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粟裕有哪些厉害之处

发布时间: 2021-08-04 22:04: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2

粟裕的用兵有什么特别之处?粟裕的用兵的特别之处:一是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粟裕用兵,深谙集中优势兵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抗日战争、解...

历史上粟裕有哪些厉害之处

粟裕的用兵有什么特别之处?

粟裕的用兵的特别之处:

一是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粟裕用兵,深谙集中优势兵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在总体上敌人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粟裕更加注重战术上的以多胜少,每次战役必然集中数倍于敌人的兵力,在局部形成压倒性优势,以排山倒海之势速战速决。苏中战役时,虽然论总体兵力粟裕以3万不敌12万,处于劣势。但具体到每一个战役,粟裕都精心部署,务求人员对比上的绝对优势。苏中首战宣泰,粟裕以整编83师为首,迅速集中6倍于敌以上的兵力,仅用3天时间,就歼敌3000余人,开创消灭美械装备蒋介石嫡系部队之先河。血战孟良崮之时,粟裕集中5个纵队、10余万人的优势兵力,团团包围张灵甫整编74师3万余人,只用3天时间赶在国民党援军到来之前,就歼灭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首。

二是兵无常势,出奇制胜。粟裕长期远离中央,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形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形成了他以智取胜、以奇制敌的特点。豫东战役中,粟裕随机应变,首先考虑中央军委规定的中心目标——歼灭鲁西南的第5军;当粟裕发现歼敌条件不成熟时,根据敌情变化,旋即制定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1948年6月17日到22日,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迅速攻克开封,全歼守军3万人,豫东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粟裕随即避实就虚,主动撤出已是空城的开封;抓住国民党部队相距甚远、稍纵即逝的战机,猛虎出洞,在睢杞成功消灭区寿年兵团,打击黄百韬兵团,完美结束豫东战役。

三是临机专断,兵贵神速。粟裕指挥淮海战役时,根据战场局势变化,机断专行,决定提前两天发起战役,即由原定11月8日晚改为11月6日晚。11月6日,粟裕一面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告邓小平、陈毅、华东局,一面下令部队立即执行。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果断决策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夺取了战场主动权,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四是谋篇全局,运筹帷幄。粟裕富有战略远见,善于把握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调动兵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早在淮海战役发起一个月前,粟裕充分考虑到后勤保障问题,要求必须备足百万人3个月以上的粮草供应。粟裕将自己军事上精于筹算的特长发挥在后勤上,不但从宏观上分析整个战役的粮食供需形势,还从微观上精确计算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是斗胆直陈,据理力争。粟裕用兵,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旦发现上级决策有不符合战局的地方,粟裕绝不盲从,而是客观陈述自己的建议,历史上留下了粟裕斗胆直陈的美名。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时,我山东、太行两区主力实行外线出击,向南作战;粟裕建议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发起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迅速打开了局面。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电令粟裕,要他率领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权衡利弊得失,粟裕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建议暂不渡江。1948年6月16日至7月6日,粟裕组织指挥的豫东战役,迅速改变了中原战局,并推动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发展。

速战速决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有哪些贡献?

RT,请详细并简要的说明,不要说废话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兼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政干部和参谋人才。

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在粟裕的指挥下,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并且“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

1945年12月25日,粟裕所指挥的高邮邵伯战役,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歼灭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打破了蒋军“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改善了华中南线战略态势,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粟裕

粟裕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现在一般的军史研究者都认为淮海战役的实质进程是由粟裕推动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现在一般的军史研究者都认为淮海战役的实质进程是由粟裕推动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他起身时,拉上了朱德,又迈过许多人,拉过粟裕,三人和贺龙一起上前为纪念碑铲下土。一代军神刘伯承也曾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一九四八年六七月间,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策,我华东野战
军外线兵团( 注) 和中原野战军一部,在河南省东部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
次重要的战役决战,即豫东战役,也叫开封、睢杞战役。这次战役,是一次包括
攻坚战和运动战在内的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兵团作战,也是我亲身经历
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敌我双方都投入了较大的兵力。除了战略上配合作战的部队
外,我军直接参战的有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七个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
野战军两个纵队,已经冀鲁豫军区和豫皖苏军区的部分兵力,共约二十万人;敌
军直接参战的十二个整编师,三个快速纵队,以及特种兵部队和保安部队等,共
约二十五万人。经过开封、睢杞两个阶段共二十个昼夜的连续作战,我军全歼敌
人一个兵团部、两个整编师部、四个正规旅、两个保安旅、一个正规团和三个保
安团,并歼灭其他援敌一部,共九万余人。这是华东野战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后
进行的第一个大歼灭战,也是在解放战争开始以后的整整两年中华东野战军进行
的一次最大的歼灭战。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广大指战员不畏艰险,不怕困难,顽
强奋战,表现了无比的勇敢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我写这篇回忆录,首先是为了纪
念在这次战役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同时,也期望能为研究我军灵活机动的战略
战术和大兵团作战的指挥问题提供一些情况,和同志们共同探讨。

