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德川家康叫松平竹千代的时候,织田信长是叫织田信长还是织田吉法师如题..LS的不对吉法师这个名字在元服时就不用了元服年龄范围在...
到底德川家康叫松平竹千代的时候,织田信长是叫织田信长还是织田吉法师
如题..不对
吉法师这个名字在元服时就不用了
元服年龄范围在11-16之间
信长1534年
家康1543年
信长大家康9岁
就打信长16岁元服 1550年
家康11元服 1554年
家康改名是在元服以后今川义元赐以苗字称之为松平元信,后又改成松平元康。。。
这样看的话
在家康还是叫竹千代的时候
织田吉法师已经改成叫织田信长了
当然
这完全是个人的看法
绝对不是CTRL+V。。。。。。
楼下的没看见我说的是假设吗?
我的意思是假设算信长是16岁元服 家康11岁元服
在信长元服的时候
家康还是小鬼
德川家康1543~1616
织田信长1534~1582
分析1
1566年,松平家康改姓德川家康。战国末期强大的家族德川家诞生。从1535年松平清康遇害后,三河国的武士们心中抱着复兴松平家的希望,30余年来忠心耿耿,前赴后继,历经三代,终于等到了出头的这一天。三河武士精忠报主,誓死不愉的精神为后人们赞叹不已,被尊称为“三河魂”。
分析2
1551年,距离揭开日本战国的应仁之乱80余年,在这一年,葡萄牙的船队初次登陆日本
揭开日本南蛮文化的首页。同样在这一年,那古野城已故大名织田信绣的嫡子织田吉法师继承了家业,改名信长,开始30多年浩荡的发家史。
分析3 他们见过面
织田家的崛起
为了表明自身政权的合法性,织田信长后来自称出于平氏或藤原氏,但现在普遍认为,织田氏先祖本为越前国丹生郡织田庄织田神社的神官,约在十五世纪初期流落至尾张,成为当地土豪。
当时尾张国名义上的统治者,是守护斯波氏,但守护的权力从来都是由当地大小武士集团联合支撑起来的,尤其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守护往往被架空,地方上的各级土豪却逐渐坐大,成为大名——织田氏就在这种背景下日益膨胀起来,谋得了守护代的职权。
到了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这一代,织田氏已经基本架空守护斯波氏,握紧了尾张国的军政大权。但信秀本人的地位,最初却并不算高,他不过是领有尾张上四郡的守护代织田伊势守信安之兄信定的儿子而已。当时尾张的另外四郡(下四郡)则掌握在尊奉傀儡守护斯波义统的另一位守护代织田大和守广信手中。
织田信定筑胜幡城,其子弹正忠信秀则以同族身份出仕于织田广信,成为同族三奉行之一,靠着他敏锐的政治嗅觉,以及勇猛的作战能力,很快就脱颖而出,压制了织田因幡守和织田左卫门两位同僚。到1534年织田信长诞生的时候,他已经成功架空守护代,征服了超过二分之一的尾张国,被誉为“尾张之虎”——战国乱世,臣子凌驾于君主之上,分家凌驾于主家之上,甚至陪臣凌驾于守护之上,本就不是绝无仅有的稀罕事。
尾张国并非乱世中唯一的领土,阡陌相连,北有美浓国,西有伊势国、东有三河国。因为尾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周边豪强无不虎视眈眈。信秀一边和国内的同族势力作斗争,一边还要抵御来自他国的侵略,或者发动对他国的远征。他第一个来自外部的强大敌人,是三河的松平氏。
十六世纪初期,松平氏出了一个奇才——被家臣谀美为“活到三十岁定可取得天下”的松平清康,他屡次杀入尾张,使织田信秀战栗不已。然而清康终究没能取得天下,因为还不到三十岁,他就在出阵尾张守山城时被家臣误杀——时为1535年,人称“守山之崩”。
继承清康事业的松平广忠,当年还不到十岁,织田信秀趁机反攻出国门,把战火燃烧到松平氏的领土上。为了苟延家族的命脉,松平氏被迫向更东方的今川氏求援。今川氏当主义元看到送来嘴边的美味,当然兴奋不已,立刻打着复兴松平家的旗号,向三河进发——1542年,爆发了著名的小豆坂合战。
骏河国的今川氏世代名门,领土广大,兵力强横,义元更有“东海道一弓取”的美名。信秀闻知义元来攻,丝毫不敢大意,急命二弟信康为先锋,出西三河安祥城东进,双方在小豆坂遭遇。
长驱而来的织田军因为体力不支,很快受挫向后败退,今川、松平联军在后紧紧追赶,幸亏信秀的三弟、以武勇善战著名的织田信光等人担任殿后,大呼悍战,不但逼退追兵,更鼓舞了本方士气,扭转了战局。最终今川、松平联军崩溃,西三河一带尽归织田氏所有。
五年后(1547年),织田信秀整备兵马,再攻三河,希图一举灭亡松平氏,松平广忠也再次向今川氏求援。这回今川义元不再无条件答应发兵,因为他听说广忠的幼子已经六岁了,就要求送来骏河作为人质。
大名之间交送而非交换人质,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外交手段,而等同于承认对方拥有对自己的控制权、调动权,也即对方将成为自己的宗主国。虽然儿子年纪尚幼,虽然这是一份屈辱的盟约,走投无路的广忠也只好答应了。于是他派二十八名家臣护送幼子竹千代从本城冈崎出发,经海路在大津(现丰桥市)上岸,准备由当地豪族田原城主户田康光送往今川义元的本城骏府。
岌岌可危的松平家随时都可能垮台,最好的下场无过于从属于其他强大的势力,这是包括广忠在内,每个松平家族的成员及其麾下豪族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从属于何人,是东方的今川,还是西方的织田,每个人心中却都有着不同的盘算。户田康光早就和织田信秀暗通款曲,他不但没有按计划护送竹千代前往骏府,反而将其劫持到了尾张。就这样,六岁的松平竹千代在尾张末森城遇见了十四岁的织田吉法师——也就是后来的织田信长。
信长是1534年生于尾张那古野
家康是1542年12月26日生于三河冈崎
(以上资料均为可考证)
家康是在弘治二年(公元1555年)三月,十四岁时,在骏府举行的"元服"仪式,元服后改名为"松平元信"
2楼说的11岁"元服"是错误的...(这个确实历史上有据可考的,不是我编的)
而1555年的时候,信长已经21岁了,早已经"元服"了.
