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骨头》是一本由RussellShorto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笛卡尔的骨头》精选点评:●牵涉众多。宗教下的占星与医学,理性精神的自然科学解剖学,近代风靡的颅相学。以笛
《笛卡尔的骨头》是一本由Russell Shorto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笛卡尔的骨头》精选点评:
●牵涉众多。宗教下的占星与医学,理性精神的自然科学解剖学,近代风靡的颅相学。以笛卡尔为一条主线还是很有趣的
●只看了序言,就被作者吸引住了。这不是纯粹的历史探险小说,亦非艰涩难懂的哲学论述。书中弥漫着一种大变革时代的焦虑,兴奋,勇敢,和悲伤~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不过是让你所坚信的事物彻底改变~
●非常有趣的一本小书,围绕笛卡尔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奠基作用和他本人遗骨两条线来写,展开一幅历史和思想图景。
●我的level太低,权当囫囵吞枣了:理性与信仰的碰撞是在哪里?是对笛卡尔这一理性代表的极具宗教意义的骨头的追寻吗?
●围绕着笛卡尔遗骨的种种,揭开了整个现代史的发展。。。
●公式比它的发现者(或说发明者,取决于抱哪派科学哲学观点)聪明。同样,理性一旦开始作用,首倡者便无力约束其不对宗教信仰产生破坏性作用。
●笛卡尔的骨头的历史正是西方近代科学史和思想史的缩影,笛卡尔的理论仿佛是扯开了窗帘一角,自此理性思考之光照入盲目崇拜宗教的社会中,可以说如今我们思考的方式,女性地位,科技发展方向等等都是以之为转折点发生巨变。而理性思考与宗教信仰并驾齐驱,推动人们不停思考和怀疑,而近代科学史正是一段不断怀疑、不断进步的历史。
●作者的故事讲得特别好!而且结论和当下的很多事实都能结合起来引人思考。
●好玩
●当一个物当做理性的象征时,也就失去了理性。人应亦如此。
《笛卡尔的骨头》读后感(一):看得很累
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补充《笛卡尔的秘密手记》中表述不清的地方。比如笛卡尔为什么生前不敢公布“正多面体公式”F+V-E=2,《手记》简单的把原因归结为当时严酷的宗教环境,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他的弟子雷吉乌斯因为宣扬笛卡尔哲学惹来大祸,招致以伏丢斯为首的大主教的攻伐,意欲将笛卡尔定性为“异端”,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他绑上火刑柱。
但全书的整体叙述上分支太多,恨不得每句话都要牵扯出一段历史背景,看得很累。
《笛卡尔的骨头》读后感(二):笔记
对于很多生活在这个普遍弱智时代的人来说,被称作知识分子或许是一种侮辱,它意味着傲慢,意味着狭隘和钻牛角尖。但是“知识分子”一词也能包含着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如今非常令人遗憾地变得日益稀有,我们或可将之称为对个人习性的一种坚持。P4
这本书不是对现代性的全方位审视,而是一次旅程的记录,它的起点始于一种确信:习性,不是一件小事。 P11
“怀疑是不可怀疑的哲学的开端。”P35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经写道:“死亡并非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死亡正是生活中独一无二的事件,它是我们首要的自组织原则。……死亡是为何我们惊讶于自身的存在。P61
他(笛卡尔)自高自大的目标就是要取代亚里士多德,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P80
“理性 VS 信仰”或许是现代性的持续高烧。P96
如果说坚定的信仰者拥有古代文本作为依托,那么新无神论者拥有的则是启蒙运动。P97
把启蒙运动想象成反宗教的也是大谬,这场运动中的主流思想家,包括绝大多数激进派人士,反的是教会,而不是信仰。P104
(康德)*“启蒙就是人类走出其自我招致的未成年状态。未成年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性。……’敢于去认识!’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知性,这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P105-106
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上,它们一直困惑于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互相依存,还是互相取代。简单地说,在美国,宗教依然是私人或公共生活中的一股强大势力,因而美国依然延续中立的启蒙传统,呈现出中庸的现代性;而欧洲则不同,在这里,有组织的基督教已经大致上都被取消,因而延续的是一条激进的道路。P116
这座半身雕像如今仍然是巴黎美术学院的藏品,作为一个符号或者隐喻,它与哲学、艺术或人体的关系远远不及它和现代性最永恒的主题的关系来得紧密,那就是,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追寻确定性。或者,消极地说,保罗.里切尔这具可怕的笛卡尔半身雕像,就是怀疑的宣言。P235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将笛卡尔以来的现代精神定性为沉迷于无望的“对确定性的追求”—-无望是因为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确定性。P238
