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生命》是一本由麦基卓黄焕祥著作,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陆智昌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懂得生命》精选点评:●推翻了一般人们所定义的某些常识,值得阅读!●一边抄一边看完的这本书。一开始一些全新的
《懂得生命》是一本由麦基卓 / 黄焕祥著作,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陆智昌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懂得生命》精选点评:
●推翻了一般人们所定义的某些常识,值得阅读!
●一边抄一边看完的这本书。一开始一些全新的概念搅得我,头疼恶心。后来适应了。我就能接纳自我,面对焦虑了。最受益的莫过于接纳自我,怜惜自我这两点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好奇。是我还不够自我。绽放我的生命。
●好评,推荐。
●太好的书,还得再精读!偏心理学方面。
●这是一本一生等待的好书。
●偏哲学 讲概念 剖析 虽然诗啊名言啊都是引用可是字字珠玑啊
●读了一点点其它的哲学、心理学,了解了一些宗教、生物学回过头来才发现这套书的牛逼之处,以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为切入点,完全是融汇贯通了这些学科的精髓!
●主要是一些概念的厘清,可作为工具书和参考书。有些内容与《懂得爱》有重叠。
●这几天,那篇日记“心理游戏”,竟然让豆友感了兴趣。 又碰上正在看的这几本书。 可不要被盖上印记, 因为,心理学作为学科,是我十八般武器中的一种,不是全部; 除此之外,还有人文、艺术、电影、历史、社会话题。。。 所以,不要限制我的演技
●得到很好的指引,收益颇丰。
《懂得生命》读后感(一):释怀的感悟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假设,梦是愿望的满足。身份认同系统理论则是假设,身份认同系统对于受损状态和不完整的中心信仰,会驱动并提供梦的软件配备——梦境的内容。如果你回想做过的梦,会发现各个不是想要修复就是增强受损自我。梦到无法逃离伤害或是感到尴尬、软弱、无助或能力不足,是在表现和增强受损自我。
至于梦到了获胜或成功、受人敬佩、英勇,则是在尝试修复受损自我。不管是压制手的梦还是修复手的梦,胜利、失败或者是平手,这些通通都是身份认同系统。 ……除了梦的画面以外,梦的感觉基调也很重要。恐惧的状态、兴奋的状态、“废话连篇”的状态,和开心的状态,通通都跟故事情节一样重要。弗洛伊德还注意到相反的内容可能有相同的意义:一个人、想法或画面,可能象征性地代表另一种;许多想法可以浓缩成一个;白天的联想可能跟梦到的想法和画面有关。他相信,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康庄大道,若正确地解析梦境,就能消除精神感官症的症状。
《懂得生命》读后感(二):有关生命的议题!
这是一本融杂了诸多概念的书,起初读起来并不是那么得顺利,因为这些概念的知晓和辨析就足以花费一些时间的了。后来,我又无意间拿起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关系发展阶段”篇章,这是我认为目前为止最好的诠释关系发展阶段的整体性理念,再一次由这章而扩展到了所有的章节才发现,读这本书是需要不停地变换思维的。
懂得生命,涉及生命的议题大多是沉重和严肃的,心理学和灵修的大多数书籍亦是如此。但这本书却似乎另辟蹊径,从传统的隐喻开始,列车,花园,到我们生命的降生,婴儿期,关系发展,健康疾病,心理治疗和灵性成长。整个书中充满着存在主义的议题,又将客体关系学派融入其中,使我觉得每个字符都充满着力量。诗歌也融入其中,哲学的痕迹也循循可依,这哪是一本书,而是一曲生命的乐章!
麦基卓和黄焕祥两位老师给世界奉献了它们的智慧,一位书友曾经远赴加拿大参加海文学院的课程并且收获颇丰,在与我们分享之时,也让我们能够再一次感受到了他们对生命的虔诚理解与严谨的态度,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幸运!
愿大家都能来读这样的书,一起共踏生命的旅程,一起探寻生命的真意!