注:华野外线兵团包括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和两广纵
队、特种兵纵队。一九四八年三月,华野奉中央命令,将所属野战部队编组为四
个兵团,即以外线兵团的第一、第四和第六纵队组成第一兵团( 亦称粟裕兵团) ,
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第三、第八和第
十纵队组成第三兵团( 亦称陈唐兵团) ,陈士架兼司令员,唐亮兼政治委员;以
内线兵团的第七、第九和第十三纵队组成第二兵团( 亦称山东兵团) ,许世友任
司令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第二纵队及华中第十一和第十二纵队组成第四兵团
( 亦称苏北兵团) ,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

集中兵力,大战中原

一九四七年六月底和七月,晋冀鲁豫野战军( 即后来的中原野战军) 强渡黄
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我军在全国各战场逐
步展开战赂进攻。到一九四七年底,解放战争的整个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中国人民
而不利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已失去主动,“全面进
攻”、“重点进攻”和“全面防御”均遭失败,而我军则在全国各战场进一步对
敌人展开了进攻。

在这期间,在南线的中原战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地区,
初步站稳了脚跟;太岳兵团在豫西和豫陕边境辗转破敌,开辟了豫陕鄂边区;华
东野战军举行外线出击,挺进到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入敌人的
腹部,乘胜完成战略展开,相互策应,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了大量敌
人,打败了敌人三十三个旅对大别山区的全面围攻,击破了敌人在中原战场的全
面防御体系,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南线兵力一百六十个旅中约九十个旅在自己的
周围。这些行动,对于迫使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
粟裕光辉战绩
指挥的主要战役 
战役名称 指挥员 我方与敌方兵力对比 歼敌数量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13万:约16万 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19万:约24万 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16万:约45万 32680人以上
豫东战役 粟裕 20万:25万 93970人
济南战役 粟裕 14万:27万 10.4万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 60万:80万 555570人
渡江战役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 60万:45万 30余万人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粟裕打过那些胜仗,打过败仗吗?

粟裕打过的胜仗有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开封战役、皖南事变等。打过败仗只有谭家桥战斗。

1、谭家桥战斗

谭家桥位于安徽省区,地处黄山东麓。很多年以后,粟裕重返谭家桥,回忆起那段硝烟弥散的岁月,粟裕仿佛又听到了战友的呐喊声。

机关枪在嘶吼,火焰在升腾,鲜血模糊了双眼,当年的一幕幕仿佛历历在目。良久,粟裕说了一句话:“我一生基本上打的都是胜仗,就是在这里打了败仗。”

2、皖南事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

3、开封战役

1948年6月16日,粟裕发起开封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一阶段),激战5昼夜,22日攻克开封,全歼守敌及部分援敌共4万余人。6月27日发起睢杞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激战6天,共歼国民党军5万余人。7月12日发起兖州战役,歼敌6.3万余人。



扩展资料

粟裕人物轶事:粟裕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

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2003年,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公开了这三块珍藏近20年的弹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家桥战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粟裕

粟裕打过的胜仗很多,失败过的战斗有谭家桥战斗。

1、1939年1月,粟裕在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

2、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8月中旬起,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多人,伪军更多 ),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

3、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

6月26日,发起南坎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歼灭陈泰运部及日伪军2300余人。

4、1945年1月13日,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5、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集中正规军50万人,向华东解放区的华中野战军聚集地发起进攻。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余人奋起迎击。

分两个阶段作战,历时45天,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3万人(国民党军五分之二兵力),取得了在内线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6、谭家桥战斗

