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农民》是一本由石嫣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我在美国当农民》精选点评:●责任●停在新西兰刚刚好。我去拉萨。谁的青春不迷茫。●也许哪一天,我会去做个农夫
《我在美国当农民》是一本由石嫣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美国当农民》精选点评:
●责任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我去拉萨。谁的青春不迷茫。
●也许哪一天,我会去做个农夫。
●以所见所所闻所思所想,认真地谈论美国与中国的农业、农民、食品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文笔三颗星,立意和真诚态度再加一颗星。 ——是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的好书。让人对习焉不察的食物,重新体认。
●主题和观点是好的,不过见解和文笔一样,不够深入
●温铁军老师是我尊敬的人,他的学生也这么可爱。
●虽然书的内容在石嫣的博客上可以阅读到,但我还是买下这本书,更加坚定我内心的信念。
●部分回答了,现代农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养不活这么多人”不是继续现状发展的借口。
●40
●介绍了一种生活方式
《我在美国当农民》读后感(一):书中的几个小细节
1.在农场第一次做午饭,包饺子,过程很欢乐,照片看起来有反客为主的感觉,这段看乐了。
2.伸手到牛肚子里摸未出生的小牛。
3. 抢救暴风雨中被吹倒的作物,是人和大地的感情的真切体会,“妈妈带你们回家”,很细腻,很投入的情感,感动。
4.半年的农场生活,对以前从未真正深入农业生产的作者的“颠覆”,尽显作者恬淡、平和的心态。
5.将可持续农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事业,感染了作为农村出身,在田间长大的我。
《我在美国当农民》读后感(二):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但我却不知道土地的厚实
我家是还有自己的田,有种稻谷,蔬菜。但似乎我们这辈与土地的联系在逐渐割断。小时候我还会跟着家里的大人去田里摘菜,和小伙伴在田边的小路上玩,收割后的稻田是最好的玩耍的地方。小学,初中还有农忙假。高中一直到现在,我已经没有跑向田里的欲望,不知农事。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这些话题只是在爷爷和爸爸的谈话中,却与无关。
爷爷最近几年都在生病,家人都是在劝他不要再作田,但他十分执拗,这一点在之前我无法理解。现在我或许知道了其中的一丢丢,爷爷是知道土地厚实的哪一类人吧。本书的作者石嫣,也是这一类人,虽然她是半路出家。
我想指出我所担心的土地问题。第一,相对于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这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专业用语),我更担心农田的荒置,以及农田被卖成做房子的土地这一类的问题。我只想感慨,今年寒假回家,小学前的一块块农田被压在密密麻麻的钢筋水泥下。第二,现在传统的农业技术在流失。我对农事以及农业技术一窍不通。相信跟我一样,大多数的农村90后孩子不知道。而且很少有人会有学习的想法,不管是在大学中学习还是在生活中。第三,出了极少部分像我爷爷一样的一群人,极大多数人对土地的认识都不深。
在最后,希望能听到大家发自内心的话,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在美国当农民》读后感(三):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我在美国当农民》这本书2019年出版,印数八千册。绝版之后有幸能淘到一册二手书。17万字,120幅配图,除去约1/10的内容是调研数据,其余都是作者的经历、感悟、总结。阅读难度2星,阅读感受4星.
