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由(奥)卡尔・门格尔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国民经济学原理》精选点评:●神作!篇幅不长,但是对经济学的本质原理阐述地很透彻,并且逻辑自洽!献上膝盖!●奥
《国民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由(奥)卡尔・门格尔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民经济学原理》精选点评:
●神作!篇幅不长,但是对经济学的本质原理阐述地很透彻,并且逻辑自洽!献上膝盖!
●奥派奠基之作,也没啥好说的,普及了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提出了边际效用的基础框架以及货币的起源问题。
●读起来感觉没刚买的时候读的那么累了。基本都能看懂,翻译的也不错,核心的主观经济学也很酷,哦,说句废话,马克思的理论是真的一无是处- -
●真的是原理
●奥地利学派的巨头。还算能一口气读下来。 米塞斯曾说,正是门格尔的《原理》使他成了经济学家。
●练耐心的好书啊!难入眠者,推荐。
●这本书,彻底的改变了我对的经济思想。就像哈耶克的《科学的反革命》彻底改变我的社会思想一样。
●还不错……
●很早之前就讀過,現在用到了又翻了出來,補注下。“所謂價值,就是一種財貨或一種財貨的一定量,在我們意識到我們對於它的支配,關係於我們慾望的滿足時對我們所獲得的意義”,乾貨是驅除枯燥的萬能良藥。
●商品中并不是劳动的价值
《国民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一):总算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一次读书活动,这是第一本。
从n年前看到奥国系列,就多少有点好奇心。
这回计划通读一下。
卡尔门格尔这本书很像索引,或者工具书那样的感觉。
觉得还不错。关于经济学受从小政治课的影响,很多模糊地带需要反复想才能澄清和理解。继续读下去。下一本是米塞斯,人的行为。
《国民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二):干净利落,很有震撼力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行文非常严谨、流畅。作者仅用短短182页的篇幅,就解答了一系列经济学领域重大核心的问题,清晰的勾勒出一门重要学科的轮廓。书中很多创见性的观点和思想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发现和拓展,但实际上这些后来引起轰动的发现和拓展,比不上这最初的描述来得简单、广泛和深刻。
《国民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三):人的价值
旧闻奥地利经济学派大名,但现在才开始看,真是惭愧。以前只听说奥派是自由市场的坚定支持者,甚至对其近似“绝对自由”的观点嗤之以鼻,但其实是完全不懂。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研究思路完全不知道,就肆意评论,感觉很惭愧。看了这本书之后感觉拨云见日,确实是开拓性的著作。
话说,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数理论证相比,我更喜欢读奥地利学派的作品,它的出发点是因果关系,逻辑性很强,论点论据条理清晰。新古典的数理分析尽管对实际经济活动很有用,但读来趣味就少多了。 而且,与斯密联系起来,发现20世纪以前的经济学家有很多有趣的经验判断,如“我敢肯定怎么怎么”,“有思虑的人必然会怎么怎么”,虽然看起来不太过经验,却很亲切。
说道正题,门格尔的研究方法完全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论述人的欲望、理性、行为。说到财货,他认为,财货必须是应对人类欲望的,如果人类对一物品的欲望消失了,则其不称为财货。这与劳动价值论是多么冲突啊,劳动价值论觉得,只要一个东西赋予了人的劳动,不管人用不用得到,放在那里也是财货,也是有价值的。可是想一想看,是这样的吗?一个BP机放现在,除了怀念的价值,也许就没有价值了吧?
