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的影子》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11-20 14:34: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3

《游荡的影子》是一本由(法国)帕斯卡·基尼亚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游荡的影子》精选点评:●这是我所渴望写出的东西,这是我所嫉妒的表达力●静邃,隽永,无论主题还是文体都处于一种拒

《游荡的影子》读后感锦集

  《游荡的影子》是一本由(法国)帕斯卡·基尼亚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荡的影子》精选点评:

  ●这是我所渴望写出的东西,这是我所嫉妒的表达力

  ●静邃,隽永,无论主题还是文体都处于一种拒绝定义的半明半暗状态。此书本身即是艺术的「影」属性的最深沉的脚注: 艺术不服从强光式的社会机器和时间秩序。它就像「时间的海水上涨时从大地不断地解放出来的前滩」,处于「过去与死亡之间」。而那些在滩上游荡的艺术家,「离开了自己的名字,来到正在诞生的语言之中,来到影子之中」。

  ●高中读的,算是带我入门的哲学书。

  ●我比较接受这样的文字~

  ●影子在哪里?精致的诅咒。

  ●作者把日常读书思考的笔记本整理出版了。

  ●个人化的随想

  ●各种“同人作品”,神tm垣野内成美hhh

  ●之前看过他的另外一本,这个排版太恼火.

  ●一点意思都没有 我有些看不进去

  《游荡的影子》读后感(一):有些生涩

  读起来有些篇章特别费力,也许是翻译的人想要保持原著的风格,但是这样的话,很不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我认为原著应该写的是极好的,思想的自由,用笔的随意。只可惜,没能读到原著。。。。。。

  《游荡的影子》读后感(二):亘对

  呃,好理想国啊,看完第一句就是。

  通篇碎碎念,一唱三叹。

  (洞穴中木偶飘摇的影子在后壁游移。)

  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国王西亚格吕斯败于日耳曼人头领克洛维之手,面对着刽子手的利剑,退后到牢狱的阴影里,说出一句咒语般的谜语:“哪些影子在哪里?”

  ……

  结尾却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西亚格吕斯的书记官索菲尤斯——罗马帝国最后的影子,在帝国灭亡后的命运,直至寿终正寝……亘对着柏拉图的火葬堆,厄洛斯正缓缓睁开他的双眼。

  还是比较喜欢《罗马阳台·世间的每一个清晨》。

  《游荡的影子》读后感(三):书评

  在读书有一种不寻求达到目的的等待。读书就是漫步。阅读就是游荡。 本书是一部奇特的作品,它与“最后的王国”三部曲中的其他两部作品一样,既不是哲学性思辨,也不是渊博的随笔,更不像小说性叙事,可以说与任何体裁都不相干。作品汇集了大量的文学片断,夹杂着个人经历、历史事件和个人思考,它并不对时间、人世、社会作出终结性评判,而只是一些“小小的思考”。 何为游荡的影子?作者在书中对书名作了阐释。影子,就是那些古往今来的圣贤,那些未分离尘世的隐修者,那些超凡脱俗的思想家。这些记忆清单中的影子在时间和空间中游荡。 从作品不难看出,作者自己也希望成为一个游荡的影子。他憧憬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隐忧起来,潜心研读经典著作,进行一次文化旅行。纵观整部作品,作者所写的一切似乎都围绕时间而展开,是对时间所作的深刻思考,而且时间也是“最后的王国”后两本书的中心主题。

  《游荡的影子》读后感(四):谷崎润一郎的冥想

  帕斯卡.基尼亚尔在第十五章中说到谷崎润一郎.

  quot;他喜欢茶叶在它热的流质世界展开的那种半明半暗,卷着的萧萧叶片在与水混为一体之前呈丝状展开在水中的那些颜色,渐渐地藏在瓷杯底部的那种淡红色的,

  并且从某些方面看像是秋天般的残留物.

  他惋惜不如钢笔声音响的毛笔;失去光泽的金属物品;不透明的水晶和模糊的玉;砖头上的烟炙条纹;木头上的油漆斑;恶劣气候的迹象;折断的树枝,皱纹,散开的滚边,笨重的胸脯;小鸟留在栏杆上的残余物;一支为晚餐而点燃的蜡烛的或是一盏挂在木头门上的灯笼的安静而不充分的微光;更为低而迟疑的声音,陪着香烟的星火,目光落在香烟上;随着人们变老,被吃过的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的越来越不使人痴迷的感觉."

