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愁到解愁》是一本由[美]克拉克·劳勒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一):内容扎实这本书主要讲述一部生动详尽的抑郁症的历史。横跨社会学、文学、艺术及医学领域,深入介
《从犯愁到解愁》是一本由[美] 克拉克·劳勒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一):内容扎实
这本书主要讲述一部生动详尽的抑郁症的历史。横跨社会学、文学、艺术及医学领域,深入介绍从古典时期到现代,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的变化历程,以及抑郁症治疗方法的发展,展示人类对抑郁症的理解和治疗的进步。引用大量资料,探索抑郁症在文学及艺术中的表现,以及引发抑郁症的相关社会因素,少见抑郁症的文化史。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二):何以解忧
得到朋友的支持,是患者自己觉得病情得到好转的首要原因,"家人"是影响抑郁症患者病情走向的重要原因。了解抑郁症的症状,鼓励患者积极治疗,警惕他们极端的想法。肯定他们一些积极的方面。制订计划,邀请他们做一些。但不要强迫他们。仔细倾听他们说话,仅仅去听和理解就是一个强大的治疗工具。还有朋友之间的相互鼓励也是一种治愈的工具。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三):了解并战胜抑郁症
之前,从网上看了一则新闻,一位二十岁的少女跳崖身亡,留下的遗书告知世人是患有抑郁症,是不堪受其折磨而选择放弃生命的。这个抑郁症究竟只是个什么东西,如此让人不堪忍受呢?许多人是体会不到的,这样痛苦可以用煎熬来形容,远比疼痛更难以让人承受,所以就认真阅读了,《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毕竟这本是国内唯一一本写抑郁症历史的书籍,推荐大家阅读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四):从抑郁症历史看不同时期文化.思想变化与进步
上次读是从抑郁症这个话题联想到社会热点思考,今天再读从这本书是从文学价值角度切入,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抑郁症历史的著作,阅读了几章节感觉还是很难一下子读透,跟读学术论文一样令人头晕,但越读越有意思.把这本书的价值聚焦到“抑郁症的历史”,它的价值在于通过抑郁症这个点去反映不同时期文化意识形态下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折射的是文化、思想的变化,是一种进步的过程。而这种成长的世界,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各阶层的男男女女都会有抑郁、悲伤和焦虑的症状;陌生的是我们不熟悉他们解读抑郁症的方式,不熟悉他们如何理解这些症状又是怎样衍生别的症状。看到这个理念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从体液说到魔法、迷信和玄奥的学说再到现在的生物医学世界。忧郁症怎么发病,有什么生理表现,又怎么治愈,都是很复杂的问题,但不同时期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与它对抗,取得了属于他们的成就。《卫报》推荐语是作为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悲伤和绝望的思想史,这是最有价值的。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五):从以往那些“不幸的人”身边走过,了解如今身边的幸运。
如今这个社会抑郁好像见怪不怪,不抑郁的人从未感同身受,抑郁的人深陷其中。我从薄膜的另一边看着她,看得到轮廓,听得见声音,但她的表情始终是模糊的。我知道她是一个曼妙的女子,却描绘不清她的样子。
直到打开书...
纽斯卡尔女公爵书中的故事不再去赘述。
我只想:
幻想症,忧郁症,抑郁症?从古至今它在人们身上散发出了忧郁气质,也催生了不少文人的病态心理。这本书关于抑郁症的历史足够让人咋舌。“治愈”一词可能不是本书的目的,不过阅读这些“不幸的人”的经历,至少又很容易理解,现在生活的幸福所在,让自己在本该浅显的苦痛中早早释怀。
这就足够了。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六):今天,你抑郁了吗?
