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康雍乾盛世是饥饿的盛世 这种说法对吗

发布时间: 2021-05-24 16:08: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清朝的康乾时期是盛世还是哀世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正是...

为什么说康雍乾盛世是饥饿的盛世 这种说法对吗

清朝的康乾时期是盛世还是哀世

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正是当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盛世”过后不到五十年,随之而来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使大清帝国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

在中国历史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清朝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当西方和世界出现巨变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亦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只不过是饥饿的盛世。
盛世
回光返照吧

为什么说清朝的康乾盛世是虚假的繁荣

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正是当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盛世”过后不到五十年,随之而来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使大清帝国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

在中国历史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清朝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当西方和世界出现巨变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亦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只不过是饥饿的盛世。

如何理解康乾盛世

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鼎盛。这段时期,其时间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故中国部分历史学者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的增长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 有人将此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勤政的结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全国推广的结果。 在此期间,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对内大兴“文字狱”。所以有人认为,正是“康乾盛世”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是不值得称颂的。 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骗人的,是中国部分历史学者无视历史、自欺欺人的说法。在康熙年间,对俄作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就割让领土,如果是盛世却割让领土真是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同样处于“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间,也签订了割让领土的《恰克图条约》。而且在康雍乾三个皇帝在位期间,他们做了什么?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字狱惨案,康乾数次下江南奢靡游玩,自雍正起又耗尽民脂民膏修建圆明园。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侵略者已是坚船利炮,而清朝军队却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这个地步,真是无耻之尤。康熙年间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著作《潜书》里提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而乾隆时期的英国使者马嘎尼来华期间,记载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都是蓬头拓面,衣杉褴褛,因此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蛮人”时代(见马嘎尼的中国行记)。 1
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的子孙雍正、乾隆继承了他的基业,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
……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康熙 雍正 乾隆祖孙三代所创造的盛世景象
正确看待康乾盛世

--------------------------------------------------------------------------------
文章来源:北大汉语言文化系教授 发布人: root 发布时间:2005-03-25 18:54:49 阅读:110

内容简介

公元1636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满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诞生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将汉朝、唐朝、元朝以来的中国版图从此固定下来,为多民族的现代中国疆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为后人称颂的“康雍乾”之世。

但封建制度的没落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为了加强统治,清庭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都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

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重农轻商,轻视科学,都注定着它必将走向灭亡。而清代以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禁锢思想,更加速了这个封建王朝的灭亡。

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等一系列的挫败,陷入了一种停滞的状态。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致使封建制度走向灭亡,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激烈的变化。

讲座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周思源先生,咱们先鼓掌欢迎。近几年,随着清廷戏的不断热播,不论台湾那边拍的《戏说乾隆》,还是我们内地的《康熙微服私访》,一直到最近几年,以正史剧面目出现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使大家都提升起了对清朝历史和清代皇帝的浓厚兴趣,那么学界关于如何认识清朝历史也是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今天先把周先生请来,请他来谈一谈,他是如何看待康雍乾盛世的,大家欢迎。

康雍乾盛世在历史上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吧,一般的被称为康乾盛世,中间那个雍字一般是不提的,为什么?它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康乾盛世,它是两个双音节的词构成的一个词组,比较符合汉语的习惯,第二个原因,是雍正皇帝长期以来一直背着一个恶名,就是谋杀父皇,屠杀兄弟,篡诏夺位,因此雍正皇帝的口碑一直不太好,留下最有名的遗案就是所谓篡改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这个遗案呢,在学术界,过去就有争论,就有一些学者,比如说中国的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先生,日本的历史学家宫崎市定先生,就对雍正一生的功过和他继位的问题有怀疑,但是真正把这个案子翻过来的是中国旅日著名历史学家杨启樵先生,他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先生的支持下,下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地下室档案馆里面,从1937年以后这个档案就没有人开封过,开箱阅读了两万多件康熙朝和雍正朝,主要是雍正朝的密折,因为在康熙和雍正的时候,地方上的大臣官员他可以直接写密折给皇帝,这个密折是其他官员不能看的,他翻了两万多件密折以后得出的结论,就是雍正的继位是正确的,雍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很辛苦的,他每天写朱批,他每天要读很多密折和正式官员上来的书,有时候他那个批语能写一千多字,而且雍正那个字非常好,搁到现在绝对是大书法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雍正是累死的,因此他就用非常充分的材料把雍正这个案子翻过来,所以国内很多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实际上都是受杨启樵的影响,因为他几篇论文以后,在80年代初,首先在香港,后来在内地,出版了《雍正朝密折制度研究》,这本书三联书店出版的,印了好几版,打那儿以后,康乾盛世,往往就被称为康雍乾盛世,这是我首先要说明的,为什么有的历史学家说康乾盛世有的就说康雍乾盛世,所以我写文章的时候,我就提康乾之世,我也把“雍”字给撇开了,这样念起来好念点儿,其实这个雍正还真是不错。

