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他人之痛苦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31 16:58: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旁觀他人之痛苦》是一本由SusanSontag蘇珊‧桑塔格著作,麥田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20,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旁觀他人之痛苦》精选点评:●因為太晦澀難懂所以薄薄一本都看了好久,雖然點都對,但是又能說明什麽問

旁觀他人之痛苦读后感1000字

  《旁觀他人之痛苦》是一本由Susan Sontag / 蘇珊‧桑塔格著作,麥田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20,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旁觀他人之痛苦》精选点评:

  ●因為太晦澀難懂所以薄薄一本都看了好久,雖然點都對,但是又能說明什麽問題,能被人看出來的痛苦都不是最痛的痛苦,對痛來說,只有憐憫和無所謂,沒有感同身受。

  ●旁观。是的,只是旁观。不仅仅是对他人,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社会的恶症很多时候是由家庭教养加上天性所定,美国的社会暴力就是法律纵容,家庭缺乏重视所致,如果这样同等的叛逆暴力的人藏身亚洲社会,会从小受到排斥与抨击,可是在外国却成为力量与勇敢的象征,其开发的战争与虐囚等等只不过又是埋藏在顽劣不堪的青少年成长后爆发的冰山一角罢了。

  ●解構戰爭影像所代表的意義,同情心批判,還有這之間所發生的弔詭,真正從戰場歸來的勇士們,他們無語也無批判,過於真實的場景以融入他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這些安逸之人才想尋找批判的內心效果,如此冷感的人們說明我們平凡,生處在太過於安全的環境。

  ●这是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关注现世的独立思考成果,简直是金句王啊!感觉photo有关课程都应该列进必读书目了,同时配合着罗波卡帕的失焦。这是一本值得重读的书。

  ●停止起于窥探,止于麻木的消费性观赏。

  ●20190402-20190504

  ●這一版的翻譯太棒了。

  ●他人即我

  ●學術伴手禮類的讀物

  《旁觀他人之痛苦》读后感(一):关于给他人设定义的意义

  在最后的《关于他人的酷刑》里,苏珊曾数次地提到当权者利用给他人下定义来得到他们对他人下手的理由。一个理由的提出是必要的,但理由的合理性似乎更能屈从于权力的拥有者。下定义就是“理由合理化”的一种形式,它通过转移特定名称的涵义或新增加一些名称含糊其辞地掩盖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并将人所共知的罪恶名称永远地作废了。

  《旁觀他人之痛苦》读后感(二):提出問題,沒有解決

  攝影的審美和紀實功能一直互相矛盾,不論攝者還是觀賞者。森山說攝影非藝術因不是從無到有,就道出了問題的關鍵。攝者考量的是道德和審美,觀者面對的是道德和欲望,佛洛依德說是人類天生的死亡欲望。有幅畫叫男人被蛇咬死的風景,逃跑者恐怖回望的表情是個例 。

  不過這書只是提出問題或是解釋問題,很少寫到解決的方法或我們應以一個怎樣的態度面對戰爭照片或照片本身,,只間歇提出一些,如談到華爾華姿時叫我們建構心靈對面對,也是白說。或許根本就沒有正確的態度。

  《旁觀他人之痛苦》读后感(三):已知的殘酷

  我並沒很愛這本書,某些行文用詞,令我想到了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很言簡義駭的內容。

  奇怪的是,台灣人評論這本書、閱讀這本書的數量居然超越了對岸的同胞好幾千倍,莫非,大家都是學術控或文青控嗎?對於桑塔格的觀點,跟我以前在AI當義工翻譯內容的感想是一樣的:無法親眼目睹的死亡令人麻木,目睹太多次死亡也會令人麻木。死亡之殘酷,是我們第一次知道死亡時就明白的,但是我們太把它當成理所當然,而不去思考死亡的意義在哪裡,而就只是單純的死,尤其,是別人的死。

  《旁觀他人之痛苦》读后感(四):寫一寫恍惚的記憶

  劉慧雯傳播理論課談捱打小孩的心裡機制,提到女孩玩洋娃娃。

  洋娃娃之於女孩,未得到時是女神的印象,可望而不可即。(她是女神,我想得到她)

  得到後隨即形象翻轉,女孩肆意玩弄洋娃娃,脫衣換衣,任意打扮。女神變成妓女。(我給她打扮是愛她,所以,她應該被我裝扮)

  這種隱藏的心裡機制使得女孩長大後想要變成女神的形象。但在潛意識里預設了,女神一旦被他人得到,就可以被任意玩弄。(他真麼做是愛我,或者,我愛他,且我讓他這麼做能夠讓他開心)

  《旁觀他人之痛苦》读后感(五):Susan Sontag是對的,但Jean Baudrillard也是對的。

  我們沒有資格批評法國人所擅長的誇飾,Susan Sontag是對的,但Jean Baudrillard也是對的。

  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認同(甚至是體現)Susan Sontag在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裡,近乎悲憤地指出,戰場上的槍林彈雨要比某些理論家(尤其法國)所謂的超真實;所謂的影像即是真實(沒有影像;沒有戰爭),要來的真實多了(說粗俗一點,被子彈打過才知道是痛;身處威脅之中,才知道什麼叫做恐怖,而不是紙上的幾行字;不是影像裡的迷霧;同樣的,戰爭也不存在於那些常上談話性節目的”速思者”們的嘴中),那些喜愛浮誇的法國學者們,他們所說的,只不過是一群身處安全地帶的犬儒們所製造出來的理論,卻以為可以替這整個世界代言了!(我沒有回過頭去翻閱Susan Sontag的書,這裡可能有許多是我自己多說的、誤說的),但我們同樣也可以正視Jean Baudrillard(尚‧布希亞)的”警句”,讓我們來看看他某本書的書名吧,可能會產生與Susan Sontag的對”硬”。

  那本書即是尚‧布希亞的-波灣戰爭不曾發生,布希亞在裡頭提出了許多相當”過頭”的論點(在我看來是過頭了),包括以後不再出現戰爭,即使出現了也不再是一場戰爭;提出了海珊(美國的傭兵、佯裝阿拉伯的中央情報局幹員等等)是如何在一場不曾發生過的戰爭中與美國共謀,在不交戰的狀況下各取所需;描述了如何通過一場”充氣式”的戰爭以及連續轟炸同一個據點來達到了隱喻的效果;更重要的,一場戰爭是如何藉由影像、CNN記者、政府發言人、辯論家、觀眾等等得以成形。這書裡面的論點是相當”冷”的,死亡數據、無辜的人民及戰俘都成了揶揄這場假戰爭的工具,不過這不會是批評他的點,布希亞並不犬儒,他並非如其他評論者所說是一個後現代的信仰者,如果把他的理論當成一種遊戲(例如說他的理論用來評電視是可以的,但用來講一場戰爭則顯得太過兒戲),這樣的態度才是不折不扣的犬儒,膽怯地迴避正在膨脹的事實(我也迴避了布希亞的激進觀點,他認為這是不易察覺的,我則認為事實還沒他講的那麼嚴重,不過確實是朝著他劃好的軌道在進行,如果一直沒有改變的話,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他的理論是一種”警句”)。

  usan Sontag手持的是一把現世的解剖刀(具有醫療性質),布希亞手握的則是一部啟示錄,這麼說吧,雙管齊下效果好。

本文标题: 旁觀他人之痛苦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2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拜访森林》经典影评有感《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