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06 13:17: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3

《TheHighlySensitivePerson》是一本由ElaineAron著作,Broadway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15.00,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TheHighlySensitivePer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读后感100字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是一本由Elaine Aron著作,Broadway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5.00,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精选点评:

  ●浅显易懂,对于一直靠直觉活着的人生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让自己相信,爱哭也许并不可耻,不善于应对压力也不影响成为表现出色的员工,念书的时候容易被吓到也不是看杂书心虚。。。早点明白这些会有利于接纳自己以及发挥多长,比如在艺术感知力上的优势。

  ●读几页就要停下来擦眼泪

  ●很有趣的一本书,感觉跟介绍的 HSP 自己的 trait 有比较大的 overlap,阅读过程中也有不少共鸣。感觉不论自己是 HSP 或者是身边有 HSP 类型的朋友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至少前面几个章节。全书整个有点长,从 identify HSP 开始介绍了这类人在成长,生活,工作,社会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种状况和提供相应建议等等。我个人觉得后面这些章节太长也不太有趣,大概也因为我自己长期已经有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吧。 打 4 星主要是因为觉得书后面部分有点冗长并且给的解决方案实际用处有待商榷,可能精炼一点“授人以渔”就够了。(短评限制写不下,还是写成书评吧)

  ●逼羊oba也读了,便于他理解我。。。

  ●人和人是不同的. 高敏感的人更敏锐, 但也更容易收到过度刺激, 感到过度压力和紧张. "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 最艰巨的任务并不是回避外在世界, 而是走出内心, 投入社会“

  ●新词,更了解自己

  ●俺要读

  ●前几章很有意思,HSP一类人的概念,both nature and nurture;作者还引用了一些荣格的性格理论,不过可惜没有展开;读书过程发现自己不是HSP,但有一些个别的点还是很有共鸣。关于与环境变化下人的反应是inward 还是outward类型也很有趣,self-parenting平衡自己的办法很受用

  ●和自己和解

  ●解释很好,但具体怎么做还是不知道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读后感(一):敏感少女呐喊:我不去夜店,不是因为我矫情!

  全世界大约有15% - 20%的人是“高度敏感者”。

  如果房间里摆了一束花,他们可能会第一个注意到插花者的性格习气,因为高度敏感者通常能注意到环境中的种种细节。

  在吵闹混杂的派对中,高度敏感者们也会感到略微不适,只因太多强烈的刺激信息正同时涌进他们的感官和大脑。

  或者,与好友逛了一天的商场,晚上他们只会渴望独处,而如果好友邀请他们继续唱K玩耍,他们只会感到心累。

  可见有这么一部分人,因为“敏感”,而错失了许多人生机会,也因此无法深度全面地体验这个世界。

  高度敏感者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很难和常人一样去忍受外在环境的刺激。像闪烁的灯光、吵杂的音乐,蹦迪对一些人来说或许是享受,而对高度敏感者来说,却会引起感官上的不适。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他们身体内有较多的“接受器”。在强度和密度上来说,敏感者能感受到的,以及在大脑内需要处理的信息,都比非敏感的人要多得多。

  处理那么多信息,他们需要足够的能量和时间,而这段时间内的表现,却往往会被别人认为是害羞、不自信、怂。久而久之,敏感者们对自己也有了误解,甚至会内心认同这样的标签。

  但令我感到更有趣的是,高度敏感者们对体内的刺激信息也会更加敏感,像是疼痛、饥饿、还有爱情中的怦然心动、性爱等。然而这一部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详写,也没有提到相关的科学研究,毕竟这些内在的“刺激”都是主观感受。

  而常和“敏感”这一词挂钩的“思前想后”(想太多)、“玻璃心”等,书中却草草几句带过。

  总得来说,本书并没有提供太多实际的指导意义,全靠一个个小故事来堆砌。前半部分不断让读者去思考2岁婴儿的行为模式,似乎只会对身为人母的读者能有所收获,而对想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敏感者来说关联不大。书中提到的建议也全部都很通用,完全不是专为“高度敏感者”而量身打造的。

  相比之下,我想起Susan Cain的Quiet那一本书,其中也有一些章节提到过“敏感度”这个概念,也更能提供独到的角度去看待敏感体质的优势。

  所以我本想借着这本书来医治我自己的玻璃心,看来我是想多了。。。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读后感(二):<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一点笔记

  所谓高度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 说到底并不带有褒义贬义, 本身只是粗糙的将人群按照一系列特征分为两类的其中一个类别的名称. 对待同样的外界刺激, HSP与non-HSP会有明显不同强度和颗粒度的反应。 例如相比non-HSP,环境噪音可能让HSP觉得更加难以忍受,对待视觉或味觉的刺激,HSP可能会产生更精细的知觉。根据书中的数据,粗略的讲, 极度或是非常敏感人群占20%, 比较敏感又是20%+, 所以其实是个spectrum。

  可毕竟HSP占少数,社会的很多”理想型”/“正常型”又都是多数人决定的, 这势必导致HSP在成长过程中极大概率会遇到各种困难, 例如被标成社恐不合群。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其实不同的社会环境对待HSP有可能会持全然相反的态度, 例如害羞的小孩在中国被看作乖宝宝而在北美却遭受冷落!

