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是一本由张洁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0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无字》精选点评:●苦难的代名词●情节非常虐心,女性人物一直处于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的角色,男性人物一直扮演着不是东西。。。●是因
《无字》是一本由张洁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0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字》精选点评:
●苦难的代名词
●情节非常虐心,女性人物一直处于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的角色,男性人物一直扮演着不是东西。。。
●是因为命苦才痴情,还是因为痴情才命苦?总之,一个女人带有某种幻想爱上一个男人的时候,她会执迷不悟,甚至是义无反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旁观者都清楚更好的选择在哪里,更好的退路在哪里,本人却置若罔闻。对此,我除了更珍惜身边的人,绝不利用其心理弱点外,实在不懂得普度众生的法门。
●着实佩服作者,以一股强大的“”气“”支撑完成这三本书,慢慢懂了这种比较意识,宕开一笔的写法,可不就跟平时的心情笔记类似
●清醒纪。
●生命对女性的残酷在张洁笔下表现出坚忍是一方面 但更多化成了她的固执 不肯罢休的固执
●千恨万恨就恨自己错长的一对乳房和一副女人的生殖器。
●受不了这种文笔,看着脑子累。。怎么看都是碎片拼凑的小说。。不是所有得奖的书都好看的。。再也不会迷信得奖书了
●墨荷 叶莲子 的形象刻画的很好 尤其是叶莲子 我感觉很真实深刻 像极了我奶奶辈的女性形象 一辈子依靠男人 看完前两部 第三部看了一点 看不下去了
●关于表达和描述,看得得出,作者有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也有不那么擅长的地方。不过,相当棒的女性作家,也非常不错的作品。
《无字》读后感(一):动乱中的悲哀
顺叙纪事是一种过去式理论,一种遗憾理论。根本上来讲,它是一种关于局限性的理论。
——《科幻宇宙生存指南》
《无字》就不是以顺序纪事来写的,它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以插叙的形式,如同一台老旧而又耐用的放映机,以压抑的,如同黑白默片,讲述了墨荷一代人的挣扎,虽然微不足道,但时间却选择记住她们
《无字》读后感(二):用了几年看完的书,个人还是很喜欢
上学时就比较喜欢女性作家的小说,看了张爱玲的全集,零星看了一些三毛的小说。后来看了几部矛盾文学奖的小说觉得还不错,就打了个懒条,都在这个范围内选书。《无字》第一卷看应该是2019年了,就像许多瓣友说的看得累,后来在书店和学中文的店主聊天讲到了此书,“以人物性格描写为主线,通过看似零乱无章的事件、情景、心理等来服务人物”就清晰得多。
《无字》读后感(三):爱是虚幻?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为《无字》。
“那时,他生命的一部分好像就存在吴为那里,他的生活好像变成一个又一个点,那些点就是和她的会见,而点和点之间的日子,不过是一些虚线。”
胡秉宸甚至为了找寻吴为的办公室,一连推开了二十多间办公室的门,装模作样地与每一个同志一一握手,说着“听说同志们从干校回来了,来看看大家。”!!即将步入老年,却像刚陷入爱情的毛头小子一样冒傻气。
就凭这些表现,怎么能说胡秉宸不爱吴为?或许也可以理解成这是他的不甘寂寞与尝鲜的激动。但是爱是什么?谁能说清楚。我们不就是凭借这些激动这些念想去评判对一个人的爱的吗?可是这些让我们为之痴狂、喜怒的“爱”,怎么在这部小说中竟显得如此飘渺虚无,就像是人们一厢情愿构造的梦境?如此轻易地就幻灭了?
