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殇》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8-27 10:54:5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7

《镜殇》是一本由呼延云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4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镜殇》精选点评:●故弄玄虚,实在看不下去了●3.5星,这回没有了迪弗流,瞬间奎因流就突出了。这一本多少有点奎因某名作的影子。

《镜殇》读后感摘抄

  《镜殇》是一本由呼延云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4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殇》精选点评:

  ●故弄玄虚,实在看不下去了

  ●3.5星,这回没有了迪弗流,瞬间奎因流就突出了。这一本多少有点奎因某名作的影子。不喜欢的地方依旧在于某些莫名其妙的幼稚的设定......

  ●有的书虽然有6万多字,但是内容量和几千字的短篇无差,处处都是可以删掉的废话,这就是镜殇。

  ●前十几章无用的情节太多,一大段监狱的描写莫名其妙,塑造的人物真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四星完全是打给最后的奎因流推理

  ●诡计还算精彩,但缺点也很明显,大家都在诟病的什么四大推理社、大段不符合人物身份的百科式需要,还有略显牵强的核心谜底。

  ●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四大推理机构的设定和呼延云的文笔的,有些别人吐槽“中二”的情节,我倒看得很振奋,跟清凉院流水似的。闲笔写得好,值得学习,马笑中人物最活。缺点是剧情不曲折,线索设置较为刻意,推理太繁琐。不是最后推理写十几页就是奎因了,一个“巧”字,比写一百页翻来覆去时间地点人物排除更强。逻辑流是化繁为简,不是推理过程越长越好。综合优缺点,这本书篇幅砍掉一半,四星。

  ●呼延云

  ●放这么多别人的作品会让人觉得不够自信,像仅仅是个爱好者作品 第三章好可怕,不就是超长篇杀人里讽刺的咨询小吗。77读完,像吃了苍蝇,结构气氛上比较成熟,人物形象的刻画糟糕,转变生硬,细节上像是很多网络小说拼凑起来,手机梗可笑。最后一章前观感还不错,没想到用了这个戏法,毫无说服力和真实性的游戏本格

  ●我实在受不了什么名茗馆、溪香舍了!!在写言情小说么!虽然这部确实比较悲,但什么爱新觉罗凝太容易让人出席了,跟个磨人的小妖精似的!

  ●【真相推理师:破镜】正儿八经的说,这本还是相当不错的,逻辑推演部分老老实实的有,诡计也可以,至于成功率高不高,我觉得这个倒不是重点,某些部分确实和奎因某名作类似,当然,奎因的问题也是过分追求意外性导致凶手人设的XX,这部分就不说了,唯一我不太喜欢的就是气氛了,作者用絮语来增强悬疑感的方式确实不是我所喜欢的。3.5星,至少是诚意的本格推理

  《镜殇》读后感(一):精彩绝伦!

  什么是推理小说?这才是!

  原创推理看了无数,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装神弄鬼了半天,虎头蛇尾,感觉完全被作者玩弄。

  然后就是一堆枪手在刷分。

  直到看见《嬗变》和《镜殇》

  严密的逻辑推理,跌宕起伏的剧情,诡异叵测的罪案,还有那面爱而不能的铜镜。

  把考古、刑侦、爱情揉于一体而又严丝合缝,在读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感动不已……

  《嬗变》之后的《镜殇》,是一道雨后的虹。

  原创推理的巅峰,就看呼延!

  《镜殇》读后感(二):作者是不是过于自恋

  最近读了《乌盆记》和《镜觞》。

  读《乌》之初,确实被作者营造的那种气氛和作者的那些与众不同的比喻手法所吸引,读到最后,虽然有些情节略显牵强,但也还算能自圆其说;接着读《镜》,越读越觉得扯淡,一度想弃之,但是最后还是坚持读完看到了所谓的推理结果,果断地将Kindle里已经下好的其他两本作者的作品删除……

