人拍案叫绝。

《史记·刺客列传》中提到,荆轲曾靠着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与燕国督亢地图,成功靠近秦王,并在图穷匕见之时展开刺杀。可惜的是,秦王的反应十分迅速,他一边围着柱子旋转,一边抽出青铜剑,将荆轲刺倒于地,荆轲被众多卫士所杀,成就了一世的英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司马迁在描写该桥段时,着重将笔墨置于情节,却忽略了对当时环境的描写,故此,关于荆轲刺秦时确切的地理位置,几乎成为了一个谜。

真相永远不会被彻底掩埋,在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我国考古学家们终于有了新的发现。在今西安市主城区以北18公里处,赫然出土现一处遗址,该遗址面积十分庞大,距离地下数十米深,其主要组成部分正是建筑物的基石与夯土。通过实地测量以及航拍无人机的测绘显示,该处遗址的面积共有500万平方米左右,其占地面积之广,施工规模之巨,在古咸阳地区屈指可数,如此也能证明,该处遗址原本是秦国宫殿的修建之地,是当时秦国贵族处理政务的中心枢纽区域。

更令考古专家们惊讶的是,在此次科学考察活动中,他们还意外的发现了序号为6号的高台建筑遗址。6号高台遗址位于整座遗址的东部,占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其规模完全具备构成秦国中心大殿的条件。有趣的是,在此次挖掘过程中,秦国大殿地下基础设施处的排水管、廊道等遗存也保存得相当完好,直接说明了古人对于排水给水设施的重视程度。

秦国宫廷大殿遗址之上,还存在不少粗大的柱子遗痕,虽然其断口都已经参差不齐且带有少许炭黑色,但仍能发现其当年装点宫廷的富丽堂皇。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解释称,秦国大殿柱子遗痕之所以会出现炭黑色,其实与秦末战乱有关,杜牧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讲述的正是项羽火烧秦国宫室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记》中曾谈到的“秦王绕柱”,也在今天得到了证实,正是因为有大量的基础石,就证明柱子的存在,正因为殿内的柱子多,嬴政才可以绕着柱子跑,最后让荆轲的刺杀没有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一条呈东西断续分布长达9公里的水系遗存也重见天日,考古学家称,此水系早已经干涸,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它却是秦国宫廷之中的用水来源。史料曾记载,秦始皇曾专门为该水系修建一座园林,并取名为“兰池宫”,又称兰池陂,秦始皇命人引渭水修建兰池宫并挖池筑岛,按照传说中海上仙山的形象修建园林,过上了极为奢侈的生活。《史记》记载的秦始皇三十一年遇刺事件,也是发生在兰池宫,幸亏当时其身边的武士拼命保护,才算保得秦始皇顺利脱险。

如今的我们,面对如此一座庞大的遗址,心中定然会发出慨叹。我们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想象着秦始皇在这座深宫大典中接待群臣、发布政令以及荆轲刺秦的场景,抚摸历史的脉搏,感受历史的呼吸,似乎历史曾经的一幕幕,只是刚刚发生而已。

政务大.殿埋葬了汉高祖的后宫
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城遗址内发现大量宫殿官署区遗址,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此外,考古人员经过细致地挖掘还在遗址东部发现了6号高台建筑遗址,这座建筑顶部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具备秦国政务大殿的条件,属于秦咸阳城遗址宫区核心位置所在。由此发现了秦始皇政务大殿遗址。
对照历史,还有现场发现的文物,来判断出这个场地是作为秦始皇的政务大殿,因为文物是和政务相关的,而且场地面积大

秦国有那些宫殿

请问一下秦国有哪些宫殿,各是谁住的或是有哪些作用。rn注:是秦国的,秦朝时建的不需要rn谢谢各位了
  秦代都城咸阳位于渭水之滨,因此秦代主要宫殿也分布于关中平原的渭水两岸。 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后,就在渭水北岸陆续构建了很多宫室,称咸阳宫。考古发现表明,咸阳宫建筑基本都是高台楼阁式样,殿堂之间有飞阁互相连通。秦灭六国时,秦始皇(前247—前210年在位)曾下令,每攻灭一国,即在咸阳附近修建一座模仿该国宫殿的建筑。于是,渭水北岸,咸阳宫东北,曾有过一组仿六国宫殿的建筑群。
  秦代最著名的宫殿当数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规模之大由此可见。相传当年项羽(前232—前202)入关时,纵火将阿房宫焚毁。但据最新考古成果,阿房宫遗址并未发现大规模焚烧的痕迹。 相反,却有很多证据表明,秦朝灭亡时,阿房宫前殿可能还没有建成。
华声报西安消息:经过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东侧30多平方公里近一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与部分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传说的秦始皇上天台遗址实际上是战国秦时期营建的上林苑中的一处宫殿建筑群。

据新华网报道,在阿房宫前殿遗址东50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当地人称其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当地人曾在遗址上面取土、修筑梯田和大规模平整土地,当年的指挥部就设在“始皇上天台”上。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说,上天台遗址的核心是一座高台宫殿建筑,下为夯土台基,上为宫殿建筑,应是一座可分为底、中、顶三部的高台宫殿建筑。这与秦都咸阳宫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的形制基本相同,是较典型的战国高台宫殿建筑。从考古学角度看,这处遗址无疑是战国秦在上林苑建造的一处以高台建筑为核心的宫殿群。因其时代比阿房宫早,与阿房宫没有关系。
秦国宫殿就主要雍城宫殿群和咸阳宫殿群了.

雍城是秦国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雍城建造的时代,正值秦国的国力处于由弱而强的上升期,都城的建设规划体现了秦国的蓬勃朝气,同时超过周王室礼仪的建筑更是无处不在,以规模宏大为主要的特征。尤其在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执政时期,秦国的经济飞跃发展。为了显示秦国的强大国力,王室宫殿的建造规模比各诸侯国,甚至周天子更加辉煌.
秦咸阳城是战国后期秦国及秦代的都.宫殿嘛...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是举世闻名的"阿房宫"以及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
放弃了
啊房宫

咸阳宫“一号宫殿”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地位极为重要的朝代。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上沿用至今;它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和使用;它奠定了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它设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废井田,辟驰道,统一度量衡。秦朝在历史上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对后世却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如此宏伟壮丽的朝代,其都城必然也是充满无限魅力的。秦都咸阳,是现知始建于战国的最大城市。它北依毕塬,南临渭水,咸阳宫东西横贯全城,连成一片,居高临下,气势雄伟。据考古发现,在接近宫殿区中心部位有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一号宫殿”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出地面约6米,利用土塬为基加高夯筑成台,形成二元式的阙形宫殿建筑。它台顶建楼两层,其下各层建围廊和敞厅,使全台外观如同三层,非常壮观。上层正中为主体建筑,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过厅、浴室等。下层有回廊,廊下以砖墁地,檐下有卵石散水。室内墙壁皆绘壁画,壁画内容有人物、车马、动物、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色彩有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
本文标题: 秦咸阳宫几号宫殿的考古发现,推测其为皇帝处理政务活动之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29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有哪些达到了巅峰后不久便跌落谷底的人物如何看待明朝军事最弱,对敌是在送人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