《懂得生命》读后感(三):选择精神导师或求道组织可问的问题
并非所有超越的事物均来自天上,不是所有能力都能引领我们上正道。异象、异声、星象、气感、招魂、预言、与亡魂沟通,及所有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是十分危险的。这些事情是存在的,但却不能引领人到上帝那里。它们只能暂时给我们力量,他们令我们的自我相信自己是特别的。但所有这些力量不久便生出酸混来,令人生病,郁郁不安。他们是有意地邀请鬼魂附体,他们令人走上迂回的道路,即使不能毁灭,但是用迷惑一个真正的求道者。有些组织及导师要的是钱,有些要的是灵魂,另有些纯粹想多些人陪他们落入地狱。
要选择精神导师或求道组织,我们可问以下的问题:
1 ,有没有人向你索取金钱?真理并不是商品,可以买卖及据为己有。
2 ,你的导师有没有催促你成为他的推销员?你应以信心去了解自己所走的路是否真的有价值,不是计较你看了多少书,上过多少课,或你可以得到某些什么证书。真理并不是靠推销的。
3 ,你本身是否感受到所学技法的效果?不要满足于含糊的承诺,例如:说过一段时间,你便可成为大师或享有某种特权等等。
4 ,他们有否叫你穿稀奇古怪的衣服?叫你采用古怪的姿式静坐?叫你不断念咒?真理是不会要人费力,只视乎人有没有真正的渴求,所以不需要重重的考验。
5 ,你所选择的是否合乎正道?即那条道路是否与历世以来的大圣大贤,智者哲人的教导相符,抑或只是带你进入潜意识或超意识的可怕经验。
6 ,组织内的成员,包括导师、领袖或其他人是否可信靠?你和他们在一起是否感到舒畅?他们有否流露爱与喜悦?他们的热情是否真实?他们所教导的价值观能否在你眼前表现出来?
7 ,你有否选择逗留或离去的自由?你要依你的心灵,而不是由「自我」来作决定。若你感到害怕和担忧,提醒他们你是这样。如果你感到怀疑和受到威吓,你应立即离开,不要受别人控制。
8 ,有没有方法证明他们所教授的确实有效?无论练习的结果如何,他们的理论应受到验证。
------摘自《生命的升进》
《懂得生命》读后感(四):我们要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疾病
这又是一本胡因梦推荐的心理学书籍,这类的书看多了,我甚至认为胡因梦三个字就意味着这本书的可读性的一种保证。本书书名《懂得生命--在和谐关系中创造》,作者为麦基卓和黄焕祥。主要讲了心理学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和一些常见心理疾病的病症和治疗。相信对心理学或自我成长感兴趣的,或平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被焦虑、抑郁、肢体僵硬等等困扰的人士有帮助。
说实话,本人也因为自己的一些特殊经历而走上了心理学和自我探索的道路,类似的书籍读了也不少(不信你可以去看我的豆瓣首页好了)。这本书与我而言有一大亮点,在于它非常客观,没有像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一些作家写的治愈型书籍那样,把“父母”或侵犯者视为“坏人”,把“儿童”视为“受害者”,本书的角度比较客观,尤其书的最后几个章节给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回忆痛苦的往事,然后与它共存,不沉溺其中,让自己负责,促使自己成长,发展人际关系。对于这一点我觉得特别中肯和实在。
而对于如今生活在城市中,有各种各样困扰的人(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个人觉得读一读心理学这方面的书,会明白为什么你想要做出改变,却迟迟无法行动,抑或是,为什么我总觉得别人能伤到我的感受?为什么人会肥胖而且瘦不下来?(不要奇怪,这跟减肥方法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于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共鸣并重新去审视自身,譬如,我一直就比较抗拒男女关系,所以总会对各种事物上瘾,包括:游戏、电视、食物等等。现在看来,这些上瘾的东西都是逃避实际去接触人,和人发展关系的一种替代品。所以看这种书多了,你就能慢慢学会分析自己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理解自己,才不会总是埋怨自己。我们看到身边很多人,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蠢笨或意志力不坚定等因素上,但背后都存在着一些心理原因。
我不敢说看完这本书,你的心理问题或你的疑虑就能完全解除,但有些问题原本看上去像坚硬的石头,看起来很顽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溶解,就可以软化,而这样的书就是软化剂,会让你的心越来越柔和,越来越了解自己,走上追求真我的道路,这条道路特别美好,也是我认为人来到世界上最大的意义,没有之一。
《懂得生命》读后感(五):懂得生命书摘
大部分人都相信,命运有着特定的目的,仿佛他们命中注定要成为一个特殊的人物;这些人生命的课题就是找到具体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做好所有的准备:牺牲时间,付出心血,想尽办法到达终点。在青少年之中,这种生命态度是相当普遍的,他们认为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前,所有的教育都是浪费时间。不少人就在这样幼稚的模式中度过了大半的生命,在明白自己生命确定的目的之前,虚度了光阴。
