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1-02-12 16:58: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是一本由[智利]巴勃罗·聂鲁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597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一):一本关于关于大地和人类解放的书说是自传,又远不止是自传,因为它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摘抄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是一本由[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597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一):一本关于关于大地和人类解放的书

  说是自传,又远不止是自传,因为它不仅仅是写作者自身的 经历,好像更多地反而是写到不局限于智利的 自然,人文,当然还有对被压迫者、解放者的歌颂。

  智利,全世界最狭长的国家,左岸、背部是沙地沙漠、岩石。右岸、南部是茂密的丛林峻岭、湖泊当然还有最南端的极寒之地。不仅是智利,作者周游各国对各国的大地的描写实在是精彩绝伦、对他国的低级环境和人文描述可谓是入木七分,不禁让人觉得作者自己就是那一个国家的人。

  当然更多的篇幅讲到反法西斯斗争、对本国和西班牙 ,墨西哥等国家的劳动者解放运动,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和巴勃罗一样的伟大诗人和作家、革命家。世界这么乱,即使是今天,但希望永远不会灭,反对强权压迫、追求公平公正的巴勃罗 的意志永远不会灭。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二):《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

  

读完了有孚老师寄来的这本书,2021年收到的开年礼物!何怀宏老师在《文学与伦理》中讲到“诗歌、文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天才。”聂鲁达就是这样的天才,“凡是他触摸的事物都会变成诗歌”,纵贯三种气候的智利在安第斯山脉的西侧绵延展开,地形驳杂繁密、砂石林立,地震的侵袭、阿塔卡马沙漠的广阔的贫瘠与纯净的星空、拉丁美洲大地上的苦难都被他这个“杂食动物”吞下,消化成最真的诗句,感动着每一个人。读书的过程中了解了拉美的历史,尤其是古巴和智利,和卡斯特罗、格瓦拉一样,看到拉美大地上的苦难,聂鲁达很难不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和人民站在一起,规模浩大的人群形成一片无声敬意的浪花,脱帽致敬,朗读完诗句,他一边同热泪盈眶的人们握别,一边走到街边去,这就是信仰的样子吧!本书结局在阿连德悲壮死去的那一刻,同时我也想起了卡斯特罗晚年的古巴,共产主义的道路艰难,拉美地区的共产主义道路更加艰难。书中也不尽是沉重,有很多聂鲁达的可爱纯真和善良,还有很多搞笑的段子哈哈哈(短评字数超了,转成了长评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三):在奋力挣扎与告别中,细品永不停歇的生命之力

  “无数朵精巧的黄蒲包花频频向我点头致意,红艳艳的喇叭藤花在高处悠悠飘摆,犹如从神奇森林里渗出的点点鲜血,红艳艳的喇叭藤花是鲜血凝成的花朵,洁白的喇叭藤花是白雪凝成的花朵。在树叶的战栗中,一只狐狸飞也似的穿过那片寂静,但寂静毕竟是这些枝叶的法则。”

  如果说哪一个作家的文字,能让读者从厚重的历史中品出诗与远方,那首推的人选中,一定少不了智利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诗人聂鲁达晚年撰写的这本自传体回忆录《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通过一个个生活片段,让读者感受到了永不停歇的生命之力。

  细致入微的自然景观描写 折射直击灵魂的生命礼赞

  聂鲁达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对生命抒发的直击灵魂的赞美把读者带进一个想象的、却又立体而真实的空间。他往往通过描写某一个地域的景色,来反映当地人的杰出智慧、宽宏大度、深厚活力、淳朴等品格。

聂鲁达

  当政府派尼鲁达前往墨西哥时,他看见了一个多花又多刺的另类美洲世界。每一个纬度的土地结出的多样果实都令聂鲁达十分欣喜。

  在几条路的交汇处,他和伙伴到达一片广袤的地域,古代墨西哥人在那里的大森林中藏留下他们刺绣的历史。他们在那里见到一种新的水——地球上最神秘的水。不是大海,不是小溪,不是河流,不是任何我们所知道的水。在尤卡坦,水都在地下,土地会突然裂开,出现一些巨大的天然水井,水井边长满热带植物,井底可以见到一泓绿汪汪的极深的井水。

