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器时代经济(上)在地质时代的更新世之末到全新世初期,即距今2万年左右,随着末次冰川现象的消失,世界范围的山林地貌、江海水位...
中石器时代经济(上)
在地质时代的更新世之末到全新世初期,即距今2 万年左右,随着末次冰川现象的消失,世界范围的山林地貌、江海水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等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植物群落和动物群体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人类一方面顺应自然界的这一系列变化,使采集和渔猎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从而使古人在欧亚大陆先后向新人转变;另一方面则在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频繁的迁徙活动中寻找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劳动生息。这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在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就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中石器时代。
1.中石器时代特点
中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气候越来越温暖而干燥,许多冰冻的湖泊开始变成潮湿的沼泽地,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覆盖着荒野。人们的主要活动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山麓洞居转变成在森林、草原和湖泊、沼泽进行狩猎捕鱼,并随处搭盖草棚以蔽风雨,过着迁徙性很强的半定居生活。为了适应这种生活,前所未有的宽刃打制石斧开始出现,以便砍伐树木,构筑简易的房屋;旧石器时代之末出现的弓箭在各地迅速推广,以便在追逐动物群中获取更多的猎物。
在逐渐走出山林来到丘陵、平原和河谷台地定居的生活环境中,人们不仅驯养了狗,而且开始尝试将野猪和野羊圈养起来以备饥荒。就是在这个时期,人类的血缘群婚开始向对偶婚过渡,族外婚制在广大地区越来越快地形成,从而构成了新的氏族和家庭关系,并为母系氏族社会全盛时代的早期农业社会准备了条件。
根据半个多世纪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和学者们的确认,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社会经济生活以狩猎和捕捞水生动物为主,并出现了氏族群体高强度的采集活动,个别地区出现了原始农业发生的萌芽;
②继续使用打制石器和骨角器,大量制造细小石器和复合工具以适应更广泛的需求;
③发明并迅速推广了弓箭、投矛、渔具等先进的武器和装备;
④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山林走向更广袤的空间,在草原、湖沼、河谷间追逐兽群,出现较大规模地频繁地迁徙,因此遗迹分布零散,文化堆积较薄,很难发现;
⑤与迁徙生活相适应,发明了房屋建筑技术和较普遍地使用骨针缝缀,驾驶独木舟在江河湖海上行驶的技术;
⑥狗开始作为第一种人工饲养的家畜出现,晚期则开始驯化羊和猪;
⑦在最后阶段,出现了简单的磨制石器,进一步掌握了钻孔技术,开始有目的地选择优良采石场以大量制作石器;
⑧在发明磨光石器技术的同时,一些地区率先出现了陶器。
虽然世界各地中石器时代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特点,但毕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过渡阶段限定在一个十分明确的时间范围内。末次冰川的结束本身就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自然环境的阻隔和封闭也极大地妨碍了中石器时代狩猎集团的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特别是亚洲东部与西亚、欧洲、非洲有较大区别。总的看来,中石器时代从更新世晚期的最后阶段,即距今2 万年左右开始,到距今1 万年左右原始农业产生时基本结束,其间大约经历了近万年的发展过程。
2.欧洲
欧洲的中石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9 千年左右,结束的时间在东南欧和北欧很不一致。由于西亚和北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影响,东南欧在公元前5 千多年即产生了原始农业,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北欧的大部分地区至公元前3 千年时仍停留在中石器时代的狩猎经济中。总的看来,中石器时代在欧洲大陆持续了四五千年的历程。
距今1 万年前欧洲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严寒的气候渐趋消逝,大面积的冻土、苔原和针叶林带迅速北移,西欧、中欧以及北欧的南部普遍出现以橡树为主的阔叶林带,各地森林的生长越来越繁茂稠密。在这种自然环境的变化中,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常见的驯鹿、野牛、野马等动物日趋减少,除了野猪以外,其它大型动物逐渐绝迹,而赤鹿、麂鹿则大量出现。江河海洋水位的提高,给捕捞带来方便,于是,森林狩猎和渔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经济生产,鹿类则是各地遗址中数量最多的遗存。与狩猎经济相配合,采集经济也比较发达,除了采集林中的野果,沿江河湖泊的居民和海边的氏族部落还大量采集贝类作为重要食物。
欧洲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细石器的流行。细石器大多打制成规整的几何形,主要有三角形、梯形和不甚准确的四边形,大量细石器是用作箭头或镶嵌在木柄、骨柄凹槽中作为工具和武器的锋刃。由于经常披荆斩棘、砍伐森林、许多中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石斧一类较大型的工具,是装在木柄或骨角柄上使用的。
中石器时代欧洲南部主要有阿齐尔文化和塔德努瓦文化,对法国南部和西班牙的一些遗址发掘表明,这一带的中石器时代文化是直接从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演变而来的,不仅堆积中的文化层相衔接,石器制作技术也是一脉相承的,区别在于中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中石器以细石器为主,猎物也由原来驯鹿、野牛较多转变成以鹿类为主。塔德努瓦文化是在阿齐尔文化基础上发展的,属中石器时代的后期,石器更加细小。这种文化的海滨遗址附近往往有食剩的贝壳、鱼骨等堆成的贝丘,其中葡萄牙塔古斯河口的贝丘长达百米,宽60米,高7 米,十分壮观。欧洲北部的马格勒莫瑟文化以发现地丹麦西兰岛的马格勒莫瑟遗址而命名,年代从公元前7 千多年沿续至前3 千多年,亦盛行几何形细石器,石斧的数量很多,骨角器有色镖和鱼钩等。这一文化的沿海遗址较多,发现有木浆、独木舟、树皮筏和用树皮纤维编织的鱼网。
与欧洲南部的居民一样,他们的经济生产活动主要是渔猎和采集。英国约克郡的斯塔卡遗址是马格勒莫瑟文化典型遗址之一,但估计当时的居民仅有20余人,住在木构的茅棚里,埋葬死者常用树皮包卷,并以石器随葬。遗址中发现了狗的骨骼。碳14断代这个遗址距今约9500年。从马格勒莫瑟文化出土的燧石钻、燧石刮削器、刻刀、角柄穿孔燧石斧及大量骨角器、渔具和绘有图案的装饰品来看,当时的渔猎经济已较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早期有较大的改善,但仍比西欧南部和东南欧显得落后。
总之,欧洲的中石器时代文化继承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丰富遗产,在经济发展上也表现出突出的变化,许多遗址发现了专门化的工具系列,出现了比较进步的房屋建筑、储藏窖穴,也出现了较系统的埋葬方式,居民以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美化生活,社会在稳步地向农业经济迈进。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