所以,在信长14,15岁前家康肯定还是乳名"竹千代"但是,应该在信长14~15岁元服后,家康还是在叫"竹千代"直到1555年为止!
补充:如果说家康6岁被他的"后姥爷"(他爹松平广忠的第二任岳父)户田康光劫持到了那古野的话,那是1547年的事.
如此推算1547年家康是5~6岁(日本历法计算有时要靠他们的天皇年号所以有误差)
1547年的信长有只有12~13岁!前面我说了男人除非爹叔家里这些长男性都死了一般不会提前"元服"也不会"初阵"一般提前"元服"都为了初阵或者整理家族时局!而这时信长他爹,信秀还活着呢!
以上是第一个论据,第二个论据是,信长在"竹千代"来的时候,一直跟他玩并且在别人背后辱骂信长为"尾张大傻瓜"的时候非常亲切的跟他一同嬉戏,并且并不用"三河孤儿"这个羞辱的名字称呼家康(因为其他人都是这么称呼家康的)而反而用"三河弟弟"称呼家康,这就是童年的情谊!
也因为这个奠定了未来信长和家康"一辈子的同盟"(只到本能寺事件信长死掉,所以叫一辈子!)
"元服"就成年人了,会接受任务,内政,军备,外交,哪有工夫照顾这个"三河弟弟"呢?!所以也证明信长没有元服!
(我这个可是有证据可考的,别说我是CTRL+V啊!呵呵!要的就是解决问题,粘贴别人的话只能让人笑话)
求日本战国各个时期的势力分布图
战国初期 战国中期以及织田信长时代rn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时代日本战国各个时期的势力分布:
1、织田氏
崛起于室町时代,代代在尾张国担任三管领之一斯波氏的守护代。
2、丰臣氏(羽柴氏)
丰臣氏家祖丰臣秀吉原是尾张国爱知县中村内一位农民之子,后来加入织田军成为足轻,被织田信长重用。
3、德川氏(松平氏)
代表人物德川家康。占领三河国的家族,原臣服于今川氏。
4、武田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甲斐武田家家督武田信玄带领下势力大增,占领甲斐国、信浓国、骏河国、西上野国及部分美浓国、远江国、三河国、飞驒国地区。信玄死后势力大减,在织田军入侵下末代家督武田信胜及武田氏阵代武田胜赖自杀,武田势力灭亡。
5、今川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在今川义元带领下占领骏河国、远江国、三河国,今川义元起兵上洛期间被织田信长阻止,战役中今川义元战死,留守本国的家臣无法维持统治,三河国的松平氏(德川氏)独立,武田军及北条军先后入侵,今川势力灭亡。
6、毛利氏
镰仓时代武将毛利季的后人,后来成为迁到安艺国居住,是当地的土豪。家督毛利元就带领毛利氏兴起,控制中国地区十余国。后来毛利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向丰臣秀吉投降,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发生关原之战,并成为西军名义上的指挥,西军战败后被减封至长门国、周防国,成立长州藩至明治初期。
7、后北条氏
京都御家人伊势盛时(北条早云)因解决今川氏继承问题,封为大名。
8、浅井氏
浅井氏是藤原北家闲院流正亲町三条家的庶流,京极氏的家臣。
9、石山本愿寺
根据地在石山的佛教僧兵,一向宗教派,在全国发动一向一揆。
10、朝仓氏
朝仓氏为日本天皇之后人,室町时代是斯波氏家臣。
11、上杉氏
上杉氏原为公家,室町时代被任命为关东管领的家族。
12、伊达氏
伊达氏为藤原氏山阴流之后,东北地区的豪族。
13、长宗我部氏
土佐国土豪,20代家督长宗我部元亲将土佐其他豪族消灭并统一土佐。
14、斋藤氏
斋藤氏家祖斋藤道三平民出身,父亲是僧侣。
15、岛津氏
岛津氏自镰仓时代至战国时代也是任九州南部萨摩国、日向国和大隅国的守护大名,是少数由守护大名变成战国大名的家族。
16、尼子氏
尼子氏是宇多源氏后裔京极氏支流之一,是京极氏的守护代。
17、最上氏
最上氏是清河源氏足利氏的支流,三管领之一的斯波氏的分家,是与大崎氏齐名的东北名门,在第十一代家督义光的努力下,一度获得幕府五十七万石领土(山形藩)。但义光死后,于1623年发生最上骚动,被幕府改易至近江国,以蒲生郡5000石交代寄合的身份维持至明治维新。
扩展资料:
战国前期的守护大名的领地:
兴福寺——大和
田山氏——河内 能登 越中 纪伊
细川氏——和泉 摄津 丹波 备中 淡路 阿波 赞岐 伊予 土佐
赤松氏——摄津 播磨 美作 备前
仁木氏——伊贺
山名氏——丹后 但马 因幡 伯耆 石见 备后
一色氏——伊势 三河 若狭 丹后
北田氏——伊势
土岐氏——美浓 伊势
斯波氏(后被著名的织田家以下克上取代)——尾张 远江 越前
今川氏——远江 骏河
武田氏——甲斐
小笠原氏——信浓
山内上杉氏——伊豆 武蔵 上野 越后
扇谷上杉氏——相模
佐竹氏——常陆
六角氏——近江南半国