  玛雅人发现了这种叫做沼穴的地裂,用他们的奇特仪式膜拜这种井。聂鲁达认为,所有的宗教起始时,都是为了需要和丰收,在那片土地上也是如此,大地为隐藏于地下的水而裂开,干旱也就被战胜了。

  细腻而深刻的人性剖析

  拉进时代与空间的文学距离

  聂鲁达年轻时浪迹于各个城市的经历与现代的很多年轻人相似,让人读来深受感慨。瘦骨如柴的聂鲁达带着一个铁皮箱子,踏上了前往圣迪亚哥的求学之旅。

剧照

  在膳宿公寓居住的那几年,他坦言自己过的简直是忍饥挨饿的生活。他认识的某些诗人,因为穷,严格限制饮食,甚至断了命。尽管如此,但考虑到生活、爱情、荣誉和自由都在向他发出召唤,聂鲁达说自己如同软体动物一样从甲壳里出来,离开了马鲁里街的那幢膳宿公寓,走向陌生的圣地亚哥大街小巷,想要去认识大千世界。

  聂鲁达在师范学院附近租到了第一个单人居住的房间,但在这里,凉意逼人的寒冷气候与古怪又悲伤的白发房东,让聂鲁达又过起了不合常理的生活。

  由于性格腼腆,聂鲁达认为自己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聋哑人般的生活。

  如果在街头遇见头天晚上在他家吃饭的人,聂鲁达坦言自己不敢上前打招呼,为了避免难堪,他甚至走到街的另一侧去。

  在聂鲁达看来,腼腆是心灵的一个奇异特性,是一个范畴,是人格中敞向孤独的一面。

封面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痛苦,仿佛一个人有两层皮,里面的那层在生活中易受刺激而收缩。但是聂鲁达认为这一特质从长远来看,是自我得以永垂不朽的合金基座的一部分。

  他奋力拼搏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卑不亢的自我剖析,都是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四):循着精雕细琢的文字,寻找经典文学脉络里的文化自觉

  “我穿过比我高的蕨类丛林时,从那冷峻的绿眼睛里落下十几滴泪珠,洒在我脸上;那些扇子般的叶片,在我身后久久颤动……不了解智利大森林的人,也不会了解我们这个星球。我就是从那片疆土,从那里的泥泞,那里的岑寂出发,到世上去历练,去讴歌的。”

  读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的回忆录《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一个个生活片段被刻画得生动、细腻而温暖。这些文字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变成如诗歌一般的灿烂记忆。在这段记忆中,有被血与火的战争洗礼过的家乡,有走向世界之路的旅行记忆,有极具创造性的幻想天地,还有热情的友谊、淳朴的人民……

  爱探索的童年延伸清晰记忆

  以回忆录之名领悟育儿之道

  出生后一个月,肺结核便夺走了聂鲁达母亲的性命,对于生活在当时智利中部的小农来说,生活是艰难的。他的祖父田地不多,父亲是驾驶道砟车的司机,每日要给铁轨的枕木之间填上石砟,工资十分微薄。不过他的继母很为人和善,很多令人陶醉的小兴趣也充盈着聂鲁达的童年生活。

  对于才六岁的聂鲁达来说,学校是个让他大开眼界的地方,一切都可能具有神秘的一面。禁止他进入的那间物理实验室,摆满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仪器、曲颈甑和方盘。图书馆始终大门紧闭。开拓者的孩子们不喜欢求和。然而,最吸引人的地方却是地下室,那里寂静无声,而且一片漆黑。孩子们点起几支蜡烛,照着玩打仗游戏。胜利者把俘虏绑在老旧的柱子上。他至今还记得特木科那所学校地下室里散发出来的那种潮湿气味——阴暗角落的、墓穴的气味。