清朝从1644年到1911年,总共是268年,10个皇帝,这个10个皇帝当中,位居第二、第三、第四的康熙、雍正、乾隆,总共是一百三十四年,整占了整个清朝的一半,而清朝呢是咱们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的王朝,这个朝代离咱们最近,和咱们的关系最密切,咱们不管是学者也好,老百姓也好,相对来说最熟悉的,因此研究清朝的历史教训,经验教训对我们推动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它的意义最重大。

我并不否定康雍乾三朝的历史功绩,但是不赞成现在依旧把康雍乾时期说成是盛世,尤其不赞成对康雍乾之世做过高的评价,我认为,我们应当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就是不能是从一般历史学的角度,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认真总结康雍乾三朝的得失,尤其是它的失,正确认识康雍乾三朝的得失,有助于加强加快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康雍乾三朝的历史贡献,和汉朝唐朝的比较,这三位皇帝的确都很有作为,做出了一些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其中康熙的贡献最大,康雍乾三朝先后消平三番,收复台湾,平定了准噶尔部、回部、还有罗卜藏丹津,还有大小金川土司叛乱,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这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了,康雍乾三朝它最大的历史贡献是把汉朝唐朝元朝以来中国的版图从此固定了下来,为多民族的现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是它最伟大的历史贡献。由于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这么一个朝代,满族当然人数很少,总数它不超过一百万,只有几十万人,因此它必须依靠其他少数民族来统治国家,尤其是依靠蒙古族,这样的话,它就必须要重用少数民族,重用少数民族就要促使他们学文化,要促进他们和汉族的交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要统治整个国家,它必须要学习汉文化,所以这个满族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后来成为一个文化水平,整体文化水平很高的一个民族,那么这些方面呢,客观上呢,都有利地促进了满族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另外呢,就是康雍乾三帝,他们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比如说对新疆,西藏,还有特别是以“改土归流”为代表的这一系列措施,就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促进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这个地方来讲,康雍乾三朝,这三位皇帝都确实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我们研究历史,不仅要纵向的比,就是我们现在和过去比,清代和明代,和宋代比,还要横向比,横向比就是把中国和世界而且还要运用三维思维方法,因为直线是一维的,平面的,是两位的,三维的就是立体的,而且通过表面穿透性地,看到它的内在看到它的实质,我们用比较历史学的方法,透过表面现象来在看到它的实质,这样的话我就感到康雍乾三朝一百三十四年尽管他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存在着非常非常严重的不足,它不能被称为是盛世,传统观点在史学界认为汉唐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我们从西汉来说,西汉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3年,那么它的下限就是公元23年,离开康熙,1662年登基已经差了1600多年,开元盛世,天宝之乱是公元755年,我们就算750年那会儿算,那么到康熙登基1662年,也已经差了900年,就是说你差一千多年,差900年,这个人口它当然是大大增加,而且它这个农业发展它当然有很大提高,就是在唐朝开元年间,当时富到什么程度,河北河南这几个国家级的粮仓里边储备的粮食总共达到了9600万石,也就是说,国家的储备粮就够全国每个人将近两石粮食,这还不算大量的储藏在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当时一斗米只要五文,五个子钱,五个制钱,就是中间有那个方窟窿眼的,那叫开元通宝,就便宜到那个程度,那个米都到了烂掉的程度,而清朝,根据记载到了比乾隆晚一点儿,乾隆后边是嘉庆,嘉庆后边是道光,到道光年间的时候,由于人口过多,跟土地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人口很多,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说,汉朝和唐朝的盛世,它和当时世界上其它的强国来比较,是远远领先的,汉朝的时候,和它相媲美的,只有横跨欧洲北非的罗马帝国,也就是说,如果把汉朝的中国比作美国的话,它就是欧盟,这两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而且有的历史学家还认为,当时的罗马帝国还赶不上汉朝,那么强大,而唐朝的在世界上领先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说汉朝的时候还有一个可以跟它相媲美的话,唐朝是独一无二的,唐朝的时候疆域比现在几乎大一倍,现在黑龙江以北一直到乌苏里江以东,整个黑龙江的出海口,黑龙江北面广大的土地,那个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咸丰皇帝的时候被割让的,就是火烧圆明园以后,《中俄北京条约》被割让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三个法国,北边到贝加尔湖以北,到叶尼塞河这个下游,西边一直到波斯境内,整个现在中亚西亚那一代,我们知道李白就出生在碎叶,碎叶就是现在在哈萨克还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那个时候的疆域比现在要几乎大一倍,国力非常强大,所以汉唐的盛世从比较历史学的观点来看,它的确是够得上是盛世,因为它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所以有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隋唐皇朝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我说这个结论我是同意的,它不仅强大,而且先进。