《无字》读后感(四):很值得阅读
胡秉宸以区区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入潇湘去”让对之前多次示好冷若冰箱的吴为缴械投降,借诗词抒情表意的文字游戏,情致风雅的同时,也给说话人留下了许多转圜的余地。在日后视写作为生命的吴为的眼里,出了两本书的作家等同于文学,会唱歌的歌唱家等同于音乐,参加过革命的革命家等同于革命。借诗词表爱,何况又是吴为认为水平较高的秦少游的词,真真是投其所好,殊不知这样的审美情趣让吴为日后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
稍微读过点书的人,应该都会觉得间接表达都更加罗曼蒂克,更加动听一点,一句“今夜月色真美”让多少人为之倾心,然而,一句“我喜欢你”,简单粗暴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得让人放心。
你也是如此,从来不直接跟我表达情感,“倘若我问心有愧呢”……这样的表达,听话的人听懂了,说话的人却也不用附上情感上的那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责任。直至后来我对你的态度越发清晰起来,你却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回来我们交流的点点滴滴,实在是让人觉得不过是一场笑话。
于是,有了这样觉悟的我,在明白这样的道理却依旧会思念你的时刻,叶莲子望穿秋水的辛苦守候却不过换来顾秋水的变心背叛仿佛提醒着我,“不要把别人对你很忠诚”。显然,我的自尊不允许我自己变成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书中提及叶莲子以微薄的生活费撑起一家三口各种开销的各种招式也让我一再觉得,作者张洁一定是经历过生活困苦之人。走遍城市的各处小摊买来残次品的水果,把用两毛钱有肥有瘦的肉切得细如发丝,把附有多处补丁的衣服依旧熨烫整齐……点点滴滴,让我过去对食物并不是非常在意的我,开始对食物抱以崇敬之心。
在这本书的第三部中,吴为对胡秉宸的百般委曲而求不得全让我不忍直视……我一再质疑吴为是不是一个只能也只适合存在于故事中的女人,她偏执,倔强,却又胆小懦弱,到底是怎么的爱让吴为这样丧失了自我……日后有时间,我想我一定会再好好仔细阅读一番这部书。
《无字》读后感(五):春秋笔法与《无字》
如果把张洁的《无字》归于女性主义小说,或许并不全面,但如果,作为女性,没读过《无字》肯定失去了一种对细腻和坚强的领悟。
不过,作为获得矛盾文学奖的《无字》,开篇并不是那么“引人入胜”。也许,你需要耐着性子,再读那么四五十页,然后,就会领略到一种意识流,一种小小的魔幻现实主义,一种叙事线索的跳跃、交错和逻辑背后的美感。
显然,这本书是给有经历的人准备的,正所谓:“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无字》,需要你准备的是被生活欺骗过的人生。
《无字》是很浩大的。表面上,她写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情事,实际上,她只是用“爱情”来依托,在那之下,还有中国的历史和历史挤压后的人性。她想让我们看到的是,在那个“跑来跑去、死来死去,也没有看到跑出或死出一个什么了不起的结果”的历史中,男人是怎样求全,女人是怎样受罪的,在所有“自找”的痛苦之中,在自以为是的得到或失去之后,剩下的可以感慨和坚持的究竟是什么。
在张洁看来,这部用十二年写成,共80多万字的《无字》,是“让她感到骄傲的作品”,是她“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而我们相信,这其中,主题的丰富不容忽视。
虽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其实,同样的“一千个”也存在于作家,所以,抛开“爱情”、“历史”和“人性”的主题,《无字》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写作手法。
可是,曲折一点,想要理解《无字》的写作手法,得先要明白一个人为什么会发疯。
应该说,让人发疯的事情可能很复杂,但让人发疯的原因却很简单,大多数都是——“压抑”。
想爱的时候不能爱,想哭的时候不能哭,受了委屈别人说“那不算什么”,渐渐地,就培养了一种 “否定”和“怀疑”的情绪,在这种情绪里酝酿久了,就会发现自身的分裂——总是有两个自我:一个自卑自怜,一个宽容豁达。然后,终于有一天,像是火山爆发,压抑的那一个再也不能故作轻松,所有的“正常”,瞬间崩塌,所有的阴暗,一泻千里。
吴为怎么疯的,就是她太擅长把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了,她演得太认真了。
而在《无字》中,对这种否定和压抑的记录,完全体现在不着痕迹的“春秋笔法”中。作者采用全知视角,表现出对同一事件,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和心理,交融出明显的矛盾。这种看似“公正”的平衡叙述,把一个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吴为饱受折磨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如,在刚刚开篇不久,有一段针对胡秉宸“说谎”的记叙。作者以吴为的心理写到:“不能说胡秉宸是个爱说谎的人,但他很会动之以情,特别是对女人。他的情话让吴为现在回想起来,还能耳热心跳。”可接下来,绝不是怨妇的絮叨,作者似乎在客观上分析胡的“事出有因”,提出另一番“常在河边走”的合理情由。
虽然,这种正面立论,反面驳斥,正反互补相交的叙述,会带给读者对人物的多重视角和理解,但在刚开始,难免会让人有种找不到立场的迷乱感,不过,这种迷乱,正是另一种“深意”——这里的迷乱就是吴为的迷乱:她一方面敏感着自己的伤痛,另一方面却慈悲着多情的爱人,可是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么强大?
这其实正是多数知识女性的悲哀——不断在小我、大我中化入化出,却没有超凡入圣的定力,终于在讲求实际的男性眼光中变得轻贱了。
更不只是对男人,在人际交往上,墨荷、叶莲子、吴为,三代女性,从“不屑应付”到“疲于应付”到“应付不来”,似乎说明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和女性更加逼仄的生存境况。
正像作者写到的:“二十世纪已然翻过,女人的生存花样不断翻新,遗憾的是本质依旧。所谓流行时尚,不过是周而复始地抖搂箱子底。二十世纪初的女人与现时女人相比,这一个天地未必更窄,那一个天地未必更宽。”
《无字》选择了这样一种含而不露的“春秋笔法”写尽了女性的苦楚和男性的求全。显然,小说不追求充满恨意的控诉,相反,却深蕴着“苦海无边”的悲凉:这样被历史、被生活、被彼此纠缠的男男女女又得到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吗?
或许,正如题目“无字”一样,吴为疯了,想知道那个幻化出的男人脸上写的是什么字,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上面什么都没有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