  秋天某刻的伪善嫁接于落叶的脉络,时光也因此变得晦涩难懂了. 谷崎润一郎是聪明的,他怀念艺术,并且深谙其与物化的现实在形而上层面的原始关系.不难看出,谷崎润一郎反对的东西其实很少,但未必不是更有力: 非纯粹,污物,渺小,无助,拙劣,呆板,衰老,以及,无力去爱.

  或许只是产生于社会时代的更迭,但这仍是谷崎润一郎最美的文字. 在弥漫着浓郁玫瑰花香的画室,在波斯毡子作面的无靠背长沙发上,在堆满精致的烟卷的茶几,在飞鸟掠过的丝绸长帘,哪怕是躲在刹那晃过丝毫不温情的日式屏风后面. 他仍能被感受,并且力求一种本身只能是静止的艺术手段,像徐徐地解开每一个梦里出现的扣子.

  他试图以一种看似古老的方式,达成空间上的某种背离.

  也许一切还表面得多,但是你必须跟随他在某个不恰当的时刻戛然而止.

  《游荡的影子》读后感(五):游荡在精神的隐秘空间

  【读品】罗豫/文

  多才多艺的法国人似乎对散文、日记、笔记等限制较少的文体情有独衷。大散文家蒙田在这方面可谓独领风骚数百年。谈历史、谈人生、谈道德,深入浅出又引证丰富,后人少有可与比肩者。但蒙田耐心虽好,却不免唠叨。中译本三大卷的《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2001年9月版)读来虽收获丰富,投入的力气可实在不小。

  获2002年龚古尔文学奖的《游荡的影子》,却走向了笔记体的另一个极端。形式依旧自由散漫,作者帕斯卡·基尼亚尔却惜墨如金,整本书谈人生、谈阅读、谈艺术,却处处是玄乎其玄的格言警句。在一个阅读像过山车一样追求速度和快感的时代,这样慢工细活的文字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刻意与大众口味背道而驰,也往往是有实力的作家才敢走的钢丝。

  不过如果从这本书的内容和观点来看,基尼亚尔在形式上对通俗口味的反叛算是十分温和了。书中到处是深奥的哲理思辩和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批判。9·11事件中,纽约世贸大楼被炸,基尼亚尔说:“两座比巴别塔还要高的塔就像巴米扬的巨大石佛一样倒塌。”全球化并不像一些人梦想的那样将带领人类走向大同。全人类的精神不可能想通,这是被语言注定的宿命。然而作为阅读者和写作者的基尼亚尔,也因自己的身份而注定要延续这一宿命,“挖掘事件和语言之间的差异。”不管巴别塔故事的下文如何,“使用语言的这些动物,他们的命运不会总是处于催眠状态中。”

  全球化带来的同质性消解着语言的复杂性,而一旦语言的复杂性不复存在,人类的精神也将变得呆板缓慢。从这一意义上讲,语言的同质化,或曰巴别塔的修建,与其说是让人类更接近上帝,毋宁说是让人类逐渐丧失自己的艺术能力。“艺术不认识进步。神奇事物不认识时间。”一步步把人类团结起来,去追求理想或接近上帝,这在艺术家们看来常常显得可笑而邪恶。

  全球化的驱动力是商业的扩张。商业在“向最为贫穷的人的眼睛传染欲望,使他们在幻影中破产。”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攀比成风……二十世纪经济繁荣的景象似乎隐隐暗示:欲望的火焰一旦燃起,非烧得满目焦土不会熄灭。而丧失了精神丰富性的人类,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火焰的幻境中快乐地死去。

  当然,基尼亚尔“立”的一面也很明确。书中引述的不少历史故事中,主人公最终都投入了自在自得的私人精神生活——阅读。“人充其量只需每天一碗汤,一个墙角,一点阳光和一本书就够了。”人类何去何从或许不是大多数人有能力思考的事,商业极权也非匹夫之勇所能对抗,但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私秘精神空间,让灵魂在其中自由来回。

本文标题: 《游荡的影子》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3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德里纳河上的桥读后感1000字西周的灭亡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