康雍乾时代和汉唐盛世它的主要差距还不仅仅在于经济,不仅仅在于它的强大,尤其是不仅在于它的经济,而是文化和精神,汉唐之所以一直被公认为盛世,并不仅仅由于它高居世界首位的物质生产水平,更重要的是汉朝和唐朝的精神生产,和精神面貌,我们知道,汉朝的皇帝,一般都比较注意纳谏,你就像刘邦,刘邦没多少文化,这个人比较粗鲁,爱骂人,刘邦称帝以后,那个陆贾,陆贾就跟他老讲《诗经》怎么说,《尚书》怎么说,这个刘邦就骂他,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乃公:你爷爷,自称你爷爷,你爷爷居马上而得之,我是靠马上打天下,在马上打天下,而得这个天下,刘邦说“安事《诗》《书》”哪用得着《诗》、《书》,陆贾就说,他说你靠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你怎么能够靠武力来治这个天下,而且他说汤武,商汤和周武,商朝的汤王和周武王,逆取而顺守之,逆取,他们用武力反抗暴政,但是呢,以文治天下,他说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刘邦就面愧色,好,他说那你把你说的那个都写出来,结果陆贾写一篇,刘邦看了以后,就拍案叫好,他连写了12篇,那就是有名的《新语》十二篇,后来就成了刘邦的施政纲领,刘邦就是这么个人,脾气虽然不好,他看不起儒生,但是他能听取意见,而且他的大臣就敢当面顶撞他,唐太宗更不要说了,魏征有时候提意见提得很厉害,有一次把唐太宗气得都几乎想杀他,所以在汉唐的时候,很重要一点,它有一个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些大臣们,都敢提意见,君主也能够比较虚心地听取大臣的建议,即使比较尖锐,他也能够接纳。

杜甫有一首诗非常典型,杜甫赞美李白,咱们都耳熟能详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里酒家眠。在长安街上哪个酒家上喝多了,睡着了,天子呼来不上船,子称臣是酒中仙。天子派太监来下诏了,李翰林你进宫去,皇上召见你,李白酒还没醒,皇上召见我才不去了,我是酒中之仙,结果我的文章里面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我就说汉唐的时候比较宽松,政治环境比较宽松,所以杜甫就敢写这首诗来表扬李白,我说如果李白和杜甫生活在康雍乾时代,那不仅李白要灭族,连杜甫也没跑的,谁家藏了这个诗都杀了,我们知道,李白,他不是说嘛,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仗剑去国,辞家远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看看李白是多么自豪,多么自信,那么豪迈,我们在清朝两百多年,能找出一个李白这种豪迈,这种自信的诗人来吗,整个清朝没有一个文人有这样一种自信,因为什么呢,整个民族精神都被扼杀了,我们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才在一些诗歌当中,看到了一些豪放的感情,不过那是因为一些文人看到中国面临列强瓜分,吐露的悲愤之情。

