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是一本由[德]赫塔·米勒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精选点评:●整套书的封面都有的评道,黑色白色图案搭配。一棵热土豆是一张温馨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是一本由[德] 赫塔·米勒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精选点评:
●整套书的封面都有的评道,黑色白色图案搭配。一棵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一个简单的句子划破某些,沉睡的脑细胞。
●很有自己风格 书名号喜欢
●冬天的生命是透明的,因为看得到呼吸
●我深深的记得作者在楼梯上翻译工程词,感叹人为什么要给予没有生命的物体鲜活的名字。
●肤浅的少女果然看不懂内里蕴含的政治深意,我就是单纯喜欢她的文采——我们以相似的姿势飞翔,也极有可能以相同的姿势坠落。这种句子足够我念叨一上午了。。
●读她的书总是感觉,读这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很意识流,但是看着情绪会渗透进来,心像揪住一样地疼
●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很意识流
●独特的语言风格
●太深奥了,偶看不太懂,果然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读后感(一):Oct19的时候
是饥饿吗?不是,是孤独。
走向虚无的饥饿比空瘪的肚皮更能噬咬人的心。
以及感觉。
从他们窄窄的衣袖里撑出的胳膊便是证明。
黑暗中伸出的双手,和饥饿中张开的眼睛,同样走向饥饿的虚无,和虚无的饥饿。
--Oct19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读后感(二):柏林墙以东
门槛 屠格涅夫 --梦 我看见一所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大开着。门里一片阴暗的浓雾。高高的门槛外面站着一个女郎……一个俄罗斯女郎。 浓雾里吹着带雪的风,从那建筑的深处透出一股寒气,同时还有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问着: "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作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 "我知道。"女郎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们的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不仅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 "是……就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 "好。你也准备着牺牲吗?" "是。"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怜惜。我也不要名声。" "你甘心去犯罪?" 姑娘埋下了她的头。 "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声音停了一会儿。过后又说出这样的话: "你知道将来在困苦中你会否认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地浪费了你的青春?" "这一层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进去。" "进来吧。" 女郎跨进了门槛。一幅厚帘子立刻放下来。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骂。 "一个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一声回答。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读后感(三):土豆,窗,赤足,二月
土豆,窗,赤足,二月 赫塔米勒散文集,《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收录了她的两部散文集,分别是同名作品和《赤足的二月》。 相较于小说需要用前后一致的文字把戏去抒发情感塑造人物,散文因为其篇幅短,意境长,更加适合作者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部散文集中,前面《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所收录的文章写于1990年9月至1991年12月,往往从日常经历或者某个政治事件谈起,既有对时代局势的思考,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学性,尖锐却富有诗意。紧扣时代热点的作品,总是完美的保存了时代脉搏的切片,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当年作者看到的只是事件的起因经过也许还有短期影响,而放到现在,读者却可以站在当下,去审视当时,就好像是一个方面拿到了卡罗牌占卜结果的信徒今天去验证这是信口开河还是通灵大神。 作者仍旧没有放弃自己对于文字的把玩和揉捏,你在其中可以看到代表性的各种意象,也有着新鲜玩意儿,土豆这个意向的解读,有的时候会很有趣,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她可以自由的书写一些政治事件的个人看法,所以某些情况不言而喻, 而回到这部散文集的第二部分,《赤足的二月》,作者来到了新的国家,异乡人中的家乡,可以说是她摒弃了很多,舍弃了很多才来到的期许之地,但是归根到底在这里她是个新家乡的陌生人。作者在面对自己的过往期许与梦想实现后的落差之间的碰撞,面对自己过往的痕迹烙印和现下的种种所思所感的冲突,她的文字时而轻快,时而忧郁,很准确却又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对于过去没有丝毫留恋,对于未来有无限可能得愿景。 总的来说,散文这种含蓄隽永的文学体裁对于作者这种文字打磨拼贴高手来说是表情达意的不二选择,意向可以一次两次三四次出现,每次都可以赋予其新的可能,场景可以朦胧模糊却又振聋发聩的说出自己的核心意愿,来到了新环境,她有忐忑有不适应,有踟蹰有未知,也有期许有憧憬有愿望,这种刻画和描摹生动而感人,个人评分8.2分,推荐指数四星。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读后感(四):长了翅膀的文字