谭家桥位于安徽省区,地处黄山东麓。很多年以后,粟裕重返谭家桥,回忆起那段硝烟弥散的岁月,粟裕仿佛又听到了战友的呐喊声。

机关枪在嘶吼,火焰在升腾,鲜血模糊了双眼,当年的一幕幕仿佛历历在目。良久,粟裕说了一句话:“我一生基本上打的都是胜仗,就是在这里打了败仗。”

扩展资料:

粟裕先后创建了浙南、苏南、苏中、海上和苏浙皖边根据地,而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新四军在长江以北站稳了脚跟,改善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战略态势,提高了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 

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兼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政干部和参谋人才。

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在粟裕的指挥下,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并且“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粟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家桥战斗

 大将粟裕参与指挥过的战役如下:黄桥战役、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败仗肯定也是有的:
一、泗县战役 1946 年7 月华野山东部队将国民党第7 军的172 师包围在泗县城里, 打了两天,华野损失惨重。此时国民党第7 军的171 师也突破阻击逼近泗县,对粟裕部队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华野不得不撤围。其中华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鲁南第8 师遭受重大损失,伤亡过半。从此国民党第 7 军中便流传着“钢军硬,共军不敢碰一碰”的顺口溜。如果按“8 师伤亡过半”的标准,那么泗县战役,仅8 师就伤亡5000 人左右。再加上参战的2 纵、9 纵,此役,解放军伤亡应在7000 人左右,国民党军仅损失3000 人。
二、淮阴之战 1946 年9 月,张灵甫率国民党整编74 师主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整编74 师一路突破华野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三道防线,到达淮阴城下,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水也无法迟滞74 师的迅猛攻击。18 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发起夜战,从解放军各纵队的结合部成功突破,用假口令诈开南门,对华野进行内外夹击,解放军反击未能奏效,全线崩溃,被迫于19 日撤出淮阴。74 师继续追击,又于22 日攻占淮安,至此,国民党军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解放军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华中主要工商区两淮的丢失对于华野兵力补充、后勤补给和部队回旋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三、第二次涟水保卫战 1946 年12 月,张灵甫统一指挥国民党军整编74 师和整编第28 师第192 旅以及新7 军一部共5 个旅二攻涟水,张灵甫吸取以往教训,以一部从西面攻击涟水,解放军措手不及,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 师奉命回师增援,在涟水城外被74 师重创,6 师伤亡达5000 人以上,完全丧失了战斗力。74 师胜利攻占涟水。由于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被迫北撤山东。
四、南麻战役 华野歼灭整编74 师后粟裕开始轻敌,认为胡琏的整编11 师是个软核桃,1947 年7 月开始攻击南麻,不想胡琏花了二十余日在南麻村庄周围构筑了无数集团梅花形子母堡工事。解放军每打下一地堡,仅仅消灭对手两三人,而自己却付出去了至少一个排的有生力量。这样进攻了三天,南麻纹丝不动,而黄百韬集团军的援兵已经到了。粟裕两面受敌,难以支撑,不得已下令退兵。粟裕手下的四个纵队伤亡惨重。国民党军损失在8000 人,解放军损失约14000 人。
五、临朐战役 南麻战役失利后粟裕为了鼓励低落的士气,匆忙决定攻打临朐的李弥,不想在发起进攻的时候,突然大雨倾盆,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弹药受潮,攻城受挫,许多士兵被洪水冲走,淹死不计其数,惨不忍睹。此时蒋军各路援兵已纷纷赶到,华野不得已只得全军撤退。临朐战役中华野总共损失11000 人,被俘约500 人,国民党损失5000 余人。
六、土山集战役 1947 年9 月土山集战役(曹县战役),国民党整编11 师孤军深入到土山集、大义集一带,华野急于报南麻一箭之仇,调动5 个主力纵队(华野1、3、4、8、10 纵,中野11 纵)设下口袋阵,欲包歼整编11 师。国民党11 师师长胡琏嗅觉敏锐,马上停止前进,进驻两个村庄挖掘工事固守。解放军还是老战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3、8 两纵猛攻土山集守军18 旅,4 纵阻击大义集增援。胡琏的18 旅顽强守住土山集,经过3 天激战,重创3、8 两纵,同时大义集的 11 旅及时出击,打垮4 纵阻击,猛烈攻击3 纵后方,华野见势不好,迅速撤退。解放军伤亡4413 人,11 师伤亡3000 多。
七、金门战役 金门战役就不啰嗦了,是公认的解放战争中我军的第一败仗,叶飞在回忆录《征战纪事》324 页中说,我军伤亡近一万人,蒋军伤亡 2.6 万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解放战争》下之237 页称蒋军伤亡9000 余人。军科院《全国解放战争史》之五,179 页称蒋军伤亡 9000 余人。事实是我军被俘7095 人,牺牲2000 人左右。蒋军伤亡 3249 人,其中伤1982 人,亡1267 人,据蒋军战后精确伤亡统计表。这是典型的歼灭战,前期双方各有伤亡,后期胜方抓俘虏。金门战役的失利对全局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国民党振奋了军心、民心,鼓舞了士气,解放军丧失了攻台的的最好时机。
八、南日岛失利 1952 年10 月8 日,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胡琏派特务化装成渔民,潜入莆田外的南日岛探得知岛内兵力空虚,只有解放军1 个加强连的兵力,胡琏认为这是偷袭的好机会。10 月11 日晨7 时,胡琏指挥其麾下9000 余众,分乘10 艘舰艇,在8 架飞机的掩护下,突然向南日岛发起袭击。我守岛部队顽强抗击,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壮烈牺牲。少部被俘后被送往高雄。岛上的政权被摧毁,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遭受到严重损失。更大的悲剧是当日晚间,解放军不明岛上情况就仓促派出援兵1000 多人,携带武器不足,登岛后虽奋勇冲杀,毙伤国民党军800 人,但因寡不敌众,遭敌各个击破,全军覆没。全岛一度被国民党军占据,当福建军区准备再调部队反击时,登岛的国民党军已全部安然撤退。这是三野自金门失利后的第二次重大失利,是二十八军自解放战争以来又一次大的损失。叶飞闻知,悲痛异常。毛主席也来电严厉批评了福建我军在南日岛的失利。
  粟裕身经百战,所有战事难以一一道来,仅就一些著名的说说,