总之,汉唐之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盛世,最重要的是它有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这些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品格和财富。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彻底扼杀民族精神,是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历史性错误,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国家统一的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讲了,这确实是康雍乾三朝的最伟大的历史贡献,要正确评价康雍乾三朝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是把它放在世界历史的总坐标当中来观察,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当中指出,他这个《全球通史》是上、下两卷,上卷是公元1500年,就是公元1500年之前,下卷是1500年之后,他把公元1500年做一个分水岭,他说是这样,他说公元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当中,而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达·迦马绕过好望角,找到通往印度的航路,1520年麦哲伦从大西洋来到了太平洋,环绕地球一周,所以呢,直到1500年前后,各个种族集团就是各大民族,各大洲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所看到的,研究世界史的学者,一般都是这么看,都把这个看作是一个转折点,那么无独有偶,中国有一位著名的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是1587年,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它通过万历十五年这个平常的一年,那一年发生了几件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然后他做了个案分析,理出来明朝政治的腐败,和走向衰落的那些原因,很深刻,当然了,1500年离开1644年清兵入关还有一百多年,但是这个对我们有启发,就是说在明代中后期,中国当时本来已经相当强大,比如郑和下西洋,郑和当时的舰队是全世界最大的舰队,最强大的舰队,比后来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纳尔逊率领的那个无敌舰队强大得多,但是中国到过那么远的地方,到非洲,到了阿拉伯国家,中国没有留下一个总督,没有留下一个士兵,没有要一个殖民地,所以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文化,明朝那时候确实很强大,手工业非常发达,经济很繁荣,思想非常活跃,当然了,后来由于明末的动乱,政治的腐败,清兵入关等等,中国本来有可能走向现代化的可能性消失了。

