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0-22 09:45: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是一本由孙彩文马永清郑昌军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3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读后感(一):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最美好的教育

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读后感精选

  《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是一本由孙彩文 / 马永清 / 郑昌军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3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读后感(一):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

  最美好的教育体验是“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

  河北省继教网致力于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探究。2019年8月,继教网教师全员培训平台开设“读书林”专区,2019年5月线下活动启动,圣诞献礼成立“勇气村”,召集全国教育精英汇聚网络云端读书叙事,引领68000名教师共读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译),激活教师灵魂中儒释道传统文化,创造城乡统筹教师心灵成长精神外骨骼,回应教育如何入心唤醒潜能这一恒古常新的难题。

  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引领教师试图从自我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

  一路走来,大家共同经历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本我阶段,迷失在社会意识中的自我阶段,回归本心的真我阶段,自觉承担使命的超我阶段。

  香港大学过伟瑜教授、北师大吴国珍教授、杭师大杨小洪教授,全国名师孙彩文作为专家引领人,与教师们线上线下互动,心灵对话。

  杨小洪教授作为谦卑的学习者,用自身体验揭示人性的奥秘,把自身完整或与心灵分离的故事与大家真诚分享,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用自己的光亮照亮更多的人。

  《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读后感(二):相遇

  相遇,就是我们的主题。十多年来,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彼此相遇。一次又一次地与我们人生的挫折相遇,我们感恩彼此相遇的生命,在于共同的学习,没有困难可以阻碍我们继续的成长!

  曾听到这样的呼求:人的尽头,就是神的大能的开始!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有伤痛,也有人的罪性。作为一个共同学习的群体,我们恳切地期待杨小洪老师的治疗。我们当中的成员都因着自己的有限人生经历,给杨老师奉上最好的礼物。籍着这追求,我们不分离,而更紧密地相互关爱,为杨老师祈福。

  杨老师啊:愿你接受神的大爱,面对生命的无限空间,不存任何惧怕。就如你在电话中有力的回应,要相信!尽管我们不知穿越雪域的前方所在何处,就凭相信,你是不孤单的!自从你发病以来的经历,就是穿越雪域的奇妙旅程,多少苦难!多少慈爱!多少成长!都孕育着对周遭家人、友人、同事、学生的生命教育。

  埋在雪域之中是蓬勃的生机,准备着春天的来临,万物茁壮的成长!这是我们学习共同体的叙事探究的又一高潮!让我们相遇之际,用谦卑而仰望的童心,赐给我们生命的礼物,让我们活在彼此相爱中,满有信心,充满盼望地期待生命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读后感(三):雪域钟声,成就人生!

  人生是诗,或有小桥流水,或有激情澎湃!

  这本书里面来自五湖四海,奋斗在各个岗位、各个阶段的教育精英,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初出茅庐的迷茫,有对于人生的思考,有身在低谷的彷徨,更有涅槃后重塑自我的闲庭信步!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给我的,起初只是好奇,是什么样的书会用这样大气的书名。初读文章,文字之优美,如丝般润滑,甚是享受;继续阅读,“故事(后来知道是作者生活真实记录)”中的情节,着实让我奇妙,细想,这不就是我年少时心中曾经有过的疑惑吗?书中,作者讲述了我他的成长历程,他是怎么解决一个个难题的。有意思!带着激动,我不停地向后翻阅,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是那么真实,那么让我兴奋!读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的成长历程是如此清晰,触手可碰!

  我相信,身处教育行业的你,能够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突破牢笼,完善自我;不是教育行业的你,依然值得阅读,文字的优美,成长的历程,能让你收获珍宝!

  享受蜕变,感受人生,希望更多人能够分享和学习!我爱这本书!

  《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读后感(四):源自心灵教学

  源自心灵的教学,这样的题目,要是在十五年前,绝对挑战我对教学的认知。那时我教大三的英美文学,白天泡在图书馆里,晚上挑灯到子夜,总想穷尽图书馆里那些有限的文献,让自己对要讲的作者和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心灵,那时对于我来说,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我对文本的理解、我的课堂激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书本上的知识,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但是要把心灵作为教学的本源,这完全超出了我的体验范围。

