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12-04 09:45: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是一本由[宋]朱熹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四书章句集注(上下)》精选点评:●私以为是上海古籍装帧最难看一个系列。对朱老夫子当然没什么可评价的。●这个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是一本由[宋]朱熹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精选点评:

  ●私以为是上海古籍装帧最难看一个系列。对朱老夫子当然没什么可评价的。

  ●这个版本不好。当初年轻不懂,应该看中华书局出的那本,那个比较经济实惠。

  ●还行,有些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注音和注视,还需要努力。翻译还行。推荐中华书局版本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好书,应该好好读读。

  ●这一本书排版非常不错,至于说翻译的烂,我没看翻译,中华书局版也没有翻译。

  ●只有下。哲学班舍友的书,毕业搬走时遗落下的,留给我了。

  ●补标

  ●休闲书

  ●读朱熹的书,不如不读书。

  ●这本很一般

  ●条理清晰,翻译也比较到位。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读后感(一):三纲·五常

  【三纲】

  你怎么不去相信

  一个作为皇帝的快乐

  你怎么不去相信

  一个作为父亲的快乐

  你怎么不去相信

  一个作为丈夫的快乐

  你相信了

  一切都比我们快乐

  【五常】

  『仁』

  这是一个高度的问题

  所以看不见的遥远

  都是崇高的

  看见了吗

  孔子的白发和手

  只有一张黑白照片

  『义』

  只是我希望

  能有一种办法不去

  碰伤那片阴影

  阳光下的我们

  一起,非常好

  『礼』

  这么黑

  夜在哪儿

  衣服在哪儿

  我们又在哪儿

  睡觉的时候

  枕着后脑勺

  『智』

  还是兴致勃勃

  他们谈到了窗口

  他们谈到了绳子

  灯是什么呢

  看不见的

  我会漠不关心

  『信』

  稳重的那位

  其实是反复无常的

  那位

  是时候了

  一切如影如幻

  过去在等待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读后感(二):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很短,算是一篇abstract,摘自礼记,经二程和朱熹推崇,而和中庸、论语、孟子并列四书,提纲挈领之篇。

  首句就阐明了儒家的性善论和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性本善,天赋人德,为物与欲所累,修己者,在于找回本心本性,并启发他人,到达至善的境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途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落脚点在于格物。只可惜格物致知原篇遗失。

  格物致知:穷尽事物之理 。可惜儒家似乎多为格尽人际关系、社会之理,而非自然科学之理?

  诚意:毋自欺也。诚于中形于外。

  正心: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味(为情绪干扰)

  修身: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摆脱个人爱憎的偏颇;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齐家: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孝事双亲/君,悌事长,慈使众

  治国: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国以义为根本,不以利为本,惟善为宝。

  国为诸侯国,有别于天下。

  修身推及平天下,路何其远也。不在其位,如何谋其政。但能修身,则无愧一生了。

  若有进一步所得,再行补充。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读后感(三):中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上古的这个版本还不错。就是缺少生字注音,对于不熟悉古代典籍的人来说,不太友好。

  中庸篇很短,摘自《礼记》,却难懂,原文、注释、译文读了三四遍,仍然不能很明白。

  困惑的地方,在于物我合一的思想:五道九经皆为社会关系,道德也只是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如何修己知人便知物?如何至诚无息,则“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且如何至诚至圣就“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总结:致诚,修己(智仁勇),中庸之道处理社会关系。

  摘录如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道之不行不明,在于智愚之过不及,在于贤不肖之过不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

  智仁勇难而易,中庸易而难,难在长久坚持。

  子曰: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知)

  子曰: 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不知不明)

  颜回: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仁)

  子路问强,子曰,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勇)

  君子之道费而隐。小到愚夫愚妇皆可知可行,大到圣人不知不能行。(道自天,不可离)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以道望人难,以人望人易(佚名)诗经: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朱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推己及人。

  张子: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圣人之道,在于礼、孝,顺从天命。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郊社之礼(祭拜天地)谛尝之义(天子祭拜祖宗,秋祭)(道之费)

  儒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人道民政,地道敏树。所以政事全在于人(现代则讲究制度,降低人的影响)。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五道: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

  三德:智仁勇,天下之达德,行之者,一也(诚)。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亲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一者诚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天下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其次致曲而能有诚。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诚者自成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至诚无息。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圣人之道洋洋乎,非至德,不能成就圣人之道。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经: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有其位有其德,方可作礼乐。(下而不倍)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上而不骄)

  (仲尼)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小德川流)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大德敦化)

  诗经:衣锦尚絅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经:予懷明德,不大声以色。

  待以后有深入了解,再行补充更改。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读后感(四):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先读了李零《丧家狗》,本以为朱子这本集注可以速速浏览过去,却发现仍需细细阅读。