乔纳森.伊斯雷尔的观点,即随着现代性的成熟,三大阵营出现了,一是神学阵营,它坚守着以宗教传统为阵地的世界观;二是“激进启蒙”阵营,它伴随着“新哲学”而诞生,这个阵营意欲推翻其权力中心在于教会和皇室的旧秩序,代之以民主与科学来治理社会;三是中庸启蒙阵营,这个阵营有很多分支,但基本上都保持中立,它主张科学与宗教这两种世界观并不完全对立,但已有的冲突必须先解决。P260
《笛卡尔的骨头》读后感(三):《笛卡尔的骨头》读后感
一部分基督徒喜欢宣传这样一个说法:因为现代科学的奠基人比如笛卡尔、伽利略、牛顿、莱布尼茨等等都是基督徒,现代科学也是在基督教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基督教不仅不与现代科学矛盾,还有大恩与现代科学。其实,这可以算是“后此谬误”的经典案例了。(注:拉丁文是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http://en.wikipedia.org/wiki/Post_hoc_ergo_propter_hoc )
谜因(meme)正如基因(gene),在努力扩散自己的时候也在不断变异。当基督教社会中有人开始不再满足于《圣经》和经院哲学对世界的解释的时候,变异就发生了。当然,变异的开始往往是被消灭,布鲁诺的遭遇算是典型案例。不过,只要变异满足“适者生存”的条件,并对原来的谜因具有一些优势,其扩展将是自然的事情了。科学理性的方法与其说来自于基督教,不如说是在对基督教的否定中不断发展的。
有位物理学家评论狄拉克方程时说,“这个方程比它的发现者(或说发明者,取决于抱哪派科学哲学观点)聪明”。同样,理性一旦开始作用,首倡者便无力约束其不对宗教信仰产生破坏性作用。可以说是历史局限性吧,笛卡尔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思考的时候,显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宗教信仰被冲击的困境,他的解决方案就是“心身二元论”,而天主教中的聪明者,比如大主教伏丢斯,也迅速的行动起来欲将笛卡尔定位异端。而历史的发展显然是不会在乎个体意愿的,理性的方法“一经掌握群众,也就变成了物质力量”,现代科学对世界的天翻地覆的改造,最近的肇因也就是起始于笛卡尔吧。
作为悲观主义者,下面的话不得不说:
掌握理性的思考方法所需要下的苦功,远远大于去相信一个“全能全善的主”的存在,于是,极端宗教信徒用着麦克风、无线电、电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传输、互联网等等现代科学的产物去攻击现代科学的荒唐画面就一而再的出现,甚至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功效。现代欧洲社会的结局,最大的可能就是被伊斯兰教彻底绿化;而美洲大陆有可能建立基督教神权的国家;亚洲则将回退到标准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中。这三种社会体制将会相当的稳固,因为枪械的生产对科学的发展几乎已经没有要求了,只要统治阶级掌握军队,民众造反已经成为了不可能事件。如果真的存在阿西莫夫在《基地》中创造出的“心灵史学”的话,以上的人类结局也许就是心灵史学的必然结论。或许,这也就是“费米悖论”的一个解。
由于科学是“可错的”,所以科学必定对各种思想保持宽容,让它们在思想的自由市场上竞争,直到那些更符合世界本身的思想胜出。宗教一出现就视自己为“绝对真理”,所以对于异端思想绝不宽容。科学理性,看来也必须对“宗教的不宽容”保持不宽容态度!只有这样,或许才能防止或者迟缓上面的那个悲惨的人类结局吧?
《笛卡尔的骨头》读后感(四):秃头杀手的偶像笛卡尔,也有他“隐秘的角落”
for 每日由新
还没追完《隐秘的角落》吗?没关系。这篇文章不会有剧透。
已看完了《隐秘的角落》吗?太好啦。希望这篇文章你也有兴趣。
笛卡尔是今夏全民热追剧集《隐秘的角落》里一个意味深长的存在。至于如何“意味深长”,基于本文绝不剧透的原则,您大可自己去观剧、去解读。这篇小文是想邀请您,对笛卡尔的兴趣和探索再深入一些。是的,我想推荐一本关于笛卡尔的非常精彩的著作:《笛卡尔的骨头——信仰与理性冲突简史》。
同样基于绝不剧透的原则,让我给你7个这本书值得一读的理由:
1. 它悬疑
没错,虽然是一部传记、历史、学术著作,这本书完全是一部悬疑剧的叙述手法。悬念不断、满是谜团、匪夷所思又十分震撼。如果《隐秘的角落》让你着迷,关于笛卡尔遗骨的悬疑案,一定也会让你欲罢不能。
2. 它深刻
同是悬疑剧,围绕笛卡尔遗骨的故事,远比秃头数学老师杀人的故事要深刻与烧脑很多。如果说《隐秘的角落》里每个人都因未被满足的需求而痛苦与挣扎,笛卡尔的生前身后事,则是在身与心、宗教与科学、理性与感性、爱情与秘密之间的各种对抗与挣扎。(呃,抱歉,此处似乎有一丢丢剧透?)
3. 它动人
是的,因为包含爱情与秘密,因为深入细致地挖掘了笛卡尔的一生,这个从死亡开始的悬疑故事,又包含十分温暖动人的部分。不是《隐秘的角落》全程的阴乐背景。
4. 它优美
这是一部译著,而且是一部知识量非常巨大的历史、学术著作。因此翻译质量会极度影响阅读体验。尽管无从对比原文,但是中文版本贯穿始终的优美、紧张又畅快的阅读快感,值得给两位译者加鸡腿。
5. 它没有公式
虽然深刻、虽然烧脑,但是这本书里并没有数学公式横亘期间。张东升黑板上的心形图案,并没有出现这本书中。
6. 它不厚
区区270页,20万字。它并不比丹·布朗的小说更厚。阅读它无需耗时漫长。
7. 它。。。。没了
好吧。尴尬。实在凑不齐第7个理由,我尽力了。
总之,这是一本多年前读完后让我惊喜、荡气回肠、念念不忘的书。追完《隐秘的角落》、看到每天朋友圈都有人晒出张东升的黑板书,我立刻回想起这本小书,从书架上翻出它重温。遗憾它似乎一直被忽略,迄今豆瓣上不过120多人标注读过。
如果秃头数学老师杀手能够让这本小书找到更多读者,也算是他对偶像笛卡尔的一种致敬吧。
温馨提示&免责声明:
没有任何一本书非读不可。包括这本书。阅读是极度个人化的体验。我喜欢不一定你喜欢。不要问我在哪里购买这本书。我们书店并没有。想读你一定找的到。祝阅读or不阅读愉快!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