  作为推理小说家,推崇推理过程这可以理解,但是过于痴迷,甚至否定其他正常破案方式,这就有点过分了!主要说说《镜》中的几处硬伤:一大帮成年人大半夜地跑到公园里玩捉迷藏,这种纯粹为了剧情推进设计的情节也太扯淡了吧;司马拘留小青,其实没有一点证据,作者把堂堂的刑事诉讼制度当儿戏么?刑事拘留是必须要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的,但是书中一点没交待;而且小青在看守所被人揍成猪头,要知道,她涉嫌的是故意杀人,根据刑事诉讼法,必须有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服务(书中也从未出现律师这一角色),看守所好像没事一样,要知道在现实中,看守所的责任大了!甚至于呼延云为小青洗脱冤狱,刑警队长说放就放了,我靠,刑警队长是土皇帝么?已经进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释放不需要履行任何官方手续的??至于那些牛逼哄哄的推理,实则漏洞百出,看门大爷说没看到,他们就深信不疑,看上去是科学,其实就是主观臆断。

  个人认为,一个悬疑推理小说作者,需要具备最起码的法律常识,而这一点是本作作者恰恰不具备的,因为作品中充斥了法律常识性错误,当然,这个问题对于普通阅读者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在法律从业者看来,就属于胡说八道了,事实上某些法律常识性将直接导致“推理”之不成立。

  《镜殇》读后感(三):镜之殇,心之殇——读《镜殇》

  看完《镜殇》已有许久,书的内容一直在心中徘徊。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生活化的场景和人物,更有接近真实的感受。从没想过,一部推理小说竟能让我看的热泪盈眶。若不是早就知道作者其谁,恐怕会对这个素未谋面的作者遐想无限吧。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面古镜背后的爱恨挣扎,一个围绕利益的归属而产生的纷争。人,本就是脆弱的,面对生死,面对财物,面对爱情,面对欲望,人,脆弱的不堪一击,百般挣扎,终究是逃不过。

  一面千年古镜,一段生死绝恋。拥有古镜的阿累,面对戏谑人间的樊一帆,懦弱没有防备,无端地被虚情假意闯入心中;想要证明自己的樊一帆,身旁拥有冷面军师杨薇,精明算计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情感;本是酒吧驻唱的小青,飘零的人生偏遇上将死的阿累,心难料,情难尽,一段不被许可的恋情开始悄悄蔓延。

  一个游戏,一群游戏者,本意是给生活找寻乐趣,不想却惹出死亡命案。一场不可能的死亡,引来扑朔迷离的命案。因为古镜,因为爱情,因为金钱,因为景仰,诸多的情绪,诸多的牵扯,给那个原本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警方的无奈,智慧的记者,看似不起眼的凶手,却逃不过推理高手呼延云法眼。

  一切的一切,几多风云,面对真相,呼延云纠结万分。千不该万不该,若真要追寻源头,只因人性的懦弱和虚伪。对与错,黑与白,到头来却是模糊的分不清界限。

  书中的诸人,仿佛个个活在自己的世界,却又被同一个命运所牵连。古镜,牵扯了他们的爱恨情仇,也左右了他们的人生。为古镜而生,为古镜而死,既是镜之殇,亦是心之殇。这便是人类,无力抗拒自身的欲望与贪婪。

  感叹于作者的笔触,佩服于作者缜密的构思。推理之作显露无遗,层层剥茧,层层抽丝,层层推进,真相大白。看似不可能的凶案,却总能从推理中找出最真实的答案。不同于《嬗变》中的呼延云,推理是他的强项,然而,面对推理的结果,何去何从。《镜殇》,这个案件,赋予了呼延云更多的阳光,更多的人性,更多的真实。

  很是喜欢这部作品,由衷的。

  《镜殇》读后感(四):国产推理亦有佳作

  提起推理侦探小说,人们头脑里首先浮现的往往不是欧美,就是日本。至于国内推理小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几近空白”。究其原因,各人见仁见智,有的说是国内文学界对此类通俗小说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写作此类小说“吃力不讨好”;有人说中国人缺乏“形式逻辑”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所以推理始终小众;更有人说这是中国人集体主义文化观价值观盛行,导致侦探这样的“独行侠”难有容身之处。对此,文学评论家可以高屋建瓴,所言确也有许多真知灼见,但要真正改变中国推理的现状,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耕耘者。可是在如今国产推理既不被主流文学接受(评奖不带你,也没有专门奖项),也不被推理爱好者看好(被欧美日名作宠出来的读者不好糊弄)的背景下,要脚踏实地又何尝容易?

