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生活与工作》是一本由芭芭拉.汉娜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98-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荣格的生活与工作》精选点评:●大学时代,荣格心理学的启蒙书。●翻译太差,特没意思。看到200页,算了吧,别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是一本由芭芭拉.汉娜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98-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精选点评:
●大学时代,荣格心理学的启蒙书。
●翻译太差,特没意思。看到200页,算了吧,别折磨自己了。
●看不下去。。。96页
●疗伤
●力荐是因为读起来一点也不辛苦,但又能受启发良多
●: K835.225.1/4949-3
●随手翻翻还可以吧
●感谢有这样一本书能让我看到荣格人生经历与他在心理学上的成就如何相辅相成地发展;透过书,看到的是一个从无意识转向有意识并一生为达到人格完整性而奋斗的个体的历程。
●D
●随便看看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一):不是特别好看
不知是否和我的心情有关。
或者说本来的情况就是:作者是一位荣格的粉丝。
我从来不指望能从粉丝手里写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来。
粉丝嘛,他们连掏偶像的垃圾桶就觉得妙趣无穷呢。
什么时候还是去找荣格自己写的那本自传来看看。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二):这本书更适合于对荣格心理学有一定了解的读者
本书简略的记述了荣格的生活经历和主要著述的写作背景。作者实际上假定读者是对荣格心理学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并没有费心对一些基本术语和理念进行解释。指望拿这本书作为入门书的读者们难免会读的一头雾水了。
大概出于对荣格的尊重吧,作者力求只做客观记述,而很少加入自己对荣格及其思想的评论 --- 其实我认为那些才是让这本书更有意思的一些很少的亮点。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三):翻译啊……
荣格的女弟子芭芭拉·汉娜所作,我觉得与其说是荣格的生平不如说是荣格印象,有着大部分女性作者多少都有的习惯性条理缺乏症,显得有点琐碎。就内容上来说还是有很多独家爆料的,然而此书在豆瓣的评价不高,我觉得完全应该归罪于这个差劲到一定程度的翻译。虽然汉娜的原文确实是以英文写就,但毕竟是荣格这个德语区瑞士人的生平,对德语无知到可怕程度的译者,实在没有什么资本来翻译这本书——在他所犯下的大大小小的错误中最不能忍的是把原文中的所有Frau xxx(xxx夫人)都音译为弗劳·某某某,于是只见弗劳·荣格和弗劳·汉娜还有弗劳·安格罗等等漫天飞舞,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数量如此之大,我很怀疑这个译者自己为什么不会觉得可疑,尤其是翻译到以下这段的时候:
1935年他(荣格)当上了教授,根据瑞士人的习惯,他的妻子就永远被称为“弗劳教授”。当时她很厌恶地告诉我,她最讨厌这个头衔。在她还是个小姑娘时,就曾下决心,绝不同一位教授先生结婚!
教授的妻子为什么会被称为教授?即使没有一点德语知识,在这里用推理的也能知道是被叫做“教授夫人”吧!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四):你我的工作与生活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7.30看完汉娜著的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汉娜从第三者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荣格的生活与工作,让我们从多角度来看荣格此人。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
1.象征,或可说所谓原型,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巫蛊,泥娃,我们将具有人形象的娃娃视为自我的一种象征,并深信某种未知的事物将对我们产生不可言喻的影响。另一方面,供奉观音菩萨,供奉佛祖,这也是一种神学的寄托。在道家中,我们信前世今生,信功德,修善道。
所以当我看到,荣格在小时将自己的第二人格收藏起来,放置于安全之处,然后以第一人格示人。我想到了,一方面人都有多面性,复杂性;作为群居动物,我们无法脱离人群生活,更何况处于中国这样一个依据关系维系身份的社会,我们更难获得真正的孤独。
当我们把第二人格保护好,让我想到,道家植物精灵修仙中,会有本体之所在,实际历劫以人类形象去示人。而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但我们却往往拖着本体去找寻自我,殊不知只要我们回头看,它就在你身后。我们往往,本体未受足够保护,人身又伤痕累累,不知所措。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现代人那么累的缘故吧。
2.神秘现象
其实,在我的人生际遇中也曾遇灵,但也许就是一晃而过了,并没有像jung一样,重视它,询问它,帮助它。
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总是向往更宏大的事物,关心国家大事,世界进程,却忽略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对脚下的路匆匆走过。
这是值得我改进的,从内心出发,看向这个世界,而不要在从世界出发看向自己了。
3.集体无意识
我想一方面是深刻于我们基因里的文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从古以降,我们人民的生活一直水深火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深刻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安全感,这是集体无意识。往往苦难带给人们更为持久的痛苦,而欢乐往往是一时,更何况是几千年苦难的沉淀。也许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但当我们试着去了解祖先曾经历的,我们往往不禁泪下,这是共鸣,也是在那一刻,我们仿佛与几千年的他重合了,我们互相理解,共享同一份心情。可能这就是血缘带给我们每个人无法避免的存在。例: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后代呢,虽然他们不曾经历,但物伤其类。
心有灵犀,这可算是共识。我们相信,我们也是和这个世上的某个人曾有命定的缘分。就如同宝玉说: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我们对至亲之人也会有莫名的感应,对灵魂之物有敬畏之心。
4.预感
直觉,第六感,
5.梦境
但我们意识处于薄弱状态时,我们的无意识更有可能冒出来调皮,它想告诉我们什么,亡最近为什么频繁地做梦,是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这种说法,隐含的究竟意识作祟,还是无意识操纵。
———-写于8.2清晨,旁边的小七在看形而上学俱乐部,时不时朗读一段有意思的段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