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1-01-03 14:29: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为承认而斗争》是一本由(德)阿克塞尔・霍耐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为承认而斗争》精选点评:●青年黑格尔为体现自己的批判意图而利用了霍布斯个体间争斗的思想模式...真的很不喜欢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精选

  《为承认而斗争》是一本由(德)阿克塞尔・霍耐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承认而斗争》精选点评:

  ●青年黑格尔为体现自己的批判意图而利用了霍布斯个体间争斗的思想模式...真的很不喜欢黑格尔///

  ●比哈贝马斯实在多了……

  ●我只是喜欢这个名字。

  ●正好在今天午夜十二点读完这本书。事实上除了一些基本观点之外,我并没有特别理解本书的内容。不过考虑到我是第一次读这本书,正义的承认理论我也涉猎不深,只好先原谅自己了。至于翻译,德文我是读不动了,只好等读完了日文版,再下定论吧。

  ●#实体书#自我是要有阻碍才能有经验,于是产生自我意识。在自我意识中,必要的条件是从他人身上意识到自我。 爱是产生自信,权利带来尊重,价值则是自我重视。这几个结构中后两种是会变动,权利是实现普遍他者的意识,而价值则是自我实现自我特性。 这样就是一个矛盾,会有这样的矛盾不断驱动社会运动。 以上

  ●翻译确实不行。

  ●总算找到对主奴关系中生死斗争这个设定的吐槽了:是意识到交往伙伴在道德上易受伤害的社会经验,而不是对他人有限性的本体论认识,才能导致下一阶段意识的产生,即承认的先行关系层次及其规范核心在法律关系中获得了一种互为约束的形式(55页)。现代法律作为承认表达着人类主体的普遍特征,而社会重视作为承认则以主体间强制的方式表达着人类主体的个性差异,主体的社会价值由他们对社会目标的实现所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128页)。但是这个阶段是否太乐观了,为什么我觉得社会价值的评判内在地有一种分裂而非团结人类的趋势?另外把先验的现象学自然主义化成经验的心理学,我对这个步骤的动机和有效性存疑。总体非常有启发,我想过的好多问题都论述到了。

  ●三代目有两把刷子的。但最大的问题似乎在于,实际上只有权利才适用于为承认而进行的“社会”斗争,爱与社会重视(自我实现),显然只有在比喻的意义上才谈得上斗争。

  ●这个翻译,,,准备去看下英文版

  ●纪念和这本书捆绑的一个学期。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一):要改成月抄了

  Jan 27, 2006 8:48 AM

  111

  from selbsterhaltung

  -

  在融合和自我划界的紧张平衡之中,解决这种紧张关系构成一切成功的原始关系形式,主体只有在不怕孤独的时候才能在个体性中彼此体会到为人所爱。这一自信方式,允许个体第一次获得让他们能够表达需要的自由,因而构成了一切自我实现的基本前提。所以,无论采取什么历史的制度形式,爱的经验都显示着一切真正“伦理”生活的内在意义。一方面,因为它不为规范发展留下余地,把爱整合于后传统伦理形式的主体间网络就不会改变它的基本性质。另一方面,发展其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也可能使之免于遭受歪曲和强制,交往伙伴在友谊或爱中可能享受到更多的权利。

  --为承认而斗争·axel honneth, p182-183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二):在斗争中承认

  这本书的中文本可以说是个巨大的败笔,胡继华的根据英文所翻译的译本还权且可读,但被曹卫东通过德文一校,简直变成了一本天书,但总得来说,此书的价值仍是值得肯定的。

  阿克塞尔・霍耐特作为法兰克福社会批判学派第三代领导人年纪尚轻,屈指一算,比邓先生还年轻一岁,虽然霍耐特是在哈贝马斯之大力提携下成为法兰克福学派领导人的,但此书却可以视为对哈贝马斯社会理论的批判,深受法国现代哲学影响,特别是经过科耶夫改造过的黑格尔哲学以及当代法国哲学的他者理论的刺激,致使霍耐特从一开始就不那么同意哈贝马斯在普通语用学的结构下所构造起来的话语伦理学,这种以语言的可理解,可交流和同义性构造起来的交流伦理学在霍耐特那里显得不那么可靠,霍耐特对法国现象学思想可谓相当的熟悉,他在主体和他者之间这种寻求张力的过程在此书中体现了出来,承认和斗争在一个根源上同时发生,对黑格尔的“人是一个黑夜”的重新诠释使得霍耐特对哈贝马斯的常人伦理学非常不满,在对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米德的阐释中(此人深受现象学家的推崇),他可以说将马克思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结论进行了实证哲学的解读,而使得没有经过斗争的社会化进程本身变成了一种暴力行为。

  但哈贝马斯对其的巨大影响也是极其明显的,这种将社会批判精神贯彻到底的方式在霍耐特那里显然变的过于明显,甚至有些过分,哈贝马斯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化中的愚民行为的批判到了霍耐特那里直接变成了一种存在论上的形式了,这一延伸使得话语伦理学显得不那么合时宜,而将现代性角度下现代社会关系中的危机特征突显了出来,如果说哈贝马斯对社会学的贡献是表明在一个可交流的世界中的人类的稳定性的话,在此,霍耐特所做的却是要告诫人们,危机刚刚开始,而人类除了生存在斗争中,别无选择。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三):【转】王凤才:从承认理论到多元正义构想——霍耐特哲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

  

【作者简介】王凤才,男,山东诸城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德国哲学。主要著作:《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2003)、《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2004)、《蔑视与反抗: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2008)、《从公共自由到民主伦理:批判理论语境中的维尔默政治伦理学》(2019)、《重新发现马克思: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2019)、《承认•正义•伦理:实践哲学语境中的霍耐特政治伦理学》(2019)等。翻译有: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商务印书馆,2019)。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四):【转】王凤才:霍耐特承认理论发生学探源

  

【作者简介】王凤才,男,山东诸城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德国哲学。主要著作:《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2003)、《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2004)、《蔑视与反抗: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2008)、《从公共自由到民主伦理:批判理论语境中的维尔默政治伦理学》(2019)、《重新发现马克思: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2019)、《承认•正义•伦理:实践哲学语境中的霍耐特政治伦理学》(2019)等。翻译有: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商务印书馆,2019)。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五):【转】王凤才:论霍耐特的承认关系结构说

  

【作者简介】王凤才,男,山东诸城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德国哲学。主要著作:《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2003)、《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2004)、《蔑视与反抗: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2008)、《从公共自由到民主伦理:批判理论语境中的维尔默政治伦理学》(2019)、《重新发现马克思: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2019)、《承认•正义•伦理:实践哲学语境中的霍耐特政治伦理学》(2019)等。翻译有: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商务印书馆,2019)。

本文标题: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4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影评精选《拆·案》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