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既能指挥打仗又能自己上战场的4位帝王分别是哪些人,第3位号称千古一帝?第3位号称千古一帝?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是东...
历史上既能指挥打仗又能自己上战场的4位帝王分别是哪些人,第3位号称千古一帝?
第3位号称千古一帝?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刘宋武帝刘裕,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其他的皇帝中也有符合条件的,但是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千古一帝”自然就是李世民了,贞观之治是说着玩的吗,并且他可是把突厥这样的游牧民族打趴,打到他们尊称他是“天可汗”。
第一个是“位面之子”刘秀。刘秀皇位是一场又一场战争打出来的。刘秀的打响名号的第一战是在昆阳,当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将领,但是他却敢于对抗王莽的百万雄师(号称,实际上是40万)。刘秀只带了13个人就去各方征调援军,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征调来了不到两万,加上昆阳城的守兵勉强过两万。但是在这个巨大的劣势下,刘秀凭借“天降陨石”的魔法狠狠打击了王莽军的士气,然后更是亲自带兵前去偷袭敌营,取得了大胜。
第二个是古代版本的“龙傲天”刘裕。比起其他三位,刘裕的知名度是很低的,但是纵观他的一生,就会发现这个人超级牛叉,出身低微,一生戎马,靠着战斗硬生生在世家社会打出了一片天。刘裕还是东晋将领的时候,就把东晋国内的“土霸王”打了个遍,然后灭掉了南燕、后秦,收复了巴蜀,大败了北魏,攻克了林邑,可以说靠着拳头统一了南方,打破了阶级固化,以寒门之身称帝。这简直就是“龙傲天”的范本啊。
第三个是“天可汗”李世民。李世民在战斗方面还用说嘛。当初李渊从晋阳起兵,就是李世民撺掇的,然后李渊就把兵权托付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没让他失望,几乎是战无不胜,迅速灭隋。隋亡之后又平定窦建德等地方势力,登基之后,对边疆用兵,大破突厥回纥等部落,最后被称为“天可汗”,成为了“天下共主”。
第四个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赵匡胤就更简单了,在“陈桥兵变”之前,他就是后周的大将,多次打败契丹的入侵,重创南唐,这些都是他亲自上战场打出来的胜绩。称帝之后,平湖南,灭后蜀,定南唐,基本统一了中原。
这几个皇帝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武将出身,自然既能调配军队,也能亲自杀敌。
光武帝是千古一帝吗?
刘秀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腊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秦始皇(前baidu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zhi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dao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2、汉武帝: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3、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4、 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汉族,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
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杨坚在大宝殿驾崩,在位23年,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5、汉文帝: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请告诉我,谁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1.秦始皇赢政rn2.西汉高帝刘邦rn3.西汉武帝刘彻rn4.东汉光武帝刘秀rn5.晋武帝司马炎rn6.前秦苻坚大帝rn7.南朝宋高帝刘裕rn8.隋文帝杨坚rn9.唐太宗李世民rn10.武周则天皇后武曌rn11.唐玄宗李隆基rn12.被宋太祖赵匡胤rn13.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大帝rn14.元世祖忽必烈大帝rn15.明太祖朱元璋rn16.明成祖朱棣rn17.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rn18.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rn19.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rn20.未冕之帝毛老爷子。西汉高帝刘邦为人卑鄙
武周则天皇后武曌 为了权利杀子弑夫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残害忠良
唐玄宗李隆基后期为奸人所惑
唐太宗李世民残害兄弟
宋太祖赵匡胤让宋朝积贫积弱
明成祖朱棣为了帝位造反
-----------都不能算千古一帝
东汉光武帝刘秀文治武功都好,让东汉迎来“光武中兴”盛世,算最好的吧
还有啊,la9341972,哪个人没有缺点呢?何况还是皇帝,封建时期的非常手段是普遍的.没办法呀,要中央集权,在封建社会只能用一些不是办法的办法,至于他们犯的那些错也许他们自己也有悔过,汉武帝不是还有个轮台罪己诏吗?其实皇帝们都蛮可怜的…… (个人意见)
千古帝王 刘秀能排第几?