这些人相信会有一班专车,带他们到一个特定的地点——成功。于是他们就在火车站等候,注视着所有驶过的列车(机会),跟其他等车的人一起玩电子游乐器消遣。他们或许会细细打量每一辆经过的列车,看看是不是他们该搭的车,但是因为车上从没有清楚标示出目的地,所以一列列火车驶过去,都没人上车。
在车站上,这些人渐渐觉得局促不安和不满了,想着什么时候会有人来指点他们该搭乘哪一辆火车。他们横挑竖拣,满腹狐疑,而不愿冒一点风险登车而去。他们担心搭错了车而浪费时间,他们害怕到错了站而不得不回到原点,以便赶上原来该搭的车。就这样,列车一辆辆不停地驶过,他们什么也不做,只是在车站浪费时光。
这些人没有想到所有火车的目的地都一样是——死亡。这些火车的时刻表可能不同,沿途的停靠站(比如不同的职业生涯)可能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终点站却都一样。既然如此,这些人还不如就登上列车,把握机会参与车上的活动,亲身体会这次旅行。如果这样,他们就会注意到同行的旅伴,变化无穷的沿途景色,以及列车行进时的愉悦感。在车上,他们要接受的挑战是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时间与才能,特别是如何与其他乘客相处。
选择火车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已经上了车的乘客性格如何。他们是想法严肃的人,还是寻欢作乐的人?是音乐家还是诗人?是一派从容还是神情紧张?是道德正义之士还是自由意志论者?藉这些特质,我们就能对长途旅行的气氛略知一二。
一个人想要享受眼前的旅行,就必须放弃对未来目标的投入。他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停靠站下车,换乘任何一辆列车。下车后的危险是在另一个候车室里又一次的举棋不定——停止了参与,而不投身于另一列经过的火车,重获一次崭新的经验!(P7)
2. 对方同意我的看法,也不代表我正确,只代表我们的意见相同;如果你的意见不同,也不是代表我错误,只是我们意见不同。当双方的解释有所不同时,我们并不需要互相赞同,相反的,我们可以对对方的观点感到好奇(P11)
3. 生活形态与文化的差异深植在细胞组织中。这些潜藏的模式会在该文化所特有的音乐中表达出来。反过来说,这些音乐的表达又重新创造了那个文化的深层模式。人体是音乐与文化接触的媒介。(P19)
4. 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这三个自我(真实我、理想我、现实我),为了保持情绪上的平衡和自在(精神正常)而极力满足每一个自我。(P23)
5. 可能的应对方式:
(1).可以否定或是忘掉这些模式,继续这种循环,以及随之而来的情绪、身体或精神上的各种后果。这是一条荣耀之路。
(2).可以在必须面对不可逃避而且无望的处境时陷入绝望或自怜,并产生忧郁和焦虑感受。这是一条无助之路。
(3).可以把焦点放在指责别人(父母或是其他权威人士)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整天想着报复和惩罚他人的方法。这会导致自己卡在这个行为模式中,伴随着日益累积的愤恨,给身心带来极可怕的后果。这是一条指责之路。
(4).接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认知到自己有权决定要不要在追求完美的冲动出现时采取行动。人们可以选择爱自己,从容面对改变,并注意到自己需要放松或追求愉悦。这是一条自我疼惜之路。 (P26)
6. 只有在一个人不能充分活出自己时,他们才会不负责任地怨恨与指责。愿意挺身向前的人很少抱怨或是指责别人。(P44)
7. 人会因为接纳了自己独处的状态,反而变得能够接近别人。当我们无法接受每一个人在实体上是分离的,就会体验到无以复加的孤立。(P80)
8. 越把人际关系看作是存在问题的解答,他们就会变得越依赖、固执和强迫(思考或行为)。于是这种关系会陷入被抛弃的恐惧中,还会有外在依赖、低自我评价、操纵与控制、权力争夺的情形,并固着在浪漫情调中。(P89)
9. 在人类的生命中,分离的感觉伴随着一种对毁灭的基本的、原始的恐惧,引发人们深深地焦虑与孤独。这感觉驱策着我们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当爱受到阻碍或是无法实现时,我们会觉得挫折、恐惧、无助或是各种情感上的痛苦,这种种负向的情绪驱使我们采取行动。。。。如果这些手段无法立刻见效,他们会感到挫折,会有更多的恐惧和无助感,然后就愤怒了!愤怒是最后一个招式,为的是尝试克服因延长的挫折所引发的无助感。通常,愤怒会直接指向那些无法满足他需要的人身上。如果无效,愤怒就可能指向无辜的他人或自己。(P155)
10.移情是我们选择伴侣和朋友时重要的动机和影响:我们选择的是最容易在他身上投射出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P224)
11.一个人越是想逃脱现况,生命就越发被卡住和固着。。。。人们会固着于试图逃离自己实际的状况,他们会想着未来会如何,并且试图确认这个假象,因此无法全然活在当下。。。。接收自己真实的状况,然后从这里起步。(P229)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