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0-30 08:33: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是一本由[英国]罗布·艾利夫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精选点评:●《牛顿新传》以思想、环境、性格动因来展开牛顿在忧伤中渡过了他的青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摘抄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是一本由[英国] 罗布·艾利夫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精选点评:

  ●《牛顿新传》 以思想、环境、性格动因来展开 牛顿在忧伤中渡过了他的青年时代 他有强烈的信仰——信基督 具有爱心和忏悔心 牛顿非凡成就是靠他的刻苦钻研 喜欢沉思 热爱读书 意志坚韧而成就的

  ●牛顿啊牛顿 你骗了我。 老处男跟老处女一样啊

  ●历史人物自有其时代性,惊讶于牛顿对信仰的专注和执着,更惊讶于他在物理学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特别是用自己眼睛所做的光学实验,过于凶猛。

  ●有可能是最伟大的处男,但也丝毫不能掩饰他的性格缺陷和人格缺点。

  ●能刷新大部分人对牛顿的看法~我嘛,大部分事情原来已经看过只是回溫了下~

  ●牛顿最主要的成就是微积分、三定律、万有引力以及光学方面,乍一看是无比伟大、无出其右的,但联想到当时的情况,考虑到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成果,以及数学方面的类似情况,感觉又是顺理成章的,毕竟牛顿在20刚出头的年纪就把这些问题基本都解决了,这样一看又觉得没有那么震撼了。

  ●不偏不倚

  ●展现了一个作为自然哲学家的牛顿,而不是作为科学家的牛顿;比起科普,实际上是历史/传纪。

  ●还算客观,牛顿是处男,牛顿是八十四岁的处男,开头就提这真的好吗?

  ●没看过,没兴趣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一):科学造神运动的虚假故事背后的真相

  牛顿从始至终就为基督徒,牛顿是圣诞节出生,所以认为自己是被神选中的人。

  牛顿还信奉神学和炼金术,科学是为了解释世界,神学本质上也是为了解释世界,只是两者方式不同,

  苹果砸到牛顿可能是一种传说,二手传闻,牛顿是把万有引力的各种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人,

  牛顿的名言,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因为胡克一个驼背矮子,科学家和牛顿争论学术观点,牛顿一气之下说的并非是为了谦虚。

  成就牛顿科学发现的思想动因:很多人认为牛顿发现了科学的局限晚年才信仰了基督教,但实际上,牛顿从年轻时候就是基督徒,并且他认为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少数人,他毕生的努力就是通过炼金术和科学研究等不同手段发现上帝预设的宇宙规律,恢复被篡改的古代经典。

  成就牛顿科学发现的环境动因:在文艺复兴后的几百年间,学术界积累起的科学基础理论和实证方法,让牛顿能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动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即科学的发展不是某一个人的灵光乍现,而是要有深厚的时代积淀。牛顿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众人智慧的集大成者。

  成就牛顿科学发现的性格动因:牛顿是遗腹子,母亲在他年幼时改嫁给他留下了心理创伤。这让牛顿的性格变得偏执、好强,极度重视自己的荣誉和地位。这种骨子里的竞争性,让他有着更强的内在驱动力。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二):《牛顿新传》:我们铭记的,是作为天才的他

  牛顿的神话,不管谁人评说似乎都显得多余。一方面,他作为父母老师教育儿童的最佳范例,“牛顿小时候啊,最喜欢捣鼓家里的小玩意儿,钟表什么的,都被他拿来仔细钻研”;另一方面,他成了谦虚谨慎的代表,而他最有名的话,莫过于“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然而,这样的牛顿,仿佛太过理想化显得空洞,真实的他,实际上有着更为丰富、也更让人诧异的表现。

