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小虫》是一本由池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元,页数:4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大树小虫》读后感(一):及格的创作池莉之前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偶尔从朋友口中听到她的这部最近的小说,阅读之后就仿佛期待很久等来的只
《大树小虫》是一本由池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元,页数:4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树小虫》读后感(一):及格的创作
池莉之前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偶尔从朋友口中听到她的这部最近的小说,阅读之后就仿佛期待很久等来的只是刚能入口的普通一餐而已。前面太多的铺陈就像一个厨艺不熟练的女人,洗菜择菜葱姜蒜永远在忙碌准备,最后出锅的仍然还是没有火候的烹饪而已。生活本不是这样的...,有了物质的丰足热闹而没有了情感的真实立意,看到结尾真的觉得水准大跌。
《大树小虫》读后感(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觉得这本书和池莉之前的书相比略微逊色了一点。整个故事还是很好读的,刻画了好多不同的人物性格,不是的时代塑造出不同的人。其实,整个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想到的就是张爱玲的那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从外部看来,书中好多人物都是风光顺遂,俨然成功人生,值得艳羡,但是从内部来看,却也是充满了荒诞和鸡零狗碎太多的不堪。也许这就是人生吧,不同的视角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表现。所以才有那句话,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大树小虫》读后感(三):评《大树小虫》
武汉这棵大树上的两条家族大虫!
先是介绍俞思语这位90后,然后牵出钟鑫涛,钟欣婷,再是父母辈钟永胜、高红,俞亚洲、任菲菲,还有爷奶辈俞正德、彭慧莲。缺少钟家的爷爷奶奶和俞家的姥爷姥姥。
每个人物的人生表情对于理解2019年一整年发生的种种事情都做好了铺垫。
三代人的事,跃然纸上!新中国至今发生的事情,在池莉女士的笔下描绘的有血有肉。
过去的不会白白过去,生活还是要继续!读了两天,需要时日的沉淀才能更好地体会书中的妙处和语言的光芒。
《大树小虫》读后感(四):武汉结婚事件
不用当成是多么厉害、伟大又需要细细分析的作品,所以我的评判标准直接变更,它值得五星。 对于反应武汉整个地区的家庭婚姻风貌,契约与金钱间的博弈,婚姻双方及其家长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有个人小传先列在前面。 在不断推进的个人时间线里,插入这些人相互认识的节点。叙事方式创新但又让人读起来异常明朗,不必经营美好的爱情词句,就是传统的富贵命之类嫁娶之间的话术。偏见和傲慢在细节里弥散出来。 最精彩的部分在,人物小传完成后,池莉直接开始【编年体】叙事,围绕在之前小传里重中之重的生孩子一事,开展从春节时对今年的期盼到一直生不出来的困顿,对女方的指责不断加重,各种迷信登门,最后发现是南方精子有问题的闹剧里。 生育和婚姻这隐而不见但萦绕着中国三代人以及他们社会生活网的习俗,被池莉以【编年体】和【纪传体】揭开了神秘。
《大树小虫》读后感(五):池莉:《大树小虫》
文学上我爱过两个女人,一是严歌苓,二是池莉。爱严歌苓是因为我喜欢的文学老师喜欢严歌苓,受他影响,我几乎看遍了严歌苓的书,而后爱上严歌苓的遣词造句、语言之一针见血,因为想要爱上她而有目的性的爱上了她;池莉则不同,她是我看了很多书后偶然觅得的珍宝,是我自主自发爱上了的,自是更亲近一些。 《烦恼人生》、《细腰》、《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一去永不回》,我都读过,算不得都喜欢,但它们确确实实温暖了我数不清个独处的日子,喜欢池莉文字的淡,静美的好。 这篇《大树小虫》,形式上蛮新颖,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了“人生表情”这个词,除此之外,没有心动。 这本书2019年才修改完,2020疫情便紧随其后,现在2021了,我被隔离在家,紧张程度怎么说呢,路上一辆私家车都没有,之前是小区门不让出,现在我连单元门都出不去,明天要做第五次核酸检测,还是医护人员挨家挨户上门给做,没啥可抱怨的,唯愿安好❤️
《大树小虫》读后感(六):生活的无奈与琐碎
这个故事是以两个年轻人的婚姻开始的,男主角是富商家庭的钟鑫涛,女主角是高干家庭的俞思语,其后,又在这两个年轻人的基础上,延伸出了他们各自原生家庭的父母辈、爷爷辈的生活故事。
在这三代人的故事中,每一个人的故事似乎都既逃不开命运的无由,又逃不开个人设计的有意,就在这无由与有意间,时光悄然流逝,生活日复一日,而那些无由的、那些有意的都成了每个人的曾经,都成了每个人的故事,而每个人的曾经、故事,叠加上别人的曾经、故事,就变成了现实的无奈和生活的琐碎。而这本书就将故事中出现的每个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了几个家庭、几代人的起伏命运和百味人生。
文中有一句话“人间城郭是苍穹之下的微缩景观”很是精辟,写出了空间、个体之间相对的大与小,这又与书名《大树小虫》相互对照,既有大时代的境况又有小人物的芸芸日常,所有的人都逃不开环境与个体、命运与选择,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叫生活。
《大树小虫》读后感(七):一切看似不相交的都是有迹可循
一直都很喜欢这些八零年代崛起的作家,在他们的笔下写的是市井百态,人间烟火。就像许多人喜欢看逗市言情剧一样,我喜欢在书里去感受生活,人生历历,虽然也很狗血,但没有电视剧那么叫嚣、直白、乌泱泱的。所以,池莉的书一面世,我就买来拜读。
一如既往的风格,但在叙述中埋下了伏笔。她在书中塑造了一对“精英型”夫妻,从小时读书到长大后的工作结婚无不是当下父母所向往的安排。但我们看书的人都知道,作家不会这么写,这么美好不似人间。真相在“完美”二字地掩盖下往往都是满目疮痍的,这样才具备小说的张力。
果不其然,这么完美的小两口却都是在精心设计的一切。两个家族三代人的关系铺陈开来全部都是被命运左右的,点出了书题“大树小虫”,寓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像依附在大树上的小虫,不由自主,还要时刻准备着被伤害,无能为力。
但这本小说又是那么现实,作者笔下的三代人,八对夫妻都是脆弱不堪,看似完美的情感维系。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婚姻的悲观态度。在这本书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爱情,那么我们又该把婚姻和爱情,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中如何定位呢?
