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特效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0-30 08:31: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温斯顿特效》是一本由[美]乔迪·邓肯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温斯顿特效》精选点评:●太爽了,几乎都是我喜欢的片子幕后的化妆特效造型,看的热血澎湃●结果很多作品我都在

温斯顿特效读后感精选

  《温斯顿特效》是一本由[美] 乔迪·邓肯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温斯顿特效》精选点评:

  ●太爽了 ,几乎都是我喜欢的片子幕后的化妆特效造型,看的热血澎湃

  ●结果很多作品我都在他们的ins上面看过啊

  ●强撸第一个评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在印厂心悬悬。

  ●04年就出版了的书,温斯顿一路走好,特效化妆在中国的断层也要缩短,爱死了这种印刷精美的图书

  ●守望先锋...?

  ●给力~~

  ●一个非常非常想做演员的化妆造型师,最后创作出无数经典虚拟角色

  ●斯坦·温斯顿工作室的历史几乎就是好莱坞特效历程的历史,这本书不仅能看到他们制作电影的方式,创作各种银幕经典角色的过程,还能看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用了一周多的时间读了这本厚重的大书,竟然读出一种亢奋的感觉,让人忍不住也想折腾点什么!★★★★★

  ●中国的特效艺术家们也在崛起,指日可待!

  ●不是一般的牛逼

  《温斯顿特效》读后感(一):特效入门必读『神书』!

  拿到这本足有四斤多重、定价320块大洋的大沉书,不禁感慨:额滴神,还能更强大一点吗?!内容和质量真的太(diao)震(bao)撼(le)!书中不仅有广为人知的各种极具突破性的人物角色,更有精彩到眼球根本停不下来的亮眼插图,神马《终结者》啦,《侏罗纪公园》啦,《异形》啦,只要你叫得出名字的好莱坞经典大片,其中的人物形象就极有可能出自温斯顿之手,就连MJ、Jonny Depp、小罗伯特唐尼这类影视歌国际巨星,都期盼与他合作。有些电影角色的同版玩具更是经久不衰,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银幕硬汉阿诺•施瓦辛格曾这样评价温斯顿,“要是没有斯坦,我不可能有我的电影生涯。”

  《温斯顿特效》读后感(二):我们悼念艺术家,是悼念那些被他生命带走的东西

  在我知道温斯顿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当我坐在电影屏幕前,为阿凡达和那些骇人听闻的南瓜小精灵发出惊呼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奉上饕餮盛宴的是温斯顿这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天才电影特效大师。算不上迷影人,但还是对这位大师肃然起敬。如果没有温斯顿,我们今天看到的《剪刀手爱德华》会是什么样的?异形皇后还会存在吗?也许我们还能看到《侏罗纪公园》,但那逼真的史前大恐龙呢?

  而温斯顿所取得的成就还不仅仅是这些——尽管作为演员他并不怎么成功。从特效工作室,到电影公司,到创意广告,到怪兽玩具公司,到漫画书,再到艺术展,斯坦•温斯顿的人生简直是传奇。

  天才往往是这样,他所展现出的魅力如此多元。望尘莫及。

  我们悼念艺术家,是悼念那些被他生命带走的东西:“哦,只剩下艺术品了。”

  《温斯顿特效》读后感(三):詹姆斯·卡梅隆:推荐序

  《温斯顿特效》序言

  ——詹姆斯•卡梅隆

  在我的电影生涯中,对我真正产生过影响的人屈指可数,他们不但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更启发并帮助了我,是我的工作伙伴,也是我的对手。斯坦•温斯顿就是其中的一位。

  1983 年,与斯坦初次相遇时,我正在到处寻找能为《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3)制作特效造型的人选。那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朋克,渴望点燃全世界,身上带着满满一画夹的草图和无数的低成本特效方案。有一位造型师向我推荐斯坦,但他又警告我说斯坦有点“小疯狂”。这一点在我们第一次会面时就得到了印证:斯坦的“疯”完完全全正是我所喜欢的那种,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胸怀宽广又风趣无比,永远刺激着你迎接挑战,冲过去玩一把。他浑身上下都有一股子狂热劲儿,像个疯子科学家。他很喜欢我的草图,尽管他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来。我们当即开始头脑风暴,设想如何能完成那些前人从未做过的事:创造一个终极机器人角色。我们要的,不是在活人外面套一件机器人的外衣,而是一个由伺服电动和液压传动支撑的高度可信的“内骨骼”存在体。在所有电影机器人中,这是一个“圣杯”式的角色,在前 CG 时代,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特别是我们又属于低成本制作。但斯坦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他不但毫无畏惧,反而为可能的前景激动不已。

