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〇年代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7-25 08:32: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八〇年代》是一本由柳红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八〇年代》精选点评:●窃以为即使是学经济,一定的历史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八零年代,是制度大变革、思想大碰撞、智慧大爆发的时

八〇年代读后感锦集

  《八〇年代》是一本由柳红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〇年代》精选点评:

  ●窃以为即使是学经济,一定的历史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八零年代,是制度大变革、思想大碰撞、智慧大爆发的时代,群星灿烂,老当益壮者、学以致用者、初露锋芒者共同演绎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真乃“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回顾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向为改革耗费了无数心血与智慧的老一辈经济学家致敬!

  ●2019

  ●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回顾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向为改革耗费了无数心血与智慧的老一辈经济学家致敬!

  ●如果你打算做一个中国的经济学人,你需要像前辈靠齐

  ●一群又温和又勇敢的人。

  ●时势造就英雄,群星闪耀的年代。可惜是报纸专栏的合集,都是一爪半鳞。

  ●子尤的妈妈

  ●因为是根据作者之前在经观的专栏修改而成,所以可读性比同类的书要好。书中所有提到赵的地方,都使用的是其时任官职。

  《八〇年代》读后感(一):党八股

  写跟官方有关的题材,能不能用自己话去写,还是很重要吧,这本书显然没有做到,所以整体比较难看。

  比如文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语言:

  “80年代改革实现了三个飞跃。”

  “从此,中国的五年计划的内涵,发生了革命性的本质变化。”

  ......

  书里也没有什么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概括,只不过是各种史料的整理堆砌。

  《八〇年代》读后感(二):属于逝去80年代的光荣与梦想

  读过多本回忆80年代的书籍,发觉如此多的人回忆甚至想回到80年代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1.刚刚经过封锁的年代之后,如沐春风,万物更新。

  2.打到一切之后,彼此之间相对的平等(没有自由)。

  3.国家正在昂扬向上,认为自己属于国家的一份子,有一种认同感。

  与吴晓波的比较:

  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到柳红与吴晓波有一段争论,两本书都读过之后,还是觉得《吴敬琏传》的文字我更喜欢,至于历史的真相留待后人评价。

  《八〇年代》读后感(三):一个女人可能的遭遇--从读书到读人

  高三每周两个晚修的第一节晚读,大多时间都贡献给了这本书。到今天历时一个多学期终于翻完。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但因为后记又提起一段情,八卦之心一通百度。就有了现在怅怅然的感受,是有此记。

  其实阅读过程是痛苦的,学术有时候会苛求体系的完整,但在八十年代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太多堡垒和敏感内容不能提,政治风云际会,一切在变与不变间反复,回避不了,写人的时候特别丰满,写事则多了几分潦草和纠结,看起来就有点将就和别扭。我现在脑海中能有点印象的就是四人帮被粉碎后,大批高层的出国考察学经验热,各种学术研究机构和国家机构的艰难出台,莫干山会议,一些敢于改革需求突破的老领导不遗余力的提拔年轻人等等。最有印象的就是早在80年代其实就有了西部大开发,可惜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迫击,自89年按下不。,再被提起,已然时过境迁,当年的青年如今也垂垂老矣。

  看到后记,眼前一亮,对这个作者有了八卦心。一位曾经是吴敬琏学术助理的学者,一位北大科学哲学系主任的前妻,一位已逝天才少年的母亲,如何在丈夫出轨背叛,孩子生病早逝之后,写出这等宏宏巨著,要多了不起,有多了不起。我从来不觉得学术是沉静而从容的,在江绪林和林嘉文自杀后,学术显然也不能给生病的人以安慰。但在这位女性身上,我看到了学术的光,更或者学术透过这位女性,隐约绽放出异彩来。因为学术让这位女性即便在遭遇种种人生之大不幸后,还能回归学术,给历史一个交代。这诚然是学术的魅力,更是这位女性身上难得的人格之美。就为此,作为历史学子,我敬它,爱她。

  《八〇年代》读后感(四):八十年代的气质

  吾已过而立,暮然回首,除累进钱财外似别无进步,思想苦闷,感叹时代,“步子迈得大了,容易扯着蛋”,经济奇迹的背书抑或为蛋早已灰飞烟灭,精气全无,精神俱失。时而感叹,当今世道,乏而无味,缘何如此?遂于历史中探寻,先秦与民国,群星璀璨,大争之世亦大彩,心向往之;今读作者之书,撇八十年代于一端,历史照进现实,往昔激扬文字,众经济学人士以天下为己任,理想挥洒大地。