但是,1644年,清兵入关以后,在康雍乾三朝的时期,中国仍然有可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至少是不会像后来那么衰落,遗憾的是康雍乾三朝由于重大的政策性失误,使中国丧失了一百多年,也就是说,在康雍乾时期,特别是在清朝初年,中国在整体实力上在世界上仍然是处于领先地位,尽管我们在商业革命科学革命方面,在自然科学这方面已经不如西方了,因为西方它在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它一直在不断地前进,但是这一百三十四年把中国耽误了,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期,而且很长,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我认为其实,康雍乾三朝它最大的失误就是一个,就是禁锢思想,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厉的残酷的禁锢思想,为什么呢,因为闭关锁国,重农轻商,轻视科学,这是自古以来就这样,你比如重农轻商,起码从先秦就开始了,两千年来中国一直重农轻商,商人一直没有地位,这是中国之所以没有能够进入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在宋朝,特别是南宋的时候商业非常发达,那是全世界绝对是第一,南宋甚至一直到了差不多明朝,欧洲当时最大的城市威尼斯米兰这些城市商业很发达,还有荷兰那些城市,它那个人口才十几万,而中国在南宋的时候,杭州已经一百万了,中国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已经好多个了,商业非常发达,要不然马可·波罗怎么到中国以后到了杭州,就觉得真是到了天堂一样,所以重农轻商在中国它是历史悠久,中国商业繁荣,但是商人没有地位,所以这都是老问题。闭关锁国也不是清朝开始的,清朝所特有的,是以严厉的文字狱为代表的禁锢思想,当然了,文字狱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历朝历代,也有,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历朝情况不一样,明朝有一段时间也很严重,但是历朝历代,有过禁书,有过有某些文人由于文字而被杀,但是,像康雍乾三朝,一朝比一朝厉害,文字狱的时间这么长,规定这么苛刻,处置如此得残忍,那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因此,以文字狱为代表的禁锢思想,是清朝康雍乾三朝的最大的一个失误,我们知道,雍正他上台靠的是两个人的力量,一个是他舅舅隆科多,一个就是年羹尧,年羹尧是大将军,年羹尧处死理由之一也是文字,雍正上台的第二年,有一次给年羹尧的折子上是这么批的,他说:从来君臣之遇合,自古以来,皇上和大臣的交往关系,私意之相得者有之,就是私人感情挺好的,也有,一般都是公事公办的,君臣是公事公办的,但是私人感情比较好的,也有,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久矣,可是未必有咱们俩好的那么时间长,等等等等,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榜样,咱们两人那么好,要做千古君臣的榜样,感情那么好,底下那句话,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让那个天下后代的人羡慕咱们,钦佩咱们,钦佩得流哈喇子吧。过了几个月,雍正三年二月,当时天空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天文现象,好像大概十年前咱们有过一次,一个是就是太阳还没下山的时候月亮就出来了,这个还比较常见,最难得的是什么呢,太阳还没有下山月亮出来了,而且正好赶上五星连珠,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这个大概十年前咱们出现一次,这种现象大概要一两百年才可能赶上一回,所以历来被认为是大吉大利,所以百官呢,是纷纷上书,上表祝贺皇上,这是咱们皇上英明,天降吉祥,那年羹尧当然也不例外,他也上书,他上书里边有一句话,他用了一个词,他用的词呢,用了“夕惕朝乾”,夕就是朝夕的夕,傍晚,晚上;惕是警惕的惕朝就是早晨了,朝夕,只争朝夕了,乾就是乾隆的乾,他这句话是出自《周易》,《周易》它本来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君子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整天都是非常勤奋努力,到了晚上,他还总是想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合适,明天是不是做得更好一点,勉励自己明天争取做得更好一点儿,这样的话就无咎,那就没事,以后就不容易犯错误,这是《周易》里面非常有名的一句话,那么这个后来就变成什么呢,朝乾夕惕,它一般的用法是朝乾夕惕,因为朝是白天嘛,早晨嘛,夕是晚上,朝乾夕惕一般是这么个用法,但是这是一个并列结构,这个结构它是可以互相换的,咱们成语里面很多,你比如说三教九流,咱们一般说三教九流,你说九流三教也行,柳暗花明咱们说花明柳暗这种四字结构挺多的,因为它是并列结构,不是偏正结构,年羹尧把常用的“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让雍正给抓住了,雍正上谕里边就说,他认为他是有意倒置,他说他有意倒置,心怀叵测,他说下面是他的原话,他在上谕里面说,羹尧不以“朝乾夕惕”许朕,他不把“朝乾夕惕”给我,则羹尧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不许之间而未定也,本来早就定了,这是他最大的功劳,现在那不算了,为什么,因为他不给我这个,结果呢,年羹尧被捕回京,罪名总共是九十二条,其中有三十二条,有三十多条都是斩罪,就是要杀的,仅有一条就够杀的,总共有三十二条够杀的,要杀三十二回可以是,后来年羹尧在监狱里边他上书哀求,他说:留下这犬马,把我这条狗,把我这匹马留下,慢慢地给主子效力,最后是雍正恩准他在狱中自尽,恩准,他的儿子被斩,其他15岁以上的子孙都发到边疆充军,所以清代一个文字狱的案子,它影响了往往就是几十人,几百人,而它的影响,它的间接影响,那就是整个县整个州整个省,那么清代一百六十多起文字狱它的影响就是在全国,就是在全国的几百年。

乾隆朝,历来被认为是康雍乾盛世的鼎盛时期,而这个时候呢,清朝建立已经快一百年了,因为乾隆是1736年登基的,1796年他禅位给儿子,又当了三年太上皇,按理说满族这个时候统治已经巩固了,这个文字狱可以不要那么搞了,可是恰恰相反,文字狱在乾隆的时候,是最严重的,最厉害的,整个清朝文字狱大案一百六十多起,其中在乾隆朝,有一百三十多起,占80%,一不小心就会被处死,河南有一个民人叫刘峨,他刊刻了一本(书),那本书是卖给考生的,那本书干吗用呢,就是告诉考生,你这个考试千万要注意避讳,什么字不能写,什么字不能写,你想他这本书本身就说避讳的,他当然就得说比如说当今皇上叫弘历,对不对,那个弘字你可不能这么写,他得举例子,咱那圣祖爷那个玄烨,那“玄”字我告诉你怎么写,你那个点得去掉,还有怎么个写法,他得举例子,坏了,他举好些例子,那你说还有好吗,是不是,所以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咱们进入提问部分,有问题的朋友请举手,咱们向周先生来发问。