  我立马知道以这家伙的疯狂程度,他一定能承担起重任,创造出我的“终结者”来。后来,这一点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斯坦和他的团队以极其微不足道的预算完成了一项令人惊奇的工作,塑造出一个电影史上经典的幻想人物形象。而我所未曾料到而又最为钦羡的,是在艺术匠心和技术妙想之外,他最为杰出的天赋——团队领导才能。带领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团队,无异于放牧一群野猫,而斯坦的本事在于,他既能激发别人超越自我,拿出他们的最佳表现,又能牢牢地把控住方向。斯坦自己就是个颇有天赋的画家、雕塑家,这是他能给团队带来灵感的关键所在。他能说,也能做。通常,艺术家独有的自负会削弱领导团队的效率,因为他们常常会把下属的创造力变得迟钝。但对斯坦而言,没有人会说他不自负,但他确实既能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又丝毫不会压抑手下员工能力的发挥。相反,他总是十分欣赏并竭力赞誉他们的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且仍然围绕着影片的大目标,围绕着斯坦•温斯顿工作室。

  那些在 1983 年与他一同创造了“终结者”角色的兄弟们最终留了下来,至今依然与他在一起,这就是对他种种能力的高度礼赞。约翰•罗森格兰特、谢恩•马汉都是当年为制作终结者而招来的,他们最后成了斯坦团队的核心。我在1985~1986年间的《异形2》(Aliens,1986)制作中再次与斯坦及其团队合作,然后是《终结者 2:审判日》(The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1991),然后又是《终结者 2》3D 版(T2-3D: Battle Across Time,1996)。23 年后的今天,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他们正在与我一起工作,为我的新片《阿凡达》(Avatar,2009)设计角色形象……他们的团队合作、工作动力和艺术创造性令我非常敬佩,在这些方面没有哪个特效造型团队能与之相提并论。与斯坦团队合作永远是愉快的,因为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并把接受这种挑战当作自己的日常工作。

  在《终结者》取得成功后的一年,有一天我跟斯坦和他的小伙子们一起去他大楼后面的停车场,那儿有几个特技替身演员正披挂齐全地被一架起重机吊在半空中,我们用黑色的塑料垃圾袋贴满他们全身,再给他们装上一个巨大的吹塑泡沫做成的头,制造出异形皇后的一个剪影。这回我们又大胆地一头扎进了一个从未有人敢涉足的领域,同时我们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傻,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激进的特效角色设计,使用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进行机电模型驱动和人工操控。然而一天的试验下来,我们会心相望,知道这事有把握成功。从此,一次新的冒险旅程又开始了。

  《异形》为斯坦赢得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奥斯卡奖,几年后的《终结者 2》又让他再次问鼎奥斯卡。能与朋友携手合作并让这种合作为他们带来成功,真是再没什么比这更让人满足了。

  《终结者 2》之后,我和斯坦都认识到,CG 特效在创造观众喜闻乐见的幻想角色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于是我们共同创立了数字领域公司(Digital Domain),这是第一个全数字的视觉特效机构,在 CG 时代的早期我们共同引领着它。我们野心勃勃,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与挑战,我们的友谊都坚如磐石。我们信任对方的判断,在我们齐心协力之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时我们为拍摄电影搭建了一个巨型列车的布景,我和斯坦想让它派上用场,所以就开始制作 3D 版的《终结者 2》。这是数字领域公司为环球影业公司的一个主题公园制作的 3D 景观,我们联合指导制作了这个 3D 景观的影像软件,甚至还说服了我们共同的朋友阿诺•施瓦辛格来主演这部影片。我们两个人可以说都具有相当强的个性,但是我们的合作却惊人的轻松。我认为斯坦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有能力扬长避短地驾驭自己艺术家的强烈个性 。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和斯坦依然是最好的朋友,我们在周日清晨一起驾摩托车兜风,一起聊些新奇而又绝妙的怪兽设计。斯坦的眼中依然还闪烁着当年的那种亮光,那是我第一次遇见他时就被其触动过的激情和智慧之光。如今他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不仅为电影继续创造着极其迷人的幻想角色,还在设计他自己的系列玩具和漫画书。他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天都在启发着我一定要与内心深处的少年情怀永远为伴,我相信,这种情怀对于任何一个在奇幻、科幻的世界里耕耘的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你即将展开的书籍记载了电影领域中一个最奇妙的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同时也是对他所领导的团队的褒扬。如果你是影迷,可以借此一瞥银幕背后当今世界最好的特效造型师、最棒的怪兽制作专家们的创意和技术实施过程,那将令你大开眼界;如果你正在考虑进入这一行业,本书是入门必读。

  《温斯顿特效》读后感(四):夏彤:译者后记

  刚刚看完 2019 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就收到编辑的邮件,希望我在本书付印之前能写一篇译者序。我自己没有电影特效工作的背景,更谈不上是这方面的专家,翻译此书更多的是一次学习过程,所以我愿意写写有关体会和感想,作序是不敢。

