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历来贫瘠,又是如何养活长征之后的三大主力以及陕甘宁边区这四支部队合流之后的兵马的呢

发布时间: 2021-06-08 12:57: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长征历史资料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

陕北历来贫瘠,又是如何养活长征之后的三大主力以及陕甘宁边区这四支部队合流之后的兵马的呢

长征历史资料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
  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 导, 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长征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可参考电视剧《长征》)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1]
  折叠编辑本段长征阶段
  长征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5年1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1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1日~1935年8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8月19日~1936年9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9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折叠编辑本段长征部队
  红军长征线路图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折叠红一方面军
  红军翻越夹金山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七万五千至八万一千人万人,从瑞金、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项英、陈毅等人领导下进行游击战,开始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蒋介石预见到中央红军的意图,在红军前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量兵力组成四道封锁线。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一带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携大量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缓慢西行。1934年11月5日至8日,突破了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13日至15日,在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锁线。25日,中央红军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西渡湘江。中央红军面对国民革命军全面进攻,于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从广西兴安县至全州县间,才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之后,出发时的八万余中央红军仅剩下3万余人。
  1934年1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从广西老山界翻越了越城岭。1934年12月14日,占领贵州黎平县,打开通向贵州的门户。12月28日,尚未恢复权力的毛泽东在黎平会议上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提议向四川、贵州边界进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苏区。这个计划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1935年1月1日-1月3日,强渡乌江。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攻克遵义,进行休整。在这段时间,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旨在研判今后的军事、政治方针。遵义会议是长征乃至中共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的提议,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会议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总负责政治和党务,军事上则由周恩来为主、毛泽东为辅进行总指挥。不久又成立了“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总负责军事。
  1935年1月28日-2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贵州土城与国民革命军郭勋祺等部队激战,双方损失惨重,一渡赤水。1935年2月28日,再占遵义城。1935年3月21日,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史称“四渡赤水”。1935年3月29日-3月31日,南渡乌江。1935年4月25日,进入云南,分三路西进。1935年5月9日,在云南皎平渡渡过金沙江。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遣队自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强行渡过大渡河。1935年5月29日,占领四川泸定县泸定桥。
  1935年6月12日-7月7日,中央红军部队翻越四川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雪山、昌德山、打古山。1935年8月29日-8月31日,全歼堵击红军北上的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后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因为张国焘坚决南下而反对中央的“北上路线”,冒险度过大草地的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又被迫分裂。1935年9月17日,攻占天险腊子口,进入甘南哈达铺。1935年10月7日,翻越六盘山。1935年10月19日,抵达吴起镇(今陕西吴旗县),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2]
  折叠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长征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5月遭受国军围剿,9月突围西行5千里,于12月过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占领通江,建立川陕根据地,这是第一支红军的长征。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张国焘战略配合红一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令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5月中旬占领了茂县、理番。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中央,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 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张国焘最后同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毛儿盖集中,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期间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敬雅邛大战役等战役,国民革命军伤亡5万余人。[3]
  折叠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4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和鄂豫皖省委从河南省罗山县向西转移,进入陕南,11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此时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三。1935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西进甘肃东部,9月到达陕甘苏区,与刘志丹陕北红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会于延安附近,成立第十五军团,共约七千人。在红一、三军团到达陕甘苏区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折叠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是长征后期组成的,下辖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军长贺龙。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展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6年7月5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行程近两万里。
  折叠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残存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4]改编为八路军
  西安事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937年8月25日,北方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129师。
  南方的红军游击部队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则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全部投入名义上以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中国工农红军番号虽撤销,但实际上八路军与新四军仍为由中国共产党全权控制。
  折叠编辑本段长征评价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都经历了长征,十大元帅中有九位(除陈毅)经历了长征。
  折叠中共官方评价
  长征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于1935年10月)
  1980年8月,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邓小平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而当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五种精神:
  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官方评价: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介绍一下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后至改编八路军期间陕北红军的编制、人员情况以及战斗情况

