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那一次,我挨打了450转眼间,我已度过了在人间的第13个年头。这意味着我又懂事了,成熟了。,还记得小时候多么淘气、顽皮,因此常遭老妈...
作文 那一次,我挨打了450
转眼间,我已度过了在人间的第13个年头。这意味着我又懂事了,成熟了。
还记得小时候多么淘气、顽皮,因此常遭老妈的打骂。
回忆跳到一、二年级左右。那一次被老妈痛打,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虽然我已忘怀是为何事遭受如此“虐待”,但是过程还未至于被时间冲洗。
我只记得,老妈当时瞬间“起火”,随手拿起了放在茶几上,她用来打扫卫生的“武器”——鸡毛掸子,倒转来拿,便追着我跑。我意料不及,撒腿就跑。但没有做好充足的“战斗”准备,结果刚跑,就把拖鞋给跑飞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命似地奔向厕所,躲了起来。原以为“战斗”到此为止,孰不知,好戏在后头呢。我在厕所里寂寞难耐,便小心翼翼地打开门锁,匆匆跑出厕所。但,“一山还有一山高”,老妈阻挡了我的道路。我无处可逃,只有乖乖“投降”,束手就擒。但我是畏罪潜逃,得受重罚。老妈抡起鸡毛掸子,在半空中打下来,我一边跑,一边躲;一边用手捂住屁股,一边用求助的眼神和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向爸爸请求支援。爸爸向我投来了无奈的眼神,便离开了“凶案现场”。也许他并不习惯看这种“血腥”的场面……
“战斗”终于在我的哭啼声中结束了。我随即跑到书房里小声哭泣。过了一会儿,我查看了身上的伤痕,一条条,清晰可见,红得发热。突然,我身后响起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声音:“疼不疼?”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妈妈拿来了药油,想帮我涂上。我任性地把她推开,她吓唬我说:“你再这样,我再打多你一次!”我无从选择,唯有乖乖地听老妈的话。
现在虽然已有四、五年未受挨打,但这些经历,是童年特有的回忆。其实,能让父母打着,是件幸福的事,即使,这,并不愉快。
还记得小时候多么淘气、顽皮,因此常遭老妈的打骂。
回忆跳到一、二年级左右。那一次被老妈痛打,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虽然我已忘怀是为何事遭受如此“虐待”,但是过程还未至于被时间冲洗。
我只记得,老妈当时瞬间“起火”,随手拿起了放在茶几上,她用来打扫卫生的“武器”——鸡毛掸子,倒转来拿,便追着我跑。我意料不及,撒腿就跑。但没有做好充足的“战斗”准备,结果刚跑,就把拖鞋给跑飞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命似地奔向厕所,躲了起来。原以为“战斗”到此为止,孰不知,好戏在后头呢。我在厕所里寂寞难耐,便小心翼翼地打开门锁,匆匆跑出厕所。但,“一山还有一山高”,老妈阻挡了我的道路。我无处可逃,只有乖乖“投降”,束手就擒。但我是畏罪潜逃,得受重罚。老妈抡起鸡毛掸子,在半空中打下来,我一边跑,一边躲;一边用手捂住屁股,一边用求助的眼神和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向爸爸请求支援。爸爸向我投来了无奈的眼神,便离开了“凶案现场”。也许他并不习惯看这种“血腥”的场面……
“战斗”终于在我的哭啼声中结束了。我随即跑到书房里小声哭泣。过了一会儿,我查看了身上的伤痕,一条条,清晰可见,红得发热。突然,我身后响起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声音:“疼不疼?”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妈妈拿来了药油,想帮我涂上。我任性地把她推开,她吓唬我说:“你再这样,我再打多你一次!”我无从选择,唯有乖乖地听老妈的话。