石嫣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博连读期间,作为国内第一名公费出国务农的学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地升农场做了五个月的实习生。她自言曾经是个五谷不分被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的城市女孩,因为本科毕业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而选择了保研,又因为研究生毕业时没有清晰的规划而选择了读博。硕士期间,石嫣跟随老师温铁军教授到全国几十个农村调研,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硕士二年级下学期,在老师的建议和推荐下申请去美国的CSA(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当实习生,学习并探讨CSA在国内的发展。
回国后,石嫣和几位有志于乡村建设的年轻人一起创立了“小毛驴市民农园”。作者着眼于人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秉持“农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耕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寄希望于通过本书让更多的人关注农业,走进农田。 农药、化肥、环境污染、转基因植物……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危及人类的存续与发展。
20世纪初农民的收益为农产品价格的40%,原因在于短供应链。而到了现在,农民的收益不足10%,65%的收入被运输、加工和营销过程吞噬。 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商人根据农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将产品运输到几千公里之外销售,而无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能源浪费和生态污染。
社区支持农业CSA最初的出现是基于对食品安全关注和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的关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关系,消费者会预付生产费用,与生产者共同承担在来年农业直至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支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即有机农业。该生产模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直接供应。
在该模式下,会员的权益: 1、 本地当季新鲜的无污染的有机蔬菜 2、 比超市的有机蔬菜价格地 3、 知道食品从何而来,有机会参与种植、了解种植的知识 4、 支持并保护本地农业和耕地,并且贡献了健康的本地经济 5、 更加了解自己与土地、农场生活 农民的收益: 1、 通过负责人、和谐的方式种植食物并获得可靠的收入,没有中间商 2、 知道自己的产品去向何方,感觉到更多的关心和责任 3、 免去销售的劳动力,更专注于种植 而农场则能免于有害耕作,更加丰富、肥沃。社区环境更多样环保,人和人之间增进了了解和信任。 这个近乎理想化的模式要求社区里的每个人提高主人翁意识,除了关心自己的健康之外,还能关注社区生态和人文环境。不仅关注自身利益,更关心人类的长远发展。 Organic(有机的)词根是“古代的”,其实古代的农耕就是有机耕作。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定义:有机农业是一种生产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保持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的可持续性。有机农业依赖于生态的过程、生物多样性和循环、因地制宜,而非使用达到相反效果的投入品。有机农业结合了传统、创新和科技三方面内容,让加入的人能分享环境、公平的关系、良好的生计的益处。四个原则是: 1、 健康: 应该保持并提高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地球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健康程度。 2、 生态 应该以现实中的生态系统和周期为基础,与之协调工作,并且协助它们更可持续。 3、 关爱 应该在一种预防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下经营,保护当前和未来每一代人以及环境的健康及良好的状态。 4、 公平。 应该确保一般环境和生命机会公平的关系。
也许有人要提出问题,是否有机农业能够养活人类?作者通过追踪研究数据得出结论:经过“脱毒”回复了自然状态后,有机农业的产量能和普通化学农业的产量保持相当。
有机方式生产的玉米和大豆产量为普通农业的90%~98%。反而是大量的耕地被占用,用来兴建高尔夫球场、度假村、房地产、工业开发区,从而造成了粮食安全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坚持现在的常规化学农业将严重威胁中国长期的粮食安全问题。除草剂导致豆科类植物根瘤菌数量下降,丧失了固氮能力,影响产量;话费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以及农药毒害。如果我们还不改变现在的耕作模式,未来我们恢复有机的困难会更大。
在农场,作者学着浇水、移植、耕地、播种等各项农活,从早上八点干到下午五点半,风吹日晒,劳动强度巨大。城市女孩不由得质疑为什么同样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农产品就一定是最廉价的?
同时,作者参观了周围的几个有机农场和常规农场,与农场主深入讨论农业问题。农场主哈洛说道:他从1998年开始使用孟山都公司的基因工程种子,并施用孟山都公司的除草剂。2005年前,几乎不需要喷洒杀虫剂,因为这种种子就含有可以杀死害虫的基因。但是从2005年开始又需要喷杀虫剂,因为出现了一种新的蚜虫。 而且哈洛提到,因为孟山都公司的农达杀虫剂在中国生产,受奥运会影响产量受控而价格上涨。
哈洛的这两个问题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值得深入探讨。
见识了那么多自得其乐的农场主们,并且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作者认识到农耕可以治病、疗伤。认识到当人融入大自然,亲近泥土,享受阳光时,能获得身心的舒畅。重复的劳作也成为了一种享受。特别是看到蔬菜成熟,走上餐桌时获得的成就感。 劳动之余,作者也学会了做面包和制酸奶,学会了废品利用以及节约用水(不冲马桶),并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艺术学校、农夫集市、庆典活动、野外探险、女士聚会……在这样一个社区环境中,人们有了更好的沟通模式。
因而作者树立她的理想:让农业恢复它本来应有的生产、教育、娱乐、康复功能,将有机种植与商店、学校、餐厅、医院相结合,建立社区支持农业的合作模式。
对于读者,我们目前最容易做到两点: 1、选择食品本地化不单能保证食品质量,更能摆脱全球化食品系统的控制,也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2、减少浪费。尽量素食。素食不仅更健康,而且更环保。因为养殖业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粮食,一块可以供养30名素食者的土地,仅能维持1名肉食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