记住是1936年以后的资料,这些资料很少平常涉及到
红一方面军
红一军团 红三军 · 红四军 (红一方面军) · 红十二军 · 红二十军 · 红二十二军

红三军团 红五军 · 红八军 · 红十六军

红五军团 红十三军 · 红十四军 · 红十五军

红十五军团 红二十五军 · 红二十六军 · 红二十七军

其他部队 红七军团 · 红八军团 · 红九军团 · 红三十五军 · 少共国际师 · 红十八军

红二方面军
红二军团 红二军 · 红六军

其他部队 红六军团 · 红三十二军

红四方面军
红四军 (红四方面军) · 红九军 · 红三十军 · 红三十一军 · 红三十三军

其它独立部队 红十军团 · 红十军 · 红二十八军 · 红二十九军 · 红三十四军 · 红一军 · 红二十三军 · 红二十四军 · 红十一军 · 红十九军

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和骑兵师奉命西渡黄河后,11月8日改称西路军,致力于打通前往苏联的通道,但是因受马家军阻截,加之后无援军,全军覆灭,余部分为两部,一部分436人由李先念率领进入新疆,被当地军阀盛世才缴械,后编为红军特种大队,另一部分各自突围后分批回到延安。

1937年8月,剩余红四方面军部队和红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投入抗日战争
红一方面军
红一军团 红三军 · 红四军 (红一方面军) · 红十二军 · 红二十军 · 红二十二军
红三军团 红五军 · 红八军 · 红十六军
红五军团 红十三军 · 红十四军 · 红十五军
红十五军团 红二十五军 · 红二十六军 · 红二十七军
其他部队 红七军团 · 红八军团 · 红九军团 · 红三十五军 · 少共国际师 · 红十八军
红二方面军
红二军团 红二军 · 红六军
其他部队 红六军团 · 红三十二军
红四方面军
红四军 (红四方面军) · 红九军 · 红三十军 · 红三十一军 · 红三十三军
其它独立部队 红十军团 · 红十军 · 红二十八军 · 红二十九军 · 红三十四军 · 红一军 · 红二十三军 · 红二十四军 · 红十一军 · 红十九军
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和骑兵师奉命西渡黄河后,11月8日改称西路军,致力于打通前往苏联的通道,但是因受马家军阻截,加之后无援军,全军覆灭,余部分为两部,一部分436人由李先念率领进入新疆,被当地军阀盛世才缴械,后编为红军特种大队,另一部分各自突围后分批回到延安。
1937年8月,剩余红四方面军部队和红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投入抗日战争
3
分享评论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_2021年新政策公布_中华教育论坛
根据文中提到的八路军为您推荐
高中怎么高中历史重点知识,从高一到高三初期,我儿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可是成绩就是没提高,高中怎么提高成绩,试过了这个方法,他的成绩真的提高了
本月3142人已申请相关服务
咨询
邢台弘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统帅厨房电器_20十大厨房电器排名
值得一看的统帅厨房电器相关信息推荐
【不单卖】品牌厨房电器,国民大品牌,产品热销榜,免费加盟,赠送装修,加盟送开业礼包,厨房电器厂家指导开店,轻松创业。【谢绝家用购买】
本月691人已咨询相关问题
咨询
海南快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介绍一下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后至改编八路军期间陕北红军的编制、人员情况以及战斗情况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历史,好老师1对1教出好成绩.0元试听
历史,掌门1对1拥有10000+教研人员,1对1针对性教学,查缺补漏,快速提升!历史,初高中在线1对1辅导,好老师1对1辅导教出好成绩。
广告2021-12-23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各方面军各自剩下多少人
70年后重解长征之谜   三万还是八万? 长征之后还有多少红军 作者:徐焰   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的长征转战,自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出发时8.6万人,到1935年10月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6000人。当时,由师长改任由原三军团第十三团编成的第十三大队大队长的陈赓回忆说:“我当大队长,骑着马在前面走,不敢回头看,因为一看就把整个大队看完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周恩来面对部队严重的减员,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树身和树根。”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都会师陕甘宁,经历了长征的红军还剩多少人呢?   长征出发一个半月,人员损失大半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队伍是中共中央的所在,也是蒋介石集中重兵“追剿”的头号目标,加上长征初期的错误指挥,部队减员最为严重。   1934年10月中旬,在夜色掩护下,中央红军从赣南的于都县突破敌军包围圈开始长征。出发前夕的10月8日,中革军委做了一个《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里面分别统计了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中央纵队共计86789人。上述人员中除了红军部队外,还有中央纵队中的少量政府机关人员和几千名临时召集来搬运物资的民夫。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武器弹药十分缺乏,全军共有枪4万支、子弹80万发,平均每支步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轻机枪才有百余发子弹。中央机关的许多人手里只有刀矛,长征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徐特立(出发时58岁)为自卫,手里拿着一支红缨枪,有时还当拐棍用。   突围西进之初,由于领导人过分强调保密,事先没有做好动员,广大干部战士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老战士来说,坚决服从命令已成习惯。刚动员参军的一些新战士和民夫看到越走越远,却出现思想波动,加上行军疲惫,陆续出现一些掉队落伍。   在赣南、粤北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时战斗并不激烈,却减员1.3万人。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即湘粤交界的郴县至宜章一线时,发生了激烈战斗,减员8600余人。由于红军在经过粤汉铁路时动员了部分工人入伍,部队略有补充,接近湘江前还有近7万人。   11月下旬中央红军进至位于湘江附近的第四道封锁线,经九天血战才杀出一条通道,减员高达3万多人。特别是多由新兵组成的八军团下属两个师基本被打散,全军团仅剩1000余人。许多领导人后来感慨,长征前匆忙组建这种新部队,虽名义上增加了番号却缺乏战斗力,还不如把这些新成分用来充实久经战斗锻炼的老部队。   6000中央红军到陕北,迅速恢复发展   与张国焘南下错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一方面军在北方却获得了新的发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会合了在当地的红军7000余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当时陕北人少地贫,发展红军困难,于是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扩大了红军8000人。   据彭德怀回忆,新参军的大都是由河南、山东流落到山西的人。此前部队经过长征大都成了空架子,一个团不过几百人,打仗缴获了枪还要请老百姓帮助扛。