  关于牛顿的传记或轶事集,市场上想必是应有尽有,彼此的说法也不尽相同。《牛顿新传》,则为我们走进牛顿的世界,稍稍打开了一个狭小的洞口。在这本书中,作者罗布·艾利夫,萨塞克斯大学学术史和科学史教授,在详细描绘牛顿在力学、光学、数学诸多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竭力建构了牛顿的精神世界,比如他的异教徒思想、他对《圣经·启示录》的痴迷,以及他对科学研究的慎重,对个人智力的满足,也不乏对他人的嫉妒。

  牛顿在力学上的成就,显然不用赘述,毕竟他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用“力”的概念,将原先分散、偶然的种种现象,放置在相同的理论视野之下,由此使得对它们的考察、解释,甚至是预测,变得有迹可循。在光学方面,他通过实验的方法表明,白光,并非纯粹的光,而是由多种光线混合而成,而他对光线本质的理解,也颇独特,他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呈现在人眼中的物体的色彩属性,并非物体本身所有,而是物体对不同的光线反射率不同所致,这种想法可谓开天辟地。至于数学上,他发明了微积分,还因此与莱布尼茨陷入了一桩公案,即优先权之争。

  不过,如果只能瞧见牛顿作为科学巨人的一面,不敢说错误,至少遗漏了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宗教或神学。在他那个时代,宗教占据着社会生活、教育、科学研究的关键领域,很难找出完全不信教(或公开宣称如此)的科学家、哲学家。牛顿本人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他是英国国教徒,但不完全信奉圣三位一体学说,脑子里不乏异教思想,因此不得不在著作中竭力隐藏,甚至是诡辩。尽管如此,他还是对宗教充满了兴趣,并用很大一部分时间钻研《圣经·启示录》,他最异端的举动,想必是他对基督教从开端到兴盛这一历史的另类阐释。

  作为天才的牛顿,自然令每个对科学心向往之的人产生敬意。不过,仿佛很少听到牛顿交了哪些朋友。牛顿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非但不讨人喜欢,严格说来,与其说是让人敬而远之,不如说是让人望而却步。他对自己的科学论文极其认真,无论是发表还是留待完善,然而,对待别人,似乎缺乏绅士风度;智力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财富,不过,他似乎不曾觉着人间能有谁真正理解他,周围任何人有在智力上超越他的倾向(在他涉猎的领域),皆为敌手。

  天才注定是孤独的,但牛顿至少不曾在生前埋没,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受聘卢卡斯讲座教授,都是他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荣耀时刻。如果他能短暂地享受片刻,如果他能放下胸中的猜疑,也许,他也能享受世俗的幸福——当然,若说世俗的幸福真的价值不菲,似乎经不起推敲。《圣经》中,耶稣回到故乡,但是乡人不以为意,没觉得耶稣其人多么了不起,牛顿却不是,至今,科学爱好者仍自发前往他的家乡朝圣,一代又一代的孩童,都将通过他的眼睛,观看宇宙的神奇与瑰丽。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三):举重若轻的天才

  牛顿活了84岁,一辈子都是处男(他自己临终前说的),本书第一段就很吸引眼球。牛顿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是微积分、三定律、万有引力以及光学方面的成果,乍一看是无比伟大、无出其右的,但联想到当时的情况,考虑到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成果,以及数学方面的类似情况,感觉又是顺理成章的,毕竟牛顿在20刚出头的年纪就把这些问题基本都解决了,这样一看又觉得没有那么震撼了,至少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吧!

  不过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牛顿也深受他那个时代诸多扑朔迷离的形而上学概念的困扰(比如以太),就是说当时还有很多真假难辨的非科学概念困扰着人们,牛顿必须要拨开重重迷雾才能艰难前行,可见他的成果虽然很宏大、很完美,但过程绝对不简单、不轻松。牛顿后半生对于炼金术、神学等的痴迷很大程度上也应该是受到各种形而上学理论的诱惑,而这种非科学、非数学的研究耗费了牛顿一生的主要精力(似乎留下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手稿,而且他将神学研究视为自己生活的主轴),否则其流传于世的成就应该会更多。不过难能可贵的是,牛顿并不限于解释《圣经》等文本,而是进行了一些大胆的猜测,比如他认为各民族原先都属于同一个宗教,只不过这些古代的知识被遗失了,他推崇各种道德戒律,推崇仁爱、善待他人等等,这显然是一种大爱情怀,而且显然是冒着一定的冒犯基督教的风险进行研究的。