  1940年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歼灭国民党顽军1.1万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黄桥决战的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11月29日 指挥发起曹甸战役,歼灭国民党顽军八千余人。

  1941年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敌1300余人。8月中旬起,,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多人,伪军更多[3]),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同时,发动“十团大战”,向苏中各地日伪军薄弱据点广泛出击。

  1944年1、2月间 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士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在他指挥的车桥战役中,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敌碉堡50座。当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6月26日,发起南坎战役,在以南坎战斗为中心的一系列作战中,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一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反击国民党陈泰运部,并打击来援伪军,歼灭陈泰运部及伪军2300余人。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粟裕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和十余万地武民兵,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一个半月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央军委令其负责战役指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中央后,收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并成功完成了全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

  1948年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十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至此战局由“小淮海”发展成了“大淮海”。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之一,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八万余人[2]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十五万多人[2]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
仅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就打了24大败仗,其中有的是解放第一大败仗-----全军覆没、也有造成祖国至今处于一边不国的不统一状态----台湾解放失败!粟裕也被凤凰网评的解放军十大败仗中占有其中六大,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请看粟裕的解放战争失败录:

1.淮阴之战
2.链水的败仗,二战涟水
3.泗县战役
4.粟浴直接指挥的南麻失利,
5.粟浴直接指挥的临句失利
6.汶上失利,
7.济宁失利
8.盐南失利
9.曹县失利。
10.粟浴直接指挥土山集战斗
11.胶东平度失利,
12.凤凰山失利,
13.水沟头失利
14.碾庄战役
15.小宋庄失利,
16.大宋庄失利,
17.贺台子失利等。
18.范家集失利,
19.潘塘失利。
20.豫东战役第三阶段
21.上海月浦失利
22.金门失利,
23.步登岛失利,
24.南日岛失利

历史上粟裕有哪些厉害之处

先谈战绩:
1、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2、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3、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再谈代价:
粟裕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两次伤在头部(三块弹片终身留在头颅内)。头疼的时候,头发都不能碰,也不能摸。他的脸总是异常通红,经常说脑袋发胀。后来还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要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直线上。
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发现折磨粟裕后半生的三块弹片。