  开始读这本《镜殇》时,我也曾疑惑过其是不是一部值得看的作品。封面上“一夜之间,就使中国推理小说与日美等国的一线作品比肩”的豪言更似一个笑话,实际内容会不会令我看后大失所望?不过,由于和作者也算熟络。在我的印象里,作者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人,至少并不浮躁。一本作者付出心血写作的书,应该值得读者花点时间看看的吧。一遍看下来,可以说非但没有让我大失所望,反而有一份意外的惊喜。

  全书以“恐怖坐谭”的现代都市怪谈开篇,将惊悚悬疑的元素融入推理故事之中,气氛营造十分到位。本人没有看过“呼延云系列”第一部《嬗变》,不过这对阅读本书影响并不大。随着案件的进展,围绕着恐怖凶杀案的情节一点点展开。作者对故事节奏的把握基本是到位的。从一开始突现诡异凶案,到其后线索的娓娓道来,当事人隐情的浮出水面,不同方在案件调查中的互相竞争与牵制……多个环节的叙述可谓井井有条,且绝对围绕案情。对刑侦,犯罪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本书堪称真实,甚至连前几年的“裸死案”都有指涉,令人在阅读时有很强现实感。同时,书中又有不少通俗文学常见的虚构手段,比如“四大推理机构”,比如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比如皇族血统的美少女。将这些元素加入推理作品中,也算是一种颇有新意的尝试。我想伴随着动漫文化和“轻小说”长大的一代对此并不会有太多异议。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颇有悬念的推理故事,比起我最近所读的日本推理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构建、诡计设置、悬念烘托等方面的表现并不示弱。

  而书中出现的那些中国元素——古代的各种铜镜、熟悉的人名地名、中国特色化的语言文字等等——则令我在阅读中倍感亲切。我自认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什么都要中国最好”的观点向来嗤之以鼻,也从不会用国籍来作为评判作品的标准。但是我也必须承认,阅读中国人自己所写的推理小说,感觉和看日本欧美的作品的确有所不同。也许这正是更为相似的生活背景和价值观所带来的更为强烈的“代入感”吧。对于本土推理作品,这应该是个无可替代的优势。

  本作以“本格推理”自称,不过其中也不乏社会元素和对人性阴暗面的揭露。而对主角呼延云的塑造更是远远超过了一个侦探的范畴。呼延云头脑冷静、思维敏捷,逻辑缜密,此为侦探之必备条件。但同时,他又愤世嫉俗,恃才傲物,骨子里有着中国传统名士“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他嫉恶如仇,粪土权贵,同情弱者,不畏强权,闪烁着“五四青年”的理想主义光芒。可以说,呼延云正是作者心中理想主义在作品中的形象化,在这个“现代国士”的身上,作者抒发了自己对个人如何在这个道德观沦丧,人性被金钱扭曲的功利社会中保持自我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如何不被环境异化这一问题的反思,更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在一部推理小说中读到这些东西,是令我动容的,这已经超出了推理小说的范畴,可说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当然,本作的问题也是不少的,推理之中的漏洞和不能令人信服之处也客观存在。要真正“比肩日美一流作品”,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知道,美日名家的成长也并非一日之功。本土推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国内作家能够脚踏实地地前进,谁说这句看似空谈的豪言壮语不会有实现的一天呢?

  《镜殇》读后感(五):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全剧透,才能说透)

  【七月中旬完成。原址:http://commu.dangdang.com/member/myreviewdetail.php?displayid=4787179783862&review_id=5131710】

  注:取材于本书的实奖复杂式杀人游戏正于当当论坛推理悬疑版块进行,欢迎围观:http://bbs.dangdang.com/thread-39539-1-1.html

  个人评价:★★★★☆

  悲莫悲兮 死别生离 乐莫乐兮 相知旧契

  我灰常灰常想给本书五星,尤其是看到这个艺术化的封面(请与《嬗变》比较后再试图反驳,谢谢);可是,可是啊,差了一点点,很小的一点点

  第一个要剧透的就是作者的身份,他就是混迹于当当网的“推理痴”童鞋(推理悬疑前版主,因工作忙碌鲜少露面后卸任;最近又擅长于杀人游戏中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经常以路人的角色被怀疑有特殊身体)。然而其人其实专长于推理创作,文思细腻,文风严谨——不过并非经常如此,汗~~~