  千言万语,忠恕二字,修的是己,不是他人。短短一句话,宾语调换而已,却是说易行难。

  不妄评。

  摘录如下: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胡氏曰:见人之善恶不同,则无不反诸身者,则不徒羡人而甘自弃,不徒责人而内自省也。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人唯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朱子: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程子曰: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程子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

  朱子: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恶,其余不可及也。

  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程子曰:颜子之怒,在物不在己,故不迁。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不贰过也。。。。喜怒在事,则理之当喜怒者也,不在血气则不迁。如舜之诛四凶也,可怒在彼,己何与焉?如鉴之照物,妍媸在彼,随物应之而已,何迁之有?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张敬夫曰:圣人之道,其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盖中人以下之质,骤而语之太高,非惟不能以入,且将妄意躐等,而有不切于身之弊,亦终于下而已矣。故就其所及而语之,是乃所以使之切问近思,而渐进于高远也。(非但无益,恐有害 )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尧舜病博施济众,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苏氏曰:有是病而无是德,则天下之弃才也)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沽酒市脯不食。。。食不言寝不语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冉有:足民;公西华:小相;曾皙:暮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曾氏曰: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

  朱熹:举直错诸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不逆诡、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可能吗?)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子贡问为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君子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当仁,不让于师

  君子贞而不谅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见善如不及,不见善如探汤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子曰:“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色厉而内荏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予欲无言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柳下惠: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答陈子禽捧子贡贬孔子)

  成汤: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程子曰:人不知命,则见害比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

  朱子:不知礼,则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措也。

  朱子: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读后感(五):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得益于孔乙己、范进等栩栩如生的鲜明形象,许多人对孔孟儒家的印象,就是迂腐迂阔,四书五经也成了百无一用废纸堆。

  然而,孔子,同时也是那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孔子。

  孟子,同时也是那个“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

  先人智慧超群、风骨卓然,只可惜,后人不能取其精华而已。

  孟子善辩,观察入微,切入点常有异于常人,令人信服。虽然按照现代逻辑来讲,还算不上科学可靠的论证,比较朴素和原始。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推崇发现自我的恻隐、羞恶、礼让、是非之心,推而广之,由己及人,亲亲至仁人至爱物,达到仁义礼智的道。道不远,人人皆有,大众只是为物欲蒙蔽,需要反而自明。

  以及民贵君轻,独夫可诛。

  其心其道如此。

  摘录:

  齐宣王:衅钟,以羊易牛——恻隐之心,非吝啬,可以王天下——非不能,不为也(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足以保四海

  齐宣王好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推好乐之心而与百姓同乐。

  齐宣王问园囿,文王七十里,民以为小,齐宣王四十里,以为大,不与民同享也(是为阱于国中)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不得,则非其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齐景公晏子为例(巡狩述职,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无流连之乐,无荒亡之行)

  朱子:好色则心志蛊惑,用度奢侈,而不能行王政也

  杨氏:扩充其善心而格其非心。

  朱子:盖钟鼓、苑囿、游观之乐,与夫好勇、好货、好色之心,皆天理之所有,而人情之所不能无者。然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循理而公于天下者,圣贤之所以尽其性也;纵欲而私于一己者,众人之所以灭其天也。二者之间,不能以发,而其是非得失之归,相去远矣。故孟子因时君之问,而剖析于几微之际,皆所以遏人欲而存天理。其法似疏而实密,其事似易而实难。学者以身体之,则有以识其非曲学阿世之言,而知所以克己复礼之端矣。”

  齐宣王:故国:非有乔木,世臣之谓——进贤为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进贤退贤之道:左右、诸大夫,未可,国人皆曰贤、不可、杀,还需自己用心考察,方可为之(天命天讨天杀)

  朱子:

  左右近臣,其言固未可信。诸大夫之言,宜可信矣,然犹恐其蔽于私也。至于国人,则其论公矣,然犹必察之者,盖人有同俗而为众所悦者,亦有特立而为俗所憎者。故必自察之,而亲见其贤否之实,然后从而用舍之;则于贤者知之深,任之重,而不才者不得以幸进矣。所谓进贤如不得已者如此

  齐宣王以“汤放桀,武王伐纣”设难,孟子曰:不仁不义,是为一夫。未闻弑君,诛一夫而(独夫)

  齐宣王: 建造巨室,不愿匠人斫而小之,雕琢璞玉,必任命玉人。为何任用贤人,却“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公孙丑:得行道,由次霸王,动心否?不动心之道——养勇

北宫黝/子夏(不肤挠,不目逃视刺万乘之君,如刺褐夫,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曾子(视不胜犹胜也,无惧)曾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孔子曰)——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守约告子:不得语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气。孟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至焉,气次焉。持其志,无暴其气。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志心之所之)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宋人揠苗助长)知言: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仁义礼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子路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舜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与人为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所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这老头!哈哈哈哈哈,托疾撒谎而避见齐王,且很有大道理:景丑:小敬,君臣主敬。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孟子: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是何足与言仁义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其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伊尹管仲,商汤齐桓)好臣其所教,不好臣其所受教。