这时部队充实起来,红一军团就有1万余人,加上红十五军团,野战部队发展到1.7万人。此外,毛泽东还将中央红军的许多干部派到陕甘地区发展地方武装,地方红军也发展到近万人。至同年秋,在陕甘宁地区的中央军委直属队、红一方面军和地方红军相加,总数发展到3万余人。有了根据地依托之后,红军又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   留在川康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得知红一方面军在北方的发展后,纷纷议论说:“还是中央的北上方针是对的!”由于红四方面军广大干部要求北上,红二方面军领导也坚决主张北上同中央会合,这就促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   过草地,红一方面军5000人编入红四方面军   突破湘江后,中央红军只剩3万多人,不过大都是意志坚强的骨干力量。通过惨痛损失的教训,全军认识到错误指挥的危害,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推举毛泽东领导红军。随后,中央红军在云贵川三省转战途中虽陆续动员了近万人参军,然而这些新成分没有经过远途行军锻炼,在急行军中大都很快掉队。   1935年4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时减至2.4万人左右,6月间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减至约1.8万人,重新改称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刚同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因刚刚离开根据地,又在川北开辟新区得到补充,部队有8万多人,显得兵强马壮。8月下旬,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通过水草地。当时红一方面军因远征疲惫,指战员多体质衰弱,加上草地环境恶劣,减员很大。通过草地后,中央纵队和红一方面军的主力一、三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五、九军团(此时改称三十二军)约5000人。   9月因张国焘分裂红军,中央纵队和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到达陕北只剩6000人,而左路军约5000人的原红一方面军部队编入红四方面军系列,随同再过草地南下。   红四方面军南下的8万部队在川西遭到国民党中央军、川军的联合进攻,经血战后仍站不住脚,被迫于1936年初翻越雪山进入西康藏区。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边补充粮食极为困难,因战斗、病饿和逃亡减员一半,到1936年夏天只剩4万人。   长征后人数“3万”和“8万”两说是由不同统计方法造成的   对于长征结束后红军还有多少人,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从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的全体人数统计看,西北红军超过8万人。军委对下属各部人员的统计是:   红一方面军和军委直属队共2.2万人(包括红军大学800人);   陕甘宁地方红军8000人(另外在陕南有2000人);   红二方面军1.1万人;   红四方面军及总司令部直属队3.8万人。   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后,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结果于1937年春基本失败,只剩千余人到达新疆或潜回陕甘根据地。这一时期,红军在陕甘地区又扩大了一些兵员。至1937年夏,军委统计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后方机关总计为7.4万人,其中总部为4000人,野战部队为4.2万人。同年8月红军改编时,野战部队编为八路军三个师,编制4.5万人。   经历过长征的一些领导人讲话,又常说长征后红军只剩下3万人。这一数字也有其依据,讲的只是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甘宁的人员,而不计算陕北红军及长征后扩大的人员,以及长征结束后西路军损失的人数。经历过长征而剩余的3万多红军指战员包括: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6000人;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3000人;   红二方面军到达陕甘宁1.1万人;   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剩余人员1.4万人。   对长征后剩下的人数从不同角度统计,才出现这两种不同说法。事实证明,经过长征考验的指战员不仅在实际斗争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又有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多数战士都可以带兵当干部。红军人数虽减少,革命力量却增强,并终将发展成一支赢得全国胜利的大军。
57赞·13,029浏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介绍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不断斗争的同时,强烈要求北上与党中央会合,张国焘在分裂活动不得人心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其非法另立的中央,并同意北上。红二、四方面军遂开始共同北上。两部在过草地后,先后发起了岷(州)洮(州)战役和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控制了甘南广大地区,形成了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的有利态势。
2赞·272浏览2021-05-28
长征时红军的三大主力是什么?
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前身为红1军团和红3军团。1930年6月间,根据中央指示,红1军团在闽西汀州成立,红3军团在鄂东南成立。两军团成立后即分别以南昌和长沙为目标实施战略进攻。几经转战,3军团攻进长沙又主动退出长沙;二军团进攻文家市全歼敌戴斗垣旅。8月23日1、3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两军团即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书记为毛泽东。组织第1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总司令为朱德,总政委为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为杨岳彬,参谋长为朱云卿。联席会议还决定组成红1方面军总前委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总前委书记为毛泽东。l方面军辖1、3军团,两军团领导由原建制继任。1军团辖3、4、12、20、22五个军。3军团辖5、8、16三个军,全方面军共计3万多人。1931年11月,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1方面军,总司令为朱德,总政委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参谋长为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为王稼祥。同年底进行整编,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方面军辖3个军团,共有兵力7万。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1方面军总部。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为朱德,总政委兼方面军政委为周恩来,方面军参谋长为叶剑英,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为杨尚昆。