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读后感800字,汤姆汉克斯说它是男人的圣经。我在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似乎懂得了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那就是对强权的渴望。,在作者笔...
《教父》读后感800字
在作者笔下人们的道德标尺不知道该如何丈量了。随着故事的情节的展开,你会不自觉的认为其实**的理由有时可以理解。为了维护自由、生存、亲情、金钱和尊严一个男人有时必须残忍。老教父说出的那句话让我很感动:“我一辈子谨小慎微,为了保护我的家庭。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可男人不行”。一个男人的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心,没有什么比这更可贵了。当法律不能给予人们合理、平等和公正那么人们就会变得疯狂,病态的社会会产生各种病态的现象。
维托考利昂是一个神化的人物,社会上没有他摆不平的人和事,当然这些目的达成,有些人心愿的满足背后可能会有血淋淋事实,而他所做的事又是那么合情合理。他看上去象绅士一样温文尔雅,这个沉稳冷静的他既睿智又仁慈,深得周围人的爱戴和敬仰。教父的每一句话都象是圣经中的箴言,他的老练沉稳机智狡诈,他那出其不意的报复,都显示出这是个地道的意大利人,精于人性和筹谋。作者假借考里昂这个角色对整个美国社会制度发起了抨击,体现着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可以说在书中人们都是多情的,即很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社会却是无情的,它告诉你,你的途径要么是中**,要么就是违法,以牺牲大量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这种矛盾贯穿始终。“在他的笔下,一个本来令人感到义愤填膺的情节却显得那么合情合理……”。就是利益,教父抓住这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准绳,游刃有余地翻云覆雨。
很多人在走完一生的时候总是力图想看看自己的人生有没有遗憾,希望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个岔道口是不是都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但往往不会有答案。教父,他之所以能成为教父,是因为他并没有等到迟暮之年才领悟选择对人生是何等重要。“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这句座右铭使他注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成败兴衰,靠命运,也靠努力,但归根结蒂,是对自己人生道路清醒认识后的选择。
维托考利昂在卸任后一直过着田园式的生活,临死时说的最后一句话“生活是这样的美丽”这个睿智的老人好象要告诉我们简单其实是一种幸福。
微信公众号搜索 精典说说美文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读《教父》有感 读后感800字
他藐视一切价值,不给警告,不虚张声势,不留余地。教父,就是自己的上帝。
《教父》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所著的《教父三部曲》之一。它讲述了美国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大起大落。起初,唐·柯里昂的小女儿康丝坦齐娅小姐的婚礼汇聚了想要寻求唐帮助的普通人。唐对于朋友的请求表示很乐意帮助,但对于不尊重自己的人就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了。在唐拒绝用政治关系帮助索洛佐的毒品生意后,索洛佐心生恨意,联合塔塔利亚家族对唐进行报复行为。唐被放了冷枪,送往有警察把守的医院治疗,二儿子弗雷德里科被送往拉斯维加斯养伤,大儿子桑蒂诺在代为掌权的过程中被自己的妹夫卡洛·里奇联合他人害死,从二战上退役的小儿子迈克尔·柯里昂因暗杀警长和索洛佐被迫流亡西西里。整个家族陷入劣势。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唐从病床上起来,经历丧子之痛的他并没有颓废,他说:“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命运。”他通过召开纽约的家族会议,他本着“谈判的关键是忽视所有的侮辱和威胁,一边脸挨了打,就把另一边脸也凑上去。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敌人高估你的缺陷。”,与杀害自己和大儿子的凶手谈笑风生,为了把小儿子平安地接回家。他割舍了自己的利益。
迈克尔·柯里昂开始执掌大权,学习经营家族生意,力图把家族在纽约的橄榄油生意转移到西海岸。但天不遂人意,唐去世了,这打乱了迈克尔的所有计划部署,新唐的威望和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父亲手里所有的政治关系才完成了四分之三的交接。在巴齐尼——塔塔利亚联盟不断蚕食家族领地,首领忒西奥叛变,彼得·克莱门扎想要从家族分离出去的不利境况下,迈克尔发动进攻,这场堪称完美的进攻的结局是:忒西奥叛变,巴齐尼被艾尔伯特·奈利杀死,克莱门扎解决掉卡洛·里奇。在这场战役中,新唐确立了威信,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唐。
唐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尽心尽力地维护自己帝国的子民,在他管理的地方,犯罪率很低。而你要做的就是从心里认定教父是你的朋友,把你的友谊献给他,忠诚于他,然后遵循西西里人的缄默规则。
教父对于我们今天人格魅力的提升和学习对朋友忠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细细品读。