京极氏——近江北半国 飞騨 出云 隐岐
宇都宫氏——下野
结城氏——下总
千叶氏——下总
若狭武田氏——若狭
富樫氏——加贺
大内氏——石见 安艺 周防 长门 筑前 丰前
安艺武田氏——安艺
河野氏——伊予
大友氏——丰后
少贰氏——筑前 肥前
菊池氏——肥后
岛津氏——日向 大隅 萨摩
宗氏——对马
战国中期:
织田氏——尾张
斋藤氏——美浓(后被织田信长攻下)
足利氏(幕府将军)——京畿(1573年为信长所灭,信长从此控制京城)
武田氏——甲斐
上杉氏——越后
朝仓氏——越前
浅井氏——近江(朝仓、浅井均被织田所灭)
今川氏——东海道·骏河(1560年今川义元在桶狭间被信长讨死,今川领地被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瓜分)
德川氏——三河
伊达氏——奥州 出羽
毛利氏——西国(主要为安艺)
北条氏——关东·相模
长宗我部氏——南海道·四国
龙造寺氏、岛津氏、大友氏(九州三雄)——九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日本战国重要大事年表
百度百科—日本战国
织田氏
崛起于室町时代,代代在尾张国担任三管领之一斯波氏的守护代。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 )逐渐控制京都,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先后两次打破“信长包围网”,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582年于本能寺之变中,织田信长遭家臣明智光秀谋叛,在本能寺中切腹自尽,本能寺也化为熊熊烈火,其死后被重臣丰臣秀吉继承。
丰臣氏(羽柴氏)
丰臣氏家祖丰臣秀吉原是尾张国爱知县中村内一位农民之子,后来加入织田军成为足轻,被织田信长重用。
织田信长死后运用其出众之手腕及政治力量,击败信长之直系子孙及织田家中其他众臣,继承信长的地位。后来击败全国其他大名,统一日本。1598年秀吉死后,1615年其家族被降伏于其下之重臣德川家康推翻,日本统一。
后来在德川氏稳定霸权的过程中,允许当初被赐丰臣朝臣、羽柴氏的大名们,可以舍弃这个姓。江户时代还以丰臣朝臣为本姓的大名家,只有秀吉夫人北政所宁宁的娘家木下氏。木下氏在明治维新后因为本姓与苗字合一的法令,必需只能使用其中一个姓,现在已经极少看到有人姓丰臣了。
德川氏(松平氏)
代表人物德川家康。占领三河国的家族,原臣服于今川氏。
今川义元被织田信长击败后独立,并与织田信长结盟。信长死后臣服于丰臣秀吉,成为五大老之一。1598年秀吉死后,由于关原之战胜利,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实力增强,与丰臣氏出现矛盾,1615年推翻丰臣氏,开创长达250年的江户幕府,结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扩展资料:
1、日本战国(1467-1615?)一词最早出现于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但酷爱中国军略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于形容日本的格局。而中国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以后,才开始使用。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时代爆发之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2、大名(日本古时封建领主称呼)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由比较大的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所谓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土地较多、较大的就是大名主,简称大名。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其所属武力,一般称之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护卫,规模越大,进而成为统领一国的领主,那就是所谓的大名了。
日本各个时代中大名的定义都有些不同,不过一样都是统领某一个领地的地主之意。大名这个称谓的意义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大名”一词在不一样的时代,意义上则有着某些差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战国百度百科-织田信长 百度百科-大名