  童年的画面如此丰富,清晰得仿佛能记起当时一草一木的高度。读着聂鲁达的文字,我们不禁会回想自己的童年都经历了什么。然后又不禁会感慨,他的记忆力为什么如此之好,因为孩提时期的事情,除了一些片段之外,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此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难道能说出一箩筐童年经历的聂鲁达,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神人嘛?我想这与他的经历不无相关。从小帮同学写情书、被两个女劫匪追逐、照顾垂死的天鹅……大概越是不同寻常,才越容易让人记忆深刻。每日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的家长,不妨拓宽点思路,让孩子未来的回忆录中多几笔童年的愉快心情。

  年年提名,淡然对待

  精雕细琢的文字完成时代宏愿

  聂鲁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每年被提名,事情却毫无进展,甚至使他感到失望。看见自己的名字像一匹赛马似的出现在每年的比赛上,聂鲁达甚至会感到恼怒。聂鲁达说:春天开始于一项庞大的黄色工程。无数小花覆盖了一切;这种细小、生机盎然的植物铺在山坡上,环住岩石,一直推进到海边,还从我们每天走的路当中冒出来,仿佛在向我们挑战,向我们证明它的存在。这些花被迫忍受隐形的生命已如此之久,这片贫瘠土地的排斥遗弃使它们终于满世界黄灿灿地盛开。

  一九七一年,一向稳重的豪尔赫·爱德华兹走进聂鲁达的家,要和聂鲁达打赌:如果聂鲁达获得当年的诺奖,就要请他到巴黎最好的餐馆吃饭,如果聂鲁达没获奖,他来请客。尽管聂鲁达知道豪尔赫·爱德华兹从斯德哥尔摩得到了一些情报,但是习惯了陪跑的聂鲁达还是对此颇为怀疑。此时,一大群乱哄哄的新闻媒体记者已经挤满了大使馆,电话也疯狂地响个不停。而众所周知的是,那一年,聂鲁达终于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刚做完手术的他摇摇晃晃地抵达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上观众很多,安静、守纪律,鼓掌适时,彬彬有礼。年迈的国王和每一位获奖者握手,给他们颁发证书、奖章和支票,整个仪式非常隆重。

  终获文学奖,不仅使得聂鲁达的文学事业走向巅峰,也代表着智利文学事业的丰收。年年提名,最终获奖。聂鲁达获奖并非一蹴而就,他对待文字总是如匠人一般精雕细琢。他的很多直至今日还被各国人民口口相传的言语,让人读出了对生活的向往,对命运的希冀。与其说是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选择了聂鲁达,不如说是聂鲁达凭借自己的文学成就,完成了时代和人民的宏愿。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五):历尽沧桑后奏出世界绝响,这个归来的少年正遥望诗和远方

  这是一本充满浓郁情感的书。一个个生活片段通过作者如诗一般的言语,让读者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在他的笔下,拉丁美洲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生机勃勃,一段段或喜或悲的经历都成为了值得咀嚼的激情岁月。

  他,像一颗火和雪的星辰,像大地胸膛里一颗燃烧的心。

【并非生而有之,

但此名已举世皆晓】

  关于作者为为什么使用聂鲁达这个并非生而有之的姓氏,作者通过捷克幽默大师埃贡·埃尔温·基施的好奇心,将这个故事描写得神秘而生动,以至于基施到死都没弄清楚聂鲁达名字之谜。事实上,聂鲁达十四岁时,其父亲总是不遗余力地反对他的文学活动。父亲不愿意有个诗人儿子。为了不让父亲知道他发表最早写的那些诗,他便找了一个父亲完全找不到线索的姓氏。