《教父》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教父》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父》读后感1刚刚读完马里奥·普佐的《教父》,曾经真的以为教父是一位神父,翻开书页才知道教父是一个皇帝,是一个统帅,是一个非凡的人。
在文章中,考利昂老头有非凡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让人觉得他才是世界上最公正的人,他是最讲理的人,他不会乱杀无辜,他会主持正义,也因此读者会爱上这个老人——教父。
小说中有太多的人,明星、杀手、走卒、律师、警察、政要,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本来不应该存在,因为它是忽视了法律存在的,是越过了公开的社会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却真实的存在,比什么都真实。翻译者写在前面的话告诉读者,这部小说是揭露美英资本主义嘴脸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他说"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根据不合理的法律条文,总是显得'活该';而徇私舞弊着总是可以利用法律的灵活性来歪曲本来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然是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是在秉公办事,结果也是显得'应该'。"这句话是我认为翻译者解释的小说内涵的一个最最有力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老百姓遇到法律漏洞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却可以利用法律漏洞逍遥法外。这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吗?我怎么感觉当今我们的社会也在慢慢靠拢过去了呢?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见到老百姓叫天天不应的景象太多了,没有人管,有些应该管的部门也不管,办事员一个一个摆着一部臭脸把老百姓推出门外,你让他们该怎么办?很多时候这样一推是不是就把他们推向了教父呢?在我们国家也许没有教父,但是以后会不会有?因为人们需要有人主持公道,而社会办不到,那么这个主持公道的责任也许会有人愿意主动承担下来,这个人就是教父,因为教父在自己的利益范围里能够帮助一些人,能够主持一些公道,并且教父深深的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道理。教父是非常懂得用人的人,他所帮助过的人反过来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绝对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也许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各家族之战把小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接连在一起,为了一个新的局面、新的世界,人们需要战斗,迈克尔·考利昂当上了老头子,当上了新的教父,他需要报仇,他需要扩张,他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他希望他的子孙可以不再走他的这一条路,他希望他的后代是医生、律师、州长甚至总统,他要他们过正常的生活,他自己也在洗"黑",他也想过正常的生活,可以没有流血,没有暗杀、没有你争我抢。但是如果这个社会一直这样下去,一直有些正义不能伸张,一直有些罪恶不能肃清,那么教父就会长久的存在下去,迈克尔·考利昂就迟早还要面对他的那个真实的世界。
《教父》读后感2《教父》里有个人令我很吃惊:那就是迈克尔,考利昂老头子的小儿子,令我吃惊的不是他的最终成为老头子,看来开头我就知道将来的老头子是迈克尔,令我吃惊的是我的性格里,或者我的人生前半部分与他惊人的相似,尽管我没有他那样的父亲,但是有些做人的道理,有些做人的原则我们惊人的相似,我以前也说过我讨厌这种性格,因为这其中,我能感觉到的,这种性格又无穷的狡诈,无论拥有这种性格的人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他都有惊人的自信,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相信即使自己撒谎也是应该的,也是正确的,所以这种人能够很好的掩藏自己的罪恶,即使他坏得不行了,别人依旧敬佩他,依旧觉得他是个世上最好的人,他不会做邪-恶的事!迈克尔的爱人都不相信他会杀人,但是他确实杀人了,这就是这种人的可怕!虽然我没有考利昂老头子那样的高-瞻远瞩,或许将来有,但是现在肯定没有,我还需要锻炼!但是我和迈克尔又惊人的`相似!这令我很害怕!我想迈克尔一样懂得掩藏自己的真实能力!因为我也觉得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是很可怕的!我和迈克尔一样懂得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去捉摸人性,去学习生存!
当迈克尔的第一个妻子被杀的时候,我和他有一样的感觉---要沉默,不是无力去承担那份悲痛,而是养精蓄锐,等待机会报仇!我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我绝对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但是我从来不立即就报!因为那样就显得我太白痴了!我就是这样的人,不漏痕迹的报仇!我知道我一直在小心的约束自己,因为我知道我这样的人如果走错了路,走了象迈克尔一样的道路,那么我对于别人、对于社会绝对是个不幸!
