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一本由向熹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3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诗经》精选点评:●向熹先生是做汉语研究的,注释翻译是完全有保证的。但对于《诗经》怎么理解,是田园牧歌还是去对应它的历史背景,这是翻译中
《诗经》是一本由向熹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3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精选点评:
●向熹先生是做汉语研究的,注释翻译是完全有保证的。但对于《诗经》怎么理解,是田园牧歌还是去对应它的历史背景,这是翻译中最大的问题。另,包装太精致,有点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个版本的装帧不错,但是太贵了。不过值得收藏。
●必读与家藏
●被封面吸引。装帧美丽,排版简洁,阅读感受十分舒适。 简体字,题解和其他书的表达有出入。今译部分七言句式,直译为主,在这给个好评。注释部分引用原文,方便查考。最大的问题是注音不全,部分注音和其他书籍字典存在差别,不知哪边可信度更高。是一本好看的书,但需结合工具书和其他同类书籍使用。
●小劳,谢谢你的这份美丽的礼物!
●书籍装帧非常美
●看时需小心,还是收藏为主吧
●第一本精装书,70多块钱
●高教社的《詩經》,雖以簡化字入書,但其以卑微的姿態,介紹三百零五篇詩歌的背景、原文、大意和解讀,抺去了這層不足。而書本的排印,則簡潔大方,保持緊凑的同時,大量留白讓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在裝幀設計上,和其它設計考究的書本比來,莊重樸實,更顯大氣與無華。從這點上講,稱為2019年度「世界最美的書」,亳不為過。
《诗经》读后感(一):《诗经》:世界上最美的书
作者:■见习记者 刘书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97
秦人尚黑,所以这本书的主色调采用了黑色,封面采用黑色烫白色书名的简洁设计方式,传递出庄重大气的气息,在视觉上让读者依稀感觉到两千多年前《诗经》产生的年代。而她内容的美——意境和底蕴,成就了她“世界上最美的书”的称号
《诗经》,世界最美的书。
日前,由中国选送的古籍经典《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一举夺魁。“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在今年的评选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诗经》以其端庄、质朴、简洁的装帧设计,在众多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最美的图书”。
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是源自秦朝,秦人尚黑,所以这本书的主色调采用了黑色,封面采用黑色烫白色书名的简洁设计方式,传递出庄重大气的气息,在视觉上让读者依稀感觉到两千多年前《诗经》产生的年代。尽管这个评选最美的评判标准是设计,但是内容上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难凸显出书的“美”。而《诗经》正是以她内容的美——意境和底蕴,成就了她“世界最美的书”的称号。
《诗经》读后感(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英译为:The Book of Songs)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论语·子罕》孔子曾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诗经》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雅又有“正”的意思,被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孟子:孟子论诗,谓“说诗者不以问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两次提到《诗经》“《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纲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董仲舒: “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
梁启超:“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说:《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毛诗序》,书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诗经》读后感(三):李健秋:经典也美丽——评向熹先生译注《诗经》