  作者写道,“我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一个捷克名字,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一位受整个民族爱戴的大作家的名字,是优美的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作者的名字;他的纪念碑竖立在布拉格的马拉·斯特拉纳区。许多年后,我一到捷克斯洛伐克,就去他那留着大胡子的雕像脚下放上一朵鲜花。”

【书页已经泛黄,

但作者依然文艺】

  为了完成把列宁和平奖授予宋庆龄女士——孙逸仙的遗孀的使命,聂鲁达与战地记者爱伦堡初次到访中国。对于车窗外风景的描写以及车厢内所见所闻的记叙,聂鲁达通过他如诗一般的文笔,把读者带回了那个特殊的时代。

  他说:“我们乘坐横贯西伯利亚的火车前往中国。踏进这趟传奇式的列车,就像登上一艘在大海上驶往无边而神秘空间的轮船。从车窗望去,我周围遍地都是金黄色的。在西伯利亚的仲秋季节,举目所见全是布满花瓣似的黄叶的银色白桦树;继而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冻原或者西伯利亚针叶林带。不时出现新城市的车站。我同爱伦堡下车去舒展一下麻木的肢体。车站上,农民们带着包袱和手提箱,挤在候车室里等火车。”

  火车日复一日在金黄色旷野上前进得非常缓慢,白桦树一棵连着一棵。聂鲁达与爱伦堡就这样紧挨着乌拉尔山脉穿过西伯利亚。在伊尔库茨克下火车后,他们游览了贝加尔湖,随后,便乘飞机前往蒙古。在聂鲁达看来,蒙古是一块如月球般荒凉的疆土,居民仍然过着游牧生活。乌兰巴托周围尽是无边无际的贫瘠土地,很像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只有骆驼群会打破它的孤寂,却使这孤寂显得更加古老。

【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情节发展水到渠成】

  听到一只羊羔整夜咩咩叫时,聂鲁达认为它是在呻吟、哭泣,为它的孤独哀怨。聂鲁达觉得羊羔忽高忽低的怨诉,听了令人心碎,于是当即决定天一亮就起床,把它塞进汽车,带它到一百五十公里外圣地亚哥的家,以躲避可怕的屠刀。

  在这里,小羊羔结识了一个不谙世事的乡下小伙子华尼托。聂鲁达好心收留了华尼托,并让他看管那只美食家羊羔,不让它只吃花园里的花。他们一见如故,彼此情投意合,简直像是由一根大地母亲的脐带连在一起,像是由人的权威指令连在一起。这样过了好几个月。牧羊人和羊羔的体形都变圆了,尤其是那只羊,它的个头都快赶上它那胖墩墩的牧羊人了。直到牧羊人害思乡病,告诉聂鲁达他要返回遥远的故乡时,这一切方告结束。聂鲁达一边闭上眼睛,忍痛让妹妹把小羊羔带走,一边心想,这次它是逃不脱烤肉棍了。

  整个故事,聂鲁达从羊羔的心理活动描写出发,将智利乡间“木棍烤羊羔”描写得颇为令人心疼。把羊羔的故事与华尼托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描写出智利南方罢工农民的生活艰辛。“那个地区的大庄园主们每天只付给佃农二十分工钱,他们要用棍棒和判处入狱的办法解决那次罢工。“聂鲁达用不慌不忙的语调把两个故事串联在一起,让读者看了记忆深刻。不得不说,《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一书,值得一读。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六):诗人聂鲁达:“世界变了,我的诗也变了”

  提起诺奖得主、拉美作家聂鲁达,人们会想到他笔下缱绻浪漫的情诗:

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

  或是:

我记得你去年秋天的模样,灰色贝雷帽,内心一片平静。晚霞的火焰在你的眼里争斗。树叶纷纷坠落你灵魂的水面。

  在他的好友加西亚·马尔克斯眼中,聂鲁达不只会写情诗,还会“点石成诗”。

“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任何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

  而在自传《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中,聂鲁达本人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争斗。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