所以我小心的约束自己,我告诉自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告诉自己不要伤害别人!以前我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也控制得很好,我一直在心中也没有什么不满,甚至是个象考利昂老头子表面上一样的深受大家喜爱的孩子!但是当我来到大学,却一次次的受伤,注意让我这样的人受伤是不明智的!我说过我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于是我越来越担心自己会陷进去!我担心自己会报复别人,于是我一次次的忍让,不是我软弱,而是我确实不想走错路!所以社会阿,别人阿,请不要逼我,我真的是个原本善良的人啊,只是自我保护意识强了点而已!
我也乞求命运不要抛弃我,因为我尽管希望自己过得很好,但是我不希望自己会痛苦!我请求命运,千万不要抛弃我!这就是我的读后感!我希望没有人会注意这份博客,我知道自己还做不到像考利昂老头子那样可以自己控制自己,我还是需要发泄这些的,所以我才把它写下来,我知道写下这些是愚蠢的,但是我现在真的还是个很小的家伙,并不能做得很好!原谅我吧!
《教父》读后感3读书的时候我在想,
15岁的少年读《教父》,能让他们一窥这个成人世界的真实面貌;
25岁的青年读《教父》,能让他们构建自己在丛林世界的生存法则。
多年以前,中学好友曾托我媳妇从美国辗转带回一套《教父》蓝光珍藏版,用于供奉他对这个故事的崇敬与信仰。而我这个月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已经过了35岁。我已在成人世界中有了为之依赖的准则。即便如此,这本书依然给了我不小的触动。
有的时候,我们确实被身处的美好世界所蒙蔽。时代变了,不再是上世纪的国家战乱或是冷战,秩序重组,在政府和法律之外构建新的体系也不再必要,但教父中传递的信仰依然有效。
因为,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总是险恶的。
西西里人的显著特征已印入我的脑海:其中之一便是隐忍。“面对残暴的绝对权力,苦难中的人民害怕被击垮,学会了决不泄露怒火和恨意,决不空口威胁而让自己受到伤害,因为那就等于提醒对手,会迅速遭到报复。”他们总结出了“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敌人高估你的缺陷。”来积累自己的优势。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教父能在一众人等中获得威望,不是巧舌如簧的谈判与演讲技巧,而是对大局的掌握和人心的洞察。如何在对屈辱的隐忍和家族声望/口碑的变化中取得平衡,这是一道并不容易的必答题。
没有解好这道题的大儿子桑尼,死于非命。二儿子弗雷迪则让平衡向另一个方向倾斜,忘却伤痛、沉湎酒色,尽情纵乐、享用当下。小儿子迈克尔承载了父亲的衣钵,用融在头脑和血液里的传承,在剧终前以一场完美行动,履行完家族的使命。
教父用经常挂在嘴边“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的理论,来安慰别人,更是释怀自己。在生命最后的一刻,无需女人的眼泪,只要可以闻着花园的香味,握着他最爱的儿子的手,便可悄声道出那句:“生活如此美丽。”
书中有纯洁的爱情和露骨的性,有誓死的忠诚与狡黠的背叛,但《教父》更像是一张充满开放问题的试卷。在商业利益面前,友情的终点或许不是断裂而是变质,才华横溢的尼诺真的不会嫉妒伤愈归来的约翰尼吗?在亲情关系面前,出卖自己妻子的哥哥,或是杀死亲生女儿的丈夫,或是亲手让妹妹成为寡妇、让外甥兼教子失去父亲,究竟哪件事更残忍?在大局成败面前,最优秀的部下、最值得倚重的首领–忒西奥,将生命和生意区分,这本不就是唐生前的准则吗?当然,在爱情面前,在凯和迈克尔的真话和谎言之间,是追溯出个是非对错,还是皈依信仰来洗刷掉所有的愤怒和疑问?
《教父》三部曲的另外两部,在等待我继续寻找答案。
《教父》读后感4“这书你也敢看?”同伴惊呼,教父 读后感。让我疑惑,怎么就不敢看了……
“里面什么都敢写……”这让我明白了。
这里面有什么不适合我看的呢,或者说有什么不适合让我同龄这一代人知道的呢?是什么让译者还要在书序这样一个严肃理性的地方片面否认这书的思想?抵制资本主义毒瘤?防止生活腐化?摒弃个人英雄主义?隔离成人世界的险恶无奈?
还是在手忙脚乱的掩饰美丽背后的龌龊不堪?