这是我读过的赫塔.米勒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要承认,我非常喜欢她的书名,象《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以及小说集《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呼吸秋千》等等。她的书名总是令人充满想象,为男人、土豆、狐狸、秋千等具体的事物赋予一种抽象的含义,从而使它们变得扑朔迷离,放射出莫名的引力。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文化底蕴不够深,相对于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来说,我更愿意看这本散文集。但这并不代表我能读懂其中所有的深意。事实上,对我来说,要理解赫塔.米勒甚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需要排除一切干扰,非常专注地阅读她的文字,试图让自己的呼吸跟上她那跳跃的节奏,即使如此,在很多时候,还是感受到一种无能为力的困惑。
在描述事物时,有的人只能看到很肤浅很表象的东西,比如我。而赫塔.米勒却能穿透具体的表象并从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更为广阔深邃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她可以象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她的羽翼洁白丰满,充满力量。你不一定能理解那个属于她的空间,因为它们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然而你却依然能从她的文字里读到某种温度、气味和声音。它们是贴近自然的,有着冰冷的触觉,苦涩的味道,还有呼啸而过的风声留下的痕迹。
毫无疑问,赫塔.米勒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不管是去趟菜市场,还是逛一逛路边小店,她总能让自己的大脑捕捉回一些异于常人的东西,然后用相当可观的篇幅去描绘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大多是孤独的。它们有些有主题或主角,有些没有,象是某一时刻从大脑皮层深处截取的一些思维片断。然而这些散乱的片断,却又带着一种莫名的诱惑力,在阅读时的感觉,好象是不小心闯入了她的头脑中,偷窥到一些本不该知道的东西,心里有小小的紧张和不安。
在赫塔.米勒的文字中,你能充分感受到思维不受任何约束产生的力量,有时,她是桀骜犀利的;有时,她是天真浪漫的;有时,她是忧伤愁怅的;有时,她又是温婉细腻的。让我好奇的是她那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的思维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她的笔下,文字的组合对她来说就象小孩子扮家家酒一样随意自然,却又充满着创造力。这种感受,或许有点象我看《阿凡达》的感觉,是一种颠覆性的奇观。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读后感(五):《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热土豆的力量
抬头看到建筑物上巨大的钟表,我总会以为我是站在是过去的时间里。
----------题记
诚实地说,纯粹是因为书名翻开这本《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我没有读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任何一本书。她有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以及小说集《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呼吸秋千》等等。这些书名,就能让读者清晰地知道,她的书蕴含的意味,充实的想象,颠覆我枯竭的想象。男人、土豆、狐狸、秋千等,每一件扑朔迷离的冷静又精确的事物纠结上一点象征意味,多了很多紧张,也更多了很多莫名的吸引力。她能从一件件生活中最琐碎的事件中穿透,抽离,让自己的思维立刻进入一个更为广阔深邃的空间,发散,聚合。
刚翻到第二节,看着她的描述,随意识的漂浮,我以为又是一个意识流派,不会看出个什么因为所以然。但,仅仅翻过第3节,就清楚地发现我错了。这本书需要我完全摒弃听力,假设身处真空,真正用心去感受,想象作者敏锐观察生活中每一件琐事中的细微感觉。这是非常困难的,我慢慢读着,一点点浸入,让自己的心跳频率跟得上她的跳跃。但稍不留神就抽出,或者根本就没有办法浸入那些浮光掠影之中。
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自由的,天马行空,任何事物都有联系,她可以轻易捕捉我们日常已经完全麻木的事物间的蛛丝马迹。虽然没有直面宏大视野和震撼场面,但想象中兵戈铁马已经呼啸而来。一个又一个没有名字、面目模糊的小人物和小细节。我没有这些能力,在和她的语言的距离中,依然感受她想象的力量,或是温和细腻,或是桀骜不驯,或是潇洒驰骋,或是哀伤喟叹。总之,你的一喜一怒尽在这些字迹的掌控之中。
这是处在冷战年代。她用自己甚至是冷漠疏离的笔调,一种类似于残忍的尖锐直接,没有贴心贴肺的悲痛和撕心裂肺的哀哭,那样仿佛无关痛痒地站在远处,深入我们日常而麻木的眼睛无法关注的细节。然而这样的细节依然我们不寒而栗。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苍白”永远不属于赫塔.米勒的笔。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