现在的影视界都在连篇累牍地宣传康乾盛世,什么康熙,雍正,乾隆,这方面的片子很多,那么他们现在我们也知道舆论的导向是很重要的,它现在这些影视片子到底是有利于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还是不利于发扬我们民族精神,我想听听周先生意见。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重视,我不是杞人,但是我也忧天,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现代的这些清宫戏太多了,其中有的已经超越了戏说,成了胡说,我就举到这么个例子,我说如果咱们现在要来评选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三百四十多位皇帝,我们要评选十佳皇帝,康雍乾肯定当选,而且名列前茅,清代总共只有十个皇帝,三位是及其优秀,所以我感觉到,我们现在在某些清史的观念上需要有一些调整,而它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清史当中,应当描绘出清国清朝为什么必须灭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帝国主义入侵是一个外因,我们都读过矛盾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没有帝国主义入侵,清朝也应该灭亡,也必须灭亡,因为这个朝代太腐败,太黑暗了。

我记得好像是(英国)艺术史专家叫贡布里希他就强调,所谓历史,就是我们同历史的事件人物等等站在今天的角度跟他去挂钩,那么今天周先生实际上就是在这儿,把这个钩挂在了康雍乾的历史时期,然后周先生从当代性上去评估康雍乾盛世所具有的史学价值,学术价值,以及思想上所带给我们的一些启迪吧,周先生提出了并且肯定了康雍乾一些盛世的真相,比如说固定了疆域版图,增强了凝聚力等等,另外周先生最极力反对的,并且由这一点来说明康雍乾不够盛世的提法的就是禁锢思想,那么好在我们今天以这样一种很好的环境,能够请周先生来,说明我们现在已经是空前地开放了.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   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我们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盛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导致盛世的出现

明清时期的盛世主要是政治上的动荡小了, 出了改朝换代的动乱外大规模的战争几乎没有,就是有绝大部分也不是在经济活动的中心区,大都在西南,西北,东北这几个方向的偏远地区。这一时期外来耐贫瘠的高产物种的引进,像玉米,地瓜(番薯)这类的,为经济发展提供粮食保证,在加上这时欧洲大航海时代在明清时期(明中期时的东西方航路就稳定了)正好是高峰期,我们有的他们没有。他们有的我们不大需要。这样我们就有的贵重金属(金银铜)就为经济稳定打下基础。
主要是说经济上的富足,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后来还出现了大型的手工工场,这说明当时的生产力很发达,而经济上的富足,使得政治,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后来的康乾盛世,这时候清朝老百姓的生活要比明朝要富裕。那也是因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的勤政爱民的结果,以及后来在清朝后期的短暂的民族工业的春天。一句话,经济决定政治,文化,同时政治,文化又反映经济。
作为现代人,把明清绑定的人屡见不鲜。淑然不知明朝清国?明朝是我们的朝代,清国是我们的亡国史。岂可同日而语?
满清这么宣传是维护其统治,教科书这么宣传是为了“民族融合”。但事实增逾雄辩,纵观历史,清国没有一代可称盛世,康熙年也就收入8000W,万历年间收入113亿。两宋收入更是不能比。康乾盛世就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具体百度)。
明朝到时有盛世,永乐,万历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最后的盛世”,确切的说说法不对,比如明中后期和晚清不能叫做盛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时代末世,体现在明成祖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但是之后明朝就渐衰。清朝的盛世是熟称“康雍乾”。体现在国土面积的辽阔,资本主义的萌芽,军事力量的强大等。原因有君主的关系,比如果断的康熙帝,勤奋的雍正帝;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政治上相对清明;民族的融合等等。
我们总是觉得汉唐是无可超越繁盛帝国,我们所看的是对外战争上的胜利,事实上明清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较前代都有提高,贸易量居世界首位,国库储备世纪第一,城市水平非常高
本文标题: 为什么说康雍乾盛世是饥饿的盛世 这种说法对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199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后勤也是战斗力:英国坦克配加热器,战斗期间可炮茶喝!为什么初中历史书所记载的重要内容如炀帝大运河秦始皇统一中国隋科举在知乎评论变得没那么重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