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二宋历十五年,佞臣当道,祸乱朝纲。于外强敌敌肆虐,边军已有溃败之势。于内各路诸侯分疆划土,各自称王。流兵草寇四起,与官府相互...
引子二
宋历十五年,佞臣当道,祸乱朝纲。
于外强敌敌肆虐,边军已有溃败之势。
于内各路诸侯分疆划土,各自称王。
流兵草寇四起,与官府相互勾结;既强抢富商,也屠杀村寨。
礼乐崩坏,人心不古,国已不国,民不聊生。
--------------------------------------------------------------
宋国都城建邺地处扬州,位于东南,水路便利,人口稠密,又处地理要冲,往来商贾无数;又兼大宋中治时期,连年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实为宋国最为富饶之地。
重镇本有重兵屯守,辖境之内分布四个兵镇,各自屯兵5万有余,四个兵镇拱卫都城。而建邺四周又驻守着虎贲营,作为禁军镇守都城。但在这乱世之下,皇帝羸弱,又有乱臣舞弊营私,结党分派,致使诏书难出皇宫。皇帝如聋似哑,对国境之内的乱象竟是一无所知。
其中扬州西南方向,群山环立之中,有一富饶之地--鹰潭郡。鹰潭郡背靠道家正统龙虎山,宋国中兴之两百年间,龙虎山香客鼎盛,无论是远近富商,还是朝中的达官贵人,前往龙虎山求财问子,上香添油无数。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山门看上去人声鼎沸,嘈乱无度,可龙虎山的众多天师道长端的是风清气正,一身道韵无穷,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得道之人的淡定从容。民间有传言,龙虎山得道的大天师,自前朝闻道,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一身修为早已通天彻地,道家绝学已然融会贯通,斩妖除魔都是手到擒来。
龙虎山是不是有得道的高真,世人不得而知,但数月前,一伙流兵会同了从边境逃命的难民,悉数冲进了安稳了太长岁月的鹰潭郡。郡守昏庸,只见得眼前的金银细软,和他的五房姨太太,只管拥兵自守,将衙府围得水泄不通。却不管穷兵流寇冲进郡府之内烧杀抢掠。短短月余,整个郡已被血洗一空,十室九空,平民百不存一。。。
龙虎山众道士听闻山下惨事,愤起金刚之怒,集合道众百人,在掌教的带领下入世杀敌,欲解救百姓于水火。怎奈,众道士虽是自幼勤学降妖伏魔之术,怎奈寡不敌众。虽有杀敌之志,却无回天之术。只能祭一身肝胆于一役,报信民心虔志诚在天。
三个月后,两个身影悄然下山。一人布衣布鞋,圆头虬髯,相貌虽略显粗鄙,但身长肩宽,额头高耸,双耳垂肩,竟生的一副金刚之像。走路时虎虎生风,背后一柄细长的物件用破布包裹严密,有习武之人见之便会一眼认出那必定是一把剑;矮小一些的面目清秀,身穿一身大了三圈的道门法袍,头戴一顶浩然巾,不伦不类,要不是一双眼睛透着机灵劲,倒像是刚刚得手的毛贼。
两人在山中行了半日有余,年轻人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嘴里嚷嚷着“师傅啊,师傅,你说师叔他们好端端的不在山上做道士,非要跑到山下面去装英豪,这下好了,咱们龙虎山传承千年了,到了今天算是完蛋了。”
高大道士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年轻人道:“天青,龙虎山不是还有你我二人,这传承就不算断了。你说你现在成什么样子,学艺不精就算了,怎么走这么两步路就叫苦连天,咱们怎么出世去拯救苍生!”
看着徒弟天青还是赖在地上不肯起来,高大道人伸出蒲扇似的大手,一把将他拎了起来,一脚揣在了屁股上,沉声说道:“再不走,就把你独自留在这山间。此地山根枯萎,地阴出穴,晚上就是那枉死之鬼的聚集地。你要留我可就不管你了。”
听闻此话,天青激灵的一缩脖子,脚下快走了几步,好像要赶紧逃离这个鬼地方一样。可马上他两眼一转,又想到,这里离着龙虎山也就不到八十里,光天化日的,哪里有的鬼怪,定是这赵老头框我。可道人在后面驱赶着他,他无奈只能继续垂头丧气地向前走去,嘴里还不清不楚的嘟囔着“死大胡子,,,变态的赵老头,,,还拯救苍生,晚上饭都不知道去哪里吃。。。”诸如此类的话。
可能连天青自己都不知道,他这一路走下去,又能见到怎样的光怪陆离,经历怎样的皂白难分。
天之将倾,乱世之下,终究是谁,才能力挽狂澜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