  去年和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实况转播中,可能很少人注意到在典礼剧场外面几百人的特效艺术家抗议示威活动。今年的颁奖典礼前,网上开始流传的一部纪录短片 Life after Pi (《少年派之后》),讲述因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获得 2019 年奥斯卡特效奖的“节奏与影调”公司(Rhythm & Hues)在颁奖典礼前十一天宣布破产,不得不遣散几百名特效艺术家的故事。我认出这部短片中不少人的名字都曾出现在手头这部《温斯顿特效》书中,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这部短片中不是在谈创造,而是在谈艺术家的创造力如何被好莱坞的资本体系利用、打击、毁灭。随着这部短片的传播,很快网络上不少朋友的各种 ID 头像都变成了一个绿色方块,这表明他们也加入了这部短片的抗议,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如果没有特效艺术家,这块绿色就是人们看电影时唯一能看到的那点东西。考虑到数码特效曾经如风卷残云般替代了传统特效工业并让不懂电脑的人们丢掉了饭碗,这是多少有些反讽意味的事。

  此时此刻《温斯顿特效》中文版在中国出版发行,其背景跟好莱坞特效行业面临的危机正好相反:中国电影票房全线飘红、不停刷新纪录,电影工业正展翅欲飞,大量资金正在急切寻找与原创的艺术力量相结合的渠道,中国式特效大片正在崛起,时不时传来各种国外特效公司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者被中国公司并购的消息,其中一条就是温斯顿参与创立的好莱坞特效巨头“数字领域” 公司(Digital Domain)在 2019 年 9 月被中国著名的电影

  制作公司小马奔腾收购。

  我因翻译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的著作《眨眼之间》而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以及与之合作的后浪出版咨询公司结缘,在 2019年年底接到世图委托,开始翻译这本《温斯顿特效》,至 2019 年8 月底在加拿大匆匆完成翻译,其间因教学工作、剪辑工作、短暂旅行以及大量生存要务而断断续续。翻译此书最大的体会,是温斯顿所代表的美国电影特效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无尽的创造激情。在电脑特效广泛应用之前,电影的特效工作全部是由手工制作,利用机械、电动、无线电遥控等传统的物理化学技术完成的,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美国人注重实践、注重动手实干的传统,和这种传统所赖以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人们崇尚自己建造房屋、自己修理汽车的文化里,像温斯顿那样在自家车库制作他的第一单电影特效模型,或者像乔布斯那样在自家车库里组装出第一台苹果电脑,二者可能性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来自同样一种激情澎湃的信仰:相信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亲手的劳作,就可以改变世界,或者至少为改变世界亲手增加一点点可能性(比如让它更可爱,或者更神奇),而这种信仰是他们自孩提时代就得到了足够滋养的内在素质。我曾有一位美国朋友,他的叔叔是《飞越疯人院》的原著小说作者,而他自己患有阅读障碍症,早早就放弃了读书,从海军陆战队退役回来,以替人造房子为生,业余时间却跟朋友一起玩 16 毫米电影。斯坦•温斯顿不就是从这样的

  土壤里走出来的吗?要问美国电影工业为什么发达? 因为他们不光有一个好莱坞——连俄勒冈乡下的木匠都在拍电影呢。

  如今,虽然世界范围内的电影特效工业已被数码革命彻底改变,但我相信,跟任何其他创造性的工作一样,特效艺术背后所需要的想象力,以及实现这种想象力所需要的燃烧的激情从来不曾改变过。正如本书结尾部分提到的,在如今普遍使用、普遍依赖于数码特效的电影工业里,新一代电影人正在重新审视传统特效不可替代的美学特质,以及创作过程中的那种切身实验所带来的游戏快感。或许,当所有的数码特效都变得天衣无缝、无聊至极的时候,些真正热爱传统特效、懂得实景拍摄的艺术家,很可能就是下一波前卫风格的制造者——这就像有人设想:假如人类当初没有选择电力能源,而是继续使用蒸汽驱动,世界会怎样呢?于是我们有了“蒸汽朋克”的科幻电影。谁知道呢?因为人类有梦想。

  说完以上这些大话,最后心虚地承认本书由于翻译完成仓促,自感诸多技术术语尚欠精准,行文也多有不畅,虽经编辑尽力校订,若依然不免有生涩之处,请读者海涵,特别希望得到国内特效工业人士的批评、反馈意见。任何交流,请不吝赐教:[email protected]

  夏彤

  2019 年 3 月 5 日

  温哥华 Kerrisdale

本文标题: 温斯顿特效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2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温斯顿特效》经典读后感有感《张萌分享青年领导力》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