书中的主角是一群地下社会分子。他们利用光明社会但却对其没有尊重,这些地下领导层利用各种可乘之机干着一些奇妙的事情,从私人复仇到演艺界评奖等一切的事项,都会按照精妙途径迂回进探然后达到所需结果,一切看起来不可思议而这不可思议也只不过是认知惯性带来的。世界并不是本来如此,问题也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式,教父用事实告诉人们:我们维持着的世界比上面那个更光明,更有利可图,我们解决问题比上面那些组织更卖力,更快捷且无后顾之忧,所以,把信任交给我们,而不要依赖上面那个不为你考虑的伪善笑面。
永远的利益,永远的利益,教父抓住这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准绳,游刃有余地翻云覆雨。
这种翻云覆雨的能力足可以对社会造成极大威胁,但教父的没有,可喜的是,教父自己也有一条坚韧的道德准绳,善恶分明(把这当作理想的善恶吧)。所以,除了非法(但显然是否非法也不能说明是否正义)之外,教父势力的存在没有任何不妥。甚至,作为地下社会中的领导层,他能巧妙的实现自身价值,能顾及到光明社会的死角,并且修理它。暂不论教父的修理行为有几分功利,这种行为已经是在造福。因此,向水管工致敬!
而光明社会中的人们都在干些什么。形成社会、维护秩序、传承文明……由于缺失可供对比的同类,人类一直以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自居,于是,看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欣慰地自大起来:看,我们创造出个完美世界,至少,是个美丽的世界——书上如是说(当然不是这本书)。涉世不深的我们学着书上的文艺腔调自我安慰或互相安慰,无意间被蒙蔽,全然没有看到完美世界身下脆弱的下水道——大机器在这里无法容身也便没了耀武扬威的能力,于是这里就成了囤积光明社会体制漏洞的地方,而我们被保护着,不会看到光环下的龌龊。社会善意的蒙蔽了我们,于是大多数人有充足的安全感,也许部分因为这一点社会才相对安定。
《教父》透过脆弱的地表,呈现给我们一个完全在地下的世界,它的魅力部分来自于新鲜感,更多的,还来自于什么呢?
教父观后感
故事从老教父的女儿的婚礼开始,我记得书上也是。三儿子迈克的穿着和行为都和柯里昂家族格格不入。他身着帅气的军装和女朋友坐在一个角落聊天,照相也不积极。他和凯说:“That's my family, not me.” 生在美国长在美国,迈克对自己家族的黑手党生意不感兴趣,他向往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老教父维托在房间里接待一个又一个的来访者。有一个邻居想让他杀掉欺负自己女儿的恶棍,并问维托多少钱才肯,但维托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这位邻居对他没有尊重,只当他是用钱就可以收买做任何事的人,没有拿他当朋友。这里就奠定了老教父的准则,虽然是黑帮老大,但他重情重义有人情味。而对教子强尼的事,他派汤姆去给了导演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来达成强尼的愿望,这又展现了教父的黑帮本性。大儿子桑尼从小看到父亲杀人,所以他成为了家族坚定的继任者。二儿子弗雷德性格比较软弱。而迈克是唯一一个读了大学的儿子,有着新潮的思想,他一直不愿和家族事业有任何瓜葛。但是命运没有人能反抗。迈克的宿命就是要接管家族事业,不管他愿不愿意。
维托这个有情有义的黑帮老大不愿沾任何和毒品相关的生意导致其他黑帮的报复,自己身中五枪倒在街头奄奄一息。但对方要的是他的命,所以和其他黑帮串通一气的警长将在医院守卫维托的小弟们都赶走了。维托眼看将命不久矣。迈克来医院看望父亲,他敏感地觉察到有问题,于是将父亲从病房转移到了一个角落,并迅速通知了大哥。迈克和来看望父亲的朋友一起站在医院门口守护,虽然挨了黑警长的一拳重击,但二哥派来的人很快就到了,危险解除了。迈克鼓励和肯定了和他一起守卫父亲的朋友。整个过程里迈克的机敏应对,沉着冷静,忍耐,以及对合作的人的肯定都展现出他作为领导人的潜质。但是想杀维托的人又怎能善罢甘休?为了父亲的安危,迈克毛遂自荐去干掉那位黑警长和黑帮小头目。这个时候的桑尼和他的手下其实还都觉得迈克是个儒雅的大学生。但是在行动的准备过程中,他们对迈克的态度开始转变了,因为迈克是认真的。在迈克面对着他的两个敌人准备要下手的时候,他是犹豫的彷徨的。演员的表演非常准确和精彩地展现了迈克的心理状态。这一枪打出去,他将彻底远离他的美国梦,从此走向黑帮这条不归路。但若不下手,父亲的性命不保。于是犹豫彷徨中,枪声响了。两个敌人应声倒下。迈克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杀人,他略显慌张地扔了枪,逃出饭店,坐上按时来接他的车消失了。从此他再也不可能离开家族去实现他的民主自由美国梦了,他身不由己。大哥安排迈克逃到父亲的老家西西里的柯里昂村,在那里迈克遇到了一位美女,他一见钟情。而他向美女的父亲表达自己愿娶她为妻时的语气和神态也处处透露着老教父的影子,温婉而霸气。