  如果不是最近痴斯比探长(详情请参阅当当网论坛推理悬疑版块杀人游戏《毒巧克力命案》系列帖)表现较差,我倒是真想焚香沐浴后再来虔诚地阅读本书的;我对他的上一本《嬗变》印象极佳,若不是那个怨念的只能当插图的封面,那本作品倒真可算得是国产推理的翘楚

  跑题到此为止

  通读本书,我最高兴看到的,就是作者的思想转变。本书的案件是全新的内容,但一些人物却从《嬗变》中延续下来;而《嬗变》是一本阴郁痛苦的作品,书中人物多数都在矛盾之中挣扎,虽说最后云开月明,人物去向却并未完全交代,大设悬念

  而当《嬗变》的主要人物呼延云等人再次从本书中出现时,可以看出,他或他们已经解脱了心灵桎梏,如蝴蝶破茧而出,摆脱了自寻烦恼或烦恼自寻的本色,延续下来的,都是喜悦。如果说《嬗变》走的是绝路,那么《镜殇》里的人物就已经绝处逢生了,这也昭示了推理的意义,它会使不该绝望的人改变绝望的命运。唯其如此,男主乌云才会一反《嬗变》中的常态(请注意,这不是说作者变态,本地没有三百两银子)而变得诙谐起来(好吧我承认,这人本质就诙谐)。也因此可以解释乌云为什么在上一本中对郭小芬并未假以辞色,本部却就两情相悦,甚至有患得患失的心态出现了

  呼延童鞋的本质其实是很风趣的,但之前由于一些生活经历和感情挫折才变得愤世嫉俗,那时他不可能接受任何爱情、甚至是爱情的暗示,当然这不意味着他不会欣赏异性(呃,还有同性?比如香茗?);而当《嬗变》事件得到解决,他失去了好友,但友情仍在:香茶只是误入歧途,在那本书的结尾,香茶完成了从“人-魔-人”的嬗变,只是前后两个“人”的定义并不相同,后者比前者更多了一份彻悟(像蛇褪皮蝉蜕壳),获得了人性的救赎;而与此同时,乌云也完成了从“纯情天真(不是吴邪)-混沌激愤-平和圆熟”的嬗变——目睹好友的惨烈经历,通过拯救香茶的过程,也使他成功地排除掉了身体里和性格中的一些毒素(比如不必要的酗酒和对丑陋现象的苍白揭露)。所以,他必然要经历之前已经深埋的情感的复苏,就是说,他更懂得怎样去理解身边的社会和身边的人,尤其是优秀的女人,例如郭小芬

  因此这是一段缓冲期,在《嬗变》之后,在《镜殇》之前。推理小说不是爱情小说,所以作者不必把这些写出来,而只能读者自己去揣摩(想错了不负责)。但再厉害的侦探也是人不是破案机器,他们并非冷面无情,而是有七情六欲,甚至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情感波动,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遇到合适的人,那么,我还是很赞赏在推理中,有女主和男主的双剑合璧(我当然是联想到了梅森和德拉,不要打岔)

  读的是推理,但要解释男主的心态,则必须分析他的情感之路。不管对错,我总是分析过了

  案件很特别,开篇渲染得很有恐怖电影的效果。不过由于主要破案者并非涉案人,因此还是脱离开了压抑气氛,有旁观者的清醒。不过清醒又并不等于识破,案件的手法,我并未识破,或者说,我被情节吸引着,无暇去识破。除了在警方去求助推理馆那里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之外,故事,我基本是满意的