现在虽然已有四、五年未受挨打,但这些经历,是童年特有的回忆。其实,能让父母打着,是件幸福的事,即使,这,并不愉快。
那一次挨打之后300字作文
那一次挨打之后300字作文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挨过打。在我心里我第一次挨打的经历还历历在目。
一天,我在校园里,我的一个同学对我说:“你的牙齿好难看”我说:“你的才难看。”我们你一句我一句顶撞起来。他的活刺痛了我,使我特别生气就动手推的一把。两个由顶嘴引起打架,你来我往。两个人脸上,手上都变花了血淋后。老师不在,同学们赶紧劝架。我想当时不是这样,真不知道结果如何。
回到家爸爸看见我脸上伤痕,问:“你这么啦,摔伤了?”我小声的说:“没有,我没事。爸爸听我这样回答,力然大怒:”你最好给我说清楚。“看着单和蔼可亲的父亲这样,我很害怕,一五一十的把经过讲了出来。“啪啪”我的脸感到一阵热辣辣的,眼睛冒出金星来。父亲。生气了。我吓得不知道如何才好。
这是我第一次挨打,也是爸爸第一次对我发那么大的脾气,那一次我真的吓坏了。
一天,我在校园里,我的一个同学对我说:“你的牙齿好难看”我说:“你的才难看。”我们你一句我一句顶撞起来。他的活刺痛了我,使我特别生气就动手推的一把。两个由顶嘴引起打架,你来我往。两个人脸上,手上都变花了血淋后。老师不在,同学们赶紧劝架。我想当时不是这样,真不知道结果如何。
回到家爸爸看见我脸上伤痕,问:“你这么啦,摔伤了?”我小声的说:“没有,我没事。爸爸听我这样回答,力然大怒:”你最好给我说清楚。“看着单和蔼可亲的父亲这样,我很害怕,一五一十的把经过讲了出来。“啪啪”我的脸感到一阵热辣辣的,眼睛冒出金星来。父亲。生气了。我吓得不知道如何才好。
这是我第一次挨打,也是爸爸第一次对我发那么大的脾气,那一次我真的吓坏了。
童年 难忘的挨打的读后感
童年 难忘的挨打的读后感 我一直想要一个布娃娃,可妈妈总是不答应,说:“你都这么大了,还要布娃娃?”我非常生气,说:“怎么啦,人大人还玩呢!”
童年 难忘的挨打的读后感
每当我看见人家玩布娃娃的时候,我都非常羡慕,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拿了妈妈抽屉里的100元钱,出去买布娃娃去了,回来妈妈给我整理房间时,发现了布娃娃,便审问我道:“哪来的布娃娃,说!”“我我……我”“我什么我,是不是拿的我的钱?上次我钱少掉了,爸爸说是你拿的,可我相信你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便打断了他的话,没想到你……”“跪下,脱裤子,挨打!”妈妈严厉的话语让我害怕,我只好乖乖跪下,“把裤子脱下来!”我赶紧求饶:“妈,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1——2——3——”我没脱,妈妈上去把我的裤子扒下来,连内裤都不留,她拿起衣架,朝我屁股上抽来,“啊——!”我叫了一声,妈妈说:“你再叫,我把我们家的家规拿出来!到时候谁来都没用。”我忍不住,还是哭着,妈妈说:“去!扒开屁股,一个一个的给人家看,快!”“妈,求你了,我错了!”“认错也没用!你是不打不得了了你,啊?要死了,敢偷钱!”“去,听见没!”“好啊,你不去也行,扒着屁股,跪着,我去喊人家来看,在家挨打!”“用力扒,快,要不然我跟你扒,那时就……哼”我没听她的,妈妈上来就扒着我的屁眼们,好丢脸,妈妈说:“就这么扒着,我去喊人来看!”“不要,妈妈!”我拽住鹅妈妈的衣服,妈妈一下子就给了我两巴掌。”跪!抠屁眼,用力!我来跟你抠!”说着便抠我的屁眼。“呜呜……”“你还好意思哭啊!”然后妈妈就出去喊人家来看了,人家来了,都劝妈妈:“行啊嘞,打的这个程度好啊嘞,屁股上都有杠子啦!”过了好长时间,妈妈才饶了我,事后,妈妈让我到卫生间去扒屁眼,还要对着镜子看,我看着,屁股都红了,屁股都发紫,还要跪着扒屁眼,跪搓衣板3小时。
之后我从来就没有拿过妈妈的钱。妈妈常常对我说:“是不是又要跪着扒屁眼儿啊!”“小心衣架又在你屁股上跳舞咯!”