  孙冶方,英雄学者,狱中85遍腹稿的经济理论,获释后肝癌患者的身份躺在医院进行“思想抢救”,室内回荡着贝多芬交响乐。

  薛穆桥,深沉似水,默默耕耘,文革中读书之时竟全然不知卫生间里自杀的同事,后背上女儿缝上的一串纽扣。

  于光远,“世界真奇妙,后来才知道”,“无日不思,无日不写”,由于涉及领域多,文革中“罪行全面”,有专门成立的批斗联络站。

  徐雪寒,传奇人生,26年牢狱生活,“历史使他患了一定程度的忧郁症,在同朋友叙谈时常常流露出忧国忧民而又无能无力的苦闷心情。但他从来不谈自己所受的20年的冤屈”。

  杜润生,农民包产到户思想的先驱,善待天地,喜欢不同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布鲁斯和奥塔锡克,被自己祖国拒绝的思想者在中国找到了求知若渴的听众。

  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班、1987年大对话、南斯拉夫、匈牙利经济模式借鉴、莫干山会、天津会议、“西部帮”、华生团队、农村发展研究组。

  西部大开发在八十年代已有人提出,反梯度理论和“西部帮”是最好的注脚,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等如今迫切的问题在那时的思想碰撞中早就是论题之一。

  略感意外的是,如今身败名裂的金胖子也有过如此激情的青春岁月,或许这就是时代与人的关系吧。

  历史的诚实与谦卑,作者怀揣激情一一记录,诚如其所言,有所局限,其实文中有些字眼的避讳早已显现,阉割更符合我们时代的气质。

  最后的惊叹来自于作者的另一个身份——子尤的母亲。

  《八〇年代》读后感(五):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这本书并不非常好,倒是作者几个字写得挺好看的。只是想到国家现在这样的现状,想到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再看到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这个耀眼的命题,心中总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

  前一阵子反日情绪高涨,发生了不少暴力事件。很多人只是从国家民族这个层面分析那样激烈的冲动,而我却想到了一些并不关乎民族国家,而是关乎经济的问题。一开始,是中日民族矛盾吧,后来变成了什么呢?自己人打自己人,仔细一看,这自己人也是有门有派的,这忽然演变成了群众们斗富人的闹剧。民族矛盾顿时化为阶级矛盾,活生生的近现代史。自己开雷克萨斯皇冠的会去砸别人的本田吗?人们为什么去砸去捶,因为人们觉得开着车的就是跟自己不是一个阶级的,不是一个阶级的就是有矛盾,平时无法发泄,借着一把东风咱来好好发泄一下。单纯地将大众指责为暴民或颂扬他们的行为我觉得都是很幼稚的,我不相信那么多成年人做事是不经过脑子的。可是,为什么一有因由,国内的社会总会变得无序呢?这背后其实并不关乎民族情,而是暴露出一些经济发展问题。

  说起来,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实属不易。从这本书就能看出来,那些前辈学人,也是值得尊敬的。可是,光是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在我国谈经济本就很微妙,自由市场经济当然是对的,可是,没有一个严整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支撑,市场经济的自由,又会是多大程度的呢?如果自由的市场经济无法背靠一个良好的法制社会,如果社会公义无法维持,那岂不是又陷入了资本主义积累期血与泪的徘徊?

  “光荣与梦想”,其实,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有梦想,只是,这个梦想并不一定光荣,甚至很卑微。我想大多数人,只是想过上简单安稳的日子。然而为什么人还是时常觉得痛苦呢?我认为很重要一点是公正道义的缺失。很多时候,一件事是正确的对人有益的,就应该去做,而市场教会你趋利避害,你当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你又有那么点作为人的良知,所以你会痛苦。

  我不相信大人物能改变历史,我一直不信这个。所以与其谈论经济学家,我更愿意谈论普通人。我更希望看到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有时候大众其实很无辜,穷人穷就穷点吧,还得被那些伪知识分子天天挂在嘴上说,还给他们贴各种标签。

  有本书叫《送你一颗子弹》吧,你送我一颗子弹,我立马把那些大忽悠们打个稀巴烂。

本文标题: 八〇年代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5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转化因果》《嗨!台北》读后感100字
    Top