  曾子: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朱子:宾师不以趋走承顺为恭,而已责难陈善为敬;人君不以崇高富贵为重,而以贵德尊士为贤。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朱子:忧世之志,乐天之诚)

  驳斥农家许行及陈相、陈辛(贤君与民并耕而食):社会分工: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古语,孟子引);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陈代:枉尺直寻——齐景公田,召虞公以旌,不至;以利,枉寻直尺可乎?;赵简子,王良范我驱驰,羞与奚比;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景春(非)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谓戴不胜,语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小人众而君子独,无以成正君之功。环境对人的影响大大滴。

  公孙丑,孟子:段干木逾垣而辟之(魏文侯),泄柳闭门而不内(鲁穆公);阳货见孔子,曾子“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之也”

  孟子: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布在方策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先王之道,仁心仁闻仁政(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安其危而利其债,乐其所以亡者。。。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後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自求多福,灾从己出。朱子:心存则有以审夫得失之几,不存则无以辨于存亡之著。

  孟子:故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鸇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言非礼义,拒之以不信),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知仁义而自觉不能行)

  孟子: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孟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孟子:存乎人者,莫善于眸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理论这么早就有啦)

  孟子:父不教子,父子不责善,以免互相伤感情。(可争可戒)

  孟子: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吕氏:毁誉之言,未必皆实,修己者不可以是遽为忧喜,观人者不可以是轻为进退。

  孟子:人有不为也,而後可以有为。。。。言人之不善,当如後患何。。。。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以善服人——以善养人

  徐子,孟子: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後进,放乎四海。。。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明于庶物,察於人伦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不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不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过犹不及)

  孟子:若遇横逆,反躬自省:礼、仁、忠否?若已经做到,於禽兽又何难焉?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於君则热中。

  舜与父母和象的家庭关系(感觉孟子在强辩)——子产:故君子可欺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舜放象于有庳,是否惺惺作态?包庇亲人和公平执法,岂不相悖?

  为圣人舜、禹、伊尹(割烹要汤)、孔子(主痈疽、瘠环)、百里奚(自鬻、食牛要穆公)辩

  伯夷——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圣之清者

  柳下惠——鄙夫宽,薄夫敦,圣之和者

  伊尹——圣之任者

  孔子——圣之时者,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

  万章问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也。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惠子,费惠公,晋平公

  关于交际收礼物的讨论,诸侯取之于民如同杀人越货者(不待教而诛)。万章的步步紧逼要比孟子的辩护有理有趣的多。

  孟子: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齐宣王问卿,孟子:贵戚之卿,大过则谏,反复不听,易其位;异姓之卿,有过则谏,反复不听,则去。

  告子章多关于仁义是否发自内心的讨论,已有内外之分,初步开始寻求事物的共性与异性(耳目眼心,皆有共识:易牙、师旷、子都、仁义)。可惜限于辩论目的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双方并没有进一步区分主观、客观。

  养气如护山。夜里恢复的萌櫱不及白日滋扰的束缚,所以日渐消亡。——一日曝之(贤者)十日寒之(小人)。范氏:贤人易疏,小人易亲,是以寡不能胜众,正不能胜邪。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身外之物: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之者得我。

  无名之指屈而不信——心不若人,不知恶

  拱把之桐梓,皆知所以养——不知养身

  养其小者,养其大者——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口腹为小,心志为大。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朱子:则事无不思,而耳目之欲不能夺之矣。范浚《心箴》:心为形役,乃禽乃兽。。。一心之微,众欲攻之。

  天爵——人爵

  孟子: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通透)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尹氏:困穷弗郁,能坚人之志,而熟人之仁,以安乐失之者多矣。

  是极是极!!!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哈哈哈,这有趣的老头!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明白清楚!!!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糊涂乐乐是也!)

  宋句践, 孟子: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朱子:尊之,则有以自重,而不慕乎人爵之荣。义,谓所守之正。乐之,则有以自安,而不徇乎外物之诱。。。。内重而外轻,则无往而不善。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朱子:道贵执中,执中贵权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朱子:人能不以贫贱之故而动其心,则过人远矣。

  居移气养移体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朱子:识其全体,则心不狭;;知所先后,则事有序)

  朱子: 仁人之恩,自内及外;不仁之祸,由疏逮亲(亲亲,仁人,爱物)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武成》一书),取二三策而已。

  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紾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朱子:盖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然后可以见其所安之实也。

  朱子:生之无道,取之无度,用之无节故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罥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本文标题: 四书章句集注(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9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女生日记》读后感精选《废弃的生命》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