童年 难忘的挨打的读后感
每当我看见人家玩布娃娃的时候,我都非常羡慕,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拿了妈妈抽屉里的100元钱,出去买布娃娃去了,回来妈妈给我整理房间时,发现了布娃娃,便审问我道:“哪来的布娃娃,说!”“我我……我”“我什么我,是不是拿的我的钱?上次我钱少掉了,爸爸说是你拿的,可我相信你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便打断了他的话,没想到你……”“跪下,脱裤子,挨打!”妈妈严厉的话语让我害怕,我只好乖乖跪下,“把裤子脱下来!”我赶紧求饶:“妈,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1——2——3——”我没脱,妈妈上去把我的裤子扒下来,连内裤都不留,她拿起衣架,朝我屁股上抽来,“啊——!”我叫了一声,妈妈说:“你再叫,我把我们家的家规拿出来!到时候谁来都没用。”我忍不住,还是哭着,妈妈说:“去!扒开屁股,一个一个的给人家看,快!”“妈,求你了,我错了!”“认错也没用!你是不打不得了了你,啊?要死了,敢偷钱!”“去,听见没!”“好啊,你不去也行,扒着屁股,跪着,我去喊人家来看,在家挨打!”“用力扒,快,要不然我跟你扒,那时就……哼”我没听她的,妈妈上来就扒着我的屁眼们,好丢脸,妈妈说:“就这么扒着,我去喊人来看!”“不要,妈妈!”我拽住鹅妈妈的衣服,妈妈一下子就给了我两巴掌。”跪!抠屁眼,用力!我来跟你抠!”说着便抠我的屁眼。“呜呜……”“你还好意思哭啊!”然后妈妈就出去喊人家来看了,人家来了,都劝妈妈:“行啊嘞,打的这个程度好啊嘞,屁股上都有杠子啦!”过了好长时间,妈妈才饶了我,事后,妈妈让我到卫生间去扒屁眼,还要对着镜子看,我看着,屁股都红了,屁股都发紫,还要跪着扒屁眼,跪搓衣板3小时。
之后我从来就没有拿过妈妈的钱。妈妈常常对我说:“是不是又要跪着扒屁眼儿啊!”“小心衣架又在你屁股上跳舞咯!”
扬昊欧的我和父亲的战争读后感
扬昊欧的我和父亲的战争读后感 战争的初级阶段写满了我的屈辱。那时,我像一只小鸡被他那双练过举重的、长满肌肉疙瘩的胳膊架起来,被打得呼天喊地。父亲打我的英雄事迹在我们那条街可以说闻之者色变,晚上隔好几栋楼也能听见我的哭喊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上饶集中营搬过来了。
父亲本着“不打不成才”的指导思想,问心无愧地殴打着他唯一的亲生儿子。我估摸着如果当时有现场摄像的话,那一定会被列入不可公映的限制级。在我的记忆中,衣架、电缆、皮鞋、皮带、竹竿、球拍……都和我的臀部亲密接触过。而获罪的名目也很多,考试没有考好要挨打,练球不认真要挨打,连吃饭插句话脑门上也要挨一筷子。我整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时还广为流传一个段子,说我到医院看眼科,医生说看书的时候要隔一尺远,我说没法量,我家的尺子是用来打我的。
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曾经用毛笔在报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打倒法西斯”,贴在父亲的办公室。这体现了我自幼就有谦谦君子的风度,动口——不,动笔不动手,那时我还没有胆大到敢当面动口的地步。最让我感到屈辱的还不是皮肉之苦,这源于从小父亲就给我讲《红岩》的故事。最窝火的是每次行刑完毕,父亲都要瞪眼呵斥:“知道错了没有?”我只得声如蚊蝇地回答:“知,知道了。”父亲还给我讲过韩信受胯下之辱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让我佩服不已。于是乎,我每挨一次打就在日历上画一个圈,大有结绳记事之意。毛主席说世界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我从小就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料定了战争的最终结局。