  《原理》一书是牛顿在1687年完成的,也就是大概45岁(不过这并不代表45岁之前他只醉心于科学和数学),然后他就一头扎进了炼金术等的研究上去。让人有些遗憾的是,虽然将一生主要精力都奉献给了非科学的部分,但那颗发现微积分、万有引力的伟大头脑在形而上学等领域的成果却乏善可陈。比如书中进行了大量牛顿对于以太看法的转述,但在我看来这些看法还不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高明。

  但牛顿毕竟还是一个推崇实验的科学家,最终以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为代表的(想当然的)形而上学理论在牛顿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那里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打击。我想牛顿之前的形而上学研究者们应该是不太喜欢实验的,但随着时代进步,科学性的实验已经成为必然——只要能设计出验证某形而上理论的实验,就会被进行。据说在每一个点上,牛顿都会提出解决主要哲学问题的实验,而这在当时的大学生中是绝无仅有的,想必当时的风格很不看重实验,也许人们认为那不正统、不主流,甚至连笛卡尔、莱布尼茨这样的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也是如此。

  说到实验,广为人知的一个故事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近2000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是由物体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反之则越慢。虽然对于这个故事众说纷纭,但至少可以看得出在伽利略之前的人们应该是很不重视实验的,他们似乎更推崇思维和逻辑本身,否则为什么将近2000年里都鲜有人去用实验验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呢?毕竟这不需要设计多么复杂的实验。不过当然,这首先需要怀疑精神和理论能力,而牛顿也具有很强的怀疑精神和理论能力,于是他最终做了无数的实验,而这对于他的诸多科学发现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明显的是光学,牛顿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都知道,就是牛顿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结果光被分解成了彩虹一样的多种颜色,这似乎被许多人认为是牛顿首先发现的,但其实不是,据说他是到看笛卡尔书中的介绍才知道的。不过当然,牛顿在光学方面的实验还有很多,这个简单的现象只是一个起步而已。之后牛顿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光学实验,将人类对于光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这些实验对于他揭示光的秘密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换句话说,不看重实验的前人只靠着思维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有这么多发现的,牛顿诸多的科学成就当然也和他强烈的科学求实精神是分不开的。

  书中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记述,比如关于和胡克的各种纠缠,还有莱布尼茨等人,这些我就不想多说了。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四):牛顿的一生

  艾萨克·牛顿(1643年01月04日-1727年03月31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爵士,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牛顿出生于一个相对殷实的家庭,早已中浓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父亲是一个自耕农,在牛顿出生前三年继承了一片土地和一座很气派的庄园。母亲来自下层乡绅家庭,似乎仅仅受过一点基本教育。