  对于聂鲁达来说,这句话绝非仅是某种修辞。他一辈子都在竭尽全力“吞食”一切,就像一只永远不知餍足的巨兽。

  他的一生,比大海更宽广,比烈焰更灼热,比色彩更绚烂。而他写下的他的一生,比诗歌更诗意。

聂鲁达黑岛故居

年轻气盛:我从甲壳里出来,认识了大海

  年少成名,聂鲁达30岁之前的人生,就已经比我们很多人的一生还要丰富:

  19岁,出版了第一部诗集。20岁,凭借《二十首情诗与一首绝望的歌》享誉全国。23岁开启外交生涯,被派驻缅甸仰光任领事,在此后7年间先后赴锡兰(斯里兰卡)、科伦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担任领事,25岁完成诗集《居留在大地上》,并于26岁与印尼爪哇岛当地美女玛丽亚成婚。

  而这一切,还要从那片光怪陆离的智利大森林讲起。

  对童年的聂鲁达来说,小城特木科就是他的全部世界。“我觉得它们来自一个大而无当、怪诞而危险的世界,就像邻近丛林里挂在高耸入云的大树上的硕大蕨类植物和藤蔓。它们属于让简陋的木屋颤动的狂风,属于突然开始用烈火的语言歌唱的火山。”

  不过,真正将聂鲁达带向广袤世界的,是沉静、狂怒、多变诡谲的海洋世界。

  而他遇见的第一片大海,就是圣地亚哥的大街小巷。17岁,聂鲁达就读于智利大学。

“我像软体动物从甲壳里出来那样,离开了马鲁里街的那栋膳宿公寓。我辞别了那个甲壳去认识大海,也就是去认识大千世界。”

  与所有同龄人一样,聂鲁达的大学生活也青春张扬,还极富诗意。

  他囊中空空,却与同伴一同搭上去瓦尔帕莱索的火车,浪迹街头,流连海边,夜宿桥下;在海边的小艇里写诗看书,感觉自己一辈子从未如此高远、如此深沉;与心爱的姑娘徜徉在弥漫着忍冬花芳香的校园里,为她写下《二十首情诗》中的许多首;在星空下埋头狂写,却发现那不过是错误灵感的指引。

  而与普通人不同的是,因诗名瞩目,聂鲁达被派驻缅甸仰光任东方领事,他得以在二十多岁就花七年时间走遍亚洲诸国,开启颇为魔幻现实的日常生活,而且还能拿到可观的薪资。

  这七年他是怎么度过的呢?日常内容包括且不限于以下诸项:

  * 养了獴和狗,每天和它们一起在海边椰子树下漫步。

  * 看一群群大象在海里洗澡,研究市场上色彩斑斓、千奇百怪的诡异鱼类。

  * 带着一群土著小屁孩一起围观他的獴大战蟒蛇(*注:獴是蟒蛇的天敌),结果他的獴一溜烟逃回家吃鸡蛋蒸糕去了。他很不幸名誉扫地。

  * 被性格暴烈的缅甸情人追至他国。该姑娘曾扬言要烧了他的住宅,并用长刀追杀他的女性朋友。

  * 继续写诗,獴窝在他的肩头打起了轻鼾。

  ……

  一鸣惊人,著作傍身,周游世界,历尽风流韵事,抱得美人归……而此时他还不到30岁。

燃烧一生:世界变了,我的诗也变了

  即使30岁之前已经足够精彩,对于聂鲁达来说,他真正的人生高潮在他30岁时才真正到来。30岁之后,他真正开始抉择人生的方向,拥有了拼尽一生为之付出的事业。

  29岁,他被派驻西班牙巴塞罗那任领事,这便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西班牙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对他来说,“西班牙是一列长得没有尽头的火车”。

  在西班牙,他认识了“每天赠给大家一颗星星”的诗人洛尔卡,想当“管理羊群的子爵”的米格尔,拥有“浓雾般的小狗”的阿尔韦蒂……他们一起诗酒狂欢,一起流连花丛,也一起筹办承载血与火的诗刊,一起投身于西班牙内战、为自由奔走,一起经历二战的残酷悲怆。

  但是,他的一些朋友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没有和他一起继续向前。聂鲁达曾说要将逝去之人的名字写上屋脊:“不是为了装潢,而是为了陪伴”。

  他倾尽所有营救西班牙难民,因此被迫离任。聂鲁达在西班牙内战时作出这一的抉择,最终决定了他一生坚持的政治倾向。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我选定了一条路。” 而他也将毕生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流亡中的聂鲁达。电影《追捕聂鲁达》剧照

  自此,那个浪漫天真多情的诗人隐于后位,“人民的诗人”来到了台前。“世界变了,我的诗也变了。有一滴血在这些诗篇上,将永远存在,不可磨灭,一如爱。”

  他的文字变成了热血与火焰,影响了很多人。他曾深情地写道:“从流泪到亲吻,从孤独到人民,都活在我的文字中。”在战争年代,很多人怀揣他的诗走上战场。在被意大利政府遣离时,罗马民众在火车站抗议,当局被迫将他留下。在被迫翻越安第斯山脉流亡时,素不相识的人们自发热情帮助。

  然而,经历了这么多大起大落,聂鲁达却仍然葆有一颗童心。他称自己为软体动物学家,收藏了一万五千个海螺,在家里摆满了各种帆船模型、船头雕像、古怪面具,甚至还高价买来了童年最爱的那只美丽木马。

“我家里收集了大大小小许多玩具,没有这些玩具我就没法活。不玩的孩子不是孩子;不玩的大人则永远失去了活在他心中的孩子,而那却是他十分需要的。我也像造玩具那样建造我的房子,并且在这所房子里从早玩到晚。”

  历经一生,聂鲁达重新变成了孩子,而陪伴他走过一生的事物都成了他最珍贵的玩具。

聂鲁达与邮递员马里奥在海边聊天。电影《邮差》片段。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

  或许,活过这样的一生,才有资格在人生的最后,说上一句:“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

  在《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中,聂鲁达以记忆碎片的形式,将自己丰富的一生诗意地缓缓铺陈,映照出一段举足轻重的历史。

“这部回忆录是不连贯的,有时甚至有所遗忘,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断断续续的梦使我们禁受得了劳累的白天。我的许多往事在追忆中显得模糊不清,仿佛已然破碎无法复原的玻璃那样化作齑粉。”

  曾经,在聂鲁达雄心勃勃的创作计划中,《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会是一部五卷本的超级巨作,而他将用这部回忆录庆祝自己的70岁生日。

“我不知道,都这个岁数了,这样说算不算自我吹嘘——我会永不停歇地珍藏我见过、爱过的一切,我感受过、经历过、斗争过的一切,我要继续书写那首未完的人生长诗,只有我的临终遗言才能将它完结。”

  可惜,诗人在69岁那年溘然长逝,回忆录未能完成便中断。

  不过近年来,诗人遗孀、朋友重新整理聂鲁达基金会档案时,发现一批未曾发表过的诗人自传文稿和笔记,一并整理收入《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新版中,聊补遗憾。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新版《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新增8万字和10张珍贵的诗人手稿,是目前最为完备的聂鲁达自传版本。同时,新版中还补录了上一版中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收入的其他内容。

  此外,新版专门将聂鲁达此前一篇演讲的后记收录在正文的最后,为回忆录补上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正式“告别”:

但愿生命,还有世间的快乐和痛苦,每天都能推倒房门,进驻我们的房子。生活由死去的夜晚与将生的黎明的神秘物质构成。但愿你们在找到答案的时候,都能发现新的疑问。好了,明天见,女士们先生们。神秘的明天见。

  仿佛诗人未曾离去,只是回到了他在黑岛的家里。

本文标题: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2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攻壳机动队SSS 3D》观后感100字《巧克力蛋糕真好吃》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