我上初中以后战局开始有了转机,虽然挨打,但我方气势十足已是输阵不输人。每每开战,必是我先断喝一声:“不准打人!”常常是话音未落就先吃了一耳光——我挨打是有经验的,巴掌下来时顺势将头一甩,拿捏得就好像指甲在脸上挠痒痒。我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做作业,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学习。王朔在《动物凶猛》里面说:我们心安理得地在学校学习那些将来注定要忘记的东西。我就比较幸运,我初中学的东西至今以至将来都不会忘记。语文教师时常拿我的空白作业本和上课时偷看的《诗词格律》去父亲那里告我的恶状,这时父亲是很开明的,回来又把书还给我。但是,每到考试结束,父亲就觉得脸上挂不住,少不了一顿饱打,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自然是动辄得咎。我在初中的时候已经长得腰圆膀粗,严刑拷打视若等闲,棒子培养了我棒子一样直通通的臭脾气,父亲大人有时心情不顺施刑于我,我一脸大义凛然,自以为没有错就绝不认错,常常气得父亲吃头痛药。
印象中上高中以后就没有挨过打了,也许是因为父亲要仰起头打我不很方便,也许是因为我还能一把抓住他扇过来的巴掌——我常作此遐想,过瘾得很。
我们采用了实力较为均衡的较量,就是吵架。在吵架方面,父亲的优势是嗓门大,而且有一种毫无根由的居高临下感;我的武器则是三段论。譬如高二选择文理科,父亲一直坚持要我读理科,理由是莫须有的。我的反驳推论如下:
大前提:聪明而且感兴趣的人读文科绝对可以在人文领域开疆拓土,其成就绝不比读理科差。
小前提:我符合聪明和感兴趣的条件(这一点父亲不能推翻)。
结论:我当然可以而且必须读文科。
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在或大或小的战役中一点点地收复失地。当然,父亲的抵抗从来没有退缩过,他是中文系的研究生,读过圣贤或非圣贤的书,这使我们之间的战争有了些文化含量。我们常常在吃饭的时候争得脸红脖子粗,然后两人一起丢下饭碗各自冲进自己的寝室。我和父亲各有两个书橱,一阵哗啦哗啦拉开玻璃门的声音之后,我俩各持一卷冲杀过来。我在历史方面不如父亲,不过有些东西我个人偏执地认为不知亦不为耻。父亲的劣势在于知识构成过于单一,对方位上偏西方和年代上偏当代的东西近于无知,而且理论基础薄弱,这让我有了耀武扬威的天地。有一次,父亲在饭桌上说起余杰骂余秋雨的文章,一边摇头作惋惜状一边感叹:“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父亲是喜欢余秋雨的,但他不知道他的儿子当时是余杰狂热的崇拜者。我问:“你有没有看过余杰的书?”父亲说没有。我说:“没有看过就不要乱说!”得胜的感觉至今想来不胜快哉。
吵架之后,以笔为枪以笔为矛的战斗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最有戏剧色彩的战役是我和父亲同题相竞,结果两篇文章发表在同一报纸的同一版面上;拿着同一天寄到的同一数目的稿费,我们互相得意地对望一眼。以至我现在在外求学,父亲常寄他发表的文章给我以示挑衅。
我是暑假到家才知道父亲原来已经病重卧床多日。父亲见我劈头就是:“这半年读了什么书?稿件全部拿出来!”我一边打开包摸出厚厚的一沓稿件递给他,一边说:“凶啥子凶!你现在这个样子还能打赢我?”父亲说:“来嘛!你还嫩得很!我当年练举重的时候……”母亲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血压计,笑了。
我端着可口的午饭坐在父亲的床边,父亲趁母亲不在悄悄地对我说:“我吃口辣椒。”我用勺子把盘子里的辣椒舀出来,扔掉,盛起一个嫩肉丸子塞到父亲的嘴里,说:“你也有今天!”