  毫无疑问,那时候我是一个用心的教师。在课堂的言说中经常发现文本世界背后存在某些未知领域,也偶尔体验到自我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但是那个时候,知识对我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我以为我的生命底气来自我读过的书籍,而心灵生活在知识大厦的夹缝里,联结来自不同领域的理论体系,让哲学、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论穿透种种文学现象,让作品展示出人性的奥秘。从现在的视角来看,人性的奥秘与心灵本是曲径通幽的二位一体。但在那个时候,自己对心灵这个词还有些排斥,认为它有些玄妙,宗教意义太浓,不如知识来得实在,不如知识的融会贯通更让我觉得有迹可循。那时候,自己课堂的言说披着厚厚的理论铠甲,在具象的作品中纵横驰骋。学生们常说,杨老师上课就像一只鹰在天上飞,我们就像一群马在地面上拼命追。其结果就是,三分之一的同学如痴如醉,三分之一疲于奔命,三分之一云里雾里。那时候,我痴迷于跨学科知识的对接,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分析过英国诗人布莱克,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过诗歌,用神话学分析过小说,用数理逻辑分析过习语。还记得当时带学生的学士论文,为了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论文的题目我任学生自选。有一年,有一位学生选择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为题来做他的毕业论文,外语系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指导。我二话没说就接了过来。罗素是著名的逻辑学家,他的摹状词理论的基础是数理逻辑分析。读过那位学生论文的初稿,发现里面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甚明白,于是从图书馆借了几本数理逻辑方面的书来阅读。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五十年代,小学六年级毕业,正好文化大革命,初中、高中是在文攻武卫中度过的,尔后又是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三年,大学读的是英文。自己全部的数学知识,除了小学的算数,就是插队期间自学的初中课本和高中的代数。那一天借书回家,翻开《数理逻辑》教材的第一页,卷首聊聊数行导语,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逻辑公式及其推导,整整一页,让我如陷九里云雾之中。记得自己当时坐在桌前,从早到晚八个小时,反复细读,反复揣摩,才渐渐地摸出了门道,从云里雾里走出。那位学生的毕业论文,最终并没有把摹状词理论讲清楚。而他毕业以后,我继续抱着数理逻辑苦读了两年,为我后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把知识作为课堂的中心,远离了自己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难免会遇到一些充满痛苦和混乱的时刻。课堂里几十个人,智力不同、水平不同,无论教师怎样调整,总难免有一些同学或跟不上或觉得浅显。记得当时自己有一个习惯,每个学期结束就专门花十分钟收集学生的书面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评价和对课堂的期望,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但是到了下一学期结束,学生的反馈往往让人哭笑不得:新增的环节成了抱怨的焦点,删去的环节反倒成了众人的希望。最难堪的经历发生在我初入职那年。那时自己心里只有知识,把教材当作不容置疑的权威,完全不关心学生的情感。所上的写作课,开始是讲多写少,学生提建议后就改为讲少写多。改来改去,只是在形式上,教材至上、漠视学生情感的实质没有变。终于有一天学生爆发了。那天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后来才知道,学生集体罢课。那一场风波让我非常痛苦。我在反思中熬过了多个夜晚,渐渐地意识到,写作是一门实践课,相关的知识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体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那场风波让我开始反思,书本知识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课堂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才能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快乐。在行里思、思里行的不断循环中,我渐渐体悟到,直面教学中的困境和痛苦,摒弃教材至上的权威崇拜,自己就能更好地理解学生、自我和课堂,让教材、自我和学生在不断的调适中达到一种和谐。

  自那以后,我开始以探索者的角度来审视现行的教科书。每上一门新课,先把市面上流行的主要相关教材买来,通读、比较,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选择、编排,通过课堂使用的检验,保留能够激发学生的篇目,删去学生反应冷淡的篇目。三五年下来,一本具有自身特色的自编教材自然成形。渐渐地,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读书方式,凡对一门学问感兴趣,就把这门学问设为一门选修课,一边读一边教,由浅入深。每次都是先采用他人教材,广泛阅读,采拮精华,然后融会贯通,梳理精神,编排次第,形成让自己得心应手的读本。90年代中我编撰了我的第一部自编教材《英国小说读本》,以后一发不可收,先后编撰了英语诗歌读本、西方神话读本、英语思维读本、西方哲学读本等等,教学也因此成为我人生的一大乐趣。真的非常感谢那一场风波,是它让我直面自己的灵魂,教导我开始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突然感悟到,我以前备课的努力,表层意识里的观念的确是知识至上,但潜意识的深层却是自己对教学的敬畏,对学生心灵的敬畏,对自己心灵的敬畏。从这个角度观之,教学确实提供了通达心灵的镜子。帕尔默说:“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从帕尔默提供的角度,去反思我以前走过的教学之路,发现自己教学生涯的重大转折点都是直面灵魂之镜的结果。

  记得课堂渐入佳境以后,期末考试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开始让我难受。每次大考如临大敌的阵势、同样的题目千人一面的答案、从概念到概念的话语,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种空洞的形式,与学生内在的生命体验完全无关。每次批改,读着那些毫无生气的文字,都让我觉得乏味之极,甚至有些恶心。我觉得这样的考试,远离了学生内在的本真,也远离了教师内在的本真。我开始思考,我应该如何去改造我们的考试,让它不再隔离学习与我们生命的内在联系,而是激发并展示学习为我们生命带来的启迪?

  ,����Ln

本文标题: 雪域钟声——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9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柏林记忆》读后感100字机器70年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