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二方面军再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和红4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复称红1方面军。后红1方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到达陕北,同红15军团会师,15军团编入1方面军建制。抗日战争开始后,红1方面军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红1方面军组成后,征战不断,战绩辉煌。1930年冬至1933年春,取得了第1、2、3、4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5、第7、第8、第9等军团,部队发展到14万之多。后来,尽管有王明“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未能打破第5次反革命“围剿”,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但红1方面军不愧为主力红军,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领导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终于在1935年到达陕北,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是由红2、6军团及红32军合编而成的。1934年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县之木黄,由贺龙领导的红3军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领导的红6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红3军改称红2军团,2、6军团干部进行了统一调整。此时,没有成立红2方面军。但2、6军团,已结成一个整体,进行战斗。1935年2月1日,遵义会议以后,中央及军委电示2、6军团,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肖克、王震为委员,主席为贺龙。军分会统一指挥2、6军团行动。此后一年中,进行了湘西攻势,恢复和建设了湘鄂川黔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有力地配合了红1方面军的长征,部队发展到1.7万多人。同年*月19日,2、6军团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包围,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主力先去转战湖南、贵州、云南等广大地区,经历了近百欠大小战斗,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终在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红4方面军会师。7月初按中央指示,2、6军团组成红2方面军,经朱德、贺龙巧妙工作,原由红9军团改编的32军也由红4方面军划出,归红2方面军建制。2方面军总指挥为贺龙,政委为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委关向应。2、6军团及32军领导由原建制继任。红2方面军成立后,经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应、刘伯承等的斗争和红4方面军指战员的要下,张国焘被迫放弃反对***中央的活动,同意红2方面军北上。10月红2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地区,与红1方面军会师。之后与其它红军部队一起参加了著名的山城堡战斗,“西安事变”后,又参加了反击何应钦的“讨伐叛逆”军事行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继续谱写着伟大的历史篇章。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前身为鄂豫皖根据地的红4军和红25军。1931年10月底,红4方面军即以红4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方面军下辖4军、25军。4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25军军长旷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4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余人。红4方面军成立后,先后取得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战役的胜利。此后,红4方面军又扩充为4军、9军、25军共三个军6个师。同年10月,4方面军主力在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实施第4次“围剿”开始前,脱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2月转移至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至1934年先后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大规模的围攻。部队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合,先后扩编为4、9、30、31、33等5个军,总兵力达8万余人。尔后,又取得了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的胜利。1935年3月,红4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1、4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1、4方面军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蒸违抗***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擅自率领第4方面军南下,并成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此后,第4方面军经半年苦战,虽取得了攻占丹巴、宝兴、天全、卢山等城镇的胜利,但始终未能立足,1936年2月向甘孜地区退却。6月,与2、6军团会合。张国森被迫取消伪中央,同2方面军北上。10月,l、2、4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地区,第4方面军一部渡黄河西进,遭到失败。其余部队在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129师。 参考资料:百度红军吧
6赞·8,631浏览
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是哪几部分