因为康妮的老公虐待康妮,大哥桑尼为妹妹打抱不平揍了妹夫。于是妹夫向黑帮对手出卖了桑尼,让桑尼身中百枪命陨收费站。桑尼的死有其必然性,他霸气有余但缺少冷静的头脑。老教父身体还在恢复,看到自己儿子惨不忍睹的尸体虽然痛不欲生但非常隐忍。他交代殡仪馆老板好好为桑尼化妆。之后他拖着病体强打精神召集了五大家族的开会。会上他声音沙哑但不失威严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放弃为桑尼报仇,希望五大家族停止争斗,但是想让小儿子迈克回来。老维托在众人面前发下毒誓,如果小儿子回来的路上受到任何自然或人为的危险而出事,他会扫荡其他家族。维托知道,现在唯一能够承担家族重任的只有迈克了,虽然这不是他的初衷,但却是命中注定。
迈克在西西里娶了柯里昂村的美女。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并没有忘记凯。他没想过有一天他带着妻子回美国怎么面对凯吗?也许这也是他决绝的一面。可是依然命运弄人,迈克的保镖叛变了,本来想炸死迈克,却阴差阳错地炸死了迈克的妻子。于是迈克独自一人回到了美国,开始了他决绝又血腥的教父生涯。这是他的宿命,他无法抗拒。
他找到了凯。几年过去了,凯也一直想着他。他们结婚了。老教父维托终于可以彻底回归幕后。一天在与孙子的游戏中突发心梗,在安乐和祥和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而二代教父迈克也开始了杀伐决断的掌舵人的生涯。他用阳谋阴谋干掉了很多敌人,害死桑尼的姐夫,其他黑帮各色人等,通敌的他的二哥佛雷德等等。他有着父亲的决断力和野心,有着父亲的深沉,也有着更聪明的手段,但他缺乏父亲的亲和力。他的脸永远都是阴沉着的,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是如此。老教父非常重视家庭并且尽量花时间陪伴家庭,但迈克做不到,也许是因为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需要他花更多时间处理帮派事物吧。他更重视的是家族血统的传承,所以当凯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之后他将凯赶出了家门。作为根正苗红的美国人的凯越来越无法认同迈克的家族,价值观的冲突愈演愈烈。迈克去妈妈那里,想从妈妈那里知道自己的家庭会不会破裂,可见他内心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和父亲一样有个和睦美满的家庭,但他得不到。
难道他就是喜欢黑帮的生涯吗?当然不是。从承诺凯五年之内让家族生意合法化的那一天开始,他一直在致力于这个目标。只是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和难度大大超过他最初的预想。他不仅背负着自己的这个似乎不可及的梦想,同时也背负着父亲的梦想,有一天家族里能出现柯里昂议员。可以想象他的内心冲突有多么强烈。教父第三部里展现的完全是迈克的挣扎。为了合法化他用了多少不合法的手段,无穷无尽的循环。另一个时时刻刻折磨着迈克心灵的事就是下令杀死弗莱德。虽然事情过去很多年了,不管他下这个命令的时候有多坚决,他都不可能放得下。由于情绪激动差点晕倒的时候他脱口叫出了二哥的名字。在向梵蒂冈红衣主教忏悔的时候他痛哭地像个孩子,完全没有了教父的威严。但是他能怎么办?弗莱德不止一次地出卖他,而弗莱德自己又没有能力承担家族重任。为了家族事业和帮派的规则他只能做这样的决定,也只能承受内心的煎熬。