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榄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宣布图谶于天下,用儒家思想和图谶相结合的混合物加深对国家人民的思想统治;光武有纳谏之失,贬逐了桓谭、冯衍等直言敢谏之士,有拒谏之失;但大体说来尚能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秩皆为六百石,分掌各项政务。以下设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从此,“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平定天下之后,刘秀还非常注重民生的改善。
第一,释放奴婢、刑徒。
第二,整顿吏治,提倡节俭。
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
第四,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
刘秀能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使用得当。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将帅能在不违背总的战略企图下见机行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马援称他“恢廓大度”,“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
其以布衣得天下,全凭自己的勇猛与才干。得天下而济黎民,在位三十余年励精图治,近贤臣远小人。最难得的是:始终如一!!!
刘秀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也。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天地之性人为贵。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疾风知劲草。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古人称赞光武的诗文:
谒汉世祖庙 刘希夷(唐)
舂陵气初发,渐台首未传。
列营百万众,持国十八年。
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宛城剑鸣匣,昆阳镝应弦。
犷兽血涂地,巨人声沸天。
长驱过北赵,短兵出南燕。
太守迎门外,王郎死道边。
升坛九城陌,端拱千秋年。
朝廷方雀跃,剑佩几联翩。
至德刑四海,神仪翳九泉。
宗子行旧邑,恭闻清庙篇。
君容穆而圣,臣像俨犹贤。
攒木承危柱,疏萝挂朽椽。
祠庭巢鸟啄,祭器网虫缘。
怀古江山在,惟新历数迁。
空馀今夜月,长似旧时悬。
元好问:光武台
东南地上游,荆楚兵四冲。
游子十月来,登高送长鸿。
当年赤帝孙,提剑起嵩蓬。
一顾滍水断,再顾新都空。
雷霆万万古,青天看飞龙。
岿然此遗台,落日荒烟重。
谁见经纶初,指挥走群雄。
白水日夜东,石麟几秋风。
空余广武叹,无复云台功。
王磐 昆阳怀古
行役宛叶间,路入昆阳城。
滍水抱城左,荡漾东南溟。
川源入四顾,盘互多冈陵。
城颓削悬崖,草深恶鸱鸣。
嗟尔一抔土,当此百万兵。
莽图十九年,聚此天为坑。
王者况不死,千骑惊龙腾。
汉业兆丰沛,赤符此中兴。
创复两不易,山川贲雄名。
东南遥相望,盘盘两神京。
千年事云散,草木含威灵。
野人无所知,城边事春耕。
扶犁上废垒,陇亩纵复横。
只应怀古士,千古怆馀情。
王泰来:光武庙记
帝王肇兴盛德者,必百世祀,穷天地亘古今者不可易之,理也。在汉中叶,新室窃柄,呼号者连响,撄城者相望。光武天锡义勇,神运机智,戡定祸乱,削平天下,海内蒙恩,德至渥也。是以三辅吏士见司隶僚属皆欢欣不自胜,故老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其拯民水火之功为何如哉?舆情推戴,虽百世可也,况所谓之故乡者乎?原其所自,实由舂陵节侯买厌地蒸湿,乞移内郡,由是作邑乎枣阳之白水,地灵人杰,笃生贤哲,果有以验苏伯阿望气之识。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十有七年,乃过故里,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大会宗戚,改县为章陵焉。帝心之眷乎兹土者审矣,民之报效者,礼固宜然。古城距白水十里余,故宅有庙,后废。有元混一区宇,诏天下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特举祀典。于是里之耆宿慨焉,鼎新祀事,遂以至正三年三月三日征土工木工石工,修器备用,来会祠下,斩枝干,砻柱础,陶瓦甓,筑垣墉,恢复旧制。克获就绪,以祠祷祭祀,如响斯答是能,易歉为穰,易冷为和,沾被惠泽者,乃复镵石为炉,辇来于庭,以永供养,民心之眷眷于帝亦云至矣。民之仰帝也如是,帝之念民也如彼,交契于冥冥之中,祠之所以作也。余嘉其居帝里而能笃崇报之意,以示不朽,爰述其大概,俾岁时以便观览焉。
后人评价:
范晔:
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自甄。沈几先物,深略纬文。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英威既振,新都自焚。虔刘庸、代,纷坛梁、赵。三河未澄,四关重扰。神旌乃顾,递行天讨。金汤失险,车书共道。灵庆既启,人谋咸赞。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后汉书·光武帝纪》
王夫之:
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毛泽东:
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
现代人评之:千古一帝!!!
要说排名,见仁见智,根本不会有统一答案,但光武中兴的威名早已名垂千古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