织田氏
崛起于室町时代,代代在尾张国担任三管领之一斯波氏的守护代。
下克上的风气令织田氏推翻斯波氏统治尾张,织田氏家督织田信长透过长年征战成为拥有当时全国最广,足以统一全日本,领地横跨20多国的大名,1582年于本能寺之变中,织田信长遭家臣明智光秀谋叛,在本能寺中切腹自尽,本能寺也化为熊熊烈火,其死后被重臣丰臣秀吉继承。
丰臣氏(羽柴氏)
丰臣氏家祖丰臣秀吉原是尾张国爱知县中村内一位农民之子,后来加入织田军成为足轻,被织田信长重用。
织田信长死后运用其出众之手腕及政治力量,击败信长之直系子孙及织田家中其他众臣,继承信长的地位。后来击败全国其他大名,统一日本。1598年秀吉死后,1615年其家族被降伏于其下之重臣德川家康推翻,日本统一。
德川氏(松平氏)
代表人物德川家康。占领三河国的家族,原臣服于今川氏。
今川义元被织田信长击败后独立,并与织田信长结盟。信长死后臣服于丰臣秀吉,成为五大老之一。1598年秀吉死后,由于关原之战胜利,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实力增强,与丰臣氏出现矛盾,1615年推翻丰臣氏,开创长达250年的江户幕府,结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
武田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甲斐武田家家督武田信玄带领下势力大增,占领甲斐国、信浓国、骏河国、西上野国及部分美浓国、远江国、三河国、飞驒国地区。信玄死后势力大减,在织田军入侵下末代家督武田信胜及武田氏阵代武田胜赖自杀,武田势力灭亡。
今川氏
平安时代豪族源氏后人,在今川义元带领下占领骏河国、远江国、三河国,今川义元起兵上洛期间被织田信长阻止,战役中今川义元战死,留守本国的家臣无法维持统治,三河国的松平氏(德川氏)独立,武田军及北条军先后入侵,今川势力灭亡。
毛利氏
镰仓时代武将毛利季的后人,后来成为迁到安艺国居住,是当地的土豪。家督毛利元就带领毛利氏兴起,控制中国地区十余国。后来毛利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向丰臣秀吉投降,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发生关原之战,并成为西军名义上的指挥,西军战败后被减封至长门国、周防国,成立长州藩至明治初期。
后北条氏
京都御家人伊势盛时(北条早云)因解决今川氏继承问题,封为大名。
最大领土时占领9国,雄霸关东平原。后来因没有遵守丰臣秀吉的停战命令被丰臣军入侵,北条氏政开城投降,后北条氏势力灭亡。
浅井氏
浅井氏是藤原北家闲院流正亲町三条家的庶流,京极氏的家臣。
后来京极氏发生御家骚动,浅井氏成功抢夺近江国北部三郡。因为织田信长攻打浅井氏的恩人朝仓氏,迫浅井氏加入信长包围网对抗织田信长。被织田军反攻,家督浅井长政自杀,浅井氏灭亡。
石山本愿寺
根据地在石山的佛教僧兵,一向宗教派,在全国发动一向一揆。
多次一向一揆后成立多个由一向宗教徒控制自治区,甚至推翻地方大名势力。被织田信长派兵围攻多年后显如决定投降并退出石山,但显如长子教如依旧死守石山,被信长放火烧山。
朝仓氏
朝仓氏为日本天皇之后人,室町时代是斯波氏家臣。
后来朝仓氏与斯波氏不和,不久后独立,根据地是越前国。加入信长包围网对抗织田信长,被信长击败。信长包围网因为武田信玄死亡而瓦解,织田军入侵朝仓、浅井的领土,朝仓、浅井联军战败。末代家督朝仓义景领兵退守贤松寺,朝仓军中部分将领倒戈,朝仓军战败。朝仓义景在家臣介错下死亡,朝仓氏被织田氏吞并。
上杉氏
上杉氏原为公家,室町时代被任命为关东管领的家族。
被北条军〔后北条氏〕入侵,被迫将家督交给长尾氏,就是上杉谦信。上杉谦信以越后作为根据地向关东发展,谦信死后发生御家骚动,由上杉景胜继承。织田信长死后向丰臣秀吉投降,并成为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后发生的关原之战中支持西军,战败后被减封,建立米泽藩至明治初期。
伊达氏
伊达氏为藤原氏山阴流之后,东北地区的豪族。
家督伊达政宗消灭东北地区多个大名,占领陆奥国。小田原征伐时臣服于丰臣秀吉,令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关原之战中支持东军,战后原本幕府打算加封至100万石,但被揭发与一揆军有关所以被改封,建立仙台藩至明治初期。
长宗我部氏
土佐国土豪,20代家督长宗我部元亲将土佐其他豪族消灭并统一土佐。