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分别是: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红一方面军;以贺龙、萧克为首的红二方面军;以张国焘、徐向前为首的红四方面军。 扩展资料: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 同一时期的红四方面军和红2、红6军团,正处于艰苦转战之中。1935年9月,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等部南下,后遭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被迫转进西康境内,损失过半。 1935年11月,原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2、红6军团主力,从湘西出发开始长征,转战湘中、贵州、云南,红2、红6军团在渡过金沙江后,于1936年7月1日全部进抵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当日,中共中央和军委等致电热烈祝贺。7月5日,根据中革军委电令,红2、红6军团等部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根据中央指令,1936年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从甘孜等地出发北进;红二方面军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 10月8日,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第10师,与红一方面军的第1师在甘肃会宁的青江驿、隆德的界石铺胜利会师。9日,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入会宁城。红一、四方面军于10日黄昏在会宁文庙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会师联欢大会。 正在北进途中的红二方面军指战员闻知一、四方面军已在会宁会师的消息,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以求早日分享大会师的欢乐。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率总指挥部到达隆德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密切协同,于11月取得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使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同时对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3赞·13,900浏览2021-10-27
红军到达陕北以后的人数是?
红军到达陕北以后的人数是: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约8000人,第十五军团约6000人,直属部队7300余人,地方部队6000余人,红军大学800人,在陕南的红七十四师2000余人。以上共3万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军委第一野战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下设4个梯队)、第二野战纵队(由中共中央机关、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共青团等组成)和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共8.6万余人。 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央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红军过湘江后,已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这是“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在此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据统计,遵义会议时,中央红军的兵力总数约为3.7万余人。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雪山夹金山后,于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中央红军人数已减少至2万余人。 1935年9月,在张国焘企图危害中央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决定率领红一方面军的第一、第三军(原第一、第三军团)编为陕甘支队北上。编为左路军的红五、红三十二军(原第五、第九军团)尔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 据《彭德怀自述》回忆,当时编为陕甘支队的红一、红三军计1.4万余人。1935年10月,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此时的兵力总数约7000余人。 1935年11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人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全军共1万余人。 在1936年8月28日中央军委参谋部给共产国际的实力统计电报中可以得到证明。参谋部在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说: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约8000人,第十五军团约6000人,直属部队7300余人,地方部队6000余人,红军大学800人,在陕南的红七十四师2000余人。以上共3万人。 扩展资料: 红二方面军是各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小的。长征出发时1万余人,到将台堡会师时还是万余人。 红二方面军兵力数量,1936年10月15日朱德、张国焘在给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电报中说,据1936年9月1日统计:第2军团7643人,第6军团4059人,第32军2677人,共计1.4379万人。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此时,红二方面军尚有兵力1.1万余人(一说1.33万余人)1936年12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说:“二方面军约一万人已与一方面军回合与定边、环县地域。”红二方面军是各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小的。长征出发时1万余人,到将台堡会师时还是万余人。 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陕西保安会见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同志时,高度赞扬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毛泽东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解读长征(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还剩多少兵力?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资讯——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 >揭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到底保存了多少兵力?
31赞·2,513浏览2021-06-11
玩新游上1号玩家手机游戏APP!
根据文中提到的八路军为您推荐
上海益玩网络科技有..广告
成年人游戏_咪咕快游-畅玩千款游戏
根据文中提到的八路军为您推荐
g.migufun.com广告
如何查魔兽世界角色信息
icecold灬
知识使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
关注
492播放
单位给交养老保险和个人自己交养老保险有何区别?
一、付款性质不同:单位支付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只要在单位工作,单位就要支付,否则会受到处罚。个人缴纳
16条回答·31,828人在看
关于小孩发烧,吃药还是物理好些?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宝宝感冒发烧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过程,但是如果孩子发烧你处理不当会对孩子产生严重后果
4,529条回答·67,768人在看
571、人在什么时候最有心机,你知道吗?
周周周洲森
关注
0播放
游戏大全全_咪咕快游-畅玩千款游戏
根据文中提到的八路军为您推荐
g.migufun.com广告
如何在家里自制酒酿丸子呢?
免费贴膜要吗