新闻中时不时爆出某某自杀的新闻,新闻的主人公有学业压力巨大的中小学生,有刚生完孩子不久的产妇,有事业失败生活不如意的中年人,也有无人料理的孤寡老人。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心中难免一惊,我能够理解她们的感受,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看不见希望,没有人愿意主动结束这仅有一次的珍贵生命。有时,我会与妈妈讨论那些高中生自杀的新闻,妈妈常常觉得难以理解,这些孩子在选择轻生的一刹那,有没有考虑过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残忍与痛苦。是的,作为母亲,没有什么比见到自己经历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多年养育的孩子离开人世更为让人绝望的了,但是,其实这些孩子恐怕也是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人的思维一旦钻进死胡同,是很难抽身而出的,而且周围的亲人朋友也很难感同身受,常规的劝慰、开导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如果碰上周围人不理解,甚至会进一步刺激孩子,就在这样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孩子走上轻生的道路。
新闻中的这些主人公们,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具体到个人,每个人的发病症状和原因都各有不同。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一度被人奉为圭臬。四体液学说认为,身体不适是由于体内的四体液不平衡所致,抑郁症则是由于黑胆汁分泌过多,导致人产生悲伤、恐惧的感觉。
《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一书从大量史料中抽丝剥茧,梳理出抑郁症发生发现的历史。原来,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患有抑郁症,尤其是诗人、作家,连编写《英语大辞典》的塞缪尔.约翰逊也没能幸免。从患病人群来分析,思考过多、体力和户外活动较少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从现代社会的患病人群来看,也是如此,当今社会,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生活的主要矛盾转移到思想上,思虑过重、压力过大,更容易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用四体液学说解释抑郁症的观念已经逐渐被人所抛弃,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因素都有。但是,对于抑郁症,依然很难根治。曾经风靡一时的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电击疗法和额叶切除手术,现在已经广受诟病,退出了历史舞台,更多的新药被投入实验室并投放市场,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抑郁症能够被彻底治愈。
让我们用加缪的话共勉: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对抗人生的荒谬。《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七):人为什么会抑郁
现代人压力大,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社会环境要求人向上不消极,但生活中有很多不确定性,突如其来的一切让人没有安全感,家人对我们的期望很高,对自我的要求也渐渐增多。
我们常常听到的话,包括我自己都会经常感觉生活无望,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人为什么会抑郁,现代人患上抑郁症的人不在少数,这些都是压力导致的,当然有些压力是来自互相攀比及欲望的不断增大。
人的情感在高涨时称为躁狂,在低落的时候称为抑郁,当皮质醇水平上升、脑垂体和肾上腺增大,人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紊乱,使得抑郁和其它精神障碍更容易发生。
抑郁症就像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很多人并不理解故事里的主人公,低落的情绪就会一直驻扎在心里,不断腐蚀你的生活,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大多数人不敢去直面这种情绪,只会逃避躲藏,当这种情绪积累越来越多,会形成定时炸弹,随时引爆。
低落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我也开始渐渐接纳一个人要有低落情绪的存在。
这本书从抑郁症的起因讲起,到抑郁症的未来。
在古罗马时期,抑郁症不叫抑郁症,而是叫忧郁症 。这是一种长期的精神疾病,患者是由于体内的忧郁体液黑胆汁分泌过多,就是觉得悲伤、焦虑、恐惧,甚至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所以无缘无故的恐惧和悲伤构成了忧郁症的基础,在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忧郁症可能还会演变成躁狂症。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能解释清楚,大量资料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发病都有明显影响。
在抑郁阶段之后,就是疑病症,这是“精神错乱症最轻、最缓和的一种形式。”
大脑的活力降低,血液循环减慢,感觉神经从全身持续不断向大脑传输虚弱、失败、无能为力的年头,这就是叫做悲伤。人的悲伤一旦形成习惯,时间久了就患上了抑郁症。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也就是正念认知疗法(MBCT),这种方法利用佛教的冥想,让患者关注此时此刻,而不去担忧过去或者未来,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一个人如果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最亲的人也不接纳,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没有希望,内心很自卑,情绪一直不好。
那么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进而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的认知。
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精神健康的人。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八):何以解忧
忧郁是种病吗?倘说它是病,为何那些带有忧郁气质的名人有着难以名状的魅力?为何伟大的艺术家在忧郁中获得灵感?为何在特定的时期人们竞相以忧郁为荣?倘说它不是病,为何古往今来研究它最甚的是医生?为何它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身心的折磨?为何某些药物似乎能缓解症状?