他发现了人的理性的不确定性。他说,我们对于财货的需求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几年之后的欲望和现在不会一样,且不可预见;也不知道几年之后欲望的强度和为实现满足要付出的事物;人类的欲望还是会发展的。然而,他没有满足这种不确定,而是说人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思虑把这些充分考虑到。 这就可以引申出所谓“情境理性”,人们对未来的理性判断,是根据自己的经历,现状和情境进行判断和思考的。
很多人会说,主观价值的观点是唯心的,不客观的。但其实奥派自有观点,人的观念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却是客观的。这就是门格尔所说的人的欲望满足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他非常重视这种客观联系,把这种联系作为其判断事物属性的基础。他说,如果一个人无法认识到一个东西对其欲望的满足有用,那这个东西就不是财货,对他没有价值。试想,你想补充蛋白质,你只知道肉能补充,但不知道黄豆也可以补充蛋白质,这样一来,为了补充蛋白质这一欲望,你就不会去吃黄豆,而会去吃肉,黄豆对你来说,就不是财货,就没有价值。而一旦你认识到了这个因果关系,你就会去吃了。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汪丁丁就说过,从长远来看,对效用和价值的探讨会走向主观,但需要建立主观个体之间的客观联系。奥派牢牢抓住了“人”的本身及其性质,对事物进行判断,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与人无关的活动,怎么能算入人类社会活动呢?这才充分尊重了人的价值,以最小化的个体去观测社会关系与社会运行状况,不论其正确与否,这种思路本身就是开创性的。
《国民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四):钻石与水的悖论
1871年,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得以出版,这本是门格尔4卷本宏大经济学写作计划的第一卷,但此后由于对于自己写作的不满意,门格尔一直未能完成这个庞大的计划,甚至不愿意再次出版这本《国民经济学原理》,只在去世时留给世人大量不完整的手稿。
但是只此一本著作也奠定了他在经济史中的地位,门格尔在书中用文字系统的阐述了主观价值论,这使得他和杰文斯与瓦尔拉斯一同开创了边际分析,并成为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源头。同时本书也是奥地利学派的开山之作。
门格尔在书中阐述的主观价值论是对客观价值论的一次清算。客观劳动价值论始于斯密的《国富论》,经过李嘉图的进一步阐述,最终被马克思发扬光大。
斯密在考察“价值”一词时发现了钻石与水的悖论,并由此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钻石的使用价值小,交换价值大,水的使用价值大而交换价值小。但是斯密没能解决这一悖论,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交换价值的确定上,他认为生产成本决定了交换价值。这个生产成本在原始社会中就是劳动,在发达经济中又包括了工资地租和利润。
简单说,斯密认为珍珠的交换价值来源于人潜水的劳动和制造潜水设备的花费。然而这种解释对于稀缺性资源的高价仍然缺乏解释力,后来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学说,他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而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有两种获得交换价值的方法,其一是商品的稀缺性,这种商品的由于数量的一定,劳动不在其成本里起作用;其二是获得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一般的商品都属于这一类。但同时李嘉图也讨论了资本,土地和不同劳动质量对交换价值的影响。马克思则更彻底的贯彻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决定交换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他投资于机器和原材料上的资本只是不变资本,他们所代表的劳动价值被转移到商品中,价值不会增加。而由此推及出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剥削理论。
门格尔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首先定义了价值,认为价值是直接和满足我们的欲望相关,是主观的。
“所谓价值,就是一种财货的一定量,在我们意识到外面对于它的支配,关系到外面欲望的满足时,为我们所获得的意义。”
“……其中居于第一位的谬误,是这样一个命题:即认为财货之所以对我们具有价值,是由于生产财货耗费了其他具有价值的财货的缘故。”
同时他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只不过是价值的不同形态,只不过前者是直接用途上对经济人具有价值意义而后者是在间接意义上具有价值意义。
由此门格尔在书中论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也解决了钻石与水的悖论,对门格尔来说是因为珍珠有价值我们才会潜水去采摘,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尽管水的总效用大于钻石的总效用,但是边际效用却比水更大。
同时门格尔还考察了劳动力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力是一种在市场买卖的商品,其价值由生产劳动力及其家庭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也由此才推出了他的剥削理论。但是在门格尔指出了一个事实——许多劳动无法交换到必须的生存资料,同时许多劳动可以轻易获得数倍于生存所必须的生存资料。这个悖论用主观价值论也可以得到轻易的解决
“实际上,一个具体劳动力的价格,也与其他一切财货的价格相同,是受其价值的规胜的。而它的价值,则如前面所述,又为我们没有支配着这个劳动力时不得不缺少的欲望满足的意义所规绳。”
当然,书中还有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如对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的形成作出的讨论。对于高级财货怎么样满足人们需求的归因理论。