以下是别人总结的:
一是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粟裕用兵,深谙集中优势兵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在总体上敌人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粟裕更加注重战术上的以多胜少,每次战役必然集中数倍于敌人的兵力,在局部形成压倒性优势,以排山倒海之势速战速决。苏中战役时,虽然论总体兵力粟裕以3万不敌12万,处于劣势。但具体到每一个战役,粟裕都精心部署,务求人员对比上的绝对优势。苏中首战宣泰,粟裕以整编83师为首,迅速集中6倍于敌以上的兵力,仅用3天时间,就歼敌3000余人,开创消灭美械装备蒋介石嫡系部队之先河。血战孟良崮之时,粟裕集中5个纵队、10余万人的优势兵力,团团包围张灵甫整编74师3万余人,只用3天时间赶在国民党援军到来之前,就歼灭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首。孟良崮战役是粟裕的得意之作,毛泽东1948年5月在西柏坡接见粟裕时曾说:“能歼灭74师,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我毛泽东本人。”
二是兵无常势,出奇制胜。《孙子·虚实》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粟裕在战争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理论,收到奇效,堪称一代战神。粟裕长期远离中央,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形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形成了他以智取胜、以奇制敌的特点。豫东战役中,粟裕随机应变,首先考虑中央军委规定的中心目标——歼灭鲁西南的第5军;当粟裕发现歼敌条件不成熟时,根据敌情变化,旋即制定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1948年6月17日到22日,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迅速攻克开封,全歼守军3万人,豫东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粟裕随即避实就虚,主动撤出已是空城的开封;抓住国民党部队相距甚远、稍纵即逝的战机,猛虎出洞,在睢杞成功消灭区寿年兵团,打击黄百韬兵团,完美结束豫东战役。
三是临机专断,兵贵神速。战争年代,军情瞬息万变,需要指战员拥有高超的预判力和决断力,而不能事事向上级请示,贻误战机。杰出的军事素养、长期的指挥实践,使粟裕具备了高人一等的眼光和威震三军的魄力。渡江战役中粟裕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当时出现了是否要继续追歼逃跑敌军的问题,总前委建议休整,粟裕敏锐地预测到敌军动向;为争取更大胜利,粟裕机断专行,指挥东西两线部队加速形成钳形攻势,猛插猛打,全歼逃敌,生俘敌军长、副军长以下官兵5万余人,取得了郎、广追歼战的巨大胜利。粟裕指挥淮海战役时,根据战场局势变化,机断专行,决定提前两天发起战役,即由原定11月8日晚改为11月6日晚。11月6日戌时,粟裕一面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告邓小平、陈毅、华东局,一面下令部队立即执行。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果断决策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夺取了战场主动权,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毛泽东后来曾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四是谋篇全局,运筹帷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粟裕富有战略远见,善于把握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调动兵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早在淮海战役发起一个月前,粟裕充分考虑到后勤保障问题,要求必须备足百万人3个月以上的粮草供应。粟裕将自己军事上精于筹算的特长发挥在后勤上,不但从宏观上分析整个战役的粮食供需形势,还从微观上精确计算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粟裕指挥淞沪战役解放上海时,从全局谋划,认为上海是中国的第一经济中心,不能大规模破坏;命令力争不使用重武器,尽量减少城市建筑物破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在激烈的战斗中,上海不间断供电供水,电话畅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周恩来称赞说:“解放上海,好比瓷器店里抓老鼠,谈何容易!粟裕同志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硬是解放了上海,了不起啊!”

五是斗胆直陈,据理力争。粟裕用兵,不唯上,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旦发现上级决策有不符合战局的地方,粟裕绝不盲从,而是客观陈述自己的建议,历史上留下了粟裕斗胆直陈的美名。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时,我山东、太行两区主力实行外线出击,向南作战;粟裕建议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发起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迅速打开了局面。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电令粟裕,要他率领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权衡利弊得失,粟裕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建议暂不渡江。1948年6月16日至7月6日,粟裕组织指挥的豫东战役,迅速改变了中原战局,并推动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发展。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粟裕的军事素养有多厉害?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个直接性的原因就是粟裕没有参加过长征,而且十大元帅大部分当过他的上级领导,况且十大元帅都是元老级的人物,所以虽然战功赫赫,但是还是只能屈居大将