迈克的儿子安东尼像迈克年轻的时候一样不愿接手父亲的家族事业,而去追寻自己歌唱的梦想。相信迈克能够大度的同意也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光。还在病床上的迈克就承诺儿子自己一定要去看儿子的演出。女儿非常美丽善良,相信在迈克心目中女儿的地位一定不一般,女儿对他来说是一片净土。他以女儿的名义建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和凯的关系也缓和了,也许他就可以这样安度晚年了吧。可是命运不允许。在他身体变差之后需要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大哥桑尼的私生子文森特是不二人选,因为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果敢和勇猛,当然也像他父亲一样好色。而文森特的接班也许暗示了教父时代的结束,因为两代教父的梦想是文森特所不具备的。得知有杀手要来安东尼的演出现场刺杀迈克时,所有的保护工作都由文森特来安排。我觉得也许文森特有私心,因此他的保安措施不够有利,最终导致迈克的女儿被杀手的枪打中,当场香消玉殒。迈克眼看着女儿倒在面前却无能为力,他甚至张着嘴哭不出来。半晌终于哭出了声,但是他的精神支柱已经轰然坍塌。他的慈善基金,他的洗白梦想,他的家庭,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影片最后孤独终老的迈克在一只瘦弱的小狗的陪伴下死在了西西里老家的院落里,一代枭雄孤独地陨落在黄昏的微光中。
老教父维托走上黑帮之路也许是无奈之举,为生活所迫。而迈克走上黑帮之路却是许多的冥冥注定。如果他父亲不被刺杀,他也许就会和凯过着幸福简单的生活。但是这可能吗?作为黑帮大佬,刀口上添血的日子里总有一天要出事,就算迈克不在那个时候接管家族他也会在以后的某个日子接管家族,这是他的宿命。有人说迈克娶凯导致了他的悲剧。但想想,迈克就算和他的第一任妻子一起回到美国,难道就不会有女儿被杀的结果吗?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无论他和谁结婚,他的悲剧人生都会重演,这是他的宿命。
《教父》观后感
电影开头势力庞大的黑帮大亨“教父”在女儿的婚礼的办公室里替众多“朋友”解决各个难题,冷静的头脑,霸王的气质,和蔼的语气,突兀的几种特质完美的结合在一个人的身上,让这个人显得神秘莫测。
电影中“教父”的小儿子迈克跟他的女朋友交谈,表示他对于“家族”的事业并不上心,不会参与到“家族”的事业中去。
“教父”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当红明星,明星的前途遭到了阻碍,向教父哭诉困难,教父跟他说这不是困难,过几天一切都会如常,他会当上影片的主角。这里给了教父一个展示能力以及势力的契机。
转折点在索拉索因为贩毒交易失败而枪击教父,教父的儿子迈克因此到参与家族生意,在谈判过程中借口上厕所拿到枪支枪杀了想要教父死亡的索拉索两人。
迈克为躲避风头潜藏一年,在哪里遇到了他心仪的阿菠萝尼亚。镜头再次转到家族生意中,教父的大儿子强尼一心想要报仇,剧中说家族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大火拼,一段时间内只有出账没有进账,教父的女儿婚后生活并不美好,经常遭到丈夫的殴打,性格火爆的强尼气不过,要去为妹妹抱不平,于是在开车去的收费站被敌人乱抢射死。另一方面,敌人收买了迈克的保镖,在迈克的车里放了炸药,原本计划杀死迈克的炸药因为阿菠萝尼亚的出现被提前引爆了,迈克因此保得一命。
教父伤愈,要求五大家族会议谈何,不再追究索拉索与强尼的事,解释商人看重的是利益。不过他也要求其他家族让他的小儿子迈克复出,其他家族不能再对他的小儿子出手。会议谈成。
回到家族后的迈克被教父命为了掌权人,并展现了身为掌权人应有的强力手腕。教父身亡,迈克击杀了四大家族的首领,清算了家族叛徒。影片至此结束。
从影片开头文艺气质的迈克到影片结束boss气质的迈克,迈克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变了的是他的冷酷无情,没变的是他的理智清冷。
从电影教父中我学到了很多,世界冷酷无情,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变得冷酷无情,但是对家人不一样,人做不到冷酷无情,完全冷酷无情的便不是人,所以我们应该将内心的那一份温暖献给家人,家人之间同气连枝。朋友要相互帮助,互相照顾,强者互抬,强上加强,不是要有肉一起吃,而是互相让对方吃上肉。
对于恶意,若是侵犯到我们的利益,我们尽管还以恶意好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