我们彷徨无措,不知何以解忧。美国作家克拉克·劳勒追本溯源,或能令人看得真切。《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讲述了不同时代人们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主人公:古罗马的盖伦、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们、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博学多识的《英语大辞典》作者塞缪尔·约翰逊、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劳勒带我们用已知的片段串联起未知的领域,即便介绍医学研究的专业知识,读来也绝不“忧郁”。纵观历史,无论人们对忧郁《或抑郁)的认知如何,都在探索“解忧”之道。
有些方法如今看来荒诞无稽,对照当时人们对病因的归纳却也是“对症下药”。譬如,根据古希腊人的“体液说”,被他们成为“忧郁症”的疾病肇因于体内黑胆汁过多。那么解决方法便是清除黑胆汁,无论是放血、水蛭疗法还是服用有毒的嚏根草催吐催泻都是达成目的的手段。18世纪的英国医生乔治·切恩算是那个年代的“网红”,他很擅长跟不懂医学的人交流,自称治好了自己的抑郁,也是他美其名曰“英国病”,将症结归咎于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导致的贪婪和神经纤弱,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患病。切恩强调,吃素戒酒、调理肠胃,辅之以体育锻炼,是治疗“英国病”的良方,这些不成其为治疗方法的方法令其声名大噪。抑郁不只是个人问题,也有社会性原因,19世纪的精神疗法颇具人文色彩,友善陪伴患者、倾听并劝慰,或是人之本能。但劝说未必总是有效,分析抑郁患者的精神世界逐渐成为一件专业的事。
今天我们如何治疗抑郁症?无论身边有没有患者,大多数人都能像报出感冒药、腹泻药的名称一样,熟稔地报出“百忧解”,这实在是制药公司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百忧解和抗抑郁药的普及是上世纪末的事。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手册》第三版问世,“成为新型抑郁症的《圣经》”,不同医生按图索骥,也可根据症状给出相同的诊断,那么开出相同的药方亦顺理成章。而相比于前人放血、电击、额叶切除之类的激进疗法,吃药更易被接受,听起来也更有现代科学的依据。于是,抗抑郁药物销量攀升,似乎是对抗情绪问题的解药。
对此,早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一方面,《手册》中的评估标准不算完善,一个正常人遭遇重大变故或严苛压力时,也极可能产生《手册》中的症状,未必需要立即纠正。另一方面,药物的效果也饱受质疑,有些研究者认为,它们并不比安慰剂更有效,遑论药物被滥用的风险。归根到底,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依然很肤浅,甚至充满主观色彩。
生活在不同时代,人们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和压力,产生抑郁虽有身体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因素,后者可能不易被其他群体承认。拿今日常见的产后抑郁来说,父辈们初为父母时,难道不曾有过艰难岁月吗?他们很难理解物质条件更优渥的当代父母如何身心脆弱,但这显然不能单纯以心理素质作结。解忧应当双管齐下,对效率的追逐让我们倾向于简化问题、交给药物,染液当驻足倾听旁人的声音,予以共情和关怀。尝试化解个人的忧郁,亦是在为抚平社会的忧伤贡献涓滴之力。
——庚子年读《从犯愁到解愁》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九):用良心写下抑郁症的正本清源
《从犯愁到解愁——抑郁症的历史》是由南方出版传媒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知道”系列的新书,这本书听上去可能会被以为是有关心理学的一本书籍,但是其实它更偏向于学术,而不像市面上一些浅显的、直接介绍心理学的那种快餐书籍。
南方出版传媒是中国非常正直,坚守公义的出版传媒,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以及南方都市报等传媒都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传递出了正义、公平、理性和真正关怀人文的的声音。那么抑郁症从最近一段时间开始也慢慢被人们所重视,成为了一个比较热点的和人们热议的话题,各路神仙都希望蹭上这个话题的热度,为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在抑郁症各种的解读中,南方出版传媒系的这本书在纷繁复杂、有恶意的批评,也有小小的善意的各种话语中对抑郁症进行了完整发展历程的阐述,给这个疾病一个正本清源。这种精神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希望更多的读者可以读到这本书真正的了解这样一个被物化被嘲讽被扭曲的疾病的概念,以及那些真正被这个疾病所困扰,却又向往着美好生活的人们。《从犯愁到解愁》其实并不算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而是一本有关文化和历史的学术著作。这也和某些自媒体和所谓的权威机构的不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到抑郁症,如果不是真正经历过最深的黑暗的人,可能并不会形成相应的概念,同理也无法与真正现在泥淖中挣扎的人们有着真诚的共情。可是这样一个疾病却是不容我们忽视的:许多青春灿烂可爱的生命因为抑郁症而消逝,许多富有声望的人们也曾因为抑郁症和其他某些原因而失去了继续与不公斗争的权力,还有更多的人,陷在抑郁症里却忍受着他人的误解与批评,却很不下心来离开这个世界,而是痛苦的挣扎和拯救。因此,这样一本书的出现能够带给我们更多对这个疾病的见解。