实行兵农合一政策成为强国,并北上攻打四国其他大名。1585年统一四国全岛,但不久后丰臣秀吉派兵登陆,长宗我部元亲被迫投降,并失去土佐以外的领土。元亲之子长宗我部盛亲在元亲死后继承家督,在关原之战中支持西军并战败,失去领土成为浪人。大坂之阵中加入丰臣军协助防守大坂城,最后战败。盛亲被德川军成员蜂须贺氏的家臣长坂七郎左卫门所捕获,最后被斩首,长宗我部氏直系绝后,但旁系没有灭绝,元亲的四弟岛亲益(长宗我部国亲指染家臣岛氏妻子所生的私生子)的子孙岛亲典于大坂之阵时加势丰臣家,败北后返回土佐国,其后岛氏便成为土佐藩的下士,在明治维新后认祖归宗复姓长宗我部。
斋藤氏
斋藤氏家祖斋藤道三平民出身,父亲是僧侣。
道三年轻时卖油为业,后成为美浓国豪族长井氏家臣,后入继长井氏。虽然在美浓重臣反对下,但美浓守护大名土岐赖艺依旧升道三为家臣。后消灭美浓国内其他家臣、豪族的势力,最后将土岐赖艺逐出美浓,统一美浓。与织田氏家督织田信秀不和,但与信秀死后与新任家督织田信长结盟。后来被儿子斋藤义龙发动叛乱,道三军与义龙军激战于长良川,道三被义龙军士兵杀死,死前写下让国状给信长。道三死后不久义龙也去世,斋藤龙兴继位。信长以道三写下的让国状向美浓进军,斋藤龙兴战败,美浓被信长占领。斋藤龙兴逃出美浓并加入三好三人众并成为家臣,继续反抗信长。最后在三好军与织田军之间的战争中阵亡,斋藤氏灭亡。
岛津氏
岛津氏自镰仓时代至战国时代也是任九州南部萨摩国、日向国和大隅国的守护大名,是少数由守护大名变成战国大名的家族。
在家督岛津义久带领下,以及义久之弟岛津义弘指挥的军队,成为九州最强大名,打破了由龙造寺氏、大友氏和岛津氏三家平分九州的局面。猛将岛津家久曾经带军重创龙造寺氏,杀其家督,攻占龙造寺氏不少领土。也领兵攻打大友氏,迫大友氏向丰臣秀吉投降。后丰臣秀吉联合大友氏、龙造寺氏及其他已经臣服秀吉的大名入侵九州攻打岛津氏,虽然义弘多次击退丰臣军,但因不敌丰臣本部令岛津义久被迫投降。投降后丰臣秀吉任命岛津义弘继承家督,后在关原之战中加入西军对抗东军,最终败北,在幕府任命下成立萨摩藩至明治初期。
尼子氏
尼子氏是宇多源氏后裔京极氏支流之一,是京极氏的守护代。
家督尼子经久乘京极政经离开出云时控制出云国,独自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出云国地区的霸主。尼子义久时期被毛利氏入侵下被迫投降,族人尼子胜久不服,在旧部支持下重占出云新山城,复兴尼子家。后再败北逃到京都,4年后因幡国大名山名丰国的支援,欲从因幡攻打出云,最后以失败告终。尼子胜久后与织田信长结盟,成为丰臣秀吉的中国方面军一队分支。尼子军攻占宇喜多直家支城的上月城并成为该城守备,被毛利军与宇喜多军联合攻城,战败后自杀。
最上氏
最上氏是清河源氏足利氏的支流,三管领之一的斯波氏的分家,是与大崎氏齐名的东北名门,在第十一代家督义光的努力下,一度获得幕府五十七万石领土(山形藩)。但义光死后,于1623年发生最上骚动,被幕府改易至近江国,以蒲生郡5000石交代寄合的身份维持至明治维新。
日本的家纹有哪些讲究和历史
所谓家纹,是一个家族的标志。从各种资料都可看出,家纹的历史就是纹章的历史。
其最初的来源是源平战争时期源氏的白旗和平氏的红旗,为了作战时区分敌我的。。。。当然,其中也有奸诈之辈用它来欺骗对方,比如旭将军--木曾义仲在横田河原之战中用的那个违法现在的国际法的手段。。。
源氏的白旗飘扬天下后,奥羽之役、承久之乱、文永弘安之役(蒙古入侵)相继而起。这时,全国各地的守护、地头等武士,既然不能统一使用白旗,就有了各种旗帜、幔幕作为识别物。武藏七党中的儿玉党以“团扇”为标志,是家纹在旗印上使用的最早例子。此外,畠山家的“村浓”、熊谷家的“鸠に寓生”、佐佐木家的“三つ目结”也广为人所知。与旗纹同时使用的还有幔幕纹。新田家的“大中黑”、足利家的“二つ引两”、三浦家的“三つ引两”都是自幕纹而来的。
幕府体制下,幕府派遣军奉行参阵,同一战场上的武士要相互作证,以便战后论功行赏,所以,家纹开始成为武家社会不可或缺的事物。
最初,家纹就是名字的代表,同族间用的是一种纹章。足利家崛起时的南北朝乱世,往往有同族之间交战的事情,同族间的纹章没有区别,容易混同。这个时代,战乱和纹章的数量都在迅速增多。比如,明德之役(1391)是山名一族之间的战争,为防止纹章的混同,用竹叶旗加以区别。后世同族之间使用不同纹章的,多是因此而来。
天皇的纹章为菊、桐纹。镰仓初期,衣服、器具上时有描绘,但重大场合用旗上绘的是日月纹。到南北朝时期,皇室常常将菊、桐纹章赐给有功将士(有名的如足利尊氏,“为褒美依敕命,五七桐纹免许”),所以南北朝之后就有了不少使用菊、桐家纹的武士。信长将五七桐纹赐给秀吉,也是有先例的。
南北朝时代,无论公家武家,纹章都是表示家门的重要凭据。把它赐予有功将士,是重要的赏赐,因为纹章保持着自然的权威,当时的人对绘有纹章的旗帜、幔幕具有相当的敬意。
而你所说的 伊达,北条,武田,今川,德川 家纹,我把介绍发在下面吧:
伊达氏家纹:
桐:太阁桐,是丰臣秀吉的家纹。由政宗从秀吉处拜领。
三引两:一代家督伊达朝宗在参加讨伐藤原氏战争中,从源赖朝处拜领。
竹雀纹:伊达家的家纹,由上杉定实送给伊达植宗。---很像联合国的标志
九曜纹:主要由藤原氏使用的家纹。伊达家由政宗首次使用。
雪薄纹:伊达家特有的家纹。伊达辉宗的马鞍与铠甲上就有这个家纹的装饰;政宗首次上阵时所打的小旗上也有此纹。
牡丹:藤原氏的宗家近卫氏家纹,由伊达家第二十代家督纲村从担任关白的近卫氏处拜领。
蟹牡丹:由伊达家第二十一代家督吉村根据牡丹的叶与螃蟹的足所改造的家纹,用于在江户的伊达氏居所的标示。
鸳鸯丸:藤原家的家纹,由政宗从近卫家拜领。
荠:藤原氏与源氏的家纹,伊达氏和藤原的支流都使用该家纹。
菊:龟山天皇时代皇室的家纹,由政宗从太阁秀吉处拜领。
北条氏家纹:(该族出自平氏)
鳞纹:镰仓幕府执权北条家的家纹。镰仓中期,《蒙古袭来绘词》中有鳞纹出现。前北条家灭亡后,伊势新九郎占据小田原,其子氏纲冒姓北条,顺理成章借用了北条家的三阶鳞,称后北条家或小田原北条家,以后一直袭用之。
今川氏家纹:(该族出自源氏,足利家庶出)
引两纹:“二つ引两”是足利家的代表性家纹。引两纹本来用于幔幕,其后被画到旗帜上。《见闻诸家纹》中,足利一族及阁僚如吉良、涩川、石桥、斯波、细川、畠山、上野、一色、山名、新田、大馆、仁木、今川、桃井、吉见等都以引两为家纹。把引两与其它纹样组合的有三浦介、赤松、远山、富永、长野、庄、吉川、波多野、神保、三渊、蜷川、川原、中泽、饭川、安木、大和、绮(Kawata)、黑坂、平尾、金山、物部、矶谷、三木、西面家等武将。
德川氏家纹:
●葵纹:
最初的葵纹
葵纹本来是京都贺茂神社的神纹。每年五月中旬,加茂神社都要举行“加茂祭”,祭祀者将葵装饰于冠上,是以这一神事别名为“葵祭”。
信仰加茂明神的豪族把葵纹用到了自己的家纹上,《见闻诸家纹》中,丹波国船井郡豪族西田家使用“二叶立葵”。三河地方的土豪如松平、本多、伊奈、岛田等很多家族在战国前期就已使用葵纹,但具体图案不明。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葵纹的时代自此开始。庆长十六年以后,成为德川(松平)家的专用纹章。
准确地说,德川将军家的家纹是“三ツ叶葵”,有时也称为“三ツ葵”。《德川实纪》里把“御纹”叫作“葵鞆绘”。
德川家与三叶葵
松平家还没有改姓德川时,家纹已经是代代相传的三叶葵。相比旧有的家纹,葵叶的片数达到二片以上,而且加上了圆形的图案。这据说是松平家的独创,也由此成为他们的特征。
此外,松应寺家康父亲广忠的墓所上刻有剑银杏纹。
松平家以葵纹为家纹的由来,大略有以下诸说:
第一种说法:松平清康的水葵之器
家康的祖父清康,被说成是活到三十岁就能取得天下的家伙。清康战胜三河国田原城主户田家时,伊奈城主本多正忠在庭中以水葵为器作肴庆祝。清康非常高兴,此后就以葵为家纹(在下觉得,这一说法实在象是想象力丰富的江户文人创作的清康逸话。)
第二种说法:沿用酒井家、本多家的家纹
酒井家与松平家祖先的关系极为密切,江户时代累世担任幕府老中的酒井一系本出于入赘到酒井家的松平亲氏,血统上已经属于亲藩。酒井家是加茂氏族之一,所以用葵纹作家纹,松平家袭用此纹后,酒井家为避免混淆,把家纹改为“剑片喰纹”。
而本多家的家纹是“立葵纹”,其纹样中的葵是朝上分为三叶,松平家可能只是把这个纹样略作了修改。后来幕府对本多家和将军家同样使用葵纹感到不满,让本多家另择家纹,本多家不识相,辩称“葵纹本来就是我们本多家的家纹”,言下之意,你德川家用这个样式还没我们早呢。
第三种说法:松平家出于加茂氏
松平家三代目信光曾自称“加茂朝臣”,如果松平家本身出于加茂氏族,其使用葵纹也就不奇怪了。
ο三叶葵的限制
将军家的御纹三叶葵使用限制相当严格。源氏长者、武家栋梁的家纹三叶葵乃是权威的象征,控制三叶葵纹的随意使用,当然有其意义。
最初,御用商人的提灯等物上可以绘上三叶葵纹,到天和三年(1683)以后始改为“御用”文字,某些寺院也准许使用三叶葵。到了享保八年(1723)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时代,就明文限制三叶葵纹的使用,原因是此前发生了正德三年(1713)武田扫部助、享保八年(1723)山名左内使用三叶葵纹进行诈欺的事件。
但是现在留存下来的大名家器物上偶然也有三叶葵纹的印记,这又作何解释呢?有几种可能:将军家下赐;将军家子女婚嫁时的用品;迎将军家的男子来做养子的,终身都可使用三叶葵纹。
在日本,家纹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家纹的历史也可以看做是日本纹章的一个历史。在日本古代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常见,但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推销自己的商品,所以就运用起了家,也是在这个时候,家纹的数量是史前最多的一个时间段。根据日本人的一个统计,在日本现有的家纹数量可以达到12000多种。