  不过,身份的转换我要批评。冒名顶替这种作案手法在福尔摩斯或波洛时代还可以接受,现代再用,总觉得有点欺骗读者之嫌。道尔写过虚构的身份转换,继父欺骗继女的故事,但由于茶色眼镜和胡须的作用,加之继女是超级近视,它还是可能实现的;阿婆也有过精彩的分身案,但那是著名的模仿秀女演员冒充明星出现在十几位陌生人面前,也还是合情合理的(最后因本尊的无知才被识破)。就是说,冒名顶替者的出现条件之一是超级化妆和被欺骗者的愚钝,之二就是必须面对陌生人。可惜本书不在这两条之中:化妆确实是有,但并非超级浓妆,关键是脸上无掩饰之物;被欺骗者是一堆平素的熟人,还有对她恨之入骨的仇家,都不愚钝,要说她能不被发现,实在很难相信——惟一能够解释以上诸点的,不过是黑暗的光线。但就算在黑屋之中,她也理应无法骗过与她有着亲密关系的樊一帆(请注意,书中明确写出了樊一帆和杨薇是女同),更别提她还有一系列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这要瞒谁都说得过去,要瞒过枕边人,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如果不是身份而是性别转换,那我坚决拥护;因为这是在春哥、著姐横行的今天,性别的转换算得了什么,小菜一碟

  我评价得有点刻薄了,那是因为我知道作者的实力,我是站在高峰上要求他的(虽然这样不大厚道)。我不可能用看待普通推理小说的眼光去看待《镜殇》,尤其是有《嬗变》珠玉在前。坚持建议大家先读《嬗变》再来读本书,那样会有连贯感——不过也容易比得《镜殇》花容失色,莫谓言之不预

  我很期待作者写出三部曲,在第三部中掀起一个就算不能超过《嬗变》也与之平齐的高潮,这样或许能够原谅《镜殇》的小缺点——事实上写到最后,如果不用身份转换的手法,这个谜局就无法破解,案件也会僵死,成为悬案(官方确实定为悬案了)。因此也确实是无可奈何,像列夫·托尔斯泰曾为笔下安娜的命运落泪一样,作者也一定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然而文学作品写到最后,书中人物很可能已经脱离开作者的掌控,变得有血有肉,或许还会违背作者为他们安排好的命运初衷——所以尽管托尔斯泰不舍,安娜的自杀终局仍然无法改变;所以尽管作者也知道以身份转换解释案件未免白璧微瑕,也仍然无计可施,无法写出更合理的解释

  因而,第三部的期待值就很高,无论从布局、情节、人物上,我都会要求有新高度和新面目。本部有生离死别,也有故人动情,作为过渡作品,已经很称职,第三部必须有更加特别的新意,才能让读者觉得从《嬗变》到《镜殇》,不虚此行

  文笔方面,感觉作者变得更喜欢用比喻,每个句子都很鲜活,像活蹦乱跳的鱼(我不是在暗喻读者为刀俎、作者为鱼肉——我一向都是明喻)。灵活运用文字的结果,自然比枯燥乏味地描述案情要更加出色

  炫学也比较牛,古镜的解释很全面和道地,可惜我这懒鬼全跳过去没看,汗。对于炫学,我一向是选择性吸收,如果觉得于己无用,就暂时不来瓜分可怜的脑容量了;不过对于喜欢钻研此道的朋友,倒是不错的欣赏机会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作者的慈悲:他没有伪善地一定要“正义得到绝对伸张”,而是饶过了凶手。凶手杀生害命,本不值得同情,可是某些案件的发生,追根溯源,受害者确实有可杀之由——我不是那种坚持要“以法律捍卫一切”的迂夫子(尤其怨念柯南阻止可怜凶手自杀的嘴脸),阻止凶手自杀,并不是一定要让她/他服刑,某些杀手最好还是放过她/他,由其自行选择逃避人生还是重新开始。我相信佛家的慈悲,怜我世人的悲天悯人的胸怀。对有些人来说,报仇之后的自杀或浪迹天涯可能是最好的宿命;而对有些侦探来说,给情有可原的凶手以宽容也是一种慈悲的象征。某些人是需要第二次机会的,赎罪的机会,或重生的机会

  如凤凰的涅槃,如香茶的嬗变

  思无邪,而后无涯。是为《镜殇》初阅、再阅

  霏儿无生 7/11/2019 古镜奇谭 素颜千变

本文标题: 《镜殇》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21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T.E.T.教师效能训练》读后感锦集《夜行货车》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