  但无论社会如何看待HSP, HSP的特性绝非性格或是心理缺陷, 其根本源自生理遗传和后天环境两者的共同作用。所以HSP和non-HSP只是不同, 并不对应优越低劣, 人们也无需因自己符合某类特性而改变自尊心状态(self-esteem)。或许得知这一事实对于曾因HSP带来的困难而烦恼的人来说, 应该是极大的安慰吧!

  类似的, HSP需要区分自己的反应(arousal)和其他心理状态如焦虑, 恐惧, 并且了解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不止步于justification的HSP才能做更好的HSP)!书中提了不少建议给HSP用以应对不同场合如社交、工作、亲密关系等, 这些建议对于站在“对立面”的non-HSP也一样实用, 毕竟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才能更好的设定期待, 建立一个更优化的交流模式呢。

  杂七杂八的comments:

  - 无论是和自己、亲友、还是和同事、陌生人, 相互理解是建立良好relationship的基础。这本书能帮助HSP更加理解自身, 帮助non-HSP增加对HSP的了解, 这点给好评 & 向作者表示感谢! 记得推荐过此书的一个朋友说读这本书之前时常对partner的各种在她看来的过激反应表示深深的不解, 而这种不理解又常常end up with争吵和不愉快。在明白了HSP的存在以及这类人群的各种特点之后, 似乎一切不合逻辑的反应都得到了解释, 于是她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采取更合理方式去应对之前的情况, 两人相处中的摩擦也因此大大减少(时常被这对couple的甜蜜闪瞎狗眼...)!

  - 作者大量使用第一人称陈述主观意见, 大段大段大段地描述自己经历和各种案例, 使得这本书读起来逻辑性和严谨性略显不足。

  - 此外作者身为HSP, 书中时常有过度赞颂HSP附带的优点之嫌。给自己的提醒: 对意外的发现居然符合各种HSP描述的自己来说, 要避免落入得知自己是少数派后又无意识地做出举动使自己更加fit关于少数派的描述以显出自己是特别人群的陷阱(异常纠结但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的读者我).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读后感(三):高度敏感者

  在eBay上买的《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已经收到了,虽然是used book,但是质量挺好的。可惜字体比较小,间隔也很紧密,我随手翻了一下头都大了。我理想中的英文书应该都像《True Love》那样:小小一本,一页没几个字,行距较宽,读起来毫不费力(那大概是Senior版吧~~汗)。突然看到这种密密麻麻的厚书,让我一度有束之高阁的冲动。不过冲动归冲动,我明白这本书还是很适合我的,于是今天等车的时候又翻了翻,不料才读到第二页就开始鼻子发酸了……

  摘录如下:

  If you are an HSP, however, it is hard to grasp that you have some remarkable ability. How do you compare inner experiences? Not easily. Mostly you notice that you seem unable to tolerate as much as other people. You forget that you belong to a group that has often demonstrated great creativity, insight, passion, and caring--all highly valued by society.

  We are a package deal, however. Our trait of sensitivity means we will also be cautious, inward, needing extra time alone. Because people without the trait (the majority) do not understand that, they see us as timid, shy, weak, or that greatest sin of all, unsociable. Fearing these labels, we try to be like others. But that leads to our becoming overaroused and distressed. Then that gets us labeled neurotic or crazy, first by others and then by ourselves.

  一直以来都把敏感当作负累,因为它让我难以融入人群,更无法适应社会。每天在情绪的高低起伏中饱受折磨,怨自己忧郁,恨自己脆弱。但试问,如果现在上天给我一个机会改变,我是否愿意丢弃我的敏感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连自己都对这个答案感到意外。也许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敏感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连我自己有时候也如此。的确,在这个日渐残酷的世界,多愁善感的性格是不适于生存的。但我也很清楚,敏感曾经带给我多少享受,其中很多都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或许每种特性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带你飞上云端,也能将你掷入谷底,让你不断在爱恨之间徘徊,最后不得不发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叹。

  由此看来,还是应该客观对待自己的个性,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既然不愿丢弃,就好好锻炼和利用吧!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着既敏感又坚强的人,他们便是我的目标和榜样。

  再引用一篇我很喜欢的短文,前段时间读到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增强了我的信心。

  你是敏感的人吗?