家纹的起源应该是在日本的平安时代的中期,那时候的诗歌和音乐都是非常流行的,所以一些贵族人家也是经常要出去进行社交活动,交流对于诗歌和音乐的一些心得,那时候他们去参加活动的时候都是很多车一起前行的,因为牛车的样子都是差不多的,很难去辨别出来,所以就有人在车上的某个部位去镶嵌一个比较特殊的能够异于常人的图案,慢慢也就形成了每个家族的家纹。
每一种家纹都是有着其独特的意义,虽然一开始家纹只是为了能够轻易识别出不同家族,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家纹的使用其实也是变得越来越复杂。首先就是家纹是一种装饰的团,这一类的家纹往往是来自于公卿家,当时是绣在了他们的衣服上面或者是车上面,看起来也是很优雅的。还有一种的就是用来作为祥瑞的象征,通过这种家纹能够寄托着他们对于家族子孙们繁衍生息,福德圆满的愿望。而且有一些家纹甚至是融入到了宗教文化当中,用于宗教文化的推广。
家纹可以算得上是日本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虽然只是一个图案,但也是寄托了很多日本人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于当时日本文化的一种理解。
日本战国末期的三河豪族中,水野家与川口家的关系?
摘自《史上最强日本史》——rn “广忠没办法,只能屈身寻求今川氏的庇护。三年后,他为了本国的和谐稳定,又娶了三河豪族水野家的女儿,也就是於大。 於大的母亲,是清康的另一个老婆,之后改嫁入了川口家,也就是说,广忠娶了自己的妹妹。”rnrn其中,rn“广忠”是松平广忠,即德川家康的爸爸。rn“於大”是德川家康的妈妈。rnrn那於大究竟是水野家的还是川口家的呢?於大有没有姓氏的呢?於大年幼的时候,忠政应三河国的大名松平清康的要求跟于富之方离婚,后来于富之方改嫁给了松平清康。但是从生父而言,於大出自水野家。应该姓水野。
出生到离婚
享禄元年(1528年),于大出生在父亲忠政的居城,绪川城(爱知县知多郡东浦町绪川)。于大年幼的时候,父亲忠政应邻近三河国的大名,松平清康的要求,让母亲于富与自己离婚,不久后,于富被迫改嫁给冈崎城主松平清康,于富成为清康的继室,也因此,于大小时候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中长大。 天文十年(1541年)才十四岁的于大,嫁给松平清康的嫡长子,冈崎城主松平广忠,广忠和于大虽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不过,名义上仍然是一对兄妹(因为於大的生母华阳院后来改嫁广忠的父亲松平清康),而这个时候广忠十六岁。 翌年,天文十一年(154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大生下嫡子竹千代(以后的德川家康)。夫妻的关系也十分良好,但是由于於大之兄水野信元忠(在水野中政死后,他成为了刈谷城城主)于织田信长,而松平氏则为今川义元效力,所以迫于来自今川氏的政治压力这种两家和平共处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 一年后的天文十二年(1543年)七月十二日,于大的父亲水野忠政去世,得年五十岁。而继承忠政的于大兄长,家督水野信元(于大的异父兄)与织田信秀结盟。而曾因为今川义元援助而保住国家的广忠,遭受到了今川一方的打压,强迫他与于大离婚。为了报答义元的恩情,又或者是为了保住松平家,广忠最后被迫和于大离婚。 天文十三年(1544年)的九月,于大离开冈崎城,和广忠正式离婚,结束才三年的婚姻。离城后的于大,起初暂时住在松平家重臣酒井正亲的屋敷,不久离开冈崎,返回刈屋城,那时于大才十七岁。据说,于大此时已经怀孕,后来在酒井正亲的屋敷里生下一女,取名为多却姬。但是,一般通常认为,多却姬是于大再婚对象久松俊胜的女儿。
再嫁
回到刈屋城的于大,和与松平家广离婚的姐姐,于丈之方(于大的异母姐,信元的亲妹妹)住在一起,不久之后嫁给水野的旗下的尾张阿久比城主久松俊胜。于大跟俊胜生有三男四女。同时,知道那个时候竹千代成为织田氏人质的于大,命令俊胜的家臣,送给竹千代一些四季的衣服,新奇的食物等。竹千代在尾张的两年从未间断。 永禄3年(1560年)5月17日,桶挟间之战时,于大与担任今川军先锋的儿子松平元康(家康)会面。元康在出兵时,前去阿久比城。母子隔了十六年才相见,那时家康十九岁,于大三十三岁。这天家康也第一次见到俊胜和同母异父弟妹,而家康也十分照顾同母异父的弟妹,封给三个弟弟领地。 关原会战后的庆长7年(1602年)2月,家康公的邀请于大、同母长弟胜元及三男定胜的子定行一起上京都。有人说是于大一直希望去参拜京都的寺院,由此可见家康十分孝顺这位缘薄的生母。进京的于大,以内大臣德川家康的生母,在5月15日拜见京都的高台院,22日进宫拜见后阳成天皇,23日参拜了丰国神社。 可是,到了秋天,于大生病,8月28日,在伏见城内逝世,享年七十六岁。家康在京都的知恩院举行了丧葬仪式之后,将于大葬在江户传通院。法名传通院殿蓉誉光岳智香大禅定尼。同时,冈崎的大泉寺也有于大遗发的坟。