同时门格尔还对货币的形成做出了探讨,在他看来货币的起源完全是自然发生的而非国家的发明。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他本身的苏格兰启蒙观——信奉人类的自发秩序,而这也影响到后来奥地利学派对于法币的不认同和支持货币的非国家化。
另外不得不说,哈耶克的序挺不错,有个出名的徒孙就是好啊。
《国民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五):不死的门格尔
这里主要想讲讲门格尔的边际效用理论及其在其他领域方面的应用。
首先,边际效用理论是门格尔的一大发现。在他之前的很多经济学家也有类似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并不深刻,从门格尔这里才开始由萌芽长为大树。边际效用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资本的边际回报递减,推而广之的结论是某项东西的产出量随着投入量的越来越多,到一定值后会渐渐平缓而摆脱之前的一直高增长的状态。这个理论我个人认为是经济学史上的一项非常伟大的发现。其实不只是在经济学是这样,在物理学上面也有做功和做无用功的现象。侧面或许可以说明这个理论极可能不只是经济学的一项理论,更是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中的一项通则。我想举几个例子,不一定准确。
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以南非,韩国,巴西这几个国家为例。它们在二战后逐渐建立起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演,制度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外部性影响,从而或优化(比较少)或异化或庸俗化。这便是政治制度的边际效用原理。像南非,这些年来一直有关于“后曼德拉时代”的争论,具体的可参见秦晖的专著《南非的启示》。像巴西,这几年经济倒退,政治腐败。前总统入狱,现总统遭弹劾。卢拉当年可是被很多人认为是不错的总统,结果也被拉下马。像韩国,众所周知其总统一直是高危职业。
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些后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才有这些问题呢?不见得。像这次疫情,老牌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统统暴露出其政治和制度上的严重问题。特别德国,现在网友调侃“德国缺德”。令人啼笑皆非。
这些现象不是个别或偶然出现的。基辛格曾有个论述,大意是世界主流国家每八九十年就会进行一次更新。在我看来,这个更新主要针对的问题就是世界主流国家政治制度的边际效用递减。主要任务就是重新换马,再通过一些手段找到新的增长可能。但是这个换马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转嫁风险的过程。典型的就是战争。凭借战争转嫁风险。一战和二战实际上在我看来都是一次战争,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该是克里米亚战争。法国元帅福煦还是霞飞说过一战“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战”,可谓入木三分。因为在一战和二战时,主流国家都还处在政治制度的更新换代当中,有的国家共产化,有的国家法西斯化,有的国家采用凯恩斯理论得以续命。这里不得不说凯恩斯真的太伟大了,是英美的救星。因为凡采用共产主义或法西斯主义的国家都相当于来了一次政治制度的重建。而英美则避开了这个风险。这是我下面要重点讲的。
我主要以苏联为例。说苏联就不得不说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伟大,因为他确实看出来了资本主义的原生性问题,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一点毋庸置疑很伟大,甚至是超越时代的伟大。但是他的经济学理论存在问题。尤其他的劳动理论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没有考量到边际效用的问题。所以很多人说门格尔爆了MARX。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么他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会导致出什么后果呢。我想说一个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凡按照他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制度,其经济会不可避免的陷入严重的滞胀和短缩。因为按照以前的认识,计划经济是最适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但按照以前的计划经济,按指标不按市场,那就会产生这些问题。苏联,包括我国以前的有一段历史时期。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像这些说法,其错误就在于不考虑边际效用的问题。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度势必会通过别的渠道和手段对国民进行原本不必要的干预。像《耳语者》这种书所描绘的情况,也有部分原因是苏联为了转嫁经济风险而采取的政治手段。这会给人带来灾难。
那么如何看待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学呢?我想举个例子。我认为以林毅夫为首的北大国家发展学院的经济学理论是有前途的。他们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考量了非常多的要素禀赋,比较切合实际。不过我还有一点要指出,如果一味强调后发优势,但却对其他领域上面的边际递减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最后也会出现问题。因此,我的观点是,“新结构经济学”不错,既有国情的考量(参见温铁军、吴敬琏相关著作),也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常识。但是还得要注重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尤其是后者,制度经济学现在只是开了一扇窗户,它还有很多的宝藏等待发掘。奥派理论在这一点大有可为之处。就讲这么多,期待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学习和进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