我的历史老师曾说过 倘若粟裕能把自己的爆脾气改一改 不是满嘴脏话的话 他必然在十大元帅当中有一席之地 我的历史老师对历史课本不完全赞同 因为他认为那是弓产当的赤色宣传 我非常喜欢这个老师 我很赞同他的话 粟裕征战沙场的能力毋庸质疑
林彪既然是十大元帅 那必然也是有些功力的 他认为能赢的仗一定会去打 如果不能赢的一般不去 倘若胜算一半的话 他会考虑再三 是个很有心计的人
二人的实力我觉得伯仲之间!
粟裕大将是军事家哦,华东野战军实际上的司令!
精彩的完成了痛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

这些问题得从战功、资历、派系(山头)、领导者个人喜好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1、战功上粟裕没得说,绝对是够得上元帅资格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元帅里也只有林彪可以与之相比较了)。黄桥决战,豫东、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而天目山,苏中,鲁南诸战役也是没得说。这里重点说下粟裕在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方面的杰出点。在解放战争后期,粟裕提出的“顽强固守”、“要点争夺战”、“打完仗后的撤退是一个重大的难题”、“后勤极为重要”、“增强部队的机动性能”、“尽量争取制空权”(当时条件还不具备)等军事思想,与二战中的将领的军事思想有不少相似之处,即常说的与国际接轨,应该说是很先进的。但是,在当时的主流军事思想所看轻的,或者认为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个人以为,在授衔时这些就被认为是落后的东西,或多或少会有影响)。综上,从军功来看,粟裕的确可以是元帅。但是问题主要出在后边;
2、从资历上看,粟裕早期确实还不够,在红军主力长征后做了个留守部队的军团参谋长,后来又是抗日先遣师师长,跟那些军团长、政委的比起来,倒是差了一截。资历这个东西很奇怪,就算是战功再多,很多时候是没法弥补的。所谓“先入山门为大”嘛。但其实这里也有问题,在跟陈毅搭档时候,几乎都是粟裕指挥的,还总是谦让着不做正职,这里可以看出粟裕是有实无名的正职。综上来看,资历上粟裕主要是前期吃的亏比较多;
3、派系(山头)来说,粟裕是吃了陈毅的亏。(虽然这么说有点庸俗,但实际上很起作用的)按照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的原则,是一个方面军(野)出一个人,因为陈毅是正职,自然是陈。因此这一点来看,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林彪的部队能出一个罗荣桓呢?(当时聂荣臻算华北解放军的代表,不算林彪的四野)一个自然是罗荣桓是做政治工作的,也算一个方面代表,另一个是资历很老,井冈山的时候就是政治工作的鼻祖了。还有一个应该算是对四野强悍战斗力的认可吧。因此在派系上,粟裕是没话说。(再加上资历和部队战斗力,总是有点无奈吧);
4、领导人的喜好。(这个用现在的话说潜规则吧)。一个是因为朝鲜战争爆发时,毛点将第一人选就是粟裕,可是粟裕偏偏这个时候病得很重,所以在毛心目中分量下降了不少;周和陈毅关系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在有人质疑陈毅从事行政地方工作不能授衔时,就是周力保的;还有一个是元帅里只有陈毅一个没长征,这说明长征的分量和重要性。(粟裕没能参加长征一个说明资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没入当时领导人的法眼)但陈有周的关系在。。。所以,从人际关系上看,粟裕没不占优势;
5、我想是那种“宁为将首,不做帅尾”的心理吧。反正即使做元帅也是最后一个,还不如做个第一的大将嘛。
ps:1、叶剑英不会比粟裕差,不仅是资历,而且是在关键时刻(这里是长征的时候,在张国焘要分裂红军的紧要时刻,叶向毛送过情报)叶有功劳的。毛说过叶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2、个人也为战功卓著的粟裕可惜,毕竟我很欣赏这个无冕之王的,认为粟裕是和林彪不相上下的人,可惜。。。
将不贪功,功成身退是最难得的。他没有争元帅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标题: 历史上粟裕有哪些厉害之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210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能分别用一两个句子概括保守主义有哪四个历史传统吗姬轩亦的学术水平怎么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