2009-12-17 李健秋 中华读书报 点击: 554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近乎膜拜的尊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吟哦,它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到华夏文明的血液里,而传承、诠释《诗经》的任务,也落在一代代学人的肩上——从《毛诗诂训传》开始,经汉郑玄作笺、唐孔颖达的《正义》、北宋朱熹的《诗集传》,又经清代乃至当代学者的继承发扬,治经、解经已经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一脉。在语言现代化、文化全球化的当下,这个任务变得格外重要而艰难——语境的改变,要求诠释者既要有深厚的古代文化修养,又要有化繁难为平易的现代汉语水平;“深入”故属不易,“浅出”尤为难得。而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的学者,在当今学界并不多见,向熹先生应该算是其中之一。
向熹先生是古汉语研究领域令人敬重的一位学者,他的著作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本本皆是大匠运斤、举重若轻之作,如《简明汉语史》、《诗经词典》、《诗经语言研究》。2009年向熹译注的《诗经》(以下简称“《诗经》向注”),正是他涵育出的一部深入浅出之作。
这本书的结构颇有特点,除原诗外,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每首诗的原文是作者采各版本之长精核精校而成,连标点符号都费了一番斟酌,力求与诗的原意扣合无间。
每篇诗前的题解简洁清晰,寥寥数语点出诗的主题。从《毛诗》开始,历代学者对《诗经》305篇的主题便一直争论不休。而这本书中,作者对主题的解说,虽然亦参考引用前贤的见解,却主要是立足文本自身,从内容出发。如首篇《关雎》中的题解:“一位贵族青年爱慕、追求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并想象迎娶她的热烈场面。《毛诗》以为此诗‘淑女’指太姒,‘君子’指周文王,圣主配贤妃,足为天下后世楷模。故列之于‘三百篇’之首。”这里虽引《毛诗》,却是有选择的,服务于对内容的解说。
每首诗下面的译文以直译为主,句句与原文紧密对应;译文用白话,同时又以诗体出之,如《柏舟》篇:“随波飘荡柏木舟,在那黄河水中游。垂发齐眉美少年,正是我的好配偶。发誓到死不变心!叫声父亲和母亲,怎不体谅相信人!”体制整齐,韵律谐和,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注释部分,最见作者功力,真正是“无一字无来历”。除《毛诗》、《郑笺》、《正义》、《集传》等经典的《诗经》研究著作外,还有清人和今人的著作如《诗经原始》(方玉润)、《风诗类钞》(闻一多)、《管锥编》,乃至《说文》、《太平御览》等,作者出入其间、择善而从并梳理融会之。
每首诗后的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使这些近三千年前的古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复活——它们不再是僵化的案头文本,而是曾回荡于山谷间的悦耳歌谣。
全书这种多层的结构、丰富的容量,也决定了“《诗经》向注”读者层的多样性。它是一本入门书:读过流畅平易的译文,再回头细味原作,那些古奥生疏的字词也仿佛变得可亲可感了。同时,它也是研究《诗经》的好助手:进行文本研究时,需要面对的是前人浩如烟海的解经著述,即使能够找到这些资料,但搜爬剔抉之功恐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本书的注释部分基本以古汉语表述,既精严准确又简明扼要,不少繁难古字、僻字还配以拼音。更重要的是,作者那种出入诸家之说而自带主张的治学方式,实在堪为后学典范。总会有这样的时候,纷纭迭出的著作文章让人心浮气躁,恨不得立刻下笔万言赢得个著作等身,那就翻开这样的书看一看,再次领悟真正的学问是怎样打磨出来的,也再次得到一份安静读书的心绪。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集素朴与精美于一身。封面通页为黑底,右上方两个大字:诗经。简单,而又透着些神秘的高贵。打开书页,首先落入眼中的是用一种半透明纸做成的环衬,远景是宋人山水,淡淡的若隐若现;前景则是楚墓壁画,笔法劲拙,古意盎然;而右下角则是《秦风》中的一段文字。奇巧的是,无论是文字还是背景图,都被印到纸的背面——隔着半透明的、带着纹理的纸看过去,云烟满眼的感觉。这个别致的设计,不仅让人想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那是一种薄如蝉翼、无色透明的纱袍,是罩在织锦华袍外面的。色彩鲜艳浓烈的织锦袍子,如果单穿,恐怕会华丽得有些土气了,而罩上一层这样的素纱,像披了一身淡淡的云霞,优雅高贵得宛如天人。《诗经》本来也是一本古老而朴素的书,过分张扬的色彩并不适合它。
这本书被选为“2009年中国最美的书”。专家对它的评语是:用色简洁,让古迹披上了现代清爽的阅读风尚。它将代表中国,参加2019年度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
费了一些笔墨在书的装帧上,似乎有些偏重形式之嫌,但也实在因为我们所处的,是这样一个看重视觉享乐的时代。作为文化承载物的书籍,也是越来越唯美了。不过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在我们的头脑和性灵涵泳于古典精华的同时,让我们的眼睛也得到美的享受,此等境界,如金圣叹所言:不亦快哉!
《诗经》,向熹译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