父亲本着“不打不成才”的指导思想,问心无愧地殴打着他唯一的亲生儿子。我估摸着如果当时有现场摄像的话,那一定会被列入不可公映的限制级。在我的记忆中,衣架、电缆、皮鞋、皮带、竹竿、球拍……都和我的臀部亲密接触过。而获罪的名目也很多,考试没有考好要挨打,练球不认真要挨打,连吃饭插句话脑门上也要挨一筷子。我整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时还广为流传一个段子,说我到医院看眼科,医生说看书的时候要隔一尺远,我说没法量,我家的尺子是用来打我的。
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曾经用毛笔在报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打倒法西斯”,贴在父亲的办公室。这体现了我自幼就有谦谦君子的风度,动口——不,动笔不动手,那时我还没有胆大到敢当面动口的地步。最让我感到屈辱的还不是皮肉之苦,这源于从小父亲就给我讲《红岩》的故事。最窝火的是每次行刑完毕,父亲都要瞪眼呵斥:“知道错了没有?”我只得声如蚊蝇地回答:“知,知道了。”父亲还给我讲过韩信受胯下之辱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让我佩服不已。于是乎,我每挨一次打就在日历上画一个圈,大有结绳记事之意。毛主席说世界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我从小就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料定了战争的最终结局。
我上初中以后战局开始有了转机,虽然挨打,但我方气势十足已是输阵不输人。每每开战,必是我先断喝一声:“不准打人!”常常是话音未落就先吃了一耳光——我挨打是有经验的,巴掌下来时顺势将头一甩,拿捏得就好像指甲在脸上挠痒痒。我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做作业,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学习。王朔在《动物凶猛》里面说:我们心安理得地在学校学习那些将来注定要忘记的东西。我就比较幸运,我初中学的东西至今以至将来都不会忘记。语文教师时常拿我的空白作业本和上课时偷看的《诗词格律》去父亲那里告我的恶状,这时父亲是很开明的,回来又把书还给我。但是,每到考试结束,父亲就觉得脸上挂不住,少不了一顿饱打,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自然是动辄得咎。我在初中的时候已经长得腰圆膀粗,严刑拷打视若等闲,棒子培养了我棒子一样直通通的臭脾气,父亲大人有时心情不顺施刑于我,我一脸大义凛然,自以为没有错就绝不认错,常常气得父亲吃头痛药。
印象中上高中以后就没有挨过打了,也许是因为父亲要仰起头打我不很方便,也许是因为我还能一把抓住他扇过来的巴掌——我常作此遐想,过瘾得很。
我们采用了实力较为均衡的较量,就是吵架。在吵架方面,父亲的优势是嗓门大,而且有一种毫无根由的居高临下感;我的武器则是三段论。譬如高二选择文理科,父亲一直坚持要我读理科,理由是莫须有的。我的反驳推论如下:
大前提:聪明而且感兴趣的人读文科绝对可以在人文领域开疆拓土,其成就绝不比读理科差。
小前提:我符合聪明和感兴趣的条件(这一点父亲不能推翻)。
结论:我当然可以而且必须读文科。
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在或大或小的战役中一点点地收复失地。当然,父亲的抵抗从来没有退缩过,他是中文系的研究生,读过圣贤或非圣贤的书,这使我们之间的战争有了些文化含量。我们常常在吃饭的时候争得脸红脖子粗,然后两人一起丢下饭碗各自冲进自己的寝室。我和父亲各有两个书橱,一阵哗啦哗啦拉开玻璃门的声音之后,我俩各持一卷冲杀过来。我在历史方面不如父亲,不过有些东西我个人偏执地认为不知亦不为耻。父亲的劣势在于知识构成过于单一,对方位上偏西方和年代上偏当代的东西近于无知,而且理论基础薄弱,这让我有了耀武扬威的天地。有一次,父亲在饭桌上说起余杰骂余秋雨的文章,一边摇头作惋惜状一边感叹:“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父亲是喜欢余秋雨的,但他不知道他的儿子当时是余杰狂热的崇拜者。我问:“你有没有看过余杰的书?”父亲说没有。我说:“没有看过就不要乱说!”得胜的感觉至今想来不胜快哉。
吵架之后,以笔为枪以笔为矛的战斗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最有戏剧色彩的战役是我和父亲同题相竞,结果两篇文章发表在同一报纸的同一版面上;拿着同一天寄到的同一数目的稿费,我们互相得意地对望一眼。以至我现在在外求学,父亲常寄他发表的文章给我以示挑衅。
我是暑假到家才知道父亲原来已经病重卧床多日。父亲见我劈头就是:“这半年读了什么书?稿件全部拿出来!”我一边打开包摸出厚厚的一沓稿件递给他,一边说:“凶啥子凶!你现在这个样子还能打赢我?”父亲说:“来嘛!你还嫩得很!我当年练举重的时候……”母亲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血压计,笑了。
我端着可口的午饭坐在父亲的床边,父亲趁母亲不在悄悄地对我说:“我吃口辣椒。”我用勺子把盘子里的辣椒舀出来,扔掉,盛起一个嫩肉丸子塞到父亲的嘴里,说:“你也有今天!”
本文标题: 那一次我挨打了的读后感(童年 难忘的挨打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44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