出生到离婚
享禄元年(1528年),于大出生在父亲忠政的居城,绪川城(爱知县知多郡东浦町绪川)。于大年幼的时候,父亲忠政应邻近三河国的大名,松平清康的要求,让母亲于富与自己离婚,不久后,于富被迫改嫁给冈崎城主松平清康,于富成为清康的继室,也因此,于大小时候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中长大。 天文十年(1541年)才十四岁的于大,嫁给松平清康的嫡长子,冈崎城主松平广忠,广忠和于大虽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不过,名义上仍然是一对兄妹(因为於大的生母华阳院后来改嫁广忠的父亲松平清康),而这个时候广忠十六岁。 翌年,天文十一年(154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大生下嫡子竹千代(以后的德川家康)。夫妻的关系也十分良好,但是由于於大之兄水野信元忠(在水野中政死后,他成为了刈谷城城主)于织田信长,而松平氏则为今川义元效力,所以迫于来自今川氏的政治压力这种两家和平共处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 一年后的天文十二年(1543年)七月十二日,于大的父亲水野忠政去世,得年五十岁。而继承忠政的于大兄长,家督水野信元(于大的异父兄)与织田信秀结盟。而曾因为今川义元援助而保住国家的广忠,遭受到了今川一方的打压,强迫他与于大离婚。为了报答义元的恩情,又或者是为了保住松平家,广忠最后被迫和于大离婚。 天文十三年(1544年)的九月,于大离开冈崎城,和广忠正式离婚,结束才三年的婚姻。离城后的于大,起初暂时住在松平家重臣酒井正亲的屋敷,不久离开冈崎,返回刈屋城,那时于大才十七岁。据说,于大此时已经怀孕,后来在酒井正亲的屋敷里生下一女,取名为多却姬。但是,一般通常认为,多却姬是于大再婚对象久松俊胜的女儿。
再嫁
回到刈屋城的于大,和与松平家广离婚的姐姐,于丈之方(于大的异母姐,信元的亲妹妹)住在一起,不久之后嫁给水野的旗下的尾张阿久比城主久松俊胜。于大跟俊胜生有三男四女。同时,知道那个时候竹千代成为织田氏人质的于大,命令俊胜的家臣,送给竹千代一些四季的衣服,新奇的食物等。竹千代在尾张的两年从未间断。 永禄3年(1560年)5月17日,桶挟间之战时,于大与担任今川军先锋的儿子松平元康(家康)会面。元康在出兵时,前去阿久比城。母子隔了十六年才相见,那时家康十九岁,于大三十三岁。这天家康也第一次见到俊胜和同母异父弟妹,而家康也十分照顾同母异父的弟妹,封给三个弟弟领地。 关原会战后的庆长7年(1602年)2月,家康公的邀请于大、同母长弟胜元及三男定胜的子定行一起上京都。有人说是于大一直希望去参拜京都的寺院,由此可见家康十分孝顺这位缘薄的生母。进京的于大,以内大臣德川家康的生母,在5月15日拜见京都的高台院,22日进宫拜见后阳成天皇,23日参拜了丰国神社。 可是,到了秋天,于大生病,8月28日,在伏见城内逝世,享年七十六岁。家康在京都的知恩院举行了丧葬仪式之后,将于大葬在江户传通院。法名传通院殿蓉誉光岳智香大禅定尼。同时,冈崎的大泉寺也有于大遗发的坟。
于大的子女
与松平广忠所生 德川家康 与久松俊胜所生儿子 松平康元 松平康俊 松平定胜 与久松俊胜所生女儿 保科正直夫人 松平康长夫人 松平家清夫人
德川家康为什么和他爸不是一个姓
原名松平元信,信是拜领他父亲的名字中的信字
后到了骏府做人质,今川义元就赐了一个自己名字中的元字给他
后来他又从他爷爷的名字里取了一个康字,
于是改名松平元康
之后他慢慢实力壮大后被天皇赐姓,于是改为了德川家康
一,14岁元服那年,改名松平元信,“元”是取自今川义元。
二,松平元康,这“康”则是取自他爷爷松平清康,因为德川很尊敬他爷爷。
三,松平家康,松平家的祖先据说是新田义贞,远祖源氏。家康的“家”字,是取了尊敬着的源义家的一字。
四,德川家康,德川这个姓则是从祖先所居住的上野国(群马县)新田郡世良田乡一条名叫德川的河而来。
所以德川家康小时候也和父亲一样姓,后来才叫德川家康,同时他的众多儿子也不能姓德川,只有他的权利继承人才能继承他德川的姓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