  古今中外多少艺术家、作家都是生性敏感的人,可见敏感除了纤细易感之外,还是创作的原动力。

  可能就是那种心细如发,能见人所未见,敏感的人就像寂寞的开路先锋,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情况下,踽踽独行。有人在这种路上,信心不够,自己绊倒自己;也有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最后还真是开出一条路来,让人得见另一番视野。

  其实,敏感本身并不细腻,倒像是头有着巨大能量的猛兽,只是双眼看不见,动辄冲撞。外界丁点刺激出现,它就恣意发飙,令人生畏。敏感的人,常常是慑于内心这股力量,而压抑内缩。

  当受到外境刺激,感觉太多、太强之际,就要学习运用理性来安抚,如果安抚不来,也要用意志力与之抗衡。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驯服内心那头不时咆哮的怪兽过程中,不自觉承继其能量与学习得来的智慧。

  敏感,你的名字不叫弱者,驾驭得当,反能成智者。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读后感(四):是社恐还是 HSP?

  (短评写不下只好写书评系列。)很有趣的一本书,感觉跟介绍的 HSP 自己的 trait 有比较大的 overlap,阅读过程中也有不少共鸣。感觉不论自己是 HSP 或者是身边有 HSP 类型的朋友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至少前面几个章节。全书整个有点长,从 identify HSP 开始介绍了这类人在成长,生活,工作,社会中可能会碰到的各种状况和提供相应建议等等。我个人觉得后面这些章节太长也不太有趣,大概也因为我自己长期已经有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吧。

  根据书中的介绍,大约有 20% 的人是属于 HSP,并且这是一种生理上的 trait,而不是后期塑造的一种性格或人格(比如像“内向”、“外向”这种)。简单来说就是 HSP 对于信息的处理会比普通人要更“深入”一点。其实人的感官接受到的信息在数量级上远远超过了人脑能处理的范围,我们每一秒钟都在丢弃大量的信息,我的理解是对于我们集中注意力思考的部分可能大家都差不多,而 HSP 和非 HSP 的差别应该主要在于对当前所注意的问题之外的那些应该“随便处理一下就丢弃”的信息的处理程度。直接结果就是 HSP 比较敏感(包括对环境噪音等物理上的东西和当前的氛围等虚拟的东西),会考虑太多,同时也非常容易由于需要处理太多信息(比如在 party 等比较吵闹又需要不停地跟不同人社交的场合)而直接宕机而需要独处来回血。

  书里有一个简单问卷可以让你来测试自己是否属于 HSP 类型,虽然我觉得可能大部分 HSP 看一眼书前面的一些典型描述就会有种强烈代入感而不需要专门测试了。我自己所理解的“考虑太多”并不是指“人生三大错觉”那个方面的“想太多”,而是指在非注意范围内的后台程序所考虑的事情。比如我现在要去上个厕所,在起身的时候我会想这个点根据经验隔壁的厕所经常被占满了,如果没有坑我要去哪个厕所呢?要不然去 a 楼的厕所吧,这样我可以顺路回来去公共厨房拿个水果,正好桌上的饮料还剩一口,不如喝完了出门的时候带出去扔掉...... 而这一切都是全自动在后台完成的,并且其它任何时候我的后台几乎一直在运行类似的程序做各种“思考”。另一个比较典型的症状是会做很多梦,大概是说睡觉的时候后台进程也很活跃的意思吧,反正我是几乎每天都会做梦的。于是看了这本书才意识到自己每天活得真是够累人的哈哈。

  总结起来全书最大的收获大概还是知道了这样一种 trait 的存在和特殊性,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吧,其实我自己在成长的不同时期,一直也在“内向”、“外向”之间游走,有时候自己有点像“社恐”类人,但也有会积极主动组织各种活动的时候,我一直理解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但也许 HSP 的理论是更好的解释吧。:)

  下面是一段(被我裁剪过的) quote:

  D for depth of processing: when you make a conscious decision, you may notice that you are slower than others because you think over all the options so carefully

  O for overstimulation: they may even think it quite strange that you find it too much to sightsee all day and go to a nightclub in the evening. They might talk blithely on when you need them to be quiet a moment so that you can have some time just to think, or they might enjoy enjoy an “energetic” restaurant or a party when you can hardly bear the noise.

  E for emotional reactivity: it would seem almost impossible for a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to process things deeply without having stronger emotional reactions to motivate them.

  for subtle: when we are worn out we may be the least aware of anything, subtle or gross, except our own need for a break.

本文标题: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0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意林》读后感摘抄《涂尔干死了!》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