《大树小虫》读后感(八):家族史
池莉十几年没动笔写过长篇了。上一部应该是水与火的缠绵。新长篇读完,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活到这把年纪的作者是不是对男性有些误解,似乎男性所有动作的原动力就是性欲的驱动,贯穿男性的一生。婚姻,爱情在这部书里呈现出的是无趣,三代人的婚姻与爱情没有一对是有爱意的,只是在勉强将就中度过了一生。也许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或者个人际遇,使得作者写出了如此也许代表一部分中国婚姻家的现实实质出来。可是也总有一部分婚姻是靠爱与温暖在运转。
我们的感情平均质量不高,这个也是事实。新一代的婚姻家庭,依然还有许多如同旧式婚姻的存在。但是随着个人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一定在感情婚姻质量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我们对自己对我们的下一代要负责,要用言传身教表示我们对感情的尊重。当情已逝时,如何去面对现实?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灭绝对美好生活和情感的信仰,重振旗鼓,重新出发,而不是让自己陷在过去里久久不能离开。
在一起时就好好对待,分开了也要好好分开,毕竟一起走过一场。如此态度,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也是需要气度才可以做到的。但是,我宁愿选择不去仇恨。选择放手,离开。
《大树小虫》读后感(九):武汉失了韵
儿时尚未确立专属自己的择书标准,总是跟着母亲的品味走,翻母亲喜爱的书。母亲偏爱女性作家,在她不经意地引导下,我爱上了迟子建的历史小说,迷恋严歌苓至今,几番神往池莉笔下的武汉。 池莉作品一度是我的最爱,小时候闲的没事做,总会翻翻池莉文集。从未去过武汉,却对这座城无比熟悉。时光的刻刀,早已层层剥落记忆的墙皮。如今,《生活秀》、《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的故事情节己记不清,却能在铅字构建的海市蜃楼中,触到武汉沉闷的湿气,看到来往于双江多河的渡船,闻到火辣辣香喷喷的鸭脖,在汉口女子的泼辣与深情中畅想江城的烟火气。 不知为何,池莉封笔多年。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池莉一直断断续续地写,写中篇、写散文、写诗,却不怎么写长篇小说了。蛰伏十年,《大树小虫》出版,腰封广告语写得狂妄——革新与重塑汉语写作。只可惜,池莉这次没革新中文,却革了自己。网络语言、时髦词汇包装的作品,赢不到新人心,却伤了旧人意。少女怀春时,认定她笔下的男欢女爱是朦胧的、慵懒的、欲说还休的。眼波流转间,情意便递了过去。如今,肉体在文字间撕扯,赤裸裸地飘来又飘去,撩拨的情色变成冲撞的色情,武汉的韵味终究失了。 年龄增长,品味转变。女神走进旧纸堆,年少回忆送一程。
《大树小虫》读后感(十):市井气不能沦为街头巷尾的八卦
是池莉擅长的写法,琐碎市井气的武汉生活,投放在一个变革的大背景下,应了书名“大树小虫”。整体上看是不错的,时代痕迹有,人物情绪有,情节起伏有,这些人就在身边,这些故事每天上演,真实的让人信服。
问题就是真实这个事儿如何艺术的呈现。池莉在这个事儿上还是没把握好。琐碎的提不起来,市井的沦于混杂。结构上第一、二、三部分完全割裂,接不起来。第一部分俞思语在职场上遇到骚扰,放在任何阶段都是大事,第二部分人物表情完全不提了。第一部分的整体故事在第二部分难免被反复提及,这就大大削弱了可读性和新鲜感。第三部分围绕生孩子生不了展开,引入另一些狗血故事。钟永胜的处女膜情节,彭厨子的故事,都有点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读完后,三代人的人物表情并不分明,谁都不可爱,谁都不心疼,谁都不可气,谁都无所谓。虽然人生的本色就是无常,但还是要有些颜色才好。
这本小说野心有点大又有点小,描述了一个家族,但厚度不够。在这个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变迁中,人物形象还是薄且单一的,不像《平凡的世界》能简述人性和成长,也不像同期作品《人生海海》那样能写出立体的人和悲悯,琐碎最后就只是琐碎,世俗最后就只是流俗,可惜了。
看完接看了严歌岑的《无出路咖啡馆》,语言上池莉确实差着一截,论描绘精准论气氛营造论阅读美感,都有差距。一个好的故事诚然重要,可还是需要精到的语言为脉络,让人读起来舒服,能思考,有共鸣。毕竟,大多数时候读者要的是一种沉淀和思考,而不是街头巷口的一通八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