童年时期*1642年10月初,父亲去世;1643年1月4日,1岁,出生于英国林肯郡乌尔索普村伍尔索普庄园;*1646年,4岁,母亲改嫁;学生时期1647年,5岁,先后在两所小学学习;1655年,12岁,入格兰瑟姆文法公学学习,构建自己的小实验室;1661年,19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664年,22岁,研究笛卡尔的圆锥曲线,找到了求切线的方法;1664年底,受亚里士多德著作启发,建立“哲学问题”笔记本;1665年初,23岁,确认切线法与求积法互逆,并写下100多个运动公理;1665年,研究沃利斯的面积积分及其新作;1665年中,因鼠疫返乡;1665年冬,发现并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工作: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教授1667年,25岁,剑桥大学副研究员,买磁铁以期做磁力永动机;1668年,26岁,制成反射式望远镜,成为三一学院正研究员;1669年,27岁,著《论用无限项方程所作的分析》,任卢卡斯讲座教授;同年,开始研究炼金术,阅读资料并买了两个熔炉;1671年,29岁,著《级数和流数方法论著》,研究光的薄膜干涉;1672年,29岁,当选皇家学会会员,发表《关于光和颜色的理论》;1675年,33岁,获特许,继续担任研究员,但不领神职;1675年末,研究炼金术,撰写《假说》,旨在揭示物质中的活性元素;*1679年,母亲去世;1680年,11月初,出现彗星,12月,再次出现彗星;1684年,42岁,会见哈雷,写《论运动》,证明引力平方反比定律;1685年,43岁,持有“神话即历史”的观点,写《论世界的体系》;1685-1686年冬,扩充《运动讲义》;1687年,45岁,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描述自然的宏伟体系(今日,关于人的宏伟体系当重新出世),终结了笛卡尔的旋涡学说世界观;*1685年初,詹姆士二世登上王位,放松大学对宗教的限制;1687年4月,45岁,代表剑桥大学接受宗教委员会的调查;1687年,终止卢卡斯教授职位;*1688年,詹姆士二世逃离英格兰,奥兰治家族来到英格兰;1689年1月,47岁,代表剑桥大学,当选英国下议会议员;1689年夏,竞选国王学院院长失败;1692-1693年,精神崩溃;1694年,52岁,尝试解决月球理论问题;工作:英国皇家铸币厂,督办,厂长1696年,54岁,被身为爵士的昔日三一学院同事任命为造币厂督办;1699年,57岁,造币厂厂长,辞去三一学院教授职位;1701-1702年5月,当选国会议员,代表剑桥大学;1703年11月,61岁,当选皇家学会主席,重燃对自然哲学的兴趣;1704年,62岁,出版《光学》附录《求积术》《三次曲线》;1704年末,成立“仲裁”委员会,监督弗拉姆斯蒂德的星象目录编纂工作;1705年4月,64岁,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1705年5月,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大伤脸面,或因未能代表剑桥发声;1711年,69岁,开始与莱布尼茨争夺创立微积分的优先权;1713年,71岁,出版《原理》第二版,增加“电精”;1716年,74岁,发表《流数法和无穷级数》;1717年,75岁,出版《光学》第二版;1725年,82岁,因病辞去造币厂厂长职务;1726年,83岁,出版《原理》第三版,扩大实验哲学涵盖一切自然哲学;1727年春,84岁,逝世。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智者,他认为自然世界与晦涩文献一起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要解开这个谜团,则需要破译上帝留在世间的一些神秘线索。牛顿有时会突然起立,转身,像阿基米德一样,一边喊着“我找到啦!”,一遍跑上楼梯,扑到桌子上奋笔疾书,连扯把椅子坐下来都顾不上。 牛顿对探索发现充满了热情。牛顿工作起来经常会忘记吃饭,而且在早晨起床的时候"精神饱满,为发现了某个命题而心满意足,似乎一点也不在乎晚上的睡眠,或者晚上根本不需要睡觉似的。牛顿对探索的热情让他在探索的道路上变得非常勇敢。牛顿为了研究视觉能超脱般地用眼睛直视太阳,为了研究光学与透镜的关系竟然用钢针从大眼角伸进去撬动自己的眼球来改变眼球的形状,这些试验还都会重复进行,牛顿的为了探索真理这的是有着超乎寻常的设想和勇气。 牛顿喜欢清单管理。在刚进大学的时候,牛顿就在小笔记本上记下了一些购买条目,学习用品如书籍、纸张、钢笔、墨水,生活用品如衣服、鞋子、蜡烛、课桌锁、地毯和夜壶,开销清单如樱桃、啤酒、柑橘酱、奶油并、蛋糕、牛等、黄油、干酪等。这种清单管理延续到学术研究上,就是牛顿喜欢编写学术词典,每研究一个领域,牛顿都会收集分析该领域的著作,并编写学术术语词典,这些学术词典会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个词条下面都会写上自己对该词条的理解。

本文标题: 《牛顿新传-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28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遇见巴黎读后感1000字聲之形 01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