长征时红军的三大主力是什么?

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前身为红1军团和红3军团。1930年6月间,根据中央指示,红1军团在闽西汀州成立,红3军团在鄂东南成立。两军团成立后即分别以南昌和长沙为目标实施战略进攻。几经转战,3军团攻进长沙又主动退出长沙;二军团进攻文家市全歼敌戴斗垣旅。8月23日1、3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两军团即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书记为毛泽东。组织第1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总司令为朱德,总政委为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为杨岳彬,参谋长为朱云卿。联席会议还决定组成红1方面军总前委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总前委书记为毛泽东。l方面军辖1、3军团,两军团领导由原建制继任。1军团辖3、4、12、20、22五个军。3军团辖5、8、16三个军,全方面军共计3万多人。1931年11月,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1方面军,总司令为朱德,总政委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参谋长为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为王稼祥。同年底进行整编,军团总指挥改称军团长,方面军辖3个军团,共有兵力7万。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1方面军总部。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为朱德,总政委兼方面军政委为周恩来,方面军参谋长为叶剑英,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为杨尚昆。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二方面军再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和红4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复称红1方面军。后红1方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到达陕北,同红15军团会师,15军团编入1方面军建制。抗日战争开始后,红1方面军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红1方面军组成后,征战不断,战绩辉煌。1930年冬至1933年春,取得了第1、2、3、4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5、第7、第8、第9等军团,部队发展到14万之多。后来,尽管有王明“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未能打破第5次反革命“围剿”,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但红1方面军不愧为主力红军,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领导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终于在1935年到达陕北,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是由红2、6军团及红32军合编而成的。1934年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县之木黄,由贺龙领导的红3军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领导的红6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红3军改称红2军团,2、6军团干部进行了统一调整。此时,没有成立红2方面军。但2、6军团,已结成一个整体,进行战斗。1935年2月1日,遵义会议以后,中央及军委电示2、6军团,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肖克、王震为委员,主席为贺龙。军分会统一指挥2、6军团行动。此后一年中,进行了湘西攻势,恢复和建设了湘鄂川黔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有力地配合了红1方面军的长征,部队发展到1.7万多人。同年*月19日,2、6军团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包围,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主力先去转战湖南、贵州、云南等广大地区,经历了近百欠大小战斗,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终在936年6月到达西康甘孜,同红4方面军会师。7月初按中央指示,2、6军团组成红2方面军,经朱德、贺龙巧妙工作,原由红9军团改编的32军也由红4方面军划出,归红2方面军建制。2方面军总指挥为贺龙,政委为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委关向应。2、6军团及32军领导由原建制继任。红2方面军成立后,经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应、刘伯承等的斗争和红4方面军指战员的要下,张国焘被迫放弃反对***中央的活动,同意红2方面军北上。10月红2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地区,与红1方面军会师。之后与其它红军部队一起参加了著名的山城堡战斗,“西安事变”后,又参加了反击何应钦的“讨伐叛逆”军事行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继续谱写着伟大的历史篇章。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该方面军前身为鄂豫皖根据地的红4军和红25军。1931年10月底,红4方面军即以红4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开始组建。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方面军下辖4军、25军。4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25军军长旷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4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两军所辖各师归总部直接指挥。总兵力3万余人。红4方面军成立后,先后取得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战役的胜利。此后,红4方面军又扩充为4军、9军、25军共三个军6个师。同年10月,4方面军主力在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实施第4次“围剿”开始前,脱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2月转移至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至1934年先后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大规模的围攻。部队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合,先后扩编为4、9、30、31、33等5个军,总兵力达8万余人。尔后,又取得了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的胜利。1935年3月,红4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区1、4方面军胜利会师。8月,1、4方面军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蒸违抗***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擅自率领第4方面军南下,并成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此后,第4方面军经半年苦战,虽取得了攻占丹巴、宝兴、天全、卢山等城镇的胜利,但始终未能立足,1936年2月向甘孜地区退却。6月,与2、6军团会合。张国森被迫取消伪中央,同2方面军北上。10月,l、2、4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地区,第4方面军一部渡黄河西进,遭到失败。其余部队在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129师。

参考资料:百度红军吧

长征时红军的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
http://baike.baidu.com/view/6412.htm
本文标题: 陕北历来贫瘠,又是如何养活长征之后的三大主力以及陕甘宁边区这四支部队合流之后的兵马的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26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史上最牛商人:吕不韦的传奇人生,金钱权利太后三手抓小时光科普: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