抑郁症在中国“火”起来可能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某些明星或者某些名人因为抑郁症而离世将这个不为人知的疾病呈现到了大家的眼前。但是其实在发达的西方世界,一直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罗马时期作者站,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视角,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忧郁症一直写到了今天。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对这个疾病的误解和无序的模仿,但在主流上,他还是一个困扰许多天才和烦人的黑色的梦魇。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许多人无病呻吟,通过模仿忧郁症来取笑和讥讽他人,这像极了当代中文互联网上的某些人,以这个疾病为借口去谋取不为人知的利益。对待患有抑郁症的人,这本书其实并没有给出最好的答案,但是它让我们了解了抑郁症的历史去知道很多人,除非除了那种标榜自己并以此为满足自己恶趣味的人,他们真的希望看到乌云散开后蔚蓝的天空。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可能并不能对抑郁症有过多的置喙,但是还是真诚的祝福他们——因为只有见过最深的黑暗,才能更加珍惜黑暗过后的黎明。
《从犯愁到解愁》读后感(十):想要战胜抑郁就从了解它开始
抑郁症,这个潜伏在世间的隐形杀手,以悄无声息的姿态吞噬每一位患者的求生意志。
01 多产作家塞缪尔却因自己的懒惰而得抑郁
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创作完鸿篇巨著《英语词典》,就写下了《认识自己》这首诗,从此他很难再度投身于另一项事业中,就像是得了产后抑郁一样,他苦恼到底该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没空胡思乱想,他变得怠惰和愧疚。
诗中写道:“我的任务全部完成,所有工作已结束,命运为我,又铺设了怎样的前路?那最可怕的病魔,会令我无精打采,那好逸恶劳的苦刑台,只叫人慵懒倦怠。忧虑日渐堆积,我的头脑阵阵作痛,邪恶的忧郁症向这其中,倾洒了病态之种。”
于是塞缪尔·约翰逊想通过社交活动来缓解,他经常出入伦敦的酒馆和俱乐部到处玩乐,却发现这并没有让自己得到解脱。他甚至用跑步和接受医生治疗也没能有所好转。
他还给自己制定目标,又因为没有达成目标而愧疚,他让自己总是陷入内疚的心理循环。他对抗懒惰对抗性欲,可就是无法战胜和摆脱。
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描述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中所说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小说中老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矛盾的心态,也是海明威一生的真实写照。
抑郁,就像一张挣脱不了的罗网,将这两位文学巨匠紧紧地缠绕。
海明威于1961年在美国开枪自杀,而塞缪尔直到60岁也没能走出忧郁的阴影。
02 别着急战胜抑郁,先从认识它开始
从古自今因抑郁而失去生命的人数不胜数,而文学家和艺术家居多,这是为何呢?抑郁自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从《从犯愁到解愁》这本书中了解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抑郁症叫忧郁症,他的来源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忧郁体液——黑胆汁分泌过多,会让人没有理由的觉得悲伤、恐惧。体液失衡越严重就越厉害。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甚至还和天体运动有关。而现代的解释抑郁症就是一种病。
书中为我们了解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人们如何定义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次独一无二的、富有洞察力的旅程。
目前全球有数亿人深受抑郁症之苦,关于抑郁症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关注。抑郁症是否真的有解愁之法,本书所提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从犯愁到解愁》这本研究深入的书中,诺森比亚大学的克拉克·劳勒漫游了抑郁症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了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他细致梳理了从古典时期以来对抑郁症的理解和认识,并讨论了制药业在对抑郁症分类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